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倍沒帶翻譯 與習近平5分鐘交談經英文翻譯完成
日媒報導說,兩位首腦握手並通過翻譯互致問候,進行了四五分鐘的簡短交談。這是自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前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在2012年9月在海參崴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站立式」外交以來,中日兩國領導人的首次接觸。日本NHK電視臺援引安倍首相隨行人員的話稱,在交談中,安倍向習近平表達了(日中之間)應該返回戰略性互惠關係的原點並改善關係的立場。
-
與蔡英文劃清政治界限 安倍小心呵護中日關係
美國川普政府推翻前政府「經濟圍堵」中國的策略,毅然宣布退出TPP,在安倍看來,川普政府是靠不住的。資料圖:5月9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東京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報導指出,從此次李克強總理赴日的一些細可以看出,安倍是有意修復中日關係的。日本媒體用了「特別待遇」「全程陪同」等字眼描述日本首相安倍陪同李克強的赴日之行,在李克強乘專機回國時,安倍將中國總理送到登機口舷梯口並握手送別,這在日本媒體看來是「從未有過的」。 而安倍在與李克強會談時,公開承諾日方將僅同臺灣保持民間往來。
-
觀察:安倍政經分離思維將影響中日經貿合作
中新社北京8月8日電 題:安倍政經分離思維將影響中日經貿合作 中新社記者 石巖 時近日本戰敗投降日,種種跡象表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或不會在8月15日當天參拜靖國神社,但也不會阻止其閣僚以個人身份前往參拜。有關專家分析,這進一步顯示出安倍對華政策的政經分離思維,而這一思維將持續影響中日經貿合作關係。
-
中日達成共識之際,「逮捕安倍」衝上日本熱搜?
這次的協議範圍要大於中日韓談判了18年未果的自貿協議,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區,顯示出中日兩國對於自貿協議的需求。中日合作11月24日,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訪問日本,與日本外務大臣進行會談,這是新冠疫情以來兩國外交部部長首次線下交流。
-
安倍祝賀蔡英文當選 稱「臺灣是日本的老朋友」
蔡英文和安倍 蔡英文獲選後,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以及官房長官菅義偉分別在16日的公開談話和18日的記者會上向蔡英文表示了「祝賀」,稱日本非常重視臺灣這個是有著「共同價值觀、密切經濟聯繫與人員往來的重要合作夥伴和友人
-
安倍首相破例會見「中日小大使」
中青在線東京7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日本記者 張建墅)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40周年,也是「中日小大使」互訪交流10周年。中日兩國外交部門將今年的「中日小大使」互訪交流暨10周年紀念活動納入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活動框架加以實施。
-
李克強稱「定海神針」,安倍稱「指南針」:這根「針」指什麼?
李克強總理將其比喻為中日關係的「定海神針」,安倍晉三首相稱其像「指南針」一樣,引領日中關係克服困難、不斷前行。當地時間5月10日中午,李克強與安倍共同出席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紀念活動暨歡迎李克強總理訪日招待會。
-
鳳凰駐日記者李淼:安倍接班人可能不是親華派,但中日關係惡化概率...
那麼安倍所說的健康問題是確有其事還是僅為託辭?安倍的執政可能留下何種遺產?自民黨內誰是安倍的繼承者?中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走向如何?帶著這些問題,鳳凰網《風向》欄目對話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搞好中日關係對日本有益,不得不說他在對中國的關係上還是採取非常現實主義的做法,比如因釣魚島而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就是在安倍政權後回到正軌的。
-
資中筠:中日「必有一戰、不妨一戰」觀點非常危險
中日曾試圖建立共同體 並非不可想像 中日兩國除了仇怨和傷痛外,也曾有過美好的回憶。上世紀70年代中日實現了邦交正常化,而1980年代則是中日兩國關係的「蜜月」。當時無論是政府間還是民間,都有各種友好往來。
-
毛澤東日語翻譯出書稱中日應友好合作
據日本華文媒體消息,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常務副會長、文化部原副部長劉德有的新著《我的日語人生》(日語書名:我が人生の日本語)由日本僑報社出版,4月起在日本發行。在這部新書中,作者回憶了從1955年至1964年,先後擔任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毅、郭沫若等領導人日語翻譯的經歷,稱中日應該回到建交時兩國確定的原點,以增進國民間的相互理解和信賴為課題。
-
安倍來了怎麼安排?聽聽華春瑩怎麼說
由於此次安倍訪華是日本首相時隔7年正式訪華,因此引起了諸多媒體,尤其是來自日本媒體的關注。25日下午,在安倍抵達前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來自日本NHK的記者就安倍訪華日程安排以及中方對其訪華的期待提問。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介紹稱,今天下午,兩國總理會共同參觀中日經貿合作的成果圖片展,並共同出席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招待會並致辭。
-
中日達成五點重要共識,「逮捕安倍」衝上熱搜,細思極恐
中日外長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首次面對面交流之際,「逮捕安倍」突然在日本炸了鍋,你說巧不巧?11月2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並同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舉行會談。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兩國外長首次面對面接觸交流。
-
「安倍晉三」還是「晉三安倍」?日本政府要求正確翻譯
(原標題:「安倍晉三」還是「晉三安倍」?美媒:日本政府要求正確翻譯首相姓名)【環球網報導】日本政府21日向國際媒體提出了一項請求,希望日本首相的姓名可以被正確地譯為「安倍晉三」,而不是按照英文的先名后姓,寫成「晉三安倍」。
-
日媒稱中日首腦在萬隆會議會場握手並致問候
在拍照留念時,中方領導人與安倍分居印尼總統佐科兩側。【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時事通信社4月22日報導稱,正在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出席紀念萬隆會議60周年首腦峰會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正午在合影留念時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握手,並互致問候。報導稱,在拍照留念時,中方領導人與安倍分居印尼總統佐科兩側。
-
中國翻譯公布日本戰犯檔案 指責日方篡改歷史
中國翻譯公布日本戰犯檔案 指責日方篡改歷史 6日,中國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侵華戰犯佐佐真之助的侵華罪行自供提要,此前已有3名日本侵華戰犯的筆供被公布。法新社報導稱,此次公開戰犯檔案,是紀念「七七事變」77周年活動的一部分。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稱,這些供詞如今正被翻譯成英文公布上網,目的是讓西方讀者更方便地讀懂。自安倍內閣上臺後,中國經常指責其篡改二戰歷史,無視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人民造成的侵略災難,去年12月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更激起中國的憤怒,此次公開這些文獻,意在向全世界強調中國所言「日本缺乏對戰爭罪責的悔悟誠意」。
-
日媒對比安倍與小泉外交政策異同:都因拜鬼致中日關係降溫
日本共同社5月26日對兩人的憲法觀以及經濟、外交政策進行了總結和對比,在日本輿論看來,安倍與小泉的立場有不同之處,但在外交政策方面,兩人均因為參拜靖國神社而導致中日關係降溫。對於憲法的立場據共同社報導,安倍自從1993年首次當選為眾議員以來,把「制定自主憲法」奉為政治信條,本月3日公開發言稱力爭2020年實施修改後的《憲法》。小泉曾對修改憲法第九條表達過贊成之意,但未傾注熱情,優先推進了他一貫主張的郵政民營化。
-
日政客妄言遭猛批 安倍內外交困衝繩鬧「獨立」
此外,即將離任的韓國駐日本大使申珏秀也在記者會上對橋下指責稱:「其歷史認識和尊重女性人權的意識薄弱,感到很失望。」 在各方壓力下,橋下徹16日對媒體解釋:慰安婦發言有被媒體誤解的成分,並稱「這太缺乏國際視野,有應該反省的地方。」他還決定接受韓國慰安婦團體提出的見面要求,將於24日與兩位慰安婦女代表在大阪公開會面。
-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笑Sker人 這散裝英語到底是哪個臨時工翻譯的……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笑Sker人 這散裝英語到底是哪個臨時工翻譯的……時間:2020-01-03 20:10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明風華油管翻譯笑Sker人 這散裝英語到底是哪個臨時工翻譯的 近期,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湖南衛視熱播,在油管上也挺火的
-
安倍抵石垣島視察海上警備 稱要堅決保衛領土
安倍7月17日上午登上日海保「石垣」號巡邏船,向工作人員訓話。7月17日,安倍視察巡邏船「石垣號」。安倍7月17日上午視察衝繩縣石垣島,並在「石垣」號日海保巡邏船上發表講話。安倍向石垣海上保安官訓話稱,要保衛日本領海、領空以及領土。日本《每日新聞》7月17日報導稱,安倍17日上午視察了石垣市石垣海上保安本部。石垣海保部隸屬於日本第11管區海保本部,專門負責釣魚島的「管理和警備」工作。在視察期間,安倍首先登上了「石垣」號海保巡邏船,並在船上激勵日海保工作人員稱:「站在各位眼前的,是堅決保衛我國領土、領海和領空的決心。」
-
何輝:中國媒體切勿被日本牽著鼻子走
這篇報導的內容經中國媒體轉譯後,在國內外引起軒然大波。日本外務省表示,《華盛頓郵報》的上述報導不正確,並引發了誤解。《華盛頓郵報》隨即回應稱,該報準確引述和詮釋了安倍晉三的言論。但也有中國駐日媒體記者拿到了安倍發言的日文原文,在微博中指出安倍原文中沒說「衝突」、」中國希望對立或衝突「,似乎安倍成了媒體報導不實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