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這個12歲的女孩,治好了嬌氣男孩的潔癖

2020-12-13 啃筆桿的倉鼠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

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

從小生活優渥的他們,漸漸有了很多的「壞習慣」:潔癖、遇事就哭、容易退縮、好吃懶做等等。

為了逃避《誰知盤中餐》的折磨,這對兄弟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後來無奈留下,意外被12歲的小姐姐治好了潔癖,也被培養成了優秀的男子漢。

01 森林險境

父母離開的第一天,對王澤讓兄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幸好有於書懿姐弟相伴。

第一天,四個孩子要面臨的是——撿柴,最難熬的是王澤讓。

母親還在的時候,王澤讓仍舊會被地上的「髒亂差」嚇到大哭,連聲說:髒!媽媽救命!

只是這一天,王澤讓的身邊只有弟弟以及於書懿姐弟。

面對危險的山林,王澤讓忍不住又哭了出來,直到被更小的弟弟吼了一聲:「你不要哭了好不好」。

王澤讓終於抽噎著試著勇敢,只是這一次,他開始頻頻求助。

「姐姐,姐姐,救命!」

「姐姐,我需要你!」

於書懿瞅瞅自己的手,想到王澤讓的潔癖,說道:「我的手很髒。」

曾經被一根小樹枝髒哭的王澤讓,這一刻說:「沒事!」

因為於書懿是他的守護神,是他的保護神,是他的救星,所以,他不覺得髒。

潔癖,是分人的。

02 池塘困境

於書懿是個12歲的女孩,自從參加了《誰知盤中餐》,作為隊裡年紀最大的孩子,她是所有人的姐姐。

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12歲的女孩,正是愛美的年紀。

去池塘挖蓮藕,對于于書懿本身就是一個挑戰。

剛開始於書懿還能忍住髒亂,直到一個不小心,她整個人陷進了池塘。

這個一直堅強的女孩子,感受著渾身的泥濘,放聲大哭起來。

看望過難過的姐姐,王澤讓兄弟決定忘記自己的潔癖,他說:「姐姐對我很好,我要把她寵成公主。」

於是,就算坐進滿是汙水的泥塘,他也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坐著歇會也好。」

因為見到了守護神的痛苦和無奈,見到了守護神的脆弱,王澤讓終於明白:原來,自己的輕鬆,都仰仗於他人的負重前行。

03 廚房絕境

關於做飯這件事,似乎一直是王澤讓一家的難題。

在最開始的時候,王澤讓的媽媽就已經表示了不滿:「我現在已經急得不得了,我覺得他搞不定的!」

而嬌生慣養的王澤讓,在最初更是哭著喊著要退出,想要就此放棄。

雖然之後回歸,可是一隊四個人中,只有於書懿在廚房忙碌,而王澤讓王澤瑞兄弟,吃完就跑。

經歷過兩天的磨鍊,知曉了姐姐的不容易,王澤讓做出了自己的承諾:「我要把姐姐寵成小公主!」

於是,這個男孩進了廚房,學著做飯,又開始學著如何清洗餐具,接觸曾經他避之不及的東西。

因為一個承諾,因為體會到了別人的辛苦和不易,王澤讓慢慢地成長,也慢慢地被治好了潔癖。

04 結語

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王澤讓」,他們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他們習慣請求別人的幫助,他們也漸漸養成了潔癖。

看起來似乎是很可惡的人。

但是,在某個時間點之後,這個可惡的人會體諒到你的艱辛,你的痛苦,會漸漸做出自己的改變。

能治好別人「潔癖」的人,一定是一個極其優秀的人。

而願意為別人改掉「潔癖」的人,也應該是一個優秀的人。

也許我們成為不了優秀耐心溫柔的於書懿,但至少,要成為一個「能被治好」的王澤讓。

感恩,和改變,都是對善意最好的回報。

《誰知盤中餐》這次的立意,再次感動了我。#誰知盤中餐#

相關焦點

  • 《誰知盤中餐》:從潔癖重症患者到坐泥塘裡說笑,他的蛻變有深意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 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
  • 萌娃下鄉,《誰知盤中餐》今晚首播
    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現如今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心頭肉,很多孩子自己的事情都要由家長代勞,如果一群5歲—13歲的孩子在鄉村田野勞作,又會展現出什麼樣的生活狀態呢?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將於今天(8月26日)22:00播出。
  • 《誰知盤中餐》啟示父母:把握「勞動教育」的好時機,需做到4點
    最近,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少兒教育類節目《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節目主要傳播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理念。節目在第一季12期中,集結了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孩子參加節目。《誰知盤中餐》這種將鏡頭推至戶外的形式,把鄉間戶外孩子們真實的勞動狀態和相處模式記錄了下來,結果首播放就取得了五網第一的好成績。節目中的#開開餵安安吃飯#、#安安給喬治擦耳朵#、#李玥潼李玥儀兄妹相處模式#等等話題都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二胎萌娃在勞動教育中所表現的成長以及不怕困難,攜手前行的精神,也感動了萬千父母和觀眾。
  • 拒絕浪費,從小做起 #誰知盤中餐#
    我覺得湖南衛視的這個節目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時代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富足,不用再像60後或是70後爺爺奶奶那一輩去務農。接觸的這些少了,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都不清楚,每一粒米飯的來之不易。這個綜藝的意義不單是上節目的孩子能夠感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同時對看節目的孩子們以及家長們更是良性的引導。
  • 誰知盤中餐——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不知大家最近看沒看湖南衛視新播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是緊跟當下國家提倡節約的政策,以二胎萌娃田間鍛鍊勞作的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理念,用以延伸出螢屏教育的新方式。
  • 誰知盤中餐,讓我們看到了勞動教育的真實感
    看過《誰知盤中餐》之後,不少觀眾都表示這檔綜藝節目不僅讓孩子在勞動中成長,而且也在讓家長明白,孩子教育的問題。萌娃們在面對艱苦的環境時,從懵懂到成熟,從束手無策到適應生活,從衣來伸手到自力更生。讓觀眾們和萌娃父母一起見證了孩子的成長經歷。
  • 看看《誰知盤中餐》,感受別人家的二胎
    針對這一共性問題,湖南衛視最近播出的新綜藝《誰知盤中餐》,聚焦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小孩子,讓他們離開父母,前往農村與兄弟姐妹共同成長的生活。這節目就像一面鏡子,裡面每一對二胎寶貝們的相處情況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成千上萬的感同身受,而那些在要不要二胎之間猶豫不斷的家長們,也可以在這個全新的育兒綜藝裡得到啟發。
  • 《誰知盤中餐》:父母看了才懂,小暖男與熊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誰知盤中餐》乍一看是種田、美食相關的,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但是真的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和立意遠比想像中的深刻得多。《誰知盤中餐》海報它是由湖南衛視與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
  • 孩子應該富養還是窮養,看《誰知盤中餐》有所啟發
    偶然間打開了的電視,被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吸引住,她因為看到姐姐把她的帽子放在了地上而委屈地哭了,覺得這樣做是不對的,帽子放地上很髒。再一看原來是檔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看標題大概懂了這檔綜藝講的大致內容,讓孩子們體驗農民勞作的辛苦,從而明白糧食的來之不易,更懂得珍惜糧食。
  • 《誰知盤中餐》5歲小屁孩問人生是啥意思?我快30歲都還沒整明白
    哎呀~剛看一檔萌娃綜藝節目,快30歲的老阿姨,竟被一群小屁孩給整哭了(老臉一紅~)來瞧瞧~,這群小屁孩到底有啥魔力?上圖這位5歲小女孩,滿臉天真可愛,對鏡頭笑著說:人生感覺到了快樂!額~,快樂為何物?更加暖炸你心的是這話:我四歲半但我還要哄她好不容易做的飯咋能浪費?
  • 《誰知盤中餐》的熱播背後,是勞動教育的黃金時代
    文 / 葉志明 陳方泉 楊輝 圖 / 網絡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編輯按:近日湖南衛視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節目中,一群5歲至13歲的孩子們在鄉村田野勞作,展現出最純真、自然的生活狀態。讓孩子們到莊家地裡體驗農活、親身感受粒粒皆辛苦。通過這種勞動教育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思想種子深植於孩子們心中。顯然,教育還需走向社會實踐課堂,用體驗澆灌文明之花。
  • 《誰知盤中餐》:家長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最近,關於這個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湖南衛視出品了一檔新節目《誰知盤中餐》,主打原創育兒觀察,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糧食來之不易,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在這個過程中,「小大人」們有模有樣的學習著,親身經歷跟往往比單純嘴上的教育更加深刻,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
  • 《誰知盤中餐》,難得的好節目
    我相信,家裡面有大小几個孩子的,很多父母都存在這個問題:一味讓大的讓著小的,表現出只重視小的,對大的那個孩子就跟撿來的一樣。如果父母是一味偏袒二寶、要求大寶必須得讓著大寶,那麼二寶的性格絕對好不到哪裡去,久了之後大寶也會覺得在這個家裡面對他就是毫無親情可言,可能在成長的過程中,就變得不那麼信任和依賴父母。尤其是當他到叛逆期的一個階段,父母會覺得孩子越來越難以溝通和教育。其實這都是父母自己種下的果,所以家裡面有多個寶寶的父母要引以為戒,對待孩子起碼得做到儘量公平,對二寶的教育也很重要,而不能一味的慣著她。
  • 誰知盤中餐,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作者是誰?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語言通俗直白,幾乎婦孺皆知。第一首詩諷刺意味特別強烈: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第二聯接著農民艱辛的勞作引申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上一聯的鋪墊,所以這一聯顯得並不空洞。整首詩語言平白如話,但是又不單純是說教,既表達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勞作圖,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 《誰知盤中餐》中式教育,你家大娃會帶孩子嗎?
    湖南衛視的《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中,不同於以往的《爸爸去哪兒》,這次節目組沒有安排親子類的項目,而是讓大娃帶二娃進行體驗。從節目收視率效果來看,這期節目是十分成功的。既符合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 《誰知盤中餐》:親手為父母做一頓飯 感恩世間贈與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第三期,將在今晚十點30分播出。節目厲行節約的社會主張,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上期二胎萌娃體驗了米飯的來之不易和生活的精打細算,「七天計劃」也將接近尾聲,來看看這期他們都有些什麼收穫吧。
  • 央視強推的育兒綜藝,6對萌娃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最近育兒觀察類的綜藝似乎成了寵兒,《親愛的小課桌》還在熱播,又一檔育兒類綜藝悄然開播,它就是近期受到了央媽的點名推薦和眾多網友好評《誰知盤中餐》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響應國家目前「節約糧食」的號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一群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二胎萌娃們走進鄉村,以大帶小完成七天自力更生的生活,切身體驗詩文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小燕子作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文/圖灑灑一想了很久,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的詞來形容小燕子作詩是怎樣的嘔心瀝血,忽然,想起田裡的農民伯伯種莊稼是辛苦的情形,好吧,小燕子也差不多!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二頂頂大名的紀曉嵐大學士被乾隆派認是小燕子的老師,這可攔住紀大學士了,好老師得有個好苗子啊!嗯哼,開始上課!還沒開始傳道,就開始作詩,這紀師傅不是故意開刷我嗎?這…看小燕子怎麼表現咯。紀曉嵐:咋們來做縮腳詩…永琪見小燕子搞不清狀況,便先來了一句「四四方方一座樓!」小燕子還是不清楚…「掛上一口鐘!」
  • 《誰知盤中餐》:看二胎萌娃下地幹活歷險記!憑啥連央視都點評了
    誰知盤中餐《誰知盤中餐》:引導寶寶參與光碟行動 學會關懷、謙讓不知你家的孩子都有過哪些勞動體驗呢?是否經歷過第一次整理內務,第一次去市場賣菜,第一次給弟弟妹妹洗衣服呢?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呢?節目圍繞一群5歲—13歲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根據寶寶們的行為,
  • 小學生真人秀《誰知盤中餐》熱播,青少年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湖南衛視全國首檔中小學勞動教育節目《誰知盤中餐》開播,熱度一路走高,收視更是達到六網第一。節目本身緊緊抓住的當下國家政策的大環境,以二胎互助的形式,在親身勞動中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精神,感悟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