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父母看了才懂,小暖男與熊孩子的區別在哪裡?

2020-10-11 二月野

《誰知盤中餐》乍一看是種田、美食相關的,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但是真的看了之後才發現,它的內容和立意遠比想像中的深刻得多。

《誰知盤中餐》海報

它是由湖南衛視與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由李銳擔任主持人。萌娃的看點有點類似《爸爸去哪兒》,到農村體驗生活,讓孩子學會獨立生活,知道農耕勞作的辛苦,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父母的辛苦,有那麼一點像《變形記》。

這些孩子都來自大都市,小的才五六歲,大的也不過十來歲,他們都是家裡嬌寵的寶貝,都來自二胎家庭,為期一周的獨立生活,他們能互相依靠的只有一起參與節目的兄弟姐妹。

開朗兄弟

當我們還是孩子,我們被教導,必須兼顧學業和勞動,必須照顧弟弟妹妹。更多的時候是在被比較中度過,隔壁家的女兒比你勤勞,同村誰家的孩子學習比你努力,但我們心中也不免比較父母,父母是否也需要做些什麼?

1、與孩子一起成長

節目開始的第一天,家長帶萌娃們來到農村,簡單教一下他們如何燒火做飯,晚上趁孩子們睡著的時候悄悄離開,留下孩子們自力更生,體會生活的不易,接受來自生活的挫折教育。

6組小朋友對比著來看,就會發現,每組小朋友差異實在太明顯。

9歲的彤彤,看著有些不符合年齡的成熟,爸爸生火做飯的時候,她絲毫不遮掩的嫌棄,吃飯的時候看到隔壁桌豐盛的飯菜,再看自己桌上只有一份炒飯,她直言:

「你看看你,再看看別人,真不是一個合格的好爸爸」。

綜藝截圖

很明顯她沒有其他小朋友對爸爸的崇拜之情,這位爸爸在觀察室也說自己不會做飯,也就從來不下廚。他不知道,自己在女兒眼中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廢材,也不知道女兒彤彤內心希望自己的父親是無所不能的蓋世英雄。

所謂言傳身教,就好比這位爸爸說我不會做飯,我就不做也不去學,當他要求孩子學做飯的時候,孩子要麼有樣學樣,你都不會憑什麼要求我會;要麼以爸爸為反面教材,從心底深處產生嫌棄,告誡自己不要成為這種人,也就沒有了對父親的孺慕之情,失去了來自於父親的安全感。

也是這位9歲的小姐姐,在姐妹倆獨自生活的第一個夜晚,發現妹妹哭著找媽媽,而父母早已悄然離開。她一邊給妹妹扇扇子,一邊安慰妹妹「姐姐在你旁邊」,但她早已雙眼含淚,看得人忍不住跟著掉淚。

綜藝截圖

父母總是有放不下的千萬擔心,但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彤彤知道父母不在,她在這一刻明了自己是姐姐的身份,妹妹此刻能依靠的只有她,她開始學著堅強,學著成長。

還有一對兄妹,哥哥潼潼很有商業頭腦,在與妹妹、其他小朋友的相處中,呈現出來的卻是「偷奸耍滑」的小聰明。

節目中是四位小朋友住一套房子,這邊是兩對兄妹一組,潼潼是年齡最大的哥哥,一上來就領了領導的職位。無論是家裡的四人分工合作,還是外出勞作,他都選了最輕鬆的,把最累最髒的活留給自己的妹妹。

綜藝截圖

兄妹倆一起去挑糞,哥哥嫌臭躲的遠遠的,眼看著推脫不得,他再次提出分工合作:

「我舀,你挑。」

妹妹一口應下,卻不知道兩桶糞水的重量是她不能承擔之重,妹妹哭著求哥哥幫忙:

「你是我哥,你必須幫我。」

潼潼很堅決的拒絕,任由妹妹哭喊,他認為這是妹妹在偷懶。他已完成分配好的工作,就算妹妹再苦再累再如何完不成,他也不認為哥哥就應該理所當然的幫忙,兄妹之間的界限被劃得特別清晰。

綜藝截圖

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真覺得潼潼這行為過分了,哥哥年紀大些,力氣大些,應該做些更難更重的活,妹妹做不到的,幫忙一下也無可厚非。潼潼的媽媽在觀察室對兒子行為的評價也是「挖坑」,故意而為之。

潼潼不覺得是自己做得過分,反而是妹妹太嬌氣太不講承諾,動不動就向爸媽告狀,爸媽每次都偏袒妹妹,就因為她是女的。

「萌萌跟我吵架是為什麼呢,就比如她不想幹某些事情,但明明那件事情她答應了我們要一起幹,然後她不幹了只留給我一個人。像早上那樣,我就很生氣,就吵起來,然後萌萌就頻繁地哭。好氣呀,平時她一哭,爸媽就來了,然後爸媽跟我的話就是,李玥潼,你的錯。可能因為我是男生吧,他們說李玥潼,你要多成長,你要自力更生……為什麼我需要成長,我妹妹就不需要呢?」

我發現我在以成年人的眼光、標準評判潼潼的行為,而以孩子的標準來說,他確實沒錯。父母總認為年紀大的就要承擔多些,無論做什麼事都喊年紀大的,明明弟弟妹妹很空閒在旁邊玩耍,為什麼還是一直只喊自己,為什麼沒錯卻要認錯,為什麼父母只愛弟弟妹妹,為什麼哥哥姐姐就必須成為弟弟妹妹的榜樣,很多的為什麼堆積成了心中的委屈。

綜藝截圖

父母從來沒有告訴孩子,不是因為你年長,不是因為你是男或是女,而是父母分身乏術,照顧不過來多個孩子,父母也活得很辛苦很累,父母也沒有學過如何當一名合格的家長。父母同樣需要孩子的幫忙,同樣需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2、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與潼潼住同一棟房子的另一對兄妹,哥哥馬大寶是名小演員,他有點小調皮,喜歡逗弄妹妹妞妞。在第一期節目中,爸媽還沒走,馬大寶就把妹妹逗弄哭了,妞妞哭著去找爸媽告狀:

「我真的很討厭他,我不要理他了。」

綜藝截圖

爸媽自然就批評兒子了,但他們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學習。爸爸故意去逗弄並不想接受逗弄的兒子,讓兒子設身處地的感受妹妹的心情:

「妹妹剛剛也跟你一樣,根本不想跟你玩,你還非要跟她玩,你看你是不是也不開心?」

綜藝截圖

這個家庭的爸媽主張用語言表達不喜歡的行為,教孩子們學會換位思考。妞妞年紀比較小,有點小事就哭個不停,但她也很清晰地表達了自己的訴求,

「我想壓水玩」

「哥哥不陪我玩,我想要他給我講故事」

「哥哥不照顧我」……

這對兄妹兩完美的闡釋了什麼叫矛盾不過夜。妞妞委屈的要命,哭過之後還是好兄妹,有什麼好東西都要留給哥哥。生氣的時候,給哥哥打20分,哥哥寵寵她,立馬心滿意足打2000分。

綜藝截圖

前三期節目看下來,最討人喜歡的莫過於開開和郎朗兩兄弟。這對兄弟兩也會吵架,弟弟也會向父母告狀。可是,他們平時都以「男孩子肚裡能撐船」要求自己,兩兄弟都是小暖男,觀察室的其他父母也讚嘆,

「就是為什麼我養不出這樣的兒子?」

綜藝截圖

一開始吃飯的時候,萌娃們還不太會做飯,弟弟開開去找了隔壁的農家哥哥過來幫忙,限於經費,他們只有一碗炒飯。

哥哥郎朗坐在後面的長椅上看著弟弟吃飯,還給扇扇子,他饞的舔舔嘴說道:

「實在不行,我幫你吃點。」

弟弟立馬說好的,哥哥怕弟弟沒吃飽,還確認了一下「你不要了嗎」。弟弟說:

「不是不要,是給你吃掉。」

綜藝截圖

四個小朋友拿著勞動獲得的10元經費去買菜。彤彤一開始告訴安安那10元讓她自己支配,後來全拿去買菜了,安安就哭鬧著說那是她的錢,她要買零食。開開和郎朗兩兄弟很耐心的安撫小妹妹安安,彤彤反而一臉的煩躁,說別管她。

郎朗沒辦法,只好選擇把韭菜拿回菜市場退掉,換回錢給安安買零食。在大家都覺得很無所謂的時候,貼心的弟弟開開說出了「哥哥最愛吃韭菜」,他覺得哥哥很好,也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哥哥有多好,

「為了你,我哥居然把他最喜歡的韭菜退了,換錢來給你買零食,你說我哥好不好。」

綜藝截圖

給安安買了棒棒糖,彤彤和開開也跟著要買零食,退完韭菜退雞蛋,錢還是不夠。郎朗勸導弟弟,男孩子肚裡能撐船,讓他讓一讓彤彤,開開不開心不肯答應。哥哥又去退了一顆雞蛋給開開買棒棒糖,弟弟將糖拿到手的時候直接遞給了哥哥,

「這個給你吃。」

綜藝截圖

在我看得都為郎朗覺得委屈的時候,在觀察室的其他家長都覺得這樣的郎朗太委屈的時候,這對兄弟倆的媽媽說,他們從小給孩子的教導就是要幫助別人,所謂樂於助人,為別人著想、幫助別人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委屈,而是發自內心的快樂。

「我們灌輸給他的就是你去幫助別人,這怎麼能稱為是吃苦。他是快樂的,他是願意的,他不是被逼著,他不覺得他是在吃虧,那種幫助弱小方面,爸爸做得很好。街邊上不是有些乞討的人,這麼多年兩個孩子跟著他,買了很多的東西給乞丐吃。」

綜藝截圖

父母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孩子們是在耳濡目染中學著成長,我們的父母,甚至我們的同齡人還在主張讓孩子自然地野蠻生長,好壞全看個人運數。像妞妞和開朗兄弟的父母這樣主張耐心教導孩子的,仍是少之又少,但它在慢慢地成為主流。

3、總結

《誰知盤中餐》沒有刻意的命題,除了看萌娃們體驗農村生活之外,最大的看點是二胎家庭的教育問題。以愛為核心,以勞作為途徑,以探討為牽引,為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父母之間,觀眾與教育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

萌娃們的臉就像六月的雨,一會狂風暴雨一會陽光明媚,好玩之餘,也會給家長們帶來很多思考,是固守著傳統的教育理念,還是慢慢學著與孩子們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誰知盤中餐?兒童教育的另一種可能,真愛在真實的鄉村生活裡呈現
    一口氣看了兩集湖南衛視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不由得為節目組的良苦用心和孩子們接地氣的表現感到欣慰和震動。他們在父母連夜離開田心村之後的表現,令人震驚——在父母們的眼裡,這些平時在家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萌童們,在沒有父母可以依靠的情況下,都自覺不自覺地成長起來了——因為,他們知曉了「不勞動就沒有飯吃」這樣真實而又樸素的道理。
  • 《誰知盤中餐》啟示父母:把握「勞動教育」的好時機,需做到4點
    最近,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少兒教育類節目《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節目主要傳播的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理念。節目在第一季12期中,集結了6組家庭24對二胎共48個孩子參加節目。節目中的#開開餵安安吃飯#、#安安給喬治擦耳朵#、#李玥潼李玥儀兄妹相處模式#等等話題都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二胎萌娃在勞動教育中所表現的成長以及不怕困難,攜手前行的精神,也感動了萬千父母和觀眾。可見《誰知盤中餐》引領勞動教育的新風尚獲得了大眾認可和贊同,而這種厲行節約和重視勞動的教育思想,給了天下父母要重視勞動教育的啟示。
  • 萌娃下鄉,《誰知盤中餐》今晚首播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將於今天(8月26日)22:00播出。節目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致力深耕少兒教育全新一面,延伸螢屏教育創新格局。
  • 被父母催生二胎卻不敢生?看看《誰知盤中餐》,感受別人家的二胎
    1.姐姐在大人看不到的地方,當起了「媽」《誰知盤中餐》最大的創意,就是讓孩子離開父母,如此不僅讓父母更清晰地看到當自己不在身邊時兩個孩子的相處,也可以讓很多因為怕兩個孩子相處不好而不敢生二胎的寶媽真實的感受到當寶寶有兄弟姐妹後的樣子。
  • 誰知盤中餐,讓我們看到了勞動教育的真實感
    看過《誰知盤中餐》之後,不少觀眾都表示這檔綜藝節目不僅讓孩子在勞動中成長,而且也在讓家長明白,孩子教育的問題。萌娃們在面對艱苦的環境時,從懵懂到成熟,從束手無策到適應生活,從衣來伸手到自力更生。讓觀眾們和萌娃父母一起見證了孩子的成長經歷。
  • 誰知盤中餐——孩子和家長的共同成長
    不知大家最近看沒看湖南衛視新播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這檔節目是緊跟當下國家提倡節約的政策,以二胎萌娃田間鍛鍊勞作的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理念,用以延伸出螢屏教育的新方式。
  • 拒絕浪費,從小做起 #誰知盤中餐#
    以愛為核心,以勞作為途徑,以探討為牽引,為孩子與孩子之間,家長與孩子,觀眾與教育之間的對話,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最大力度共振孩子勞動教育的培養和父母教育孩子方式的共鳴,更強烈引發了我們當代人的社會現實思考。我覺得湖南衛視的這個節目是非常有意義的,這個時代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富足,不用再像60後或是70後爺爺奶奶那一輩去務農。接觸的這些少了,甚至有的孩子可能都不清楚,每一粒米飯的來之不易。
  • 看了育兒節目《誰知盤中餐》,有多少人會想起自己多彩的童年?
    很久不看芒果臺了,這幾天點開,竟然被一檔育兒節目《誰知盤中餐》吸引住了,看著萌娃們在鄉村參加雙搶、捕魚、趕鴨等,不禁就回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農村生活。《誰知盤中餐》是湖南衛視推出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該節目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活動,緊貼大環境下的二胎教育問題和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 《誰知盤中餐》:孩子的問題原來都是父母的問題
    這周三更新的《誰知盤中餐》有兩對新的姐弟加入,一家是12歲的大姐姐優優和6歲的弟弟克裡,另一家是8歲的小姐姐瑾瑜和6歲的弟弟墨軒。在最開始的父母離開環節,我們就能明顯看出兩組家庭的對比。優優和克裡一家,優優姐姐獨自坐在自己床上,弟弟克裡抱著媽媽哭,媽媽允諾過幾天回來給他買禮物才算完。
  • 《誰知盤中餐》5歲小屁孩問人生是啥意思?我快30歲都還沒整明白
    哎呀~剛看一檔萌娃綜藝節目,快30歲的老阿姨,竟被一群小屁孩給整哭了(老臉一紅~)來瞧瞧~,這群小屁孩到底有啥魔力?上圖這位5歲小女孩,滿臉天真可愛,對鏡頭笑著說:人生感覺到了快樂!額~,快樂為何物?哥哥直接放話:必須吃一個,不吃不要下桌,,明天沒你的飯隔壁暖男小哥哥,忙替小姐姐打圓場:你妹受苦了,你知不知道?哇塞~看到如此暖心懂事的小屁孩,你是不是也想生一個?
  • 《誰知盤中餐》:親手為父母做一頓飯 感恩世間贈與
    由湖南衛視和潘禮平團隊聯合出品的原創育兒觀察類節目《誰知盤中餐》第三期,將在今晚十點30分播出。節目厲行節約的社會主張,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上期二胎萌娃體驗了米飯的來之不易和生活的精打細算,「七天計劃」也將接近尾聲,來看看這期他們都有些什麼收穫吧。
  • 《誰知盤中餐》中式教育,你家大娃會帶孩子嗎?
    湖南衛視的《誰知盤中餐》正在熱播中,不同於以往的《爸爸去哪兒》,這次節目組沒有安排親子類的項目,而是讓大娃帶二娃進行體驗。從節目收視率效果來看,這期節目是十分成功的。既符合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又讓孩子們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
  • 小燕子作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借用了其中的一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燕子作詩確實不容易,叫她作詩有時倒不如叫她拿起劍比劃兩招!小燕子進學堂是瓊瑤給的特權,因為自古以來「女子無才便是德」。可是,像小燕子這樣行為舉止不佳的格格,也是基本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所以「學」成了小燕子的主要任務!
  •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得加上另一篇才完整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上學那會兒,這詩是小學一年級下半學期的課文——還是二年級?反正就那會兒吧,識字後必修的。我小時候吃飯,爸媽也會要求「把碗吃乾淨點」。小孩子用筷子不熟練,偶爾飯粒掉桌上,還會被爸媽嘲笑,「下巴長洞了,漏飯。」那會兒小學食堂提供午飯,門外有泔水桶,吃不完的可以倒。
  • 小學生真人秀《誰知盤中餐》熱播,青少年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湖南衛視全國首檔中小學勞動教育節目《誰知盤中餐》開播,熱度一路走高,收視更是達到六網第一。節目本身緊緊抓住的當下國家政策的大環境,以二胎互助的形式,在親身勞動中體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節約精神,感悟勞動最光榮的正確價值觀。
  • 《誰知盤中餐》:教育孩子的最好辦法,就是讓他們獨立
    第一次看《誰知盤中餐》這檔綜藝是在它第三期的時候,前面兩期我都沒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把它當作了《爸爸去哪了》的翻版,甚至都自己腦補了一番節目劇情,對此完全提不起興趣。其實這時候也能看出來朗朗淘氣的一面。那就是懟了一番開開弟弟。不得不說,開開這位小朋友是個非常有喜劇細菌的娃娃,文中就不詳細敘述這一段了,繼續說朗朗小男子漢。
  • 《誰知盤中餐》:這個12歲的女孩,治好了嬌氣男孩的潔癖
    看完最新一期的《誰知盤中餐》,我久久不能平靜。我已經忘記自己8歲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前後轉變,真的令我大吃一驚。王澤讓和王澤瑞是一對雙胞胎,今年8歲。為了逃避《誰知盤中餐》的折磨,這對兄弟已經做好了逃跑的準備,後來無奈留下,意外被12歲的小姐姐治好了潔癖,也被培養成了優秀的男子漢。01 森林險境父母離開的第一天,對王澤讓兄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 《誰知盤中餐》:看二胎萌娃下地幹活歷險記!憑啥連央視都點評了
    誰知盤中餐《誰知盤中餐》:引導寶寶參與光碟行動 學會關懷、謙讓不知你家的孩子都有過哪些勞動體驗呢?是否經歷過第一次整理內務,第一次去市場賣菜,第一次給弟弟妹妹洗衣服呢?又是在怎樣的契機下呢?節目圍繞一群5歲—13歲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主題,傳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理念,根據寶寶們的行為,
  • 誰知盤中餐,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作者是誰?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語言通俗直白,幾乎婦孺皆知。第一首詩諷刺意味特別強烈: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第二聯接著農民艱辛的勞作引申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有了上一聯的鋪墊,所以這一聯顯得並不空洞。整首詩語言平白如話,但是又不單純是說教,既表達了深刻的道理,又刻畫了一幅生動的農家勞作圖,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 《誰知盤中餐》:家長這樣做就能讓孩子好好吃飯?
    每到飯點瞅瞅自家娃,簡直太愁了,要麼不願意吃飯,要麼不吃飯挑食,要麼只吃零食點心,就很想問天問大地,自家娃什麼時候才好好吃飯?最近,關於這個家長們都關心的問題,湖南衛視出品了一檔新節目《誰知盤中餐》,主打原創育兒觀察,圍繞二胎萌娃的勞動鍛鍊等創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