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公司是一家毛線紡織企業,屬於製造輕工業,現有員工800人左右, 員工類型分為辦公室職員和生產工人,其中生產工人有室內作業的,也有室外作業的,崗位和工種比較繁雜。近期公司正在做薪酬福利調整方案,其中涉及到一些福利補貼的新增和刪減。在上周的研討會議上,公司初步擬定了 要刪減補貼和津貼的崗位並和各部門溝通,可是各用人部門領導不同意,並且各種訴苦和爭辯,結果搞得不僅原先想刪減的崗位津貼和補貼沒刪減下來,各部門領導反而還要求給一些沒有崗位津貼和高溫補貼的崗位提供相應補貼。目前的主要問題出在哪些崗位應該發放崗位津貼和高溫補貼,哪些崗位應該刪減原有的一些補貼,作為人資部門的我們該如何評估?
【解答】 二者是有區別的,發放建議如下: 1.崗位津貼。為什麼要有崗位津貼?
一般來講,有兩個原因:一 是在正常的工資結構和薪酬等級上不方便體現,然而如果不設置津貼又無法吸引和留住員工;二是按照行業或公司習慣,同行企業基本都在津貼的崗位,如果人有我無,就難以服眾。 另外,崗位津貼屬於企業福利項目的範圍,設置與不設置或者設置哪些崗位及什麼標準,全由企業自己決定,只不過,一定要站在員工角度考慮,即:一旦設置了,要取消或降低標準,真是非常困難的,即使企業效益不好,也難說服員工的。
毛紡織企業,部門一般有:總經辦、財務、行政後勤、人資、質 檢、物流、半精紡、精紡、證券、審計、技術、設備、銷售等,800人 左右的企業規模,也算中等企業,如果要設置崗位津貼,原則上講,中層以上、技術/設備/銷售/半精紡/精紡等骨幹員工應當要有崗位津貼,其他崗位的津貼則可以考慮取消。
2.費用控制。毛紡織行業,效益可能不會太好,如果不控制福利費用,企業壓力將越來越大,對於崗位津貼設置、增減或標準,有以 下建議: 費用控制。不管怎麼調整,全年津貼總費用不增加,略有降低更好。 高管禮讓。即使各部門爭執難下,多半因為企業效益不是太好, 建議高管即中層以上管理人員主動讓步,降低津貼標準或者乾脆取消 津貼,中高層如此姿態,其他員工難以再說什麼。
技術銷售。建議適當提高銷售/技術骨幹人員的津貼,以吸引和穩 定他們,當然,生產一線的骨幹員工也應考慮在內。 增加面積。津貼是公司福利,建議增大受惠面,提升大家士氣, 為保證不超過費用,可以調協不同檔次,這個面,可以佔員工總數的 30%左右,即240人左右。 多次討論。不要希望一次例會就能夠落實津貼方案,可以多次討論,主要朝企業經營困難實際、適當降低標準、增加津貼面積等三方 面來走,做到:原有津貼崗位不變化,但標準要降低,還可適當增加 部分崗位享有津貼。
3.高溫補貼。由於我國大多數區域夏季氣溫較高,國家不但出臺 了相應的法規,各地方也有適合本地區的條例,所以,高溫補貼不是企業自主行為,而是必須實施的,否則,將承擔違法責任。 但是,高溫補貼必須結合本地區條例實際來開展,就拿重慶來 說,就有《重慶市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來約束,其中第5條規定高 溫月份為6~11月;第19條規定,發放標準有三個檔次,一般高溫5元/月/人、中度高溫10元/月/人、強度高溫15元/月/人,而且應當與企業 薪資發放時間同步進行;第25條規定了企業的違法處理。具體內容無需羅列,各地區請各自參照地區規定。
也就是說,只要當地氣象局公布的氣溫達到高溫補貼的條件,而 且員工工作環境達到補貼的溫度,企業沒有相應的降溫措施,企業就必須按時足額給予每位員工高溫補貼,否則,如果員工投訴,企業將承擔相應責任。當然,如果室內工作的員工,有相應的空調降溫,工 作的環境溫度始終達不到補貼的標準,是可以不給予補貼的,但建議 在相應的工資管理辦法中給予明確,以免引起誤解。除此之外,這個高溫補貼就是普惠制,人人都有份、個個都一樣。
4.建議就好。哪些崗位有津貼、標準是什麼樣?國家和地方對高 溫補貼的規定、本地區往年高溫情況、企業通常做法等情況,人資部 門不是評估的問題,是應當及時向公司領導講解或建議,而不是到處 向普通員工去宣傳,當然,部門負責人是可以知道的,但一定要請他 們按照公司的決定去執行,給全體員工解釋和說明,當然,如果費用 過大(超出去年較多),人資部門要及時提出來,並講出自己的建 議。最終採取什麼樣的崗位津貼方案,是公司領導來確定和批准的, 高溫補貼由於是法規硬性規定,無法迴避時,建議在制度或員工手冊 中可寫「按照國家和地方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