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乍一看是種田、美食相關的,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但是真的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和立意遠比想像中的深刻得多。
《誰知盤中餐》海報
它是由湖南衛視與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由李銳擔任主持人。萌娃的看點有點類似《爸爸去哪兒》,到農村體驗生活,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知道農耕勞作的辛苦,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父母的辛苦,有那麼一點像《變形記》。
這些孩子都來自大都市,小的才五六歲,大的也不過十來歲,他們都是家裡嬌寵的寶貝,都來自二胎家庭,為期一周的獨立生活,他們能互相依靠的只有一起參與節目的兄弟姐妹。
開朗兄弟
當我們還是孩子,我們被教導,必須兼顧學業和勞動,必須照顧弟弟妹妹。更多的時候是在被比較中度過,隔壁家的女兒比你勤勞,同村誰家的孩子學習比你努力,但我們心中也不免比較父母,父母是否也需要做些什麼?
節目開始的第一天,家長帶萌娃們來到農村,簡單教一下他們如何燒火做飯,晚上趁孩子們睡著的時候悄悄離開,留下孩子們自力更生,體會生活的不易,接受來自生活的挫折教育。
6組小朋友對比著來看,就會發現,每組小朋友差異實在太明顯。
9歲的彤彤,看著有些不符合年齡的成熟,爸爸生火做飯的時候,她絲毫不遮掩的嫌棄,吃飯的時候看到隔壁桌豐盛的飯菜,再看自己桌上只有一份炒飯,她直言:
「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真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爸爸」。
綜藝截圖
很明顯她沒有其他小朋友對爸爸的崇拜之情,這位爸爸在觀察室也說自己不會做飯,也就從來不下廚。他不知道,自己在女兒眼中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廢材,也不知道女兒彤彤內心希望自己的父親是無所不能的蓋世英雄。
所謂言傳身教,就好比這位爸爸說我不會做飯,我就不做也不去學,當他要求孩子學做飯的時候,孩子要麼有樣學樣,你都不會憑什麼要求我會;要麼以爸爸為反面教材,從心底深處產生嫌棄,告誡自己不要成為這種人,也就沒有了對父親的孺慕之情,失去了來自於父親的安全感。
也是這位9歲的小姐姐,在姐妹倆獨自生活的第一個夜晚,發現妹妹哭著找媽媽,而父母早已悄然離開。她一邊給妹妹扇扇子,一邊安慰妹妹「姐姐在你旁邊」,但她早已雙眼含淚,看得人忍不住跟著掉淚。
綜藝截圖
父母總是有放不下的千萬擔心,但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彤彤知道父母不在,她在這一刻明了自己是姐姐的身份,妹妹此刻能依靠的只有她,她開始學著堅強,學著成長。
還有一對兄妹,哥哥潼潼很有商業頭腦,在與妹妹、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呈現出來的卻是「偷奸耍滑」的小聰明。
節目中是四位小朋友住一套房子,這邊是兩對兄妹一組,潼潼是年齡最大的哥哥,一上來就領了領導的職位。無論是家裡的四人分工合作,還是外出勞作,他都選了最輕鬆的,把最累最髒的活留給自己的妹妹。
綜藝截圖
兄妹倆一起去挑糞,哥哥嫌臭躲的遠遠的,眼看著推脫不得,他再次提出分工合作:
「我舀,你挑。」
妹妹一口應下,卻不知道兩桶糞水的重量是她不能承擔之重,妹妹哭著求哥哥幫忙:
「你是我哥,你必須幫我。」
潼潼很堅決的拒絕,任由妹妹哭喊,他認為這是妹妹在偷懶。他已完成分配好的工作,就算妹妹再苦再累再如何完不成,他也不認為哥哥就應該理所當然的幫忙,兄妹之間的界限被劃得特別清晰。
綜藝截圖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真覺得潼潼這行為過分了,哥哥年紀大些,力氣大些,應該做些更難更重的活,妹妹做不到的,幫忙一下也無可厚非。潼潼的媽媽在觀察室對兒子行為的評價也是「挖坑」,故意而為之。
潼潼不覺得是自己做得過分,反而是妹妹太嬌氣太不講承諾,動不動就向爸媽告狀,爸媽每次都偏袒妹妹,就因為她是女的。
「萌萌跟我吵架是為什麼呢,就比如她不想幹某些事情,但明明那件事情她答應了我們要一起幹,然後她不幹了只留給我一個人。像早上那樣,我就很生氣,就吵起來,然後萌萌就頻繁地哭。好氣呀,平時她一哭,爸媽就來了,然後爸媽跟我的話就是,李玥潼,你的錯。可能因為我是男生吧,他們說李玥潼,你要多成長,你要自力更生……為什麼我需要成長,我妹妹就不需要呢?」
我發現我在以成年人的眼光、標準評判潼潼的行為,而以孩子的標準來說,他確實沒錯。父母總認為年紀大的就要承擔多些,無論做什麼事都喊年紀大的,明明弟弟妹妹很空閒在旁邊玩耍,為什麼還是一直只喊自己,為什麼沒錯卻要認錯,為什麼父母只愛弟弟妹妹,為什麼哥哥姐姐就必須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很多的為什麼堆積成了心中的委屈。
綜藝截圖
父母從來沒有告訴孩子,不是因為你年長,不是因為你是男或是女,而是父母分身乏術,照顧不過來多個孩子,父母也活得很辛苦很累,父母也沒有學過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家長。父母同樣需要孩子的幫忙,同樣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與潼潼住同一棟房子的另一對兄妹,哥哥馬大寶是名小演員,他有點小調皮,喜歡逗弄妹妹妞妞。在第一期節目中,爸媽還沒走,馬大寶就把妹妹逗弄哭了,妞妞哭著去找爸媽告狀: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不要理他了。」
綜藝截圖
爸媽自然就批評兒子了,但他們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學習。爸爸故意去逗弄並不想接受逗弄的兒子,讓兒子設身處地的感受妹妹的心情:
「妹妹剛剛也跟你一樣,根本不想跟你玩,你還非要跟她玩,你看你是不是也不開心?」
綜藝截圖
這個家庭的爸媽主張用語言表達不喜歡的行為,教孩子們學會換位思考。妞妞年紀比較小,有點小事就哭個不停,但她也很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我想壓水玩」
「哥哥不陪我玩,我想要他給我講故事」
「哥哥不照顧我」……
這對兄妹兩完美的闡釋了什麼叫矛盾不過夜。妞妞委屈的要命,哭過之後還是好兄妹,有什麼好東西都要留給哥哥。生氣的時候,給哥哥打20分,哥哥寵寵她,立馬心滿意足打2000分。
綜藝截圖
前三期節目看下來,最討人喜歡的莫過於開開和郎朗兩兄弟。這對兄弟兩也會吵架,弟弟也會向父母告狀。可是,他們平時都以「男孩子肚裡能撐船」要求自己,兩兄弟都是小暖男,觀察室的其他父母也讚嘆,
「就是為什麼我養不出這樣的兒子?」
綜藝截圖
一開始吃飯的時候,萌娃們還不太會做飯,弟弟開開去找了隔壁的農家哥哥過來幫忙,限於經費,他們只有一碗炒飯。
哥哥郎朗坐在後面的長椅上看著弟弟吃飯,還給扇扇子,他饞的舔舔嘴說道:
「實在不行,我幫你吃點。」
弟弟立馬說好的,哥哥怕弟弟沒吃飽,還確認了一下「你不要了嗎」。弟弟說:
「不是不要,是給你吃掉。」
綜藝截圖
四個小朋友拿著勞動獲得的10元經費去買菜。彤彤一開始告訴安安那10元讓她自己支配,後來全拿去買菜了,安安就哭鬧著說那是她的錢,她要買零食。開開和郎朗兩兄弟很耐心的安撫小妹妹安安,彤彤反而一臉的煩躁,說別管她。
郎朗沒辦法,只好選擇把韭菜拿回菜市場退掉,換回錢給安安買零食。在大家都覺得很無所謂的時候,貼心的弟弟開開說出了「哥哥最愛吃韭菜」,他覺得哥哥很好,也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哥哥有多好,
「為了你,我哥居然把他最喜歡的韭菜退了,換錢來給你買零食,你說我哥好不好。」
綜藝截圖
給安安買了棒棒糖,彤彤和開開也跟著要買零食,退完韭菜退雞蛋,錢還是不夠。郎朗勸導弟弟,男孩子肚裡能撐船,讓他讓一讓彤彤,開開不開心不肯答應。哥哥又去退了一顆雞蛋給開開買棒棒糖,弟弟將糖拿到手的時候直接遞給了哥哥,
「這個給你吃。」
綜藝截圖
在我看得都為郎朗覺得委屈的時候,在觀察室的其他家長都覺得這樣的郎朗太委屈的時候,這對兄弟倆的媽媽說,他們從小給孩子的教導就是要幫助別人,所謂樂於助人,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委屈,而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我們灌輸給他的就是你去幫助別人,這怎麼能稱為是吃苦。他是快樂的,他是願意的,他不是被逼著,他不覺得他是在吃虧,那種幫助弱小方面,爸爸做得很好。街邊上不是有些乞討的人,這麼多年兩個孩子跟著他,買了很多的東西給乞丐吃。」
綜藝截圖
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孩子們是在耳濡目染中學著成長,我們的父母,甚至我們的同齡人還在主張讓孩子自然地野蠻生長,好壞全看個人運數。像妞妞和開朗兄弟的父母這樣主張耐心教導孩子的,仍是少之又少,但它在慢慢地成為主流。
《誰知盤中餐》沒有刻意的命題,除了看萌娃們體驗農村生活之外,最大的看點是二胎家庭的教育問題。以愛為核心,以勞作為途徑,以探討為牽引,為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觀眾與教育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萌娃們的臉就像六月的雨,一會狂風暴雨一會陽光明媚,好玩之餘,也會給家長們帶來很多思考,是固守著傳統的教育理念,還是慢慢學著與孩子們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