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鄂古道上的一道雄關——謀道銅鑼關

2020-12-19 騰訊網

今年8月,本人在湖北蘇馬蕩魚木寨考察中,發現從蘇馬蕩馬蜂坳至魚木寨之間的途中,有一處景點叫銅鑼關。幾次途徑此地都是一晃而過,但是覺得景色還不錯,於是後來專門去了一次。

銅鑼關位於今湖北省利川市謀道鎮西部(1955年12月20日前屬四川省萬縣羅田鄉管轄)的銅鑼村。

雄踞在謀道鎮至魚木寨途中銅鑼關,距謀道鎮13公裡,距蘇馬蕩馬蜂坳10公裡,距魚木寨8公裡。道路大部分都是彎道和坡道,但路面很好,全部都是剛剛鋪好不久的油砂路。

從蘇馬蕩馬蜂坳出發前行9公裡處即到達了當年的大樹坪糧站,這裡現在建了一個大樹坪候車亭,從此即進入了銅鑼關景區:

大樹坪觀景臺:

這是在大樹坪候車亭觀景臺觀賞、拍攝到的銅鑼關下的百丈溝景色:

銅鑼關是川鄂古道上的一道險關,雄踞在一段十分雄奇險峻的崇山峻岭之中。穿越關口的公路從山頂至山腰,蜿蜒盤旋,猶如一條纏繞在群山之間飄逸的腰帶。公路兩旁奇峰匯聚,峭壁千仞,拔地擎天,崢嶸崔嵬。可以想像當年沒有公路,只有土路或石板路時,要經過此地時是何等的艱難。

位於10公裡處的「銅鑼關遺址」,已被利川市人民政府公布成了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銅鑼關遺址遠眺銅鑼關:

近處為銅鑼關景區一處著名景點——石鼓,垮塌後的遺蹟:

垮塌前的石鼓(網圖):

進入銅鑼關首先映入眼前的是懸巖上一個巨大的、自然形成的「川」字,儼然是湖北與四川重慶天然的一道分水嶺 (網圖):

銅鑼關所處的地理環境:

青松在懸崖上爭奇,怪石在奇峰上鬥豔,煙雲在峰壑中瀰漫,霞彩在巖壁上流光,自然的美在這裡匯聚,在這裡升華,賦予它超凡脫俗的品質,塑造出它威武雄壯的氣概。有詩云:「峰迴路轉古隘關,絕壁千尺勁松懸,銅鑼石鼓聲尤在,女兒百仗凝凱旋」。

目前,銅鑼關正在打造成為一處觀光景點:

新建的銅鑼關全景:

景區門口的停車場:

景區大門東西兩面景色:

這堵懸崖下面是銅鑼關菩薩,一年四季香火旺盛 。

據年長者說:巖右邊往上是天公丫子殿,過去還有神秘傳說,可惜已毀。左邊是古鹽道關,當時有兩扇石門,最少也要四、五個人才能推開,特別是門上那幅對聯,形象生動的描述了銅鑼關,上聯是「銅鑼石鼓貫湖川」,下聯是「猛象雄獅落兩邊」橫批是「銅鑼關」,可惜已毀。

這是關門外懸崖下古廟遺址上新建的小廟(網圖):

新建的銅鑼關景區大門:

停車場上以銅鑼關命名的「銅鑼關候車亭」:

景區大門外停車場也被當地村民們當成了臨時市場,每天都來這裡向遊客出售他們的土特產品:

停車場同時也是一處不錯的觀景臺:

鎮守銅鑼關的威武雄獅:

銅鑼關停車場觀景臺看到的百丈溝景色:

大自然賦予這片山水的靈秀之氣!在土家族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銅鑼關以它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是一處神奇的自然山水和最具養身價值的生態場,美麗、純潔、獨特的銅鑼關以其「古、秀、雄、奇、幽」成為天地間靈性山水的綠色生態家園。

四川犍為自媒體人:羅長安 拍攝報導

2019年12月28

相關焦點

  • 德化虎豹關:古道雄關今猶在
    昔日德化瓷輸往泉州港重要關口——虎豹關:古道雄關今猶在在德化三班鎮錦山村與永春吾峰鎮之間有道山口,永德古道正由此經過,昔日在此處曾設立關隘,名為虎豹關。古代從德化南往永春、泉州,是條重要官道。清朝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永春升為直隸州,德化、大田二縣劃歸其管轄。公路開通前,在這條蜿蜒的古道上,每日挑夫、客商、行人往來不絕。
  • 「分享」漫步古道雄關——煉象關與老鴉關
    但當我乘坐D8656次動車從昆明到祿豐南站與驢友匯合後才得知,由於驢頭老大今天單位有事不能親自帶隊,加之近期雲南大部份地區大雨多,河水水位上漲,泥石流頻發,響水河水位已上漲到膝關節處,為了大家的安全,領隊決定啟用老大凌翼天祥制定的備選方案,放棄響水關,改走煉象關和老鴉關。從前,南方古絲綢之路昆明至大理要經過「九關十八鋪」雄關古道。
  • 雄關古道煉象關,以前昆明至大理要經過九關十八鋪
    旅行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今天來到了煉象關,剛到這裡有一種穿越的感覺,"煉象關"始建於明朝(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共由五道關樓、古街道、居民庭院、三華寺四大部分組成,從關口至關尾全長750米,共建有五座關樓,一座石拱橋和數十家鹽商庭院,實為罕見。
  • 雄關古道夕陽斜-中新網
    雄關古道夕陽斜 2013年02月21日 11:29 來源:中新網-華文報摘 仙霞關又有五道關,險要之處,僅容一馬通行,山勢崔嵬,彎道曲折,步步皆險,實在是一道天造地設的雄關。所以自古與劍門關、函谷關、雁門關齊名,並稱中國四大古關口。  自漢、唐以來,仙霞嶺就把自己的名字深深鐫刻在中國東南方的戰爭史上。宋元更迭、元明交替、明清易代,仙霞嶺無不目睹雙方的列戟連雲、旌旗獵獵;近代,太平天國運動、軍閥混戰、北伐、抗戰、國共戰爭,仙霞嶺也從未缺席。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大蜀道:水映琉璃 古道雄關
    這使得我們行走在蜀道上,不僅能親手觸摸巴蜀與中原相通相融的證據,更能見到古與今的交疊與傳承。今天的人們或許不會再像古人一樣背負沉重的行囊在古道上跋山涉水,但那其中蘊藏的智慧依舊在傳承,激動人心的故事仍在耳畔流淌。 心懷對歷史的敬畏,在四川南江的奇山秀水間穿行,不僅能與它那厚重的歷史、秀麗的風光相逢,更能發現隱藏其間的米倉古道遺蹟如同星辰一般璀璨迷人。
  • 廣東韶關:南粵雄關與梅嶺古道,嶺南第一關,風景美,故事多
    梅嶺古道,位於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梅關古道始通於秦漢。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張九齡向唐玄宗諫言開鑿梅嶺。此項工程浩大,經過艱辛努力。古道幽靜,風景純美,故事眾多,「一步跨二省」,最值得來看看。行攝路上,一起探索。
  • 重慶珍檔 | 古道雄關今猶在,郎關直道接成渝
    而在重慶的古道歷史上,東大路還有另外好幾個稱謂——成渝南道、巴縣大路、川東大路、中大路等。而從重慶出發,卻是由東至西,從通遠門出發,經佛圖關、大坪七牌坊、石橋鋪、二郎關、白市驛、走馬鋪、來鳳驛、永川、榮昌、峰高驛、隆昌(隆橋驛)、安仁驛、內江、珠江驛、資中、簡陽、龍泉驛到達成都的迎暉門。
  • 水文化|斜谷雄關話烽煙
    想必,昔日褒斜古道的繁華也不過如此。同處斜谷,共歷千年,一河之隔的岐的西關卻顯得有些寥落。穿行過橋,低矮的民居分散於古道兩側,放任晚風撩起一路的塵沙,仿佛要將其湮沒,整個村莊寂靜得宛若現世的安穩。折轉而上,緩緩前行,突然眼前一亮。古樸巍峨的青石牌樓上,赫然鐫刻著「三國古堡落星灣」。
  • 南雄梅關古道
    — 古驛道 新玩法 —Day 1:梅關古道→鐘鼓巖→裡東古戲臺→珠璣古巷→大雄禪寺,也是廣東重要的一個關隘,第一天的遊玩絕對要帶你跨越梅關古道,體驗深邃的關隘文化,在珠璣古巷了解歷史悠久的地域風貌和民族特色;第二天帶你領略紅軍戰役舊址,瞻仰當年紅軍的光榮事跡,再去銀杏群看「滿城盡帶黃金甲」。
  • 雄關古道下的柔情似水,也是山西的「泉村」,來這裡盡享水寨風情
    毛澤東的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寫出了軍人戰士的豪邁與慷慨激昂,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長城似乎就是男兒本色,英雄烈士的象徵與寄託,包括電視劇《霍元甲》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也是讚美民族英雄的愛國情懷,而在我們的固定印象中,英雄就應該是男兒當自強,但是俗話說巾幗英雄,誰說女子不如男
  • 川南第一雄關——雪山關,永遠矗立在我心間
    川南第一雄關——雪山關,距我的老家雖然只有十多公裡,以前我卻一直沒有登上去過,所以一直嚮往。近日筆者利用在老家陪父母過春節的機會,專門徒步去雪山關遊覽一番,沿途拍攝了大量照片。家鄉的雪山關,雄關巍巍,永遠矗立在我心間。
  • 雄關古道朱陽關(下)
    在桃子溝朝陽的一塊平地上有一墓冢,高2米、直徑3米,這就是明朝李自成部下的一位將軍之墓。    墓無碑石無從考究,但當地有一個傳說,傳說當年李自成率部進入盧氏,其部下一名將軍因染病疾,途經桃子溝時不幸去世。眾將士萬分悲痛,但無力厚葬,就在這塊朝陽的平地上為將軍安葬。
  • 它是嶺南第一關,大庚嶺之咽喉,地勢險要!
    「嶺南第一關」——梅關,設在梅嶺上,被列為廣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梅關,古稱秦關,又稱橫浦關,宋時立關於梅嶺上,並刻有「梅關」二字,遂稱梅關。梅關位於距南雄市約30公裡梅嶺頂部。梅關被兩峰夾峙,虎踞梅嶺,如同一道南雄梅關城門將廣東、江西隔開。南雄梅關歷來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史稱南雄「居五嶺之首,為江(西)、廣(東)之衝」、「南北咽喉,京華屏障」。南雄的縣名也與梅關有關,南雄乃南粵雄關,而雄關指的就是梅關。現存的關樓建於宋嘉佑年間,為磚石結構,古樸雄偉。
  • 纏繞浙閩山間的千年古道,真正的好山好水,遺世獨立!
    古道起於江山城,止於福建浦城,如今大部分的路段已被寬敞的柏油公路覆蓋,僅餘仙霞關到楓嶺關的山嶺間,尚有古驛道得以保存完整。今天浙遊君就帶大家一起來走走,仙霞古道最精華的段落——衢州江山段。古道雖古,卻依然不讓舊時風姿,婺劇鮮活如昔,浮蓋山頂的星空仍舊可以遙想,隱藏在村落裡街頭老店尚未沒落……一句「千年古道,錦繡江山」,也道不盡「江山」如此多嬌。
  • 崤函古道第一關-「函谷關」
    函谷關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是東去洛陽、西達長安的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東臨弘農澗河,河寬流急;南依秦嶺,巍峨挺拔;西靠衡嶺,綿延逶迤;北瀕黃河,驚浪滔天。函谷關有三處,第一處關是周、秦函谷關。據乾隆十二年(1747)《靈寶縣誌》載,靈寶在夏商為豫州地,周為畿內,始置函谷關。
  • 長城上最大的關隘,「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
    中國有九大雄關,都為兵家必爭之地!圍繞著這些著名的關隘,歷史上曾經發生了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大劇。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嘉峪關位於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
  • 探雁門 遙想「雁行商」穿越雄關艱難北上
    雁門古道上,晉商自晉中出發,經忻州至代州,過雁門關,分東西兩路,走西口,闖東口。忻代晉商也從這裡出發,溝通內地與塞外、中原與漠北、農耕與遊牧的經濟文化交流。風雪探訪雁門關,雁行商出走口外「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黃雲蔽千裡,遊子何時還。」
  • 邊州永寧六百年,古來蜀南第一關|瀘州敘永雪山關實錄
    在沽酒客的家鄉瀘州境內,不少地方以前也是軍事要地,城內最出名的龍透關更是歷史悠久可以到三國時期,而且還見證了近代瀘州起義的歷史。不過在瀘州還有一個關,很多人卻不知道,但是它卻是川南第一雄關,它就是敘永的——雪山關。敘永縣雪山關位於敘永縣摩尼鎮至赤水鎮的路上,坐落在兩座挺拔的山峰之間,將狹窄的隘口完全阻斷。
  • 歌曲《我在劍門關等你》詞作者伏子光,雄關兒女世代賢良!
    這首《我在劍門關等你》,由伏子光作詞,李書偉作曲、演唱,由八千裡路(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五丁開山,不老的傳說,滾滾濃煙 你從歷史走來,劍門關是我美麗的家鄉,是我美麗的家鄉。天險屏障,佑我泱泱華夏,雄關兒女,世代賢良,紫荊樹下,許下千古不變的佳話。
  • 梅嶺古道與珠璣巷的傳說
    梅嶺頂部,兩峰夾峙,猶如一道關口,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為梅關。現存關樓建於宋朝嘉佑年間,古樸雄偉。北面門額署有「南粵雄關」四字,南面則書有「嶺南第一關」字樣,北側豎有「梅嶺」石碑一塊,為清朝康熙年間南雄知州張鳳翔所立。梅嶺設關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