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番薯情
作者/ 沐雪
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
幾天前,老父老母又從老家福清給我寄來一大袋老家美食,其中就有番薯幹。雖說廈門也有番薯,但父親卻說:「老家的紅心番薯幹是好東西,最好吃。」每次離家前,父母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家鄉特產裝進我的行囊,家鄉的番薯幹是必定有的。
家鄉的番薯,在艱辛的歲月裡曾是家鄉人的主食。日子好過了,番薯經過家鄉人的巧手,又演變成諸多美食,番薯粉面、番薯丸、番薯饅頭、番薯餅……樣樣都是美味,滋潤著家鄉人日益美好的生活。老家的街頭巷尾常飄出用番薯做美食的香味,這香味令人垂涎,對我來說,是家鄉最熟悉最難忘的味道。
在老家,幾乎家家戶戶的主婦都是製作番薯美食的好手。當有遠道而來的客人時,主婦們會立即到地裡挖出最新鮮的番薯,熟練地烹製出一桌子「番薯宴」,既能讓客人品嘗到與別處不同的番薯美味,還能感受到主人家濃濃的待客情。
老家是著名的僑鄉,漂洋過海到海外謀生的人們,總忘不了家鄉的番薯味,回到家鄉時,首先要吃上一碗番薯丸、番薯粉面,以慰長久離鄉之苦。家鄉人有著濃重的鄉音,又因為都是吃番薯長大的,這鄉音便被稱為「地瓜腔」。在異鄉,如果遇到操著一口「地瓜腔」的人,那就是倍感親切的老家人。故鄉的番薯,對於離家的遊子,代表著鄉土深情與厚愛,情系所有故鄉的兒女。
每當我回到老家,母親常常會親自做幾道番薯美食犒勞一下我的胃。雖然在廈門,我也能吃到番薯,可是母親做的番薯美食有媽媽的味道,這些美食在滿足我味蕾的同時,又讓我感受到母親對我深深的愛。故鄉最尋常的番薯,因為有了家的眷戀而變得不再尋常。
吃著父母寄來的紅心番薯幹,品味著熟悉的家鄉番薯味,對家鄉的思念頓時湧上心頭,父親母親的身影也隨即浮現在眼前,所謂味解鄉愁,大概就是這樣的滋味吧。故鄉番薯情,情牽一生。
朗讀者
李一揚,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主持人。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xmrbsbjczs@126.com,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朗讀者姓名」或「夜讀+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製作:李一揚 黃曉青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及網絡
編輯:海鷹 盧婷雯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31.9℃!廈門要熱成夏天?福州下冰雹了!大轉折就在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