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具有意識?它們無腦但能做出各種環境反應

2020-12-20 快科技

關於動物意識存在的問題,動物權利保護者們進行了大量工作,素食主義者目前知道自己曾吃的肉食源自活生生的動物,它們會呼吸,甚至會在屠宰場用自己的鼻子緊貼在親人屍體上撫慰哭泣。環保主義者對此態度更加強硬,他們提出一個問題:植物是否像動物一樣擁有意識?

畢竟植物被採摘切割時,不會像動物一樣發出痛苦的哀叫,但這是否意味著它們沒有意識?它們是否是一種敏感的生物?我們是否需要對蒲公英賦予「人格化」?近期,Giz Asks專欄中訪談了多位環境科學家和哲學家,探討了植物意識問題,其中一位專家教授是「植物神經生物學」的先驅。

麥可·馬爾德

巴斯克地區大學哲學研究教授,曾發表《植物思考:植物生命哲學》等著作

植物當然是有意識的,儘管它們與人類存在很大差別。為了發現植物生存和繁榮生長所需的資源,它們需要在地面和地下環境中自我定位。因此植物根系在土壤、巖石、水、細菌和其它植物根部匯集的地下迷宮中交錯,其熟練程度不亞於尋找食物的老鼠。他們能夠意識到危險——環境乾旱的徵兆,或者入侵的食草動物,為了進行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或者激活它們的防禦(例如:通過釋放生化信號,吸引食肉動物來吞食正在威脅自己的食草動物)。它們必須做出複雜決策,在最佳時間段內開花,同時處理20多個環境因素,例如:白天長度或者空氣溫度,對比至少一個月的時間跨度內生存條件的進化改變。換句話講,植物收集了儘可能多的外界信息,並密切洞察其變化過程。

如果意識按照字面上理解為「擁有知識」,那麼植物就完美地符合了這個要求。當然,它們沒有我們的感覺器官,例如:眼睛和耳朵,來接收外界環境的刺激。但是它們擁有細胞和組織(例如:光敏受體細胞),它們也能很好地接收外界信息,有時比動物或者人類眼睛或者耳朵更好地感知外部世界。從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獲取生存信息,事實上,它們隨著外部世界和季節變遷而發生變化,在最優化環境條件中生長,或者在寒冷冬季脫落樹葉,將生命降至最低生存條件。我們可以說,植物意識承載著大量知識,因為植物生活在一個生長條件極度敏感的環境中。

另一個問題是植物是否具有自我意識,在完全否定這些高等級能力之前,我們應當思考一下植物自身是什麼?植物能從部分結構生長形成一個整體(例如:從木蘭科植物剪下枝葉,最終能夠生長出完全的一株植物),人們曾猜測植物自我意識也會隨著剪裁枝葉而分離。

事實上,植物的枝葉部分遭到威脅(例如:葉片上落著討厭的昆蟲),將通過空氣釋放生化物質抵達同株植物不同部分,實現威脅性信號通信。植物不間斷的整合計劃將通過反饋循環和其它通訊策略機制來實現,這種方式有點兒像人類的自我意識。問題在於我們應該拋開固有的生物學聯繫,如果不是在心理上、結構上以及植物的表現功能上,認為植物與動物相差很大,而是想像一下植物不通過眼睛和大腦進行觀察和思考,或許你會發現植物也是具有意識的。

海蒂·阿佩爾

美國託雷多大學環境科學系教授,他研究重點是植物如何使用化學防禦識別和響應昆蟲行為

植物具有意識嗎?我的觀點是即使它們知曉生活環境的許多方面,但它們並不具有真實的意識。我的答案是從英語中意識的通用定義獲得的,除了認知自己所處環境之外,還包括了思維和自我意識。

在環境中感知事物,並將這些感覺整合為有益於自己的行為反應,這並不是意識本質。通常植物常被人們所忽視,因為它們缺乏脊椎動物能夠感知周圍環境的特殊器官。

有些人認為,由於植物可以形成「記憶」,因此它們就是有意識的生物體。有時植物會保存它們的體驗信息,從而響應周圍環境變化,這完全取決於它們之前的體驗,即使植物的「後代」也能表現出受「父母」經歷影響的一些特徵。隨著對遺傳基礎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我們發現幾代生物體內和之間保留信息是所有生物的一個特徵。

這取決於是否你將「記憶」定義為「回憶」或者其它概念,如果我們回到英語中關於意識的通用定義,通用定義的記憶並不需要自我意識,即使我們個人記憶體驗是與自我意識概念相結合。

弗朗西斯科·鮑蒂尤

巴黎第七大學植物生物學副教授

該問題的核心是我們所說的意識概念定義,如果我們從心理感官角度定義意識,即描述人類生活的不同方面,將涉及知識、情感、存在、直覺、思想、心智、主觀、感覺、條件反射等,顯然回答關於植物的這些問答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研究昏迷患者的醫生都知道意識並非是二元的,在人們完全喪失意識和健康覺醒狀態之間存在著許多意識狀態。如果我們把意識的一般定義作為感知自我存在和周圍世界的能力,並承認我們不需要大腦擁有意識,那麼事情就會變得很簡單。許多研究表明,植物使用複雜的行為方式,與周圍的世界感知和交互。

關於植物自身存在的感知度,我們並不知道,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植物有能力識別自己的「親屬關係」,這可能是支持自我認知能力的一種表現。解決該問題的另一種方法是尋找植物意識的操作證據,讓人們失去知覺的一種傳統方法是對他進行麻醉,麻醉手術最實際的結果是使患者失去存在知覺和感知周圍環境的能力。

證實植物麻醉有效性的手術已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雖然我們並不知道這些麻醉藥如何作用於植物或者動物,但從一種非常有趣的方式來看,植物似乎存在麻醉作用,其中包括允許發生動作電勢的離子通道功能被抑制。另一個論點是植物受到傷害時,將合成具有麻醉作用的分子。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一種意識形態,因為它很可能與生態適應性需求相對應。

理察·卡爾班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昆蟲學和線蟲學教授,他是《植物傳感和通信》的作者

植物是否具有意識?這一問題的答案完全取決於你如何定義意識,大多數意識定義包括某人的環境感知。通過環境感知來確定意識定義,人們將很少置疑植物是有意識的有機體。其它的意識定義是指某人大腦運轉,植物顯然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因為植物不是人,缺少大腦結構。

但是植物感知到它們所處環境是具有壓倒性的證據,任何室內窗戶旁種植盆栽植物的人們都會觀察到植物生長是趨光性。為了實現這一響應,它必須精確地朝向光源方向生長,並優先分配資源。事實上,植物能夠感知到自我和非自我,並以不同的方式分配資源,植物能夠區分植物競爭者的遮蔭質量,並且比無生命物體做出更強烈的威脅反應。植物可以預測未來生存條件,並對競爭植物遮蔭陽光之前做出反應。

植物不僅能夠探測光線,而且還能感知影響它們生存和繁殖能力的其它環境條件,然而,當前並沒有可靠的科學證據表明植物能夠感知音樂,區分古典音樂和搖滾樂。植物能夠在土壤中搜尋營養物質,在肥沃土壤中生根,在貧瘠土壤中拒絕生根發芽。同時,植物還能評估分析它們接觸到的微生物,對促進植物生長的微生物進行互利獎勵,而對那些有害微生物則進行積極防禦。

此外,植物還能積極防禦昆蟲和其它更大的食草動物,它們會對真實的傷害做出反應,同時,通過增加複雜性和成本更高的防禦機制,提供預測未來風險的各種可靠線索。這些線索包括植物自身或者它們鄰近的受損組織釋放出的空中傳播化學物質,它們與昆蟲交配、產卵產生的化學物質,以及昆蟲足跡、唾液和咀嚼時產生的震動,會形成一些反應。經歷過傷害的植物會記憶相關的經歷,並對隨後的攻擊做出更快、更強烈的反應,某些情況下,植物的記憶會延續幾代。

丹尼·查莫維茲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植物生物科學中心生命科學系主任

植物能夠顯然意識到它們的視覺環境,以及空氣中的氣味,它們知道如果自己被觸摸,將產生不同類型的記憶,它們能夠區分上下之間的差別,但這並不意味著植物是有意識的。

我認為植物具有意識——它們能夠知曉自己所處環境。但是所有生物體都能感知它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因為它們必須要適應環境生存下來。所有生物體,即使是細菌都必須發現最適宜自己倖存的確切位置。感知生存環境並非是人類所獨有的,植物具有自我意識嗎?不,我們關心植物,是否植物會關心我們嗎?很顯然它們是不會的。當然,這也屬於智力問題,植物是非常複雜的生物,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們非常聰明,我們能定義什麼是智力嗎?心理學家仍不能就人類智力定義達成一致觀點。

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植物是非常複雜的生物,在過去20億年進化歷程中,它們的進化完全不同於動物,我們並不需要對植物賦予人性化,以達到認可其複雜性。植物並沒有神經,它們也沒有大腦,但是仍能從根葉和花瓣整合信息。它們知道有多少陽光照射,環境溫度是多少,以及周圍環境有多少昆蟲,它們能夠整合信息,從而完美地適應周圍環境,它們的「行為」都是在沒有大腦的情況下完成的,那它們不必像動物一樣必須擁有大腦。換句話講:你吃植物的時候不需要有內疚感。

相關焦點

  • 植物的意識,是我們的錯覺嗎?
    它們總能很好地適應周圍的變化。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禁好奇,植物是否也有知覺,它們是否也能像動物一樣認知這個世界。對植物認知的科學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查爾斯·達爾文,他曾拿植物的根與動物的大腦相比較。從那以後,世界各地的學者都從達爾文那裡汲取了靈感。
  • 植物會思考嗎?它們有一天會迫使我們改變對智力的定義
    但是,如果假設所有的生物都必須按照我們的認知方式進行「工作」,這可能會限制我們對植物真正工作方式的發現。植物可能有與眾不同的生理系統,使得它們確實對環境做出反應,並使用複雜的信號網絡對植物不同組織部位進行協調統一。這種方式甚至可以延伸到與植物有聯繫的其他生物,如真菌。
  • 再也不用擔心花草悲傷了,最新研究表明植物真的沒有意識
    北京時間7月4日消息,近幾十年來,對綠色植物化學特性的研究似乎告訴人們:植物的活力遠超想像!植物有沒有意識呢?這個問題也成為當前最熱門的科學話題之一。植物能夠感知並對聲音做出反應,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可能具有記憶能力。
  • 植物之間如何「交流」,它們是怎麼感受到大自然的?
    人們不再爭論植物是否能夠接受化學信號,而是討論它們為什麼這樣交流以及是怎樣做到的。有關植物間交流的大多數實驗是在實驗室受控的環境下完成的,那麼在野外它們是如何處理交流信號的呢?另外一個有趣的問題是,植物分享信息的行為是怎樣的?科學家們正在探究這些問題。
  • 植物也「嘮嗑」,聽聽它們都聊啥
    【來源:科技日報】植物也「嘮嗑」,聽聽它們都聊啥 遇到家族親屬,會親切地打個招呼,還會協調關係避免「窩裡鬥」;遇到競爭對手,則迅速地發出威脅警告,並釋放毒素抑制對方生長。 這是人還是某種動物?都不是!能做出這些反應的是那些我們平時看上去仿佛很安靜的植物。在看不見的地下,植物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中熱鬧。
  • 都知道「意識」是什麼,但是卻沒人能定義它——涉及深奧的哲學
    根據這個定義,植物當然是有資格的,因為它們內部的每一個過程都是為了生存和維持體內平衡機制而發生的。植物甚至使用許多與人類相同的蛋白質來處理感覺,並形成對這些感覺作出反應的複雜行為。幾乎可以肯定,植物體驗世界的方式與人類非常不同。我們不能直接體驗植物的生活,但假設它們完全沒有主觀體驗是不合理的。在進化的網絡中,人類與植物的關係就像我們與所有生物的關係一樣。
  • 科普長文揭秘生命為何會具有主觀能動性
    當一隻野兔被一隻狼追趕時,沒有什麼有意義的方法可以預測它會如何飛奔,如何變換方向,也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預測它的策略是否足以躲避捕食者,而捕食者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野兔和狼都在行使他們的能動性。沒有人能合理的假設巨噬細胞和狼在同樣豐富的認知環境中發揮作用,但有時候很難確定它們之間的區別。人們普遍認為,複雜的能動性需要伴隨而來的複雜頭腦。
  • 農村一種植物,葉子很臭,農民卻當寶貝,揉碎能做出「神仙豆腐」
    農村是一塊天然野生植物生長的寶地,不管農村的哪個角落都能見到各種各樣的植物生長著,這些野生植物看似對生長環境毫無挑剔,其實也是極會挑剔的,農村的環境沒有汙染,空氣土地都很純淨,因此農村的環境才是它們肆意生長的好土地,因此野生植物在農村的生長是極多的,但它們的生長也不是全然無用,它們除了可以給農民披上更美的一層景色
  • 小班語言教案:愛植物保護環境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小班語言教案:愛植物保護環境 2012-02-17 14:24 來源:[標籤:來源]
  • 昆蟲有「智慧」嗎,它們是否能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
    昆蟲如何理解它們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他們能從自己的經歷中學到什麼嗎?當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解決了一個問題,他能抑制自己的正常行為,想出新的獨特的方法嗎?泥蜂有一個非常複雜的行為,在捕獵前,它先挖洞築巢,封洞,狩獵後,再把麻醉過的獵物放進洞裡,然後在獵物身上產卵。泥蜂的築巢、捕獵、麻醉和密封都是本能行為。
  • 植物的方向感哪來的?植物是如何感知外力?科學家用實驗來告訴你
    實驗結束以後,奈特發現,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植物的根,是向著離心力的方向生長,植物的莖,向著相反的方向生長。這說明植物能對離心力做出反應。還有一個實驗,是把植物幼苗上下倒著放,結果呢,植物幼苗的根就重新定向,向下生長。可見,植物對重力也能做出反應。那麼,這兩個實驗結合起來,說明了什麼呢?它們一起證明了植物能夠感知外力,並且能對外力做出反應。
  • 植物對外力具有感知能力
    最早發現植物對外力具有感知能力的實驗非常簡單,基本原理如下圖:通過這個簡單的實驗,很容易發現無論蠶豆苗用什麼角度種在土壤裡,它們的根永遠都指向地心,於是相對於「向光性」,根的「向地性」也被提了出來。當時普遍認為,原來植物自帶「頂天立地」的屬性。
  • 電子很可能具有意識
    正如克萊納所指出的那樣,意識信息整合理論完全是泛靈主義觀點,因為所有被整合的信息,至少都具有一點的意識。談到泛靈主義的興起,你可能會把它看成哥白尼思潮的一部分,即我們並沒有什麼特別,地球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人類不是天賦異稟的生物,甚至不能代表進化的巔峰。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仍會認為,只有有大腦的生物和人類,才是意識的唯一持有者?
  • 6種生長非常迅速的常綠植物,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生長旺盛
    下面給大家介紹6種植株非常矮小的常綠植物,生長非常迅速,在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觀賞性,有著豐富的色彩紋理和形態,它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都是非常棒的。1、小蔓長春花小蔓長春花是一種匍匐生長的藤本類植物,它的花朵有著清新的香味,不需要管理也能生長旺盛,有一定的蔓延能力,如果想要生長比較均勻就要定期修剪,避免過度蔓延。
  • 王者榮耀從上限意識,再到簡單無腦,技術型玩家表示:準備退遊了
    我是從S6賽季就開始進入王者榮耀遊戲的,我最喜歡的賽季是S12到S16賽季,S17賽季還好,雖然上分有點難,但我還是能上榮耀王者,而S18賽季,我是沒有辦法了,因為打不過,從S12賽季開始,我就一直在練習王者榮耀的各種英雄上限,還有所謂的大局觀意識,但是到了S18賽季,我突然發現這兩樣東西都用不上了,因為版本中新出了一些強勢的英雄,而這些英雄正好是我玩不來的,
  • 神經內科基本功-意識狀態判定
    患者處於沉睡狀態,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覺醒,須經高聲呼喚或其他較強烈刺激方可喚醒,對言語的反應能力尚未完全喪失,可作含糊、簡單而不完全的答話,停止刺激後又很快入睡昏迷昏迷( coma)是一種最為嚴重的意識障礙。患者意識完全喪失,各種強刺激不能使其覺醒,無有目的的自主活動,不能自發睜眼。
  • 神內基本功-意識障礙判定
    患者處於沉睡狀態,正常的外界刺激不能使其覺醒,須經高聲呼喚或其他較強烈刺激方可喚醒,對言語的反應能力尚未完全喪失,可作含糊、簡單而不完全的答話,停止刺激後又很快入睡昏迷昏迷( coma)是一種最為嚴重的意識障礙。患者意識完全喪失,各種強刺激不能使其覺醒,無有目的的自主活動,不能自發睜眼。
  • 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
    科學家發現原型,雖無腦卻擁有智慧!自從進入科技化時代,各行各業有了跨越式的進步。在閒暇空餘時間,大家都會看各種電影、科幻小說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些科幻小說中提到一個怪物,與普通的怪物截然不同,它叫做史萊姆。據書中的記載,它的長相併不嚇人,屬於一種虛擬生物,身體呈現出半透明的模樣,從遠處看就像是果凍的形狀,具有很強的粘性。
  • 王者榮耀裡面的無腦英雄和意識英雄哪個更強些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按照無腦英雄和意識英雄來分類。先說無腦英雄吧,顧名思義,就是那種不需要怎麼思考就可以拿到很高的數據打贏一切的英雄。這種英雄看到人都是不需要考慮能不能打得過,後面有沒有隊友的,打就完事了,保管能打贏。代表性的英雄有程咬金、典韋、曹操等等戰士英雄。
  • 巧妙化解自來水澆水給植物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
    澆水澆多少澆水量的多少,取決於不同的植物種類、不同的地域環境、不同的季節情況。對此,你可以做到大概心中有數。【大量澆水】在炎熱的夏天每天都要澆水,有些甚至更多。根據經驗,相比於乾燥,植物更容易因澆水過量而死。大部分植物都能從暫時的缺水狀態恢復過來,但由於長期積水造成的根部損傷卻很難復原。有時一株快要乾死的植物還能被救回來,你可以將根團和容器一起在一個裝滿水的大水桶中放一段時間,直到不再產生氣泡為止。植物開花或生長茂盛時需要定期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