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的作用是讓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強烈紫外線的傷害。近日,南京醫科大學一項臭氧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研究人員發現,通過臭氧治療,還能緩解患者化療引起的副反應。今天(12月21日),研究團隊接受了記者採訪。
南京醫科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劉文濤教授介紹:「這個療法並不是純的臭氧,應該講是非常非常低濃度的臭氧加上純氧的混合物,以這種方式是作為一種藥物來進行治療。」
專家介紹,臭氧治療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人們發現臭氧和氧氣的混合物,可以治療傷員足部潰爛。目前,臭氧治療主要應用於疼痛科,來治療慢性疼痛。
劉文濤教授說:「比如帶狀皰疹的病人,是神經修復不好,病人很疼,用這種技術來治療慢性疼痛 ,或者用臭氧飽和過的注射用水打到局部管腔進行衝洗,幫助局部病灶炎症消退 ,循環改善,產生鎮痛作用。」
而根據南京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的最新發現,臭氧治療還能緩解化療引起的副反應,比如頑固性腹瀉。
劉文濤教授說:「做了九天的化療老鼠產生非常嚴重的腹瀉,我們非常驚奇地發現化療後腸道裡面的血流降低到正常情況下的三分之二,證明了化療之後那個地方的腹瀉是因為缺血性腸炎,進一步發現化療藥給進去以後,這種毒性引起免疫細胞、內皮細胞釋放出來的凝血因子的微囊,生成了對於血流的阻斷,我們用臭氧預處理,模擬醫用臭氧大自血療法,可以抑制凝血因子的表達,緩解微循環,最後起到一個疼痛緩解作用,預防化療性腸炎。」
目前,這一研究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實驗生物學雜誌。專家介紹,醫用臭氧的作用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比如臭氧對人體免疫力能產生雙向調節,在治療免疫力低下或"炎症風暴"時或許也有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可消炎鎮痛改善微循環 不能濫用需嚴格遵循規範
今年7月,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專家委員會發布《醫用臭氧專家共識》,對臭氧治療的濃度、流程、適應症等作出規範。
劉文濤教授提醒:「它具有抗炎鎮痛改善微循環的作用,容易被一些人誤導或過度宣傳,盲目增加注射濃度頻次,國外報導有萬分之五過敏的可能性,所以一定要到正規的醫療機構並且有專門設立搶救措施的地方進行規範化治療。」
專家提醒,幾類禁忌症,包括患有甲亢、蠶豆病、血小板低,不能使用臭氧治療。此外,臭氧治療有一定風險,不建議用來美容。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每晚18:30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欄目。或者下載荔枝新聞、我蘇APP。
(來源: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汪樂萍 編輯/汪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