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髂脛束症候群分三步 跑者需多做4項練習

2020-12-23 網易體育

網易體育11月6日報導:

髂脛束症候群(ITBS)是跑者群體中最常見的傷病之一,主要是由於大腿內部的髂脛束出現了炎症,導致跑者的膝蓋非常疼痛。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話,跑者是可以進行自我治療髂脛束症候群的。

第一步就是要減輕疼痛和炎症。出現髂脛束症候群之後,首先要專注於減輕疼痛和炎症,可以採取休息、冰敷、吃抗炎藥等方法。

第二步是按摩和拉伸。由於髂脛束的位置比較深,所以需要深度按摩才能產生作用。業餘跑者每周進行2-3次專業按摩即可,自己可以使用泡沫軸進行按摩。

第三步是增強肌肉力量。當髂脛束的疼痛感消失之後,跑者就可以通過一些練習來增強髂脛束周圍的肌肉,更好的保護髂脛束。

為了拉伸髂脛束和增強其周圍的肌肉力量,跑者可以多進行以下4項練習。

1、側向拉伸

髂脛束並不是肌肉,而是結締組織,所以無法直接對它進行拉伸,但是可以拉伸它周圍的肌肉。兩腿交叉,將受傷的腿放在後面,然後將身體向不痛的一側傾斜。將雙臂抬高超過頭頂,然後再下垂去接觸傷腿的腳踝。每天做三組,每組10次。


2、蛤殼姿

在兩腿膝蓋上方套一條阻力帶,先採取左側臥姿,頭放在左臂上,膝蓋彎曲。將右腿膝蓋向上抬升再下降,就像蛤蜊的殼在開合。每條腿做三組,每組10次。


3、側抬腿

側躺在地面,先以左側身體著地,雙腿伸直,接著將右腿向上抬起再下降。這項練習關鍵是要保持正確的姿勢,身體從肩膀到腳踝保持一條直線。每條腿各做三組,每組10次。


4、單腿深蹲

先利用右腿進行單腿站立,然後彎曲右膝蓋將身體下降,左腿向前伸,始終保持伸直的狀態。右腿完成深蹲的動作之後再站立起來。雙臂伸直朝前可以保持身體平衡。


本文來源:網易體育 作者:換寶 責任編輯:王程程_NB12651

相關焦點

  • 關於髂脛束,你了解多少?
    髂脛束症候群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卻是跑友最害怕遇到的跑步問題,因為這個伴隨著跑步而產生的問題真的是太影響跑步了!髂脛束症候群其實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只要預防得當,並不是人人都會出現這個問題!髂脛束(iliotibial tract)是包繞大腿的深筋膜——闊筋膜的外側增厚部分(即大腿外側很硬的條狀物)。
  • 跑步膝蓋痛,是髂脛束症候群?還是髕股關節症候群?
    ,疼痛症狀尤其在上下樓梯、久坐、下蹲、跑、跳等功能性的活動時加重。X線是PFPS診斷和鑑別診斷最為常用的影像學檢查,特別對有外傷史、關節內滲出、二分髕骨、療效不佳以及需手術治療的患者,應作為常規檢查。對X線結果不明確的患者,可採用CT和MRI,以明確診斷及制定治療方案。
  • 健康測查,引起膝疼的髂脛束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不活動,會增加健康隱患;反過來,不恰當的運動,以為只要出力流汗就對身體好,不了解基本的運動生理常識,也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一味地瞎跑瞎動,也同樣會招來麻煩。有些人會在參加一段時間的體育活動後,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如果長期不好,到醫院檢查後,可能會被診斷為髂脛束症候群。
  • 髂脛束不易拉伸 4個方法可緩解其疼痛
    網易體育4月26日報導:人體的大腿內部,有一個組織叫髂脛束。很多跑者會把它誤認為是肌肉,實際上它是包繞大腿的深筋膜。最常見的髂脛束傷病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跑者群體中最常見的傷病之一。
  • 跑步肌力不平衡,緩解ITBS髂脛束疼痛
    幾乎所有熱愛跑步的跑者都曾經出現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這幾乎是跑者們難以避免的問題,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病發原因。髂脛束是一條厚且長的筋膜帶,包覆從膝蓋外側到骨盆外側肌肉、骨骼與神經。
  • 跑步族的硬傷——髂脛束綜合症
    什麼是髂脛束?髂脛束就是你大腿外側的一根筋膜,你的大腿外側是沒多少肌肉組織的,最主要的結構就是髂脛束,你可以把髂脛束想像成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它連接了你的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髂脛束柔韌性較差:髖外展肌肉和髂脛束的柔韌性不足會增加髂脛束末梢和股骨外側髁的摩擦壓力。如果沒有進行合適和有效的伸展髖外展肌和髂脛束,高強度的長距跑步或騎行是引起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常見原因。
  • 教你9種針對髂脛束(ITB)的瑜伽伸展練習
    主要會引起大腿外側、臀部或膝蓋感到疼痛,如果你曾感覺到膝蓋疼痛,那很可能是因為髂脛束的緊繃,而膝蓋本身沒有問題。你會經常在交叉運動、在受傷的腿上施加更大的重量、跑步或其他高強度的運動中感到疼痛,因此髂脛束症候群在跑者、騎自行車者和長距離行走的人中很常見,你應該伸展髂脛束嘗試來舒緩緊繃。
  • 健身跑者、久坐不動者、競技跑者哪類人最易得關節炎? 都說跑步傷...
    《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在2017年6月這一期面向大眾給出重要結論與建議:健身跑者關節炎發生率僅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但競技跑者的關節炎發生率也達到13.3%,總體來說,跑步是有利於關節健康的,但過量、高強度的跑步可能會引發關節問題,對於大眾而言,每周跑量的上限為
  • 一文了解臀肌、髂脛束與彈響髖的關係
    髖關節彈響有內側和外側之分,內側多為髂腰肌彈響,外側多為闊筋膜和髂脛束彈響,其中以外側型彈響最為常見。此外,下肢力學不正,脛骨、股骨、骨盆扭轉也會出現上述肌肉、韌帶彈響。外側型彈響髖是指髂脛束或臀肌的攣縮束帶越過股骨大轉子產生彈響並引起功能障礙的症候群。其病理機制是髂脛束後緣或臀大肌前緣纖維異常增厚,導致髂脛束過度緊張,限制髖關節的功能。
  • 健身教練知識庫:單側腿髂脛束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方案
    當闊筋膜張肌處在短縮位,髂脛束自然就產生緊張了。二、單側足的先天性外八字我們人為了維持正常的行走,也會把腿做代償型的向內旋。這時候闊筋膜張肌以及髂脛束也容易長期處在短縮位造成緊張。三、後天功能性的影響我們知道髂脛束是起於臀大肌上束跟闊筋膜張肌的。假如股盆出現了向左邊的旋轉,這時候臀大肌上束就會處於長期的短縮位,變得緊張,進而就會引起髂脛束的緊張。
  • 不保護好膝關節,小心你跑的步都白跑了!
    那麼什麼是髂脛束,髂脛束就是你大腿外側的一根筋膜,你的大腿外側是沒多少肌肉組織的,最主要的結構就是髂脛束,你可以把髂脛束想像成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它連接了你的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當你跑步時,這根橡皮筋就會和你的膝關節產生摩擦,摩擦久了摩擦過度,發生炎症,這時候髂脛束的滑動受到阻礙,你就會覺得疼。
  • 髕骨周圍疼痛,有捻發音,可能是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在作怪
    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是以髕骨後方、下面或側面的瀰漫性隱痛和酸痛,關節捻發音和下肢功能性缺乏為主要臨床表現的常見運動損傷。診斷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起病時多局限於髕骨後方,通過髕骨移動度、髕骨傾斜度和髕骨研磨實驗等常規檢查判斷疼痛部位及周圍組織情況,影像學檢查如X線等可明確診斷。
  • 臀部肌肉的「勞模」,魔鬼身材的「塑造者」——臀中肌
    4、矯正力線綜合前三條,我們不難理解,臀中肌可以直接影響下肢力線,臀中肌無力會讓膝蓋內扣,Q角增大,足弓下塌,也就是我們常見的X型腿。尤其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講,臀中肌無力會出現如上圖的動作現象,而為了維持身體平衡,髂脛束會過多發力,除了可能導致髕骨軟化、半月板損傷外,甚至導致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二、無力的臀大肌會帶來什麼問題?
  • 髂脛束的拉伸方法
  • 髖關節疼痛易被誤診 跑者須加強髖部屈肌
    網易體育8月17日報導:髖關節疼痛是很多運動員常遭遇的傷病之一,特別是跑者。那麼,髖關節疼痛是如何引起的呢?跑者又該如何預防和治療呢?
  • 常做這4項訓練 跑者可預防小腿肌肉受傷
    網易體育2月6日報導:在跑者邁步過程中,小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從膝蓋彎曲到腳的落地和抬起,都離不開小腿部位的肌肉群。但是,小腿部位的肌肉也會出現拉傷或者痙攣,跑者們該如何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 劉亦菲被捧殺的17歲跑步照又美又尬,歪斜跑姿造就了粗壯斜方肌?
    天仙這麼跑的受傷風險也太高了叭!最近一姐發現在線跑步的人越來越多了,跑步可以說是最容易入門也最難入門的運動了。如果稍微一個不注意get了錯誤跑姿,不僅減脂效果負分,身體其它關節也會莫名受累。一姐先來盤點下生活中出場率最高的幾種錯誤跑姿,我們做一下身體分解,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下。上半身問題跑步雖然是動態的事,但也要顧及整體的穩定性,最忌諱的就是上肢的隨意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