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變」出彩 五育並舉「畫」未來 與教育部課程教材中心...

2020-12-25 重慶市人民政府

江津區雙福二小備戰跳繩世錦賽

江津區龍門中學師生在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開展閱讀活動

2019年5月,江津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籤訂共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合作協議,江津教育駛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快車道。

充電蓄能,激活江津教育發展新動能。共建課改實驗區喚醒了江津打造區域教育高地的新思維、新潛力、新氣勢,為加快建設主城都市區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為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戰略支點,為江津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更強勁的教育動能。

知行合一,行走在區域教育改革前沿。江津教育把課改實驗區建設作為重要戰略,在「人文江津·美好教育」發展理念下,一年多來,江津以學校文化建設為引領,課程建設、教學改進、評價改革為核心,師資培育、機制創新為保障,全面撬動教育發展,盡顯破局突圍之變。江津教育正在成為區域教育發展前沿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內涵之變

從塑型到塑魂 文化滋養特色百花齊放

去年12月,江津把全區基礎教育工作會放在龍門中學承辦。談及為何選擇龍門中學這樣一所鄉鎮中學,江津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中學是通過構建學校文化從而全面激活農村薄弱學校辦學質量提升的典型,也是共建課改實驗區以來先試先行的典範,具有一定的示範引領作用。」

龍門中學因地制宜打造的「魚躍龍門」特色校園文化有何出彩之處?據悉,該校不僅注重塑型,強化了環境文化建設,例如打造「魚躍龍門」雕塑、魚躍廣場、愉悅書苑等,更重要的注重塑魂,把德、智、體、美、勞教育氤氳在校園文化活動之中,全方位引領師生在文化浸潤下成長成才。

這是江津把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共建課改實驗區「引領工程」的精彩縮影。特色文化表面上看是一張「招牌」,實際上是引領學校內涵發展的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旨在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帶動課程建設、教學改進、評價改革等教育硬實力提升。

共建課改實驗區以來,江津分3批邀請全國10餘位頂級專家對全區教育管理幹部和骨幹教師500餘人開展學校文化建設專題培訓,並制定下發《江津區學校文化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學校文化建設目標要求、階段性任務和實施途徑。與此同時,江津還紮實有效地開展專家入校指導工作。通過問診把脈、精準指導、分類施策,有力推動了全區學校文化建設向縱深邁進。

一年來,江津不斷深化對學校文化建設的系統研究,圍繞本土性、獨特性、整體性、內化性打造「人文江津·美好教育」品牌:在堅定師生文化自信方面取得新突破,如江津中學通過「築根」「補鈣」「塑魂」三大工程傳承弘揚國學文化,增強師生社會責任,全面提升師生素養;在堅持特色文化興校方面取得新突破,如雙福二小將農耕文化與時代之需耦合,並基於農耕文化實施「幸福教育」,成就了師生更幸福的發展;在塑造優質教育品牌方面取得新突破,如四牌坊小學在全國首創「融文化」核心理念,吸引貴州省、湖北省、四川省等地學校前來參觀學習。去年,該校教育改革成果在第五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上引起廣泛關注,好評如潮。

以文化滋養心靈,以文化涵育德行,以文化引領風尚,如今,江津各校把加強學校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生長的第一力量,展開文化育人的積極探索與生動實踐,和而不同抒寫了學校文化建設新篇,各美其美點染了「人文江津·美好教育」滿園春色。

質量之變

從建構到改進 立體多維培育時代新人

如何培育時代新人?江津依託課改實驗區建設,在下好學校文化建設這一先手棋外,還致力於下好「課程建設、教學改進、評價改革」的關鍵棋、長遠棋,通過「美好課程」「美好課堂」「美好評價」建設,立體多維的優化課程資源,創新「五育」並舉、「五育」融合的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通過從建構課程到改進教學再到創新評價一系列改革,江津教育質量不斷走高。

首先是「美好課程」建設全面發力,課程走向特色化、精品化。據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課改實驗區建設規劃,將建成20所左右有示範引領作用的課程建設特色學校,建設100門左右有影響力的精品校本課程,提升校長的課程領導力和教師的課程開發力、執行力。課改實驗區建設以來,江津向教育部課程教材中心借智借力,體系化設計學校課程、規範化實施國家課程、特色化建設校本課程,目前已有11項校本課程建設專項課題獲批立項,並承辦課改實驗區普通高中政治、英語、物理三個學科2017年版課程標準的培訓,來自全國各實驗區、研修基地、市內外相關學科骨幹教師共500餘人在江津接受培訓。

「美好課程」建設為學校帶來了什麼?據悉,各校基於標準的國家課程規範化實施已成常態,特色化校本課程建設已顯成效:向陽小學的「陽光課程」、李市小學的「山歌課程」、嘉平學校的「茶文化課程」、雙福中學的「秀美江津·研學旅行課程」、江津中學的「實證歷史課程」……這些課程將本土資源、學生需求、教育目標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其次是「美好課堂」建設創新改進,課堂走向高效化、互動化。

一方面立足素養發展深化「三空間活力課堂」研究,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一方面聚焦高考改革推進高中課改項目,探索學習方式轉變策略,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方面融合信息技術拓展教育教學途徑,建成體系完整、數據豐富、功能完備的江津區教育大數據決策服務系統和智慧教育優質資源供給體系。在這樣的教學改進策略下,各校梳理提煉已有課堂教學經驗,整體提高課堂育人質量,實現從重知識到重素養的轉變,推動了核心素養的落實。持續深化質量監測,從監測的時間、範圍、運作方式、評價方式等方面做精細的規劃與嚴格的要求,同時統籌組織對全區中小學進行質量監測,並開展新高考背景下的質量監測研究,近年來,高考成績年年攀升,持續走高。

此外,在「美好評價」建設方面,江津正在探索建立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體系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形成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觀,推動教育提質增效。

隊伍之變

從成長到示範 合力築起最美教育保障

江津歷來非常重視教師隊伍發展,通過開展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工作,創新教師「選、建、培、管、用」等系列行動,增大教師隊伍體量,提高優秀教師的佔比。

籤約共建課改實驗區以來,江津共遴選管理骨幹和教學骨幹等參加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重大會議或重要培訓項目20餘次。在各類學習活動中,他們拓展了教育眼界,更新了教育理念,優化了教學策略,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聚力形成堅實的、優質的保障。如今江津教師走上從成長到示範的發展新路,他們抱團發展、引領帶動,令個人成長的「盆景」變為整體向上的「風景」。

據江津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課改實驗區建設明確提出推進「美好教師」培養,健全區域教師培育體系,提升教師培育質量,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能力水平,其培養策略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一是整體謀劃研訓員、校級幹部、教師三支隊伍的建設,擬定培養計劃,培養各層級教師教育培訓專家,推進「三名工程」「十百千工程」建設。二是探索新時代研訓新機制,加強大數據時代的研訓路徑創新,並創新校本研修內容和形式,推進研訓共同體建設。三是構建教師成長課程體系,實施「高端引領」「掛職研修」「網際網路+教師專業發展」等行動,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教學方式變革。

一年多來,通過一系列策略實施,廣大教師都有了看得見、摸得著的職業成長和收穫,推動著他們從自我成長走向團隊成長,走向示範帶動。

目前江津有重慶市名師、特級教師20人,重慶市學科帶頭人、學科教學名師22人,重慶市骨幹教師265人,市級名家名師工作室5個,建成區級名師工作室15個、學區及學校名師工作室100餘個。2019年教師獲全國優質課、基本功大賽一等獎8個、市級一等獎36個,獲全市基礎教育成果獎17項,「一師一優課」部優節數名列全市前茅。

為進一步將師能轉換為動能,江津還制定出臺《江津區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方案》,深化教師隊伍建設編制調配、教師招聘、人才引進、師訓平臺、教師待遇5大改革工程,抓好師德師風、幹部隊伍、教師能力素養建設,深耕「三名」(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工程,推進與重慶師範大學共建教師教育創新實驗區及與西南大學校地合作建設,實施「領雁帶動、城鄉互動、片區聯動、聯盟推動」教師四動交流模式,為「人文江津·美好教育」儲備人才、江津培養人才。

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將繼續以「人文江津·美好教育」為願景,力爭在機制改革、教學質量、品牌建設、考核評價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全力向著區域教育高地奮楫航行。

數說江津教育這一年>>>

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速

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幼兒園普惠覆蓋率達94.82%,位居全市前列;引導中小學特色辦學,新增國家級、市級特色學校9所,創建國家級體育特色學校29所、中華詩詞詩教先進單位8個。高考重點本科上線人數年年攀升;推進中職教育品牌發展,新增產教融合企業13家、市級重點專業2個,「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8.1%。

城鄉辦學條件持續改善

2019年,江津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33.39億元,同比增加8.5%。為解決「鄉弱城擠」的大班額問題,科學編制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規劃,致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家門口上好學。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2所,實施校舍建設項目開工22個,完工17個。推進教育裝備標準化建設,投入資金5065萬元大力實施8類項目。

教育綜合改革走深走實

全面實施11項區級教育改革項目,成功申報3項全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承擔「成渝協同」重大教育改革試驗項目,分別與瀘州市、滎經縣籤訂教育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出爐課改實驗區五年發展規劃和建設工作機制,遴選「種子學校」42所;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官網面向全國推介江津課改經驗。

群眾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深入開展脫貧攻堅「百日大會戰」,對義務教育階段3698名建卡貧困學生建立臺帳跟蹤管理,對1026名適齡殘疾兒童實施分類入學,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零輟學」。創新實施「點名式」資助,全學年投入約1.51億元覆蓋5大階段16個資助項目,惠及貧困學生24.8萬餘人次。我區教育扶貧工作入選2019年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

相關焦點

  • 「五育並舉」正考驗著學校的教育定力與教育智慧
    合肥一中把這一教育觀作為推進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的根本遵循,明確了以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發展為核心的教育價值追求,構建起「培育多種可能、奠基出彩人生」的教育哲學,在堅持「全面施教,廣育英才」的同時,十分重視「五育並舉」。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落實「五育並舉」,頒布...
    由此,形成了「五育並舉」實施方案—行動計劃—四大工程十大行動—60個重點項目的完備實施體系。同時,時間表和路線圖得以明確:2023年,基本實現教育理念更新、設施設備配套、隊伍結構優化、課程資源豐富、評價體系完善。2025年,健全區域「五育並舉」全面育人支持體系。2035年,形成「五育並舉」全面育人良好教育生態。一張區域教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正在徐徐打開。
  • 「五育並舉」的龍泉實踐
    由此,形成了「五育並舉」實施方案—行動計劃—四大工程十大行動—60個重點項目的完備實施體系。同時,時間表和路線圖得以明確:2023年,基本實現教育理念更新、設施設備配套、隊伍結構優化、課程資源豐富、評價體系完善。2025年,健全區域「五育並舉」全面育人支持體系。2035年,形成「五育並舉」全面育人良好教育生態。一張區域教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新藍圖正在徐徐打開。
  • 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教育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 2019-07-09 19: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培育人才,教育強區 成都龍泉驛致力打造「五育並舉龍泉模式」
    中國網5月27日訊(宋佚)近日,中共成都經開區黨工委(龍泉驛區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落實「五育並舉」推動龍泉驛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方案》)的通知,該《方案》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落實全國和省市區教育大會要求,構建「五育並舉」教育體系,助力「三大攻堅」任務,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建設「優教龍泉·教育強區
  •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魏海政)11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課程教材研究所實驗區紅色教育現場會在山東省臨沂市舉行。會議旨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黨和國家關於革命文化傳承的相關要求,進一步深化紅色教育內容,拓展紅色教育方式,讓紅色教育更具時代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引領性。
  • 開平:五育並舉,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
    開平:五育並舉,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 2020-09-16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育並舉」創品牌 立德樹人育新人
    近年來,山東省壽光市羊口中心小學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使命,堅持「五育」並舉的辦學思路,著力解決素質教育如何實現創新發展的實際問題。在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鍊、增強美育薰陶、加強勞動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創新發展,構建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新時代唯美少年的教育和育人新體系,著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壽光市羊口中心小學的首要任務和永恆主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校積極探索多種渠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五育」並舉中健康成長。
  • 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三分校「五育並舉」育素養 暢通成長展...
    原標題:河北省保定市物探中心學校第三分校「五育並舉」育素養 暢通成長展個性全國教育大會強調,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 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共同舉辦「五育並舉」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
    城投菁芙蓉驛都學校羅興兵校長和洪安中學何遠忠校長提出了「五育並舉」落實過程中教師隊伍觀念轉變和評價標準的問題。向陽橋中學劉延美校長結合學校「五育並舉」探索實踐經驗,提出了政府牽頭、整合社會資源,打造「勞動教育」綜合實踐課程基地的建議。新格林公學周丹副校長則就美育和勞動教育如何強化地位、如何實施操作談了困惑與問題。
  • 「五育並舉實驗區」落戶龍泉,十位專家組成實驗區首批「智囊團」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蔣超 陳興隆 實習生 陳柏宇8月23日,中國教育學會、龍泉驛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五育並舉實驗區」暨教育高質量發展戰略智庫建設啟動儀式在新格林藝術高級中學舉行,全區中小學校長齊聚一堂,圍繞立德樹人、五育並舉主題舉行了三個分論壇活動。
  • 蘇州工業園區星洲小學:古韻今風塑時代新人 五育並舉做適合課程
    七年來,學校以「辦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目標為指引,秉持「慧雅」教育理念,堅持「生生課堂」教學研究,堅守「質量生命線」,全面推行智慧教育,以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發展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學校知名度、滿意度、美譽度不斷攀升,成為了一所擁有好課堂、好課程、好路徑、好資源、好生態、好成效,「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的「五育六好」學校。
  • 成都龍泉驛區建設全國首個「五育並舉實驗區」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副秘書長遊森,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四川省教育學會劉東會長、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馬海軍、四川省教育廳人事與老師培訓處處長寇崑崙,龍泉驛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彭鈽鈾、副區長劉埊等專家、領導出席了儀式。 啟動儀式分三個階段,共一天時間。
  • 五育並舉 育人方式怎麼變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聚焦「育人方式變革」實踐研究,發布成都創新實踐經驗與區域及學校改革成果,交流新時代學校落實立德樹人、五育並舉的工作經驗與行動範式,研討「深化學校育人方式變革的走向與路徑」……日前,「成都市未來教育家」們在首屆中國基礎教育論壇暨中國教育學會第
  • 【三全育人 五育並舉】馬凱學:面向產業痛點與未來,深化產教融合...
    作為國家建設和籌建的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堅持立德樹人根本,努力貫徹落實「三全育人」「五育並舉」教育理念,深入推動產教融合於行業痛點與未來,努力形成微電子新工科教育的天大模式,努力打造新工科的排頭兵,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卓越微電人才。一、打造新工科的排頭兵,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始終。
  • 全國首個「五育並舉實驗區」落戶龍泉驛
    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楊銀付、副秘書長遊森,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如平,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張瀾濤、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馬海軍,四川省教育廳人事與老師培訓處處長寇崑崙,龍泉驛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彭鈽鈾、副區長劉埊等專家、領導出席了儀式。
  • 中小學如何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強化體育評價、美育評價,再一次明確了「五育並舉」的教育方針。「五育並舉」是一個有機整體,切忌不成體系、零敲碎打,不分主次、眉毛鬍子一把抓,更不能不可持續、一時興起而為之。學校作為教書育人主陣地,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化設計「五育並舉」落實機制,為培養時代新人進行系統思考、統籌融合併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
  • 地方發聲丨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五二」舉措 推進「五育並舉」
    近日,成都市龍泉驛區創新「五二」舉措 推進「五育並舉」的經驗被教育部體衛藝司官微頭條推廣,也被全國校園足球暨體衛藝官方公眾號進行分享。接下來小編帶你看看以五育並舉二階體系為路徑,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在全國率先建構以「五育並舉」「實施方案+行動計劃」為中長期規劃,「四大工程十大行動+60個重點項目」為短期落地舉措的二階實施體系,建設「五育並舉」高質量發展教育新高地。
  • 如何落實龍泉驛區「五育並舉」體系?
    先跟見證哥一起來看看龍泉驛區各學校的校長們說的啥經開區實驗中學校長馬景云:龍泉教育把握時代脈搏,順應時代要求,聚焦區域教育「三大攻堅」任務,出臺區域教育落實「五育並舉」實施方案,立意高遠,目標明確,路徑清晰,措施務實。對學校未來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對區域教育未來發展必將有著深遠影響。
  • 「五育」並舉 將勞動教育納入全面培養教育體系
    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張馨 攝)  7月9日,國新辦舉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勞動教育是當前整個教育體系當中的短板,因此必須加強。《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在勞動教育上單獨列了一條,作為「五育」之一,德智體美勞單獨表述。主要有四方面措施:  第一,納入教育體系。提出「五育」並舉,將勞動教育納入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強化勞動教育的地位,勞動教育成為「五育」之一,而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