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甚至41年德國還在支援中國軍火?德國助中國實現抗日最低標準

2020-12-13 歷史塵封

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之前,中國和德國的關係還算是親密的,尤其是在軍事合作上,這種關係從清末時期就開始了,只不過,二戰期間,德國更需要日本在東方牽制蘇聯,所以選擇支持日本,和中國斷絕了合作,不過有網友指出,知道40年,甚至41年,德國還在和中國有軍火交易,那麼到底有沒有這個可能呢?

首先要說的是,德國顧問們花了10年時間試圖幫助中國建立一支德國式、亞洲版的軍隊。這支堪稱中國近現代史上最現代化的陸軍,加上於中國長江流域初步整建起的國防工業,使中國達成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最低標準」。正是有中德蜜月期,在抗日戰爭初期,中國才寄希望於德國的從中調停,但是,德國調停中日戰爭的前提是中國承認日本在華的即成事實,這跟讓我們投降有區別嗎?就算軸心國二戰真的徵服了世界,然後以日本尿性該鼓動我們充當「打破白人奴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炮灰了。

1938年2月21日,德國承認偽滿洲國;5月3日主動撤銷一切合作;6月26日主動終止大使級;9月12日德滿貿易協定,實在是無法想像,到了1941年,德國還有什麼立場,還有什麼能力把德械通過被英國掐死的航線運到中國,然後在被日本全面封鎖的沿海港口進行裝卸。最後怎麼躲過汪精衛的偽政府送到中國軍隊的手裡。

小編查過一些資料,不一定準確,38年8月,中國和德國統計,總共向德國訂貨3.89億馬克軍火。但德國只運到了5000萬。這部分訂單自然是繼續交付的。而且孔祥熙後來又追加了5300萬馬克訂單。因此從38年10月之後,這批軍火自然就源源不斷的從香港運進來。到40年底,德國只剩9000萬馬克的訂單沒交付了。可見剩下的幾億馬克的軍火都送來了。

根據王國華的《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76頁-77頁所說1940年蔣電駐德大使陳介請求德國阻止日本行動,德外長表示日本關係安南與阻運至華軍火有關。可見1940年還是通過法屬印支運來的,《抗戰時期外國對華軍事援助》中所說價值720萬美元的2.2億發子彈和數萬發105毫米炮彈和20毫米炮彈,是孔祥熙在37年訂的,38年孔祥熙和佛德又延續了一年易貨協定,可再向德國訂購2000萬馬克貨物,並且德國再提供一億馬克貸款,年息5釐。1938到1941剛好是日本佔領緬甸的時候,緬甸是中國和外面最後連接通道。日本佔領後,中國就完全被封死了,自然武器就無法運輸。

有一種說法是,38年德國人就交給芬蘭等第三方代為運輸了,不會用自己商船,另外當時一直走的是最開始走香港,然後法屬印支,再後來是緬甸,貌似臺灣有過一本書,名字好像叫中德貿易和德國軍事顧問團的吧,裡面有圖表,41年5月最後一批德國物資到貨,價值900萬馬克,從緬甸仰光上岸,經由滇緬公路運入,之後滇緬公路也斷了,那就再也進不了了。

總之,在40年,甚至是41年,德國有可能繼續和中國有軍火交易,但主要原因是,為了完成抗日戰爭爆發前的軍火訂單,當然,也有可能是德國見到日本這個盟友不靠譜,在私底下和中國保持一定的關係,給自己多留一條後路。

相關焦點

  • 希特勒讓德國將軍回國,將軍:我寧可不要德國國籍,也要留下來抗日
    另外歐洲的法國,英國,義大利也沒有幫忙,這時候只有兩個國家肯幫助中國,一個是蘇聯,一個是德國,從1931年到1939年,德國一直向中國提供武器裝備,這也是德械師的由來,原本德國幫助中國建立
  • 德國工人很少跳槽,甚至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原因令中國工人深思
    相比於以往大家固有的印象中,打工人都是非常艱辛的,且薪資也非常的少,其實現在打工也能實現身家百萬,甚至億萬,就比如說打工皇帝唐駿、職業經理人方洪波等。現在國內的職場上競爭非常的激烈,每年就業人口非常龐大,與社會上可提供的崗位並不相符。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的離職率還是非常高的,一邊工作崗位稀缺,一邊離職率頗高,這些現象的背後也透露出很多問題。
  • 德國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 中國為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中新網12月4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日前,德國聯邦政府發布的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德國移民現狀正在發生變化,外國學生越來越多,難民越來越少。2019年,在德國生活的8180萬居民中,每4人中就有1人具有移民背景(2120萬)。
  • 抗戰時期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美國、蘇聯都對中國做了什麼
    1936年,德國運交中國價值2300萬馬克的軍火。1937年,德國運交中國8200萬馬克軍火,其中包括150毫米要塞炮、高射炮、步槍、機槍、迫擊炮、重機槍,大批各式彈藥、鋼盔,以及魚雷240枚、快艇若干艘,還有制鋼、煉焦、化工、兵工生產機具等設備。 全面抗戰初期,這些經過德國方面訓練的中國部隊及大量德制軍火,成為了中堅力量。
  • 歐洲時報:德國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 中國為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歐洲時報》報導,日前,德國聯邦政府發布的2019年移民報告顯示,德國移民現狀正在發生變化,外國學生越來越多,難民越來越少。2019年,在德國生活的8180萬居民中,每4人中就有1人具有移民背景(2120萬)。
  • "末代德國軍事顧問"曾助中國抗戰 編練約8萬陸軍
    "末代德國軍事顧問"曾助中國抗戰 編練約8萬陸軍 2015-08-07 16:25:411934年7月,他被德國政府派到中國,最初任援華軍事顧問團團長塞克特的副手,1935年塞克特回國後,法爾肯豪森繼任團長,直到1938年被希特勒強令召回。  和塞克特積極協助蔣介石打內戰不同,法爾肯豪森把主要精力放在幫助中國對日戰備上。1935年7月31日,他以國民政府德國總顧問的身份,向蔣介石「面陳大略」,強調「中國苟不自衛,無人能出而拔刀相助。
  • 德國貝唯他-中國公益紀實
    強強聯合:德國貝唯他聯合汕頭英邁公司助力武漢今年2月5日,全民抗「疫」初期,德國奶粉貝唯他的中國區獨家總代理——天津華德瑞寶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就聯合汕頭市英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向廣東獅子會初心服務隊「抗擊疫情,武漢加油」項目捐贈德國貝唯他嬰幼兒配方奶粉及貝唯他嬰幼兒配方米粉等愛心物資一批,價值222908元。
  • 德國愛他美奶粉怎麼樣?配方符合中國標準!
    德國愛他美奶粉作為備受歡迎的進口奶粉,一直是寶爸寶媽們的奶粉首選。那麼德國愛他美奶粉怎麼樣?配方是否符合中國國家標準?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就給出了答案。不管是2016年監測的19款海淘奶粉,還是今年該欄目聯合中國奶業協會、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對中國、美國、歐洲、日本的9款知名奶粉進行全方位檢測,德國愛他美奶粉的配方都得到了認可。
  • 中國德國史研究70年的成就與思考
    在經濟史領域,研究成果分布實現了從中世紀到當代的全時段覆蓋,研究範圍涉及工業、農業、商業貿易和交通等諸多領域。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還推出了《普魯士精神和文化》《德國貴族文化史》《德國文化史》《聯邦德國的文化政策與文化多樣性研究》等一系列有關德國文化史的專著。第三,專題史、專門史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在德國外交史研究領域,不僅實現了從第二帝國到聯邦德國的長時段覆蓋,而且研究視角寬廣,研究水平提升。
  • 韓國軍火出口超過中國?靠文字遊戲取得的軍火市場「大捷」
    12月4日英國《金融時報》發文稱,韓國的軍火出口額每年達到數十億美元,將超過中國成為亞洲最大的軍火出口國。  英媒這話似乎有幾分道理,畢竟有統計表明,韓國每年的武器出口額分別是2007年達8億美元,2008年突破10億美元,2009年為11.7億美元,2010年增至11.9億美元,2011年高達24億美元。相對應,中國武器出口總額分別為2007年7.57億美元、2008年5.6億美元、2009年14.38億美元、2010年16.97億美元。從數據看,中國與韓國在武器出口方面確實不相伯仲。
  • 德國製造真正的秘密:通脹恐懼八十年
    阿克發(Agfa)是全球成像技術的先驅,曾經跟柯達和富士齊名;巴斯夫開創了印染時代,也是1885年首批入華的西方企業之一;拜耳開發的阿司匹林,更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1925年,I.G.法本一成立,就躍升為世界最大的化工集團,員工總數超過10萬人。為了攻克「煤變油」,法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想辦法跟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在新澤西建立了一個研發中心,結果可以共享。
  • 中國製造+德國品質:投資德國正當時?
    ——在歐洲大陸,德國無疑是歐盟區經濟的領跑者。近年來,中國企業併購德國「隱形冠軍」們漸成趨勢。「向世界出發·2013企業國際化新挑戰」第六站,筆者來到了德國考察採訪。  一個技術精湛,一個市場廣闊,互補的中德企業合作漸入佳境,將會發生什麼樣的化合反應?併購德國企業有著怎樣的機遇與風險?
  • 國家統計局:中國GDP與德國差距越來越小
    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上午10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李曉超介紹200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以下為答記者問摘要:  [中國日報記者]:第一個問題,前不久有些媒體報導中國經濟發展這麼快,在2007年底的時候,中國的經濟就會在世界上取代德國,排名第三,請問李司長怎麼看?
  • 德國2019年《職業教育法》修訂案述評
    2005—2018年期間,德國普通中學畢業生中持9年級畢業的主體中學畢業證書人數持續減少,從24.2萬減少12.7萬,佔中學畢(肄)業生比例從超過25%降低到15.7%。同一時期,持10年級畢業的中等教育文憑畢業生雖然從近40萬減少到34.6萬,但在普通中等教育畢(肄)業生總數比例卻從41.4%小幅提升至42.8%。
  • 一位德國教授感染新冠,向中國求助,牽出一段綿延83年的報恩
    今年3月,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一位德國教授和家人疑似感染新冠肺炎,急需的藥物在德國已經停止生產。 情急之下,他選擇了向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求助。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格外重視,隨即與工信部聯繫,很快找到了一家醫藥企業。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在1942年的冬天,蘇聯步兵與德國軍隊在史達林格勒的廢墟中戰鬥,蘇聯步兵火力非常強大。左邊的士兵擁有標準的7 62x54mm莫辛納甘91/30手動步槍,這樣的步槍士兵一分鐘只能發射15發子彈,而他右邊的戰友,裝備了以其47發彈匣而聞名DP機槍,可以達到每分鐘150發子彈的速度,是主要的小隊支援武器,短程火力是兩支pps -41衝鋒鎗,他們每隔幾秒鐘就對目標發射幾十發子彈,兩者都使用71發的彈鼓(右邊的人正在裝彈),PPS-41衝鋒鎗經常給蘇聯步兵提供比德國小分隊重要的火力優勢
  • 2020年中國TOP50德國葡萄酒暨TOP10德國黑皮諾評選結果揭曉!
    2020 年 5 月 10 日至 22 日,由德國葡萄酒協會與 WINE100 葡萄酒大賽聯合舉辦的「2020年度中國TOP50德國葡萄酒暨TOP10德國黑皮諾」評選於上海靜安香格裡拉酒店完美落幕!大賽期間,葡萄酒行業群賢畢至。
  • 中國員工離職率高達18.9%,00後佔主導,為何德國人卻能幹30年?
    中國這麼高的離職率在全世界也是「獨一無二」的,特別是和德國相比較區別非常大。德國是目前全世界公認的職員離職率最低的國家,員工只要是進入了公司工作,對公司的忠誠度是非常高的,很多德國人能從第一份工作幹到退休。在德國,在一家公司幹滿20年以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很多人都能達標,不達標就不正常了。
  • 2019德國移民報告:難民減少 中國為最大留學生生源國
    【歐洲時報12月3日白劼編譯】德國仍然是移民主要目的國家。2019年,儘管進入德國的難民數量有所下降,但對於其他移民群體而言,德國的吸引力仍在增強。 德國「明鏡在線」稱,外國學生越來越多,難民越來越少,德國移民現狀正在發生變化。
  • 德國加速推出《移民法》中國移民的新選擇?
    中新網11月23日電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對於德國這樣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意義的移民法的國家來說,新的移民法草案可謂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德國聯盟黨和社民黨組成的大聯合政府如今就移民法草案的具體內容達成一致,並已經通過了勞動部、經濟部和內政部的認可,預計將於2018年12月19日由德國內閣正式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