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知識庫:單側腿髂脛束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2020-12-18 全球健身指南針

原因分析

以下面幾點來淺析單側髂脛束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一、先天性的長短腿

長腿的這一側會代償,出現單側足的旋前,也就是常說的扁平足。

這時候距股、脛股和股股會出現代償型的向前旋轉,闊筋膜張肌就長期處在短縮位,容易變得緊張。

當闊筋膜張肌處在短縮位,髂脛束自然就產生緊張了。

二、單側足的先天性外八字

我們人為了維持正常的行走,也會把腿做代償型的向內旋。

這時候闊筋膜張肌以及髂脛束也容易長期處在短縮位造成緊張。

以上兩種是先天性的原因,建議佩戴輔助鞋墊,再配合運動方案,糾正起來比較快速。

三、後天功能性的影響

我們知道髂脛束是起於臀大肌上束跟闊筋膜張肌的。

假如股盆出現了向左邊的旋轉,這時候臀大肌上束就會處於長期的短縮位,變得緊張,進而就會引起髂脛束的緊張。

還有一種情況是膝關節受傷之後,股四頭肌的內側頭萎縮的速度特別快,一周之內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看到它在萎縮。

股內側肌的萎縮速度快於股四頭肌外側頭,也就是股外側肌的萎縮速度,久而久之兩邊的肌張力就會產生不平衡。

時間長了之後,我們走路就會習慣用股外側肌而不用股內側肌,這樣股外側肌就會越來越發達。

當它變得粗大之後,就會把髂脛束給頂出來,這樣也會造成髂脛束的緊張。

解決方案

那結合以上幾個原因,我們可以用以下幾個方式進行鍛鍊。

一、釋放闊筋膜張肌的張力

可以讓會員側躺,保證他的肩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

讓下面那側腿微微屈膝,保持一個穩定性,側腰稍微抬起一點,股盆的上口對準胸部的下口,保持核心的收緊:

然後把他的腿擺到向前屈曲30°,稍微外旋一點點的位置:

我們手施力的方向是向下向後,用三分力跟他對抗,讓他慢慢地做離心的收縮:

這時候可以去釋放闊筋膜張肌的張力。

每組做3~4次,做3~4組。

二、拉伸臀大肌

讓會員平躺在墊子上,把他緊張的一側腿慢慢抬起,放到我們的髖關節的外側,一隻手輔助壓住他的膝關節,保證他的臀部一直貼在地面上:

慢慢向頭的方向推起,感受到張力停止即可:

利用這個動作可以拉伸一下臀大肌的上束。

在這個位置下可以停留30~45秒,讓他跟我做5秒鐘的對抗,拉伸2~3組。

三、鍛鍊臀中小肌

由於臀中小肌無力,闊筋膜張肌也會去代償發力,所以這個動作可以去練一下臀中小肌。

首先讓會員也是側躺在墊子上,保證他的肩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在一條直線上,然後擺正他的骨盆,對齊他的胸部上口,收緊核心。

下面這側腰微微抬起一點,幫他的腿做一點點延展,向內旋轉一點點,大約10°就好了:

保持在這個位置,然後垂直向上抬起來,保證臀中小肌的發力:

然後慢慢下放。

如果會員在做這個動作的過程中,能感受到闊筋膜張肌的發力,而臀中小肌的發力小,這時候我們就讓他的腿輔助做一點點的內旋:

這樣就能很好地避免掉闊筋膜張肌的發力,從而讓臀中小肌的發力變大。

一組做8~12個,做3~4組。

四、鍛鍊臀大肌和臀中小肌後1/2

由於闊筋膜張肌以及髂脛束緊張會造成整個腿處在內旋的位置,所以這時候可以鍛鍊一下使大腿外旋最有力的肌肉:臀大肌以及臀中小肌的後1/2。

讓會員側躺在墊子上,做一個蚌式的開合。

可以讓他在屈髖60°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下可以使臀大肌和整個外旋肌群以及臀中肌的後1/2處在一個最佳發力的位置。

這時候再檢查一下他的核心,收住肋骨,側腰稍微抬起來一點,兩腳並住:

然後慢慢地讓膝蓋往上抬起,往外旋轉,使大腿做一個外展外旋:

慢慢控制住做離心。

做12~15個,做3~4組。

相關焦點

  • 關於髂脛束,你了解多少?
    但是跑友們需要注意啦,只有髂脛束變緊張了之後,才會摩擦到大腿骨,產生疼痛,正常的髂脛束跟骨頭之間是有距離的,不會磨擦,自然不會造成疼痛。但是當下肢穩定性比較薄弱時,髂脛束就會增加他的工作量,使得髂脛束變緊張,與大腿骨之間空隙減少,摩擦大腿骨產生疼痛。
  • 跑步族的硬傷——髂脛束綜合症
    髂脛束損傷誘因包括:◆結構性異常:如「O型」腿、平底足、跟部或足內翻、雙側下肢不等長、脛骨內旋、大腿肌肉過於發達或髂脛束過緊等。◆不科學的訓練方式:突然間增加跑步距離或騎行距離會加重對髂脛束的刺激。過度訓練,常見於長跑運動員和自行車運動員,是導致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原因之一。◆髖外展肌肉無力:在步態迴圈的足部抓地時,股骨內收肌與外展肌(臀中肌和闊筋膜張肌)的離心收縮對抗。從站立期過渡到推進期時,這些肌肉從離心變為向心收縮。當髖外展肌肉無力,在站立中期跑步者的髖內收增加,會增加髂脛束的張力。
  • 一文了解臀肌、髂脛束與彈響髖的關係
    外側型彈響髖是指髂脛束或臀肌的攣縮束帶越過股骨大轉子產生彈響並引起功能障礙的症候群。其病理機制是髂脛束後緣或臀大肌前緣纖維異常增厚,導致髂脛束過度緊張,限制髖關節的功能。長期肌內注射史、臀部外傷或勞損,可使臀肌組織痙攣或攣縮,可牽拉髂脛束過度緊張,使其與大轉子更為貼近,反覆摩擦損傷,最終使髂脛束後緣增厚,形成束狀帶而產生彈響。所以,若沒有出現明顯的疼痛,大部分的彈響髖主要是由髂脛束和臀部肌群出現異常導致的。
  • 跑步膝蓋痛,是髂脛束症候群?還是髕股關節症候群?
    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髂脛束及其周圍結構異常而引發的症候群,屬於臨床中較常見的運動損傷。
  • 治療髂脛束症候群分三步 跑者需多做4項練習
    網易體育11月6日報導:髂脛束症候群(ITBS)是跑者群體中最常見的傷病之一,主要是由於大腿內部的髂脛束出現了炎症,導致跑者的膝蓋非常疼痛。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話,跑者是可以進行自我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的。
  • 跑步肌力不平衡,緩解ITBS髂脛束疼痛
    幾乎所有熱愛跑步的跑者都曾經出現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這幾乎是跑者們難以避免的問題,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病發原因。髂脛束是一條厚且長的筋膜帶,包覆從膝蓋外側到骨盆外側肌肉、骨骼與神經。
  • 練瑜伽,出現骨盆「前傾/後傾,前移/側移」問題,怎麼辦?
    如果你能夠通過評估找到問題,其實,解決方法就不難,而且也很多,瑜伽、健身、普拉提等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今天也簡單的跟大家分享一下,瑜伽中,出現「骨盆前傾/後傾,前移/側移」問題的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討論,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 髂脛束的拉伸方法
  • 教你9種針對髂脛束(ITB)的瑜伽伸展練習
    你可能不太熟悉髂脛束,但是它在你的運動和日常生活中起著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跑步或跳躍等高強度訓練中,你的髂脛束在穩定臀部和膝蓋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它變得緊繃而疼痛,你很快就會發現。什麼是髂脛束?它是一條長長的結締組織,或叫筋膜,從臀部到膝蓋和脛骨沿腿的外側延伸。
  • 健康測查,引起膝疼的髂脛束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有些人會在參加一段時間的體育活動後,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如果長期不好,到醫院檢查後,可能會被診斷為髂脛束症候群。這時候,就會看著陌生的病名,感到迷茫,這是人還年輕就把膝徹底地獻給了業餘體育活動嗎?髂脛束是什麼?怎麼招來的症候群?有什麼辦法可破?讓測查內容來回答您的疑問吧。
  • 骨盆側傾?長短腿?向不完美體姿說再見!
    泡沫軸放鬆緊張側肌肉1. 泡沫軸放鬆內收肌俯臥於墊上,將泡沫軸放於緊張一側腿內側。用手臂和右腿支撐身體,將身體重量集中於大腿內側。之後,將泡沫軸來回滾動,當觸及明顯壓痛處時,停留並保持15~30秒。泡沫軸放鬆梨狀肌將緊張一側的上臀部外側接觸泡沫軸,坐於軸上,另一側腿置於同側大腿上,身體重心集中於臀部,單臂支撐身體。觸及緊張側臀部外側壓痛處時,停留並保持15~30秒。3. 泡沫軸放鬆髂脛束將泡沫軸置於緊張一側腿外側,用同側肘關節和另一側腿支撐身體。
  • O型腿自糾指南:6個動作幫你改善O型腿!
    造成「O型腿」的原因是什麼? O型腿體態由股骨內旋和足旋前導致。在「O型腿」體態中,一些肌肉會被拉長,而另一些肌肉會被縮短。以下是「O型腿」體態所對應的相關肌肉的長度:
  • 髂脛束不易拉伸 4個方法可緩解其疼痛
    網易體育4月26日報導:人體的大腿內部,有一個組織叫髂脛束。很多跑者會把它誤認為是肌肉,實際上它是包繞大腿的深筋膜。最常見的髂脛束傷病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跑者群體中最常見的傷病之一。
  • 健身時膝關節痛了怎麼辦?別擔心,這裡有解決辦法!
    這一點我在下面會給出具體解決辦法。坐了一段時間後:通常是因為「人體工程學」---你坐的地方以及坐的方式。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可能會幫助你解決。站了一段時間後:先從腳開始。比如,無法支撐足弓的鞋,就會更容易讓你的踝關節前旋,從而影響膝關節。
  • 側角伸展式,內側腰容易被擠壓到怎麼辦?
    再來說屈腿的這條腿,大腿前側也同樣收緊上提,這樣也可以減輕膝蓋的壓力,同樣大腿也是向外,膝蓋不要內扣,從而讓這一側的骨盆也打開。骨盆應該是水平位置的,它是相對於我們胸口這個位置的水平,因為側屈體式是從髖部開始側屈,所以這個骨盆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位置。所以骨盆的上端和胸口依然是兩條平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