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親手為父母做一頓飯 感恩世間贈與

2020-09-09 芒果真實影像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第三期,將在今晚十點30分播出。節目厲行節約的社會主張,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

上期二胎萌娃體驗了米飯的來之不易和生活的精打細算,「七天計劃」也將接近尾聲,來看看這期他們都有些什麼收穫吧。


體驗雙搶和捕魚

勞動的汗水是甜的


這個夏天是屬於孩子們的,搶收莊稼搶種莊稼、趕鴨、曬穀、下水捕魚……收穫勞動帶來的快樂。「小大人」們有模有樣的學習著,並有了深刻的感悟:米都是腳踏泥巴、手握稻穗一粒粒換來的,收穫的每一粒穀子就要留一粒汗!孩子的親身經歷跟父母單純嘴巴上的教育相比,對糧食的感受則完全不一樣……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


最後一碗蛋炒飯

朗朗傳遞樂於助人的精神


孩子們經過一天的勞動後,胃口也是格外的好。一碗蛋炒飯四盛五盛到最後不夠分。弟弟妹妹們大塊的往自己碗裡盛,吃的最少的哥哥朗朗默默將眼淚隱忍著,這個眼淚有點委屈,但是一句「因為我是哥哥,一個人沒吃飽讓弟弟妹妹吃飽就挺好的」。這快樂付出的眼淚又是甜的!

觀察室的媽媽看到這一幕也流下了眼淚,是心疼又是感動。張雅蓮老師說,有樂於助人的積極性是好事,但如果孩子沒有辦法去接受付出的時候,家長要鼓勵孩子一定講出來,不要經常性的隱忍,建議多多溝通。


給父母做一頓飯

用收穫相傳感恩之心


孩子們體驗的「七天計劃」就要接近尾聲了,最後一天,孩子們也迎來了爸爸媽媽的到來,在家習慣於坐享其成的孩子們今天也要給父母一個驚喜——為父母親手做上一頓飯。


孩子們忙前忙後,打掃房屋、洗衣疊被、用勞動換取食材……為了給父母一個驚喜,他們極其認真的籌備著,盡其所能的將這些天學到的本事,以最好的狀態呈現出來……


一切就緒後,孩子們興奮又期待的藏在觀察室裡,通過鏡頭看著爸媽,滿懷期待著他們的父母給予的評價。面對一桌「色香味並不俱全」的菜,毫不知情的父母,又會有怎樣的評價呢?



七天裡孩子學會了獨立生活,體驗了在家從未沒做過的事,懂得了粒粒皆辛苦,成長也在潛移默化的顯現著。離開了農村,在家就會更懂得更珍惜,也用自己的小小能量去影響更多的人!更多精彩,敬請鎖定今晚10點30分湖南衛視《誰知盤中餐》。

相關焦點

  • 親手為父母做一頓飯 感恩世間贈與
    孩子的親身經歷跟父母單純嘴巴上的教育相比,對糧食的感受則完全不一樣……大自然,是最好的課堂!給父母做一頓飯用收穫相傳感恩之心孩子們體驗的「七天計劃」就要接近尾聲了,最後一天,孩子們也迎來了爸爸媽媽的到來,在家習慣於坐享其成的孩子們今天也要給父母一個驚喜——為父母親手做上一頓飯
  • 《誰知盤中餐》啟示父母:把握「勞動教育」的好時機,需做到4點
    最近,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少兒教育類節目《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節目主要傳播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理念。節目在第一季12期中,集結了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孩子參加節目。比如,在體驗搶收莊稼搶種莊稼、趕鴨、曬穀、下水捕魚、給父母做一頓飯……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完成得很像樣,還有了自己的內心感悟:米是腳踏泥巴、手握稻穗一粒粒換來的,收穫每一粒穀子就要流一滴汗……這些親身經歷的勞動與自我感悟,與父母的嘮叨相比
  • 央視強推的育兒綜藝,6對萌娃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響應國家目前「節約糧食」的號召,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一群來自全國不同城市的二胎萌娃們走進鄉村,以大帶小完成七天自力更生的生活,切身體驗詩文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拒絕浪費,從小做起 #誰知盤中餐#
    以愛為核心,以勞作為途徑,以探討為牽引,為孩子與孩子之間,家長與孩子,觀眾與教育之間的對話,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最大力度共振孩子勞動教育的培養和父母教育孩子方式的共鳴,更強烈引發了我們當代人的社會現實思考。我覺得湖南衛視的這個節目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時代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富足,不用再像60後或是70後爺爺奶奶那一輩去務農。接觸的這些少了,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都不清楚,每一粒米飯的來之不易。
  • 《誰知盤中餐》成功坐穩「孩子王」?播放量領跑全網,令人稱讚
    詩文當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但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快,食物的種類越加豐富,食物浪費的問題卻愈加嚴重,如果照這樣的形勢發展下去,著實是令人擔憂,很多個人企業也都在積極響應國家「節約糧食」,「光碟行動」的號召,就連綜藝節目也不例外。
  • 《誰知盤中餐》:家長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最近,關於這個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湖南衛視出品了一檔新節目《誰知盤中餐》,主打原創育兒觀察,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讓孩子們在勞動中體會糧食來之不易,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就算孩子真的不吃,一頓飯不吃也不會對身體有太大影響,誰還沒有過就是不想吃的時候啊,爸媽別這麼焦慮啦。對爸媽來說,有時真的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包容孩子的偶爾的不乖和倔脾氣。也需要換著心思的給孩子做飯,畢竟孩子如果吃厭了、吃煩了,也會罷吃抗議。
  • 萌娃下鄉,《誰知盤中餐》今晚首播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將於今天(8月26日)22:00播出。節目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致力深耕少兒教育全新一面,延伸螢屏教育創新格局。
  • 誰知盤中餐——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不知大家最近看沒看湖南衛視新播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是緊跟當下國家提倡節約的政策,以二胎萌娃田間鍛鍊勞作的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理念,用以延伸出螢屏教育的新方式。
  • 被父母催生二胎卻不敢生?看看《誰知盤中餐》,感受別人家的二胎
    針對這一共性問題,湖南衛視最近播出的新綜藝《誰知盤中餐》,聚焦來自全國各個城市的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小孩子,讓他們離開父母,前往農村與兄弟姐妹共同成長的生活。這節目就像一面鏡子,裡面每一對二胎寶貝們的相處情況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成千上萬的感同身受,而那些在要不要二胎之間猶豫不斷的家長們,也可以在這個全新的育兒綜藝裡得到啟發。
  • 誰知盤中餐,讓我們看到了勞動教育的真實感
    看過《誰知盤中餐》之後,不少觀眾都表示這檔綜藝節目不僅讓孩子在勞動中成長,而且也在讓家長明白,孩子教育的問題。萌娃們在面對艱苦的環境時,從懵懂到成熟,從束手無策到適應生活,從衣來伸手到自力更生。讓觀眾們和萌娃父母一起見證了孩子的成長經歷。
  • 《誰知盤中餐》:教育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獨立
    第一次看《誰知盤中餐》這檔綜藝是在它第三期的時候,前面兩期我都沒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把它當作了《爸爸去哪了》的翻版,甚至都自己腦補了一番節目劇情,對此完全提不起興趣。也許這是朗朗第一次體會到辛辛苦苦做出來一頓飯,但自己卻成為那個餓肚子的人。
  • 《誰知盤中餐》:看二胎萌娃下地幹活歷險記!憑啥連央視都點評了
    誰知盤中餐《誰知盤中餐》:引導寶寶參與光碟行動 學會關懷、謙讓不知你家的孩子都有過哪些勞動體驗呢?是否經歷過第一次整理內務,第一次去市場賣菜,第一次給弟弟妹妹洗衣服呢?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呢?2.各種類型的二胎家庭,總有一款跟各位爸爸媽媽契合!不同於以往的親子綜藝節目,《誰知盤中餐》在選擇家庭時,主要選擇二胎家庭!
  • 《誰知盤中餐》:這個12歲的女孩,治好了嬌氣男孩的潔癖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為了逃避《誰知盤中餐》的折磨,這對兄弟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後來無奈留下,意外被12歲的小姐姐治好了潔癖,也被培養成了優秀的男子漢。01 森林險境父母離開的第一天,對王澤讓兄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誰知盤中餐》:父母看了才懂,小暖男與熊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誰知盤中餐》乍一看是種田、美食相關的,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但是真的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和立意遠比想像中的深刻得多。《誰知盤中餐》海報它是由湖南衛視與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
  • 《誰知盤中餐》:孩子的問題原來都是父母的問題
    這周三更新的《誰知盤中餐》有兩對新的姐弟加入,一家是12歲的大姐姐優優和6歲的弟弟克裡,另一家是8歲的小姐姐瑾瑜和6歲的弟弟墨軒。,同樣是年幼的弟弟,但是這兩組家庭中的弟弟卻展現出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克裡對家庭和父母的依賴,而墨軒則表現為對外界的嘗試和嚮往。
  • 小學生真人秀《誰知盤中餐》熱播,青少年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湖南衛視全國首檔中小學勞動教育節目《誰知盤中餐》開播,熱度一路走高,收視更是達到六網第一。節目本身緊緊抓住的當下國家政策的大環境,以二胎互助的形式,在親身勞動中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精神,感悟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價值觀。
  • 誰知盤中餐?兒童教育的另一種可能,真愛在真實的鄉村生活裡呈現
    一口氣看了兩集湖南衛視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不由得為節目組的良苦用心和孩子們接地氣的表現感到欣慰和震動。就衝上述這一些,我再次為湖南臺這個創意和初衷點讚!接下來談談我內心的震動。在這兩期節目裡,李玥潼們的表現,也漸漸由剛開始的不以為然,到越來越體驗到勞動換取生活所需的滋味,原來真的如他們自己所做的那般,「真香!」
  • 《誰知盤中餐》:從潔癖重症患者到坐泥塘裡說笑,他的蛻變有深意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 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 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
  • 「盤中餐」教育,要從小時候開始、從「上手做」開始
    【核心提示】本文通過對《誰知盤中餐》節目五個方面的分析,引證朱永新、錢旭紅的觀點,把勞動教育提到「國策」的高度來認識。——朱永新主題為《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的網課,2020年8月18日1.戶外《憫農》一詩的時代背景,以「重農」為國策,然而,力農不是一件輕巧的事兒。農業,尤其是古代農耕社會的農業,是戶外勞動。《誰知盤中餐》把第二課堂搬到戶外進行,是對室內的第一課堂教學的良好補充。
  • 小燕子作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文/圖灑灑一想了很久,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的詞來形容小燕子作詩是怎樣的嘔心瀝血,忽然,想起田裡的農民伯伯種莊稼是辛苦的情形,好吧,小燕子也差不多!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紀曉嵐:咋們來做縮腳詩…永琪見小燕子搞不清狀況,便先來了一句「四四方方一座樓!」小燕子還是不清楚…「掛上一口鐘!」爾泰立刻接口,看小燕子,表示已從七字,降為五字。撞一下!」永琪見小燕子一臉糊塗,趕快接了三個字的,現在只要接一個字就可以了,永琪把茶杯倒扣,拿摺扇做撞擊狀,暗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