「中式英語」博物館:THE SEA FUCKS GOODS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 名詞解釋

  Chinglish:即中式英語,是「Chinese」和「English」的英文混成詞。指帶有中文語音、語法、詞彙特色的英語。

  話說Chinglish這件事在我們身邊真的很多見,無論是在地鐵裡還是高級酒店,身邊都不乏用中國口音講英語的人。對於這樣的人,路人往往及時發現並側目而視,這真的是日常生活中蠻有喜感的一件事。不過你可曾注意到,那些書面的Chinglish在生活中更是常見,從菜單到招牌,乃至公共場合的標識都有令老外一頭霧水卻能讓國人會心一笑的錯誤英語。有個德國人幹了一件本應中國人做的事兒:把這些公共場合的Chinglish拍成照片,在網絡上開了博客,建了個「Chinglish網絡博物館」,還出了本叫《日常生活中的中式英語》(Chinglish-Found inTranslation)的書……

  並非是對中式英語的嘲笑

  這位總結Chinglish的德國青年叫紀韶融,輸入網址Chinglish.de即可看到他的「Chinglish網絡博物館」。紀韶融曾表示:「Chinglish.de展現中式英語的美,是英文字典和中文文法結合的奇妙產物。這是熱情的體現,不是嘲笑。」他的這個博客裡,幾乎每篇文章都有網友提供給他或自己拍到的公共場合Chinglish的圖片,配以英文的圖說,分別解釋圖中的詞句原意是什麼意思,英文錯寫成什麼意思。這種做法雖然是方便外國友人理解,但這種中式英語中的幽默之處,恐怕只有中國人或是非常精通中國語言的人才能夠理解。

  在紀韶融的博客中,公共場合的標牌、飯店的菜單都是Chinglish出現最多的地方。雖然這些生硬的翻譯會讓剛來中國的老外們摸不著頭腦,但在通曉中國文化的人看來,這卻是一種文化差異造成的有趣現象。紀韶融在自己的博客中很醒目地註明了自己的意圖:「這關乎熱情,而非嘲笑。」

  Chinglish的「髒話文化史」

  就像所有的語言都可以提煉出一部髒話文化史一樣,紀韶融發現的Chinglish的幽默很多都來源於那些不雅的詞兒。比如他曾用一篇博客解釋中文裡「幹」這個字,當然你可以解釋成以F開頭的那個詞兒,但紀韶融發現在許多這個字並不做這個詞解釋的時候,往往也被大家翻譯成這個詞。比如在海南的一個市場中,「海乾貨區」的標牌下面就赫然寫著「THE SEA FUCKS GOODS」!(海和貨品這二者的關係還真挺值得思量的……)還有在杭州賣的某品牌「鹹酥花生」,居然也被翻譯成「salty to fuck the peanut」。莫非fuck這個詞兒是根據「酥」這個字翻譯過去的?這也太無釐頭了。紀韶融的猜測是也許賣家進貨的時候,花生所在的「乾果類」的翻譯中就有fuck這個詞,結果將錯就錯成了這樣!

  標識錯誤令人困惑

  除了好笑的,還有一些標識是一定令人困惑不解的。比如首都機場曾經有個標識是「非緊急情況請止步」,其英文翻譯是「no entry on peacetime」,這一定讓老外們感到迷茫,為什麼和平時期不讓進?也許這樣的錯誤是因為中文和英文中雙重否定的用處完全不一樣,其實兩個慣用的詞「Emergency Exit」就可表達這個意思。還有一個標識是「有狗,請勿靠近!」,英文註解卻是「have a dog」,這樣的解釋一定讓愛狗人士想要進去看個究竟,但萬一被狗咬,這責任就不知道是誰的了。還有那些讓人明白其意思但是一定會哭笑不得的,比如「小心滑倒」的標識下面注著「slip and fall down carefully」,也就是「請小心地滑倒」,這個態度也太蔫壞了吧。

  - 菜單更有趣

  更有趣的是菜單上的Chinglish。因為中國菜的名稱不像外國菜那麼直白,是什麼原料做的就起什麼名,而是取其象徵意義或典故多過本意。那些著名的典故比如「獅子頭」和「螞蟻上樹」的直譯就不用提了,有搞笑的,比如驢打滾可以翻譯成「Rolling donkey」(搖滾驢),四喜丸子是「4 Glad Meatballs」(四個歡喜的肉球)。還有比較可怕的:「man and wife lungslice」(丈夫和妻子的肺片)實際上就是夫妻肺片,而童子雞則被翻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沒有性生活的雞)就更類似於英國人的幽默了。

  - 紀韶融簡介

  紀韶融,德國人,曾在中國留學,做過記者。當紀韶融離開中國的時候,他把搜集Chinglish的任務託付給了朋友,請他們見到標牌也拍下來給他,讓博客不斷充實。從熱愛中國的紀韶融拍下第一張關於Chinglish照片的時候他就知道,隨著中國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這些標識總有一天會消失,但他還是想把這些充滿創意和趣味的中國式翻譯方式總結出來。畢竟規範的英語人人都會,但把英語和別的語言做這種有趣融合的案例,卻會隨著歷史的進度越來越少。保存下這些歪門邪道的「文化遺產」,這或許就是他建立這個博物館的真正用意。

  本版採寫 本報記者 康沛

相關焦點

  • 雷人"中式英語"大集合 "乾貨"譯成Fucks goods-搜狐教育
    已經翻譯到「唯美」的境界了「中式英語」最常見的「中式英語」雷人「中式英語」「中式英語」危險勿動他自2005年起開始撰寫一個專門收集中式英語的博客,兩年後又出了一本書《中式英語:意猶未盡》。這本書目前已經賣了5萬多本,最近還剛剛出版了續集。32歲的Radtke經常留意街上的公告牌、菜單和商店招牌上的英文翻譯,他說:「中式英語絕不僅僅是英文能力不足或用語不正確造成的,很多標語的翻譯實際都帶有某些中文的概念。這些概念豐富了英語,給英語帶來了一些中國的風味甚至是中國的思維方式。」
  • 英語by sea 和 by the sea 的區別
    英語中,by sea 和 by the sea 是兩個十分相近的詞組,但是它們的意思並不相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它們的用法區別。1. by sea:這個組織的意思是「由海路;乘船」。例句1:Tom went to Shanghai by sea last week.湯姆上周乘船去了上海。例句2:Almost all the world's freight goes by sea, rail, and road.
  • 人山人海的英語真的不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但是,每逢假期,一出門,就是滿屏的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 多……擁 擠擠擠擠擠擠擠擠擠擠擠……那麼問題來了「人山人海」用英語應該呢?難道是那句著名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 「add oil」等中式英語並非大逆不道 「Tony帶水」等混合詞彙略顯...
    最出名的中式英語有「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給你點顏色看看)」以及「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等。
  • 中式英語「神翻譯」:皇家成「yellow home」
    今年1月份的英語六級考試中,有一道題是將一篇中文短文翻譯為英語,涉及中國園林、絲綢之路、中秋節等傳統歷史文化。德國青年出版《Chinglish:Found in Translation》(譯為:翻譯中發現的中式英語),圖為該書封面。
  • 50個經典搞笑「中式英語」,勝過你在德雲社聽郭德綱說一年相聲
    為代表的中式英語在網絡上吸引了大批狂熱的追隨者,甚至有人專門研究這種語言現象。有數據稱1994年以來加入國際英語行列的詞彙中,中式英語貢獻了5%至20%,超過任何其他來源。郭德綱在相聲《你要折騰》中說的「小心的滑」,真不是瞎編的,這樣的牌子滿大街都是。
  • 在外企工作,千萬不要把「驗貨」翻譯成check the goods
    學英語,能夠考得多證書,比如四六級,專四專八,託福雅思證書都在手,固然是好事,但是在實際運用的時候,半天都說不出一句,也會讓你的證書會黯然失色。所以說,我們要注重培養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國外讀書或者有機會在外企工作的朋友,運用的英語一般都比較地道,貼切。
  • 「乾貨」真的不是「dry goods」,這些英語不要再弄錯了
    用幽默解讀英語,用心得品讀人生。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假朋友」,也就是那些字面意思和漢語很相似的表達。但是如果我們不好好翻譯,老外聽不懂不說,還有可能鬧出大笑話,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4、dry goods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都會聯想到小編分享的內容「乾貨」,而它的意思只是「紡織品」。5、green bean綠豆?它的意思是「四季豆」,而mung bean才是真正的綠豆。
  • Add oil加進牛津詞典 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  日前,《牛津英語詞典》做了季度更新,中式英文「add oil」被收錄其中,和「lose face」(丟臉)、「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等詞一樣,正式成為「合法」的中式英語。­  那麼,面對這些「合法」的中式英語,老外們又會有什麼反應呢?假如像當初我們學習英語需要考試的時候一樣,老外們面對這些考試,是否又考得比我們當初好呢?
  • 這些中式英語真是地道英語表達!
    生活中說英語有時候會很擔心,我是不是又鬧笑話了?!我是不是又說Chinglish了?!來,告訴你幾個乍一看是中式英文,其實人家「地道著呢」的表達。
  • 老外分享中式英語成時尚 「給力」等被譯成英文
    老外網友的新時尚  有一種有趣的語言現象被稱為「Chinglish」(中式英語),如「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 、「Horse horse tiger tiger」(馬馬虎虎),雖然不符合語法規範,常常把人雷得「外焦裡嫩」,但有時也透露著一絲幽默,令人會心一笑。
  • 學學耳熟能詳的中式英語的地道表達吧
    很多人學習英語時,總是脫離不開漢語的思維,因此說出來的句子會帶有漢語詞彙、語法或者表達習慣,這類英語都被成為「中式英語」或者「Chinglish」。中式英語在日常口語中很常見,比如:我非常喜歡遊泳,有的人直接會按照中文逐字逐句地翻譯為:I very like swimming.其實這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式說法,在不太開口說英語的人群中和英語作文中是很常見的語法錯誤。而正確的說法應該是:I like swimming very much. 小墨今天就來說一說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中式英語和其地道的表達。
  • 初學英語土式英語還歷歷在目,這些中式英語卻已被認可
    你有沒有用漢字給英語讀音做標識呢?還記得那些被我們玩壞的英語嗎? 雖然,我們把一些英語玩壞了,但也給英語注入了一些新元素。例如剛剛加入英語單詞家族的「add oil」,就是「中式英語」給英語注入的新活力。
  • 人山人海的英文真的是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
    ▲關注每日英語讀物,每天學點英語特別聲明:本文素材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中觀點不代表本號觀點
  • 中國崛起 中式英語衝擊英文庫
    隨著中國崛起,西方媒體為貼切形容大陸特有現象,常在報導摻雜「中式英語(Chinglish)」,甚至創造專屬中國的英文詞彙,使得原被視為笑柄的「中式英語」開始衝擊英語詞藻世界。北京「法制晚報」報導,自2010年「ungelivable(不給力)」等中式英語風靡網絡後,似乎標誌著一個從「中國人背英語單字」到「中國人造英語單字」的跨越性時代已經來臨。
  • 英語go to sea 和 go to the sea 的區別
    英語中,go to sea 和 go to the sea 是兩個相近的詞組,但是它們的用法並不相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這兩個詞組的用法區別。1. go to sea:這個詞組的意思是「當水手;出航」。
  • 實用英語:運輸英語大全(二)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運輸英語大全(二) 2007-01-08 12:43 來源:阿里巴巴 作者:
  • 你會把「水貨」翻譯成water goods 嗎?如果是,毫無疑問得零分
    那是工作場合最常用的英語,你運用得好,人家覺得你是一個溝通沒有問題的人。老闆願意委託重任給你,隨之而來的是好職務和高工資;外國客戶也樂意給你大的訂單,因為訂單在你手裡,他們十分放心。不少同學確經常在工作中運用不規範的英語,造成誤解,教訓慘重。
  • 小學英語作文:The Sea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寫作>中小學英語作文>正文小學英語作文:The Sea 2013-01-16 22:40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漢語拼音成為英語單詞 中式英語風靡彰顯國力
    no see」(好久不見),一個已經被收錄進標準英語辭典中式英語詞組。  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副院長徐昌火教授說:「由於對英語句法規則、語義語用限制、文化附加義的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入,中國人容易使用具中文表達方式的英語詞句。」  但部分外國人卻對中式英語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