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老家的電影院

2021-01-09 廈門日報

電影院裡的青春歲月

作者/陳榮亮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前段時間,回到閩北老家,晚飯後和妻子在路上閒逛,走到小城中心的南街頭,十字路口右側,便是電影院。抬眼望去,除了樓頂上「建甌電影院」五個字仍是舊物,樓下成了超市、KTV,記憶中的電影院早已物是人非。

作者供圖

上世紀70年代,老家的電影院,內設三十排二十列座位,二樓還有部分座位,大概能容納700多人。對少年時代的我們而言,看電影無疑是樂事。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安排看兩次包場電影。那個年代沒有外國電影,我們能看到的,除了樣板戲電影,最喜歡的就是《今天我休息》《南徵北戰》此類影片。

當時,一張電影票一角錢,對於囊中羞澀的我們來說,是件難事。我有個遠房舅舅在電影院專門檢票,沒錢買票的我經常待在檢票口守著,趁著進場人多的時候,舅舅使一個眼神,我跟著人流混進檢票口。但多數時候,只要到點了,遠房舅舅哐當一聲關上那道鐵門欄,把失望的我關在門外。

現在手機上隨時可以選座位買電影票,那時就是有錢,看電影也不容易,特別是新片上映,買票就成了一場戰鬥。

電影院左側的一間小房子,只留一個30釐米高、20釐米寬的小門洞作為售票窗口。記得1975年電影《海霞》上映,我和幾個小夥伴一早趕去電影院,售票窗口前早已排起了長隊。約莫8點光景,售票窗口一打開,原本排好的隊伍瞬間就亂套了,人們爭著往前擠,努力把手伸向那個小小的窗口。我和夥伴們見勢不妙,開始搭人梯。我個子小,整個人被扛起來,一隻手捏著錢由上往下伸進窗口,成功買到了電影票,而我的手,已經被卡得一片青紫。

電影《海霞》劇照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高中畢業後,正遇上國內電影行業大發展,好電影如雨後春筍,參加工作的我有了收入,也能經常看上電影。1987年,我和妻子經人介紹認識,媒人給了我一張電影票,我和妻子第一次見面,就是在那家電影院。結婚後,看電影也成了我和妻子最大的娛樂。

2000年,我離開老家,到省城、又到廈門工作。每次回到小城,親朋聚會、兒時夥伴聚首,沒有人再提起電影院,偶爾路過,也是波瀾不驚,那些年少時的記憶,就像老電影早已斑駁,已經從我的生活中淡出。

那晚,我和妻子在電影院門口佇立許久。妻子說,走吧,人都得往前走的。

作者

陳榮亮,廈門市消防救援支隊全媒體中心副主任。喜歡文字,愛好文學。相信無論生活如何改變,文字總是能直達內心,為自己保持心靈純淨。

朗讀者

趙慈,FM89.2集美廣播主持人,集美區朗誦藝術協會理事。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 朗讀者姓名」或「夜讀 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許夢潔 黃曉青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及網絡

編輯:陳少英 盧婷雯 審核:蔡文演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夜讀|故鄉番薯情
    故鄉番薯情作者/ 沐雪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幾天前,老父老母又從老家福清給我寄來一大袋老家美食,其中就有番薯幹老家的街頭巷尾常飄出用番薯做美食的香味,這香味令人垂涎,對我來說,是家鄉最熟悉最難忘的味道。在老家,幾乎家家戶戶的主婦都是製作番薯美食的好手。當有遠道而來的客人時,主婦們會立即到地裡挖出最新鮮的番薯,熟練地烹製出一桌子「番薯宴」,既能讓客人品嘗到與別處不同的番薯美味,還能感受到主人家濃濃的待客情。
  • 夜讀|自己種菜,種出了家鄉味
    這種感覺來源於種上了老家的菜種。剛開始種菜時,我並未想到從老家買菜種。去年底,弟弟打電話來,說要給我們寄點吃的,我突然想起,農村老家家家戶戶不僅種菜,還自己育種,便讓弟弟順便捎些菜種來。於是,我們的菜地種上了老家的菜種,白菜、胡蘿蔔、菠菜、芹菜、芫荽、辣椒等蔬菜都大豐收了:小白菜種了兩茬,少說也收了200斤;芫荽一直吃到今年3月;胡蘿蔔雖說因為種得密了些,個頭有點小,但吃過的都說口感極好。我是地道的「湘軍」,無辣不歡,因此在地裡種了許多辣椒,到了辣椒收穫季節,我家餐桌上頓頓都有自己種的辣椒,吃不完的辣椒還被我做成了剁椒慢慢享用。
  • 夜讀|想念家鄉的攬鍋菜
    做攬鍋菜的食材主要有豬肉、豆腐、粉條、肉丸、蕨菜、白菜、蘿蔔等,雖說食材普通,可選料卻也講究:豬肉要選肥瘦相間的新鮮土豬肉;老豆腐切成長條後需用豆油燜過;粉條得選老家當地上乘的紅薯粉條;肉丸是豬肉拌上紅薯澱粉、麵粉油炸出來的;當然還少不了家鄉的地道山貨蕨菜,以及金針菇、白菜、蘿蔔等。
  • 夜讀|水牛花粑粑、魔芋豆腐……我想念的家鄉小吃
    忘不了的老家小吃作者 / 雪峰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我的老家在湖南漵浦的一個小鎮,有水牛花粑粑、葛面、魔芋豆腐等特色小吃,聽起來就很特別,吃過讓人感覺更過癮。我每次回老家,必定要狂吃一頓。水牛花粑粑,是把水牛花摻在糯米粉裡做成的粑粑。其獨特之處,就在於粑粑裡的水牛花。水牛花,可以說是野花,一到春天,老家的田間地頭到處都是,葉子呈嫩綠色,開小黃花。等它開花時採收曬乾貯藏,要做粑粑時就取出一些搗碎拌在糯米粉裡,加適量的水揉搓成團,包上豆沙、肉菜等餡料,外邊用粽葉、芭蕉葉、荷葉包裹蒸熟。
  • 夜讀|又到番薯飄香時
    網絡圖老家永泰大渭村,家家戶戶都種番薯。俗話說:「一季番薯,半年口糧。」在童年的記憶裡,每年開春後,父親就忙著培育番薯苗:選一塊地肥土厚的菜地,掏出一個個「池子」,把番薯種整齊地排列在「池子」裡,然後覆上一層鬆土,再蓋上一層稀薄的腐稻草,等著出苗。
  • 夜讀|馬上就過年了,你家掃塵了嗎?
    掃塵過年作者/心田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上周末醒來,突發奇想回趟老家。我們既幸福又慚愧,我和先生約定以後每次過年都要提前回老家掃塵。讀者許夢潔,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記者、主持人。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夜讀|春韭一時鮮
    在湖北老家,幾乎每家每戶的田頭都會種上幾壟韭菜。父母親種了一大塊地的韭菜,割下後,綁成一捆一捆的,拉到集市上售賣。春日鄉間,萬物復甦,韭菜經過了一冬的禁錮,在明媚的陽光下紛紛探出頭來。這個時候,就是吃頭茬韭菜的最好時節。頭茬韭菜氣味比較和緩醇厚,吃到嘴裡滿口生香。
  • 夜讀|一鍋薑母鴨的溫暖
    春節將至,帶什麼伴手禮回老家?我總是會帶上真空包裝的薑母鴨,分享給千裡之外的親人,讓這道接地氣的閩南名菜,溫暖我們的生活。作者陳雪梅,筆名:春小麥、麥琪等。經濟師、培訓師,業餘喜歡碼字。作品散見於廈門日報、廈門晚報、海西晨報等。
  • 夜讀|一籠湯包的暖意
    看著小外孫女嘴饞的模樣,姥爺慈愛地摸摸小外孫女的腦袋瓜,直笑……回憶越來越清晰,那湯包的香味也越來越誘人,於是,我把車子調了個頭,直奔同安老家,出立交,上高架,順暢的交通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在離小巷最近的停車場停好車,騎上共享單車,我有些心急地直奔巷尾那家湯包店。
  • 夜讀|那張稻草鋪就的床
    前幾天,回老家,躺在小時候睡過的木床上,竟有了從未有過的自在踏實之感,心生驚喜,像是在軟風裡逢著了幾絲柔綠。那床溫軟如初,躺於其上,四肢舒展,360度自由轉,也不必擔心掉下床來。母親喜歡在竹涼蓆下面鋪上曬乾了的厚厚的稻草,趴在涼涼的涼蓆上,那稻草的香氣帶著陽光的味道鑽進鼻孔,用力吸著,那金色的稻田便在眼前鋪展。
  • 夜讀|家有最美鐘點工
    白阿姨原來在老家是代課老師,因為兒子兒媳在廈門打拼,她得來幫忙帶孫子,只好南下。年紀大了,再加上要兼顧照顧孫子,所以鐘點工成了最佳選擇。「孩子們買了房,總得幫襯一些的。」白阿姨每次說到這裡,都會爽朗地笑起來。白阿姨幾乎每周都會找我借本書回去看,並不是隨口說借就拿走,她會很正式地在一張紙上寫清楚某年某月某日借書,某年某月某日還,充分體現了一個老讀書人的自謹自省。
  • 夜讀:天上的花瓣
    夜讀:祈禱夜讀:幸福的事情夜讀:蒙面之春夜讀:口罩下的無眠之戰夜讀:祈禱一切安好夜讀:如果祖國需要我夜讀:白衣天使,我為你們祈禱夜讀:只為花開夜讀:白衣天使頌>夜讀:眾志成城抗疫情夜讀:擋在門外的春風夜讀:善意,動物比人更懂(節選)夜讀:兒子,小心保護好自己夜讀:生命的逆行者夜讀:寫進歷史封面的春天
  • 夜讀|兒時記憶中的石磨
    停轉的石磨作者 / 康火南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華安老家牆角閒置著一臺舊石磨,是祖父留下來的家業。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 夜讀|兒時吃喜宴,是孩子最嚮往的肥差
    兒時吃喜宴作者 /深山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小時候,老家莆田鄉下不是哪個後生結婚都會辦酒席的,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一年也吃不上幾次喜宴,自然,吃喜宴就成了我們這些饞嘴孩子最嚮往的肥差。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心靈夜悟」、「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 英文夜讀 | Distance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定了!福建新高考改革來了!
  • 英文夜讀 | A Grain of Sand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 北京路電影院的愛情故事
    2010年,一個青島女孩,電影學專業的研二學生,為了完成碩士論文研究,來廣州電影院進行實地調研。當時,她的導師給她推薦了廣州北京路的青宮電影院。這家場地小,沒有IMAX的電影院,卻屢次奪得全國票房冠軍。
  • 挑燈夜讀,我們得到了什麼?
    距離我最近的一次挑燈夜讀已經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了,一本《拉貝日記》,讓我深深陷入了南京的苦難,那些同胞的命運和一場侵略緊緊地抓住了我的情緒,無法自拔之餘唯有痛快讀完,合上書頁已然東方既白,在睡了一小時後繼續上班,雖然也有疲憊和睏倦,但始終覺得自己得到了更多。除此之外,我極少挑燈夜讀。
  • 夜讀|壁虎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 英文夜讀 | Insomnia
    徵集★《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人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