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看二胎萌娃下地幹活歷險記!憑啥連央視都點評了

2020-10-07 紐博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誰知盤中餐》:引導寶寶參與光碟行動 學會關懷、謙讓

不知你家的孩子都有過哪些勞動體驗呢?

是否經歷過第一次整理內務,第一次去市場賣菜,第一次給弟弟妹妹洗衣服呢?

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呢?

最近就有網友說,受到一檔綜藝節目的影響,自家的小朋友也開始做起家務,開始珍惜糧食,吃飯的時候也能做到光碟行動。

甚至通過節目中的哥哥照顧弟弟妹妹的行為,自家的孩子也懂得如何照顧、關心身邊的人,懂得如何謙讓!

這檔綜藝就是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

就連央視都點評了這檔綜藝了!

節目圍繞一群5歲—13歲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根據寶寶們的行為,錄影室中的育兒老師和家長一起來探討孩子的一些行為!

節目到目前已經播出3個月,到目前為止共有5集,若看過,大家不難發現,每一集都有新驚喜!

這檔綜藝並沒有以往綜藝節目過多的戲劇衝突,更多的是將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傳遞給每位觀眾、每一位爸爸媽媽、每一個寶寶、每一個家庭!

通過節目中孩子們的互動以及育兒師的觀察,讓更多的爸爸媽媽們了解到正確的育兒理念,找到與孩子相處的平衡感,也讓更多的小朋友被熒幕上同齡的孩子感化。

2.各種類型的二胎家庭,總有一款跟各位爸爸媽媽契合!

不同於以往的親子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在選擇家庭時,主要選擇二胎家庭!

節目組邀請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24對二胎,48個萌娃,在4站旅途中,每站選擇6組家庭的孩子去到鄉村體驗生活。

很多朋友要問了,為什麼一定要選擇二胎家庭呢?

節目組之所以選擇二胎,是讓孩子們在農村勞動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提升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最重要的當屬促進二胎家庭間孩子們的關係。

姐姐妹妹、姐姐弟弟、哥哥妹妹、哥哥弟弟之間怎麼相處?身為爸爸媽媽該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如何處理孩子們的矛盾?

通過這檔節目,或許你也可以找到答案!

3.做家務、幹農活不在話下!咱家「神獸」寶寶也可以!

節目不僅要求以大帶小,還要孩子們獨立自主的生活一周。

想偷懶都不行,話說國慶天天樂!孩子們也得一周7天有活幹!

第一天,跟爸媽學做飯;第二天,自己做飯,生活自理;第三天,柴米油鹽巧安排;第四天,勞動掙食材;第五天,掙食材賣食材買食材;第六天,互相幫助,一個都不能掉隊,第七天,給爸媽做頓飯。

既然宣傳是要孩子們幹活,那節目可得來點真的!

孩子們要做的,不乏洗衣服、摘菜、撿柴、生火、做飯、洗碗等,你能想打的家務,這裡都有!

平常爸爸媽媽們都在家,孩子們只管學習、玩耍,但在這裡,不管是哪一位小朋友,都需要勞動,而且還在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下!

身為爸爸媽媽,你可能要質疑了,孩子離開了我們,能幹成這些事情嗎?

根據孩子們初來乍到的反應來看,爸爸媽媽們的疑慮不是沒有道理。

首先,菜園裡小草和青菜分不清,需要生火的灶臺不會用,以至於妹妹餓得肚子都已經開始抗議,哥哥還得急得在灶臺邊團團轉!

但你可別低估了孩子們的實力!

《誰知盤中餐》中的這些二胎孩子們告訴你,他們可以!

洋蔥辣眼睛怎麼辦?炒飯太嗆怎麼辦?削土豆沒有刮皮刀怎麼辦?鍋太燙食物怎麼撈出來?

孩子們可是在玩耍中就可以摸索出這些,戴著墨鏡切洋蔥、炒飯,用鏟子充當削皮刀,勺子綁著長棍就是湯勺!

儘管這些勞動對孩子們來說,還有些吃力,但面對困難時,他們沒有放棄,這種毅力與精神就是值得點讚的。

對父母來說,讓孩子學會獨立,是他們最深切的期待,這份期待,也會成為孩子們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能力。

END

紐博恩,與您分享更多育兒故事。

喜歡請分享,麼麼噠!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萌娃下鄉,《誰知盤中餐》今晚首播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現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心頭肉,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要由家長代勞,如果一群5歲—13歲的孩子在鄉村田野勞作,又會展現出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呢?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將於今天(8月26日)22:00播出。
  • 央視強推的育兒綜藝,6對萌娃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近育兒觀察類的綜藝似乎成了寵兒,《親愛的小課桌》還在熱播,又一檔育兒類綜藝悄然開播,它就是近期受到了央媽的點名推薦和眾多網友好評《誰知盤中餐》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響應國家目前「節約糧食」的號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一群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二胎萌娃們走進鄉村,以大帶小完成七天自力更生的生活,切身體驗詩文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誰知盤中餐——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不知大家最近看沒看湖南衛視新播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是緊跟當下國家提倡節約的政策,以二胎萌娃田間鍛鍊勞作的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理念,用以延伸出螢屏教育的新方式。
  • 看了育兒節目《誰知盤中餐》,有多少人會想起自己多彩的童年?
    很久不看芒果臺了,這幾天點開,竟然被一檔育兒節目《誰知盤中餐》吸引住了,看著萌娃們在鄉村參加雙搶、捕魚、趕鴨等,不禁就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農村生活。《誰知盤中餐》是湖南衛視推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該節目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活動,緊貼大環境下的二胎教育問題和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誰知盤中餐,讓我們看到了勞動教育的真實感
    看過《誰知盤中餐》之後,不少觀眾都表示這檔綜藝節目不僅讓孩子在勞動中成長,而且也在讓家長明白,孩子教育的問題。萌娃們在面對艱苦的環境時,從懵懂到成熟,從束手無策到適應生活,從衣來伸手到自力更生。讓觀眾們和萌娃父母一起見證了孩子的成長經歷。
  • 被父母催生二胎卻不敢生?看看《誰知盤中餐》,感受別人家的二胎
    她們有的是擔心物質條件不允許,生了二胎會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但更多的卻是出於對孩子精神教育的關心,害怕因為二胎,讓大寶受到了「傷害」,也害怕有了二胎,卻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照顧。針對這一共性問題,湖南衛視最近播出的新綜藝《誰知盤中餐》,聚焦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小孩子,讓他們離開父母,前往農村與兄弟姐妹共同成長的生活。
  • 《誰知盤中餐》:父母看了才懂,小暖男與熊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誰知盤中餐》乍一看是種田、美食相關的,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但是真的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和立意遠比想像中的深刻得多。《誰知盤中餐》海報它是由湖南衛視與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
  • 《誰知盤中餐》成功坐穩「孩子王」?播放量領跑全網,令人稱讚
    詩文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但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食物的種類越加豐富,食物浪費的問題卻愈加嚴重,如果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著實是令人擔憂,很多個人企業也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的號召,就連綜藝節目也不例外。
  • 《誰知盤中餐》5歲小屁孩問人生是啥意思?我快30歲都還沒整明白
    哎呀~剛看一檔萌娃綜藝節目,快30歲的老阿姨,竟被一群小屁孩給整哭了(老臉一紅~)來瞧瞧~,這群小屁孩到底有啥魔力?上圖這位5歲小女孩,滿臉天真可愛,對鏡頭笑著說:人生感覺到了快樂!額~,快樂為何物?當街吆喝賣油饃饃,遇到街邊大姐不買,萌娃疑惑金句:怎麼還沒結婚?
  • 《誰知盤中餐》,難得的好節目
    二胎家庭:大寶和小寶的心聲這裡面感觸最深的是潼潼和萌萌兄妹:潼潼是哥哥,雖然嘴上說著想要懶惰,但是卻往往成為妹妹的主心骨,幹活、賺錢養家一樣不落下。我相信,家裡面有大小几個孩子的,很多父母都存在這個問題:一味讓大的讓著小的,表現出只重視小的,對大的那個孩子就跟撿來的一樣。
  • 拒絕浪費,從小做起 #誰知盤中餐#
    接觸的這些少了,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都不清楚,每一粒米飯的來之不易。這個綜藝的意義不單是上節目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對看節目的孩子們以及家長們更是良性的引導。我們誰都明白「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能真正做到不浪費的卻少之又少。我們身處於生活富足的時代,沒有真正體會過糧食的來之不易。每當看到食堂裡大量的剩菜,心情總是很複雜,因為每一分每一秒,世界上還是有很多人在挨餓。
  • 《誰知盤中餐》啟示父母:把握「勞動教育」的好時機,需做到4點
    最近,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少兒教育類節目《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節目主要傳播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理念。節目在第一季12期中,集結了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孩子參加節目。《誰知盤中餐》這種將鏡頭推至戶外的形式,把鄉間戶外孩子們真實的勞動狀態和相處模式記錄了下來,結果首播放就取得了五網第一的好成績。節目中的#開開餵安安吃飯#、#安安給喬治擦耳朵#、#李玥潼李玥儀兄妹相處模式#等等話題都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二胎萌娃在勞動教育中所表現的成長以及不怕困難,攜手前行的精神,也感動了萬千父母和觀眾。
  • 誰知盤中餐?兒童教育的另一種可能,真愛在真實的鄉村生活裡呈現
    一口氣看了兩集湖南衛視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不由得為節目組的良苦用心和孩子們接地氣的表現感到欣慰和震動。節目裡,孩子們各具個性,潼潼哥哥的故作冷漠,其實內心火熱;馬家老二年齡雖小卻是一枚貼心暖男的形象;彤彤姐姐迅速成長如「媽」般的耐心和體貼……這些個孩子,每個人都有弱點,卻也都有一顆真誠而善良的心。
  • 【誰知盤中餐】君看一葉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特別策劃《誰知盤中餐》,8月28日推出《君看一葉舟》。  東經121度,北緯29度,浙江寧波強蛟鎮峽山村碼頭  清晨4點45分,天剛蒙蒙亮,漁民王明明和父親王啟福已經來到了碼頭。王明明今年35歲,是強蛟鎮最年輕的職業漁民。如今,像他這樣的年輕人,已經很少有人願意起早貪黑出海打漁了。
  • 小學生真人秀《誰知盤中餐》熱播,青少年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湖南衛視全國首檔中小學勞動教育節目《誰知盤中餐》開播,熱度一路走高,收視更是達到六網第一。節目本身緊緊抓住的當下國家政策的大環境,以二胎互助的形式,在親身勞動中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精神,感悟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價值觀。
  • 連追3期!《爸爸去哪兒》的村長李銳,又主持萌娃新綜藝了
    《小戲骨劉三姐》《小戲骨之白毛女》《小戲骨白蛇傳》《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個個都是豆瓣高評。小倩覺著,潘禮平團隊與00後的合作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來。正是這樣,孩子們自身的魅力才得到了充分展現。
  • 《誰知盤中餐》:這個12歲的女孩,治好了嬌氣男孩的潔癖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為了逃避《誰知盤中餐》的折磨,這對兄弟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後來無奈留下,意外被12歲的小姐姐治好了潔癖,也被培養成了優秀的男子漢。01 森林險境父母離開的第一天,對王澤讓兄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小燕子作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燕子作詩確實不容易,叫她作詩有時倒不如叫她拿起劍比劃兩招!小燕子進學堂是瓊瑤給的特權,因為自古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像小燕子這樣行為舉止不佳的格格,也是基本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學」成了小燕子的主要任務!
  • 「盤中餐」教育,要從小時候開始、從「上手做」開始
    【核心提示】本文通過對《誰知盤中餐》節目五個方面的分析,引證朱永新、錢旭紅的觀點,把勞動教育提到「國策」的高度來認識。——《孟子·告子上》「食」如此重要,所以,「盤中餐」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湖南衛視《誰知盤中餐》這檔電視節目的教育意義:1.充分重視戶外活動,有益身心健康。2.開發遊戲的教育價值,寓教於樂。3.親子互動,共同成長。家長忙於工作,平時缺少陪伴,在陪孩子的過程中加強家庭抗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