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齊梁陳

2021-02-13 浮盈加倉

東晉亡後,南北朝既亂也是挺有意思的,我想再多寫一點,

展開寫,畢竟,這方面的內容以前課本上幾乎沒有。

南朝宋
就是一部泯滅人性的殺親史:


遙望建康城
小江逆流縈
前見子殺父
後見弟殺兄

宋武帝劉裕的第三個兒子劉義隆代劉義符稱帝後,除權臣,興國力。役寬務簡,氓庶蕃息,至餘糧棲畝,戶不夜扃(jiong)。

劉義隆殺了他弟弟劉義康
劉義隆大兒子太子劉劭殺了劉義隆
劉義隆三兒子劉駿殺了大哥劉劭
劉駿的兒子劉子業當上皇帝後殺了7歲弟弟劉子鸞
劉義隆的第十一個兒子宋明帝劉彧殺了他的侄子劉子業。哥哥劉瑋,弟弟劉休祐,劉休仁都殺光。
劉彧的兒子劉昱被將軍蕭道成廢了,第三個兒子劉淮公元479年禪讓皇位給蕭道成,被關起來後來被看守殺了。

手握重兵的將軍蕭道成順理成章創建了齊,稱齊高帝。

宋的皇帝們殺了那麼多手足,依然沒有穩固自己的皇權。自公元420年劉裕即位,宋存續59年。



南朝,齊


感覺整個南朝這亂,不是兄弟互殺,就是輔政大臣篡位,還有那時候感覺人命簡直不如螻蟻,殺人就像玩的樣,另外可能是醫學不發達,能超過50歲的就算長壽了。

蕭道成是西漢蕭何的後代,第24代孫。從14歲開始隨父蕭承之徵戰,屢建戰功後升至南兗州刺史。
宋明帝劉彧統治末年大屠殺兄弟及其權臣,蕭道成用挑釁北魏計謀造成邊境不平假象得以繼續在南兗州執政,逃過一死,劉彧死前還封他為輔政大臣。
劉彧的兒子劉昱窮兇極惡,亂殺人,他想殺了蕭道成,後來被蕭道成廢了。

公元479年,蕭道成改國號為齊。
公元482年齊高祖蕭道成病重,他吸取了宋朝骨肉相殘的教訓,告誡兒子牢記。
齊武帝蕭賾(ZE)是蕭道成的長子,繼位後牢記父親的教訓兄弟宗族和睦,經濟文化恢復發展,人民生活難得的安穩了十年左右。因為長子蕭長懋病死,蕭賾493年病重後傳位給長孫子蕭昭業

蕭道成的侄子,也就是蕭賾的堂兄叫蕭鸞,蕭鸞幼年喪父,他大爺蕭道成把他撫養成人。蕭賾臨死前讓他輔佐蕭昭業,他後來殺死蕭昭業,又逼迫蕭昭業的15歲弟弟蕭昭文退位,然後毒死了他,稱齊明帝。

498年蕭鸞病死,他兒子蕭寶卷不喜歡讀書,酷愛雜技。當上皇帝後喜歡殺人,幾乎每個月都要殺大臣,搞得人心離散朝野怨憤。
500年,因害怕被殺,晉冀州刺史裴叔業投降北魏,平西將軍崔慧景造反,蕭寶卷急招豫州刺史蕭懿平定崔慧景叛亂,有功之臣卻被蕭寶卷毒殺。

蕭懿的弟弟,名叫蕭衍,為報殺兄之仇舉兵進攻。殺死蕭寶卷以及蕭鸞所有的兒子後代,蕭鸞的第八兒子蕭寶融作為傀儡後來被逼禪位,後來被殺死時年15歲。

502年蕭衍登帝,改國號為梁。
南齊僅僅存續23年。

南朝,梁

502年蕭衍改國號梁,稱梁武帝。蕭衍是南北朝最長壽的皇帝,他活了86歲,在位46年。
梁朝也是南北朝裡面時間最長的了。
初期的蕭衍有點像雍正帝,是個工作狂每天五更天就起床辦公,手都凍裂了,注重納諫,衣用簡樸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有兩件事對他刺激很大:
1、蕭衍對他的弟弟蕭宏縱容,封官加職。蕭宏不知感恩,變本加厲,不僅和蕭衍的大女兒也就是他侄女通姦,而且密謀篡奪皇位,刺殺蕭衍。被發現後,公主自殺,蕭宏憂懼而死。
2、蕭綜是蕭衍的次子,他母親吳淑媛原來是蕭寶卷的妃子,跟了蕭衍後七個月就生下蕭綜,所以有肯能蕭綜並不是蕭衍的親兒子。但蕭衍沒有歧視他仍然封他為王並鎮右將軍。吳淑媛失寵後,出於怨恨就告訴了蕭綜實情。525年梁魏交兵蕭衍派蕭綜出戰,蕭綜卻投奔北魏,蕭衍非常生氣把吳淑媛貶為庶人。

這兩件事的刺激讓蕭衍看破紅塵潛心向佛,編撰佛教著作,廣建寺院,在蕭衍的推崇下,梁代佛教達到南朝佛教的鼎盛。

小杜詩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根據清朝劉世琦所作《南朝寺考·序》:"梁世合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南京)乃有七百餘寺。"

惜歷經戰亂,迄今所存已百不得一。後人搜集諸書,得知南朝佛寺之確切可稽者凡二百餘所,然其他失名、不見記載者則不計其數。南朝寺院建築,除採前塔後殿之一貫形制外,其最大特徵為雙塔(設東西雙塔)及舍利之安置(置於中心柱下,而不在相輪之下,與印度截然不同)。其中以同泰寺、瓦官寺、棲霞寺較為著名。而棲霞寺中有千佛巖石刻造像與明徵君碑等石碑、石塔,其風格之秀美典雅,異於北朝雲岡石窟造像,為南朝僅見之石刻造像藝術,亦為中國重要之佛教史跡。

社會上掀起佞佛之風,大量人口出家為僧,各地大興寺剎,進一步導致國家經濟和軍事力量的削弱。總之,梁武帝在位後期,梁朝政治腐敗,風氣萎靡,社會貧富懸殊,國力外強中乾。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梁朝國內的矛盾如此尖銳,也為侯景之亂準備了充分的條件。

侯景之亂,又稱太清之難 ,是指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侯景發動的武裝叛亂事件。侯景本為東魏叛將,被梁武帝蕭衍所收留,因對梁朝與東魏通好心懷不滿,遂於548年以清君側為名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起兵叛亂,549年攻佔梁朝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將梁武帝活活餓死,掌控梁朝軍政大權。侯景起兵後相繼擁立又廢黜蕭正德、蕭綱(簡文帝)和蕭棟三個傀儡皇帝,最後於551年自立為帝,國號漢。梁元帝蕭繹在肅清其他宗室勢力後,派徐文盛、王僧辯討伐侯景,戰局逐漸扭轉;駐守嶺南的陳霸先北上與王僧辯會師,於552年收復建康。侯景乘船出逃,被部下殺死,叛亂終於平息。

文帝蕭綱雖然是廢帝,但是文學造詣頗深,寫了大量宮體豔詩,形成了蕭綱文學體裁:宮體。著有文集100卷,其他著作600卷,明朝人編有《梁簡文帝集》

後來侯景告臺城士民書中提到:"梁自近歲以來,權幸用事,割剝齊民,以供嗜欲。如曰不然,公等試觀:今日國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僕從數千,不耕不織,錦衣玉食;不奪百姓,從何得之!"正是梁朝的矛盾叢生給侯景作亂以可乘之機的真實註腳

侯景之亂後,江南地區的社會經濟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加劇了南弱北強的形勢。士族門閥在侯景之亂中不僅充分暴露了腐朽無能,而且受到了極其沉重的打擊,從而大大加速了南朝士族的衰亡。北朝的兩國尤其是西魏利用侯景之亂的機會吞併大片南朝土地,國力陡增。

出身江南寒人的陳霸先趁勢崛起,在亂後5年取代梁朝,557年建立陳朝。

梁朝延續55年,基本是長壽的梁武帝蕭衍的舞臺。

4


南朝,陳


陳霸先出身寒微,因鎮壓交州農民起義,徵討侯景等功勞升官至梁朝大都督,迎立蕭方智為帝後,陳霸先大權在握,平定各地叛亂,打退北齊兩次大規模進攻。

557年,陳霸先廢掉蕭方智,國號為陳。
陳霸先徵伐叛逆的同時,任賢使能,寬政廉平。

559年陳霸先57歲病死,他的兒子陳昌因為被西魏俘虜,於是他的侄子陳蒨(QIAN)即位,對外以和為貴,對內堅決打擊,穩定了國內的局勢。勵精圖治注重農桑。政治清明百姓富裕。情況一派大好,但是天有不測風雲,566年陳蒨舊病復發而死。

陳蒨14歲的兒子陳伯宗即位,他仁厚懦弱加上腦子不太精明,造成權臣互相爭鬥。陳伯宗的叔叔陳頊(XU)勝利後即位成陳宣帝。

582年宣帝病死,你看以前的皇帝大多是病死。
宣帝的兒子,也就是著名的陳後主:陳叔寶 
他有個貴妃:張麗華

張麗華出身兵家,幼時入宮為龔貴嬪侍女,後來因貌美做了是南朝陳後主的貴妃,她長相上最大的特點是髮長七尺,光可鑑人,眉目如畫。此外,更具有敏銳才辯及過人的記憶力,所謂"人間有一言一事,輒先知之。"她在做龔貴嬪的侍兒時,陳後主一見鍾情,封為貴妃,和孔貴嬪一起寵冠後宮,以至於陳後主臨朝之際,百官啟奏國事,都常常將張麗華放在膝上,同決天下大事。

陳叔寶熱衷詩文醉生夢死,他有一首著名的《玉樹後庭花》

"後庭花"本是一種花的名,這種花生長在江南,因多是在庭院中栽培,故稱"後庭花"。後庭花花朵有紅白兩色,其中開白花的,盛開之時使樹冠如玉一樣美麗,故又有"玉樹後庭花"之稱。《後庭花》又叫《玉樹後庭花》,以花為曲名,本來是樂府民歌中一種情歌的曲子。

陳叔寶填上了新詞

麗宇芳林對高閣
新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
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
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
落紅滿地歸寂中

唐朝小杜又來了,
小杜夜泊秦淮,聞岸上酒家女子還在月下高歌陳後主的玉樹後庭花,歌聲悽婉,兼蘊南朝幽怨氣韻,良夜寧靜,益增遐思,於是作《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581年,楊堅建立隋朝,
587年命韓擒虎南伐陳國。
589年攻破建康:

擒虎戈矛滿六宮,春花無樹不秋風;
倉皇益見多情處,同穴甘心赴井中。

韓擒虎當時並沒有為難陳後主,等到賀若弼人城,聽說韓擒虎已抓到陳後主,趕來相見,對他說:"小國之君,入大國之朝,不失作歸命侯,無勞恐懼!"
陳後主一再拜謝,惶恐戰慄不已。

諸事停當,各路軍馬業已次第攻略陳國各州郡,統帥晉王楊廣派遣高穎先行入城,收圖籍、封府庫,高穎-一照辦,後來晉王楊廣令人在清溪旁將張麗華處斬。

唐代魏徵在陳後主本紀中評論說:"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不知稼穡艱難,復溺淫侈之風。賓禮諸公,惟寄情於文酒,眼近小人,皆委之以衡軸,遂無骨鯁之臣,莫非侵漁之吏。政刑日紊,屍素盈庭,臨機不寤,冀以苟生,為天下笑,可不痛乎!"

陳朝存續32年,陳霸先開創的陳朝在他以及後面幾位君主的帶領下,在戰亂紛紛的年代頑強的守住了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區,為隋唐大統一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筆者後記:

我靠,接近4000字相當牛逼了,所以這篇就不再寫關於交易和其他話題了,免得你們讀起來時間長,別累著了。

這些文字都是下午3點以後9點之前,或者中午休盤,或者晚上11點半之後抽空碼出來的,弄了有快一個星期。

寫一寫這些既是對那段湮滅歷史的尊重,也是為了總結加深自己的印象和知識。

不當之處,涵。

相關焦點

  • 南京這座寺院,號稱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求籤拜佛的居然多為美女
    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宋齊梁陳大都崇信佛教。相傳南朝齊武帝到鐘山遊玩,到了雞籠山附近聽到雞叫聲,於是把山改稱為雞鳴埭。在這座山上,早在南朝宋大明年間,建平王劉宏就自己的府第改為寺廟,稱為棲元寺,後被齊朝改稱為建元寺。南朝梁武帝篤信佛教,在雞鳴埭附近建立同泰寺,他四次捨身同泰寺,每次都被朝廷用重金贖回。
  • 延續六十年的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英明神武,奈何子孫太不爭氣
    在南朝宋的九個皇帝當中,除了我們還算是比較熟悉的宋武帝劉裕,其餘八個皇帝分別是少帝劉義符、文帝劉義隆、元帝劉劭、孝武帝劉駿、前廢帝劉子業、明帝劉彧、後廢帝劉昱以及順帝劉準。在些皇帝裡面小編認為除了開國皇帝劉裕之外,還有就是劉義隆,至於劉準暫且不做評論,後面剩餘的五個皇帝都可以算得上昏君。
  • 知識至上的南朝學風丨胡寶國
    一.南朝的聚書風氣  翻檢南朝諸史,不難看到當時社會上流行著聚書的風氣,其中尤以齊梁時期最為盛行。根據一般的經驗判斷,一種風氣的盛行往往不會是突然出現的,它必定有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這個過程應該引起關注。  如果向上追溯,聚書的風氣大約始於晉宋之際。聚書可以分為國家聚書與私人聚書兩個方面。以下就從這兩個方面加以考察。
  • 這個南朝皇帝,他幹的醜事,使他成了皇帝群中的獨一份
    年—589年)是南朝和北朝的合稱。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南北兩方雖各有朝代更迭,但長期維持對峙形勢,故稱為南北朝。南北朝是中國一個分裂的朝代, 出身於北周八柱國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奉南朝為正統。
  • 南朝情詩2首,簡短清新,詩中的典故也很感人
    喜歡讀詩,而且喜歡讀情詩的人,若是接觸南朝時期的詩篇,《玉臺新詠》是絕對不會錯過的一部詩歌作品集,因為這一本詩集基本上都是情詩,而且各類型、各風格的情詩都有。今天要介紹的2首詩正出自此集,並且都出自一位南朝帝王,與我們以往所讀的詩在風格上又有一些區別。
  • 南朝樂府民歌,繼承了漢樂府的現實主義,對唐代詩歌有深刻的影響
    南朝樂府民歌主要是東晉、宋、齊、梁、陳時代的民歌。這些民歌經南朝的樂府機關搜集整理、配合演唱,和漢代相似。不過南朝樂府民歌都不是來自廣大農村,而是以少數繁榮的城市都邑為其策源地,所以都只是城市之歌。這是與漢代的不同之處。
  • 「鵬為文化出品之二十四史」——《宋書》
    書籍介紹《宋書》,「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南朝梁沈約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沈約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註記,撰續成書。紀轉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
  • 南朝皇帝菩薩,自己當人質玩綁架遊戲,曾下令全國禁食酒、肉
    提起雞鳴寺,可能許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說到皇帝菩薩,大家馬上會想到南北朝時期的南朝梁武帝,為籌集經費建寺院,曾4次綁架自己當人質,令群臣花錢一億萬奉贖。 雞鳴寺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雞籠山東麓山阜上,又稱古雞鳴寺,始建於西晉,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剎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是南朝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 南朝宋開國元勳沈林子的祖父沈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沈林子的孫子沈約又撿起了老祖宗讀書的愛好,成為了著書立說的一代文豪,甚至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二十四史之一的《宋書》。《宋書》沒有<沈田子、沈林子傳>,因為那是作者的伯祖父和親祖父;記載他們家族事跡的那篇傳記,叫《宋書·自序》。後來的《南史·沈約傳》也大致照抄了這些內容,將沈氏兄弟作為傳主沈約的先人介紹了一番。
  • 南朝經濟文化最盛時——大梁王朝(南梁)
    梁武帝的統治,被視為南朝的頂點,所謂『江左建國,莫斯為盛』(引自《北史》卷八三《文苑傳》,許善心《粱典序》。如果是按文化論,南朝當然首推蕭衍在位的時期,全國宗教文化是相當繁榮的,不然也不會誕生《昭明文選》這一類的文學著作,而基於蕭衍的推廣,南方地區才形成了與北方匹敵的佛教大發展,廟宇曾率人口的迅速增加。更何況,圍棋這門運動的推廣也是始自蕭衍,所以,談南朝鼎盛,不可忽略梁初這一時期。
  • 王謝風流滿晉書|那麼王謝活躍的兩晉南朝,他們是如何衰落的?
    而之後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分別崛起,貫穿東晉一朝,可以說門閥之顯赫,在他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但是到南朝以至於隋唐就風光不再,所以中間經歷了什麼?以至於幾乎完全衰落?看看時間跨度,和比較著名的歷史事件就知道,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 南朝石刻遭大學師生非法拓印:文物部門報警,涉案教師道歉
    近日(6號),一群大學生在未向當地文物部門申請的情況下,非法拓印位於江蘇省丹陽市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齊梁時期帝王陵墓石刻群,這一幕被當天恰好趕去尋訪石刻的一位遊客拍到。據當地文物保護部門介紹,當地已經開始著手採取相應措施對丹陽南朝陵墓石刻加強保護。南朝陵墓石刻南朝陵墓石刻中,都是南朝皇帝和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這些巋然長存的南朝陵墓石刻(統稱六朝石刻),全部在江蘇省境,就目前所能見到的石刻來講,共有33 處。 按地區劃分,南京11處,南京江寧區10處,句容1處,丹陽11處。
  • 敦煌遺書驚現第二件南朝寫經,1500年前它如何從南方抵達藏經洞
    南朝信奉佛教,譯經之風大盛,當時傳播佛經,主要通過抄經實現。但南朝寫經極為罕見。近代以來,敦煌寫經的藝術價值逐漸為世人所重。但南朝書家大多無墨跡傳世,僅有少數名家書作的摹本或刻帖存世,世人更多見的則是碑刻與墓志銘。寥若晨星的敦煌南朝寫經,是欣賞和研究南北朝書法的可貴實證。
  • 羅浮山荔枝南朝時已著名
    也就是說,入宋後廣東荔枝不但供應全國,同時開始銷往國外。 惠州荔枝當屬羅浮山荔枝最為著名。如《全唐詩》有殷堯藩《送劉禹錫侍御出刺連州》:「梅花清入羅浮夢,荔子紅分廣海程。」晚唐五代文學家黃滔也有《寄羅浮山道者二首》詩:「誰到月明朝禮處,翠巖深鎖荔枝煙。」在黃滔筆下,羅浮山的荔枝已不僅僅是令人垂涎的佳果了,更是讓人神往的勝景。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75首 |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3、南朝:東晉後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齊、梁、陳四朝合稱南朝。當時的統治者都好佛,修建了大量的寺院。 4、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這裡說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數字。 千裡江南,到處鶯歌燕舞,桃紅柳綠,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到處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昔日到處是香菸繚繞的深邃的寺廟,如今亭臺樓閣都滄桑矗立在朦朧的煙雨之中。
  • 南朝石刻遭拓印事件始末 拓印是什麼意思對南朝石刻有何影響
    回顧:南朝陵墓石刻遭盜拓在江蘇丹陽,坐落著一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朝陵墓石刻,這些石刻造型生動,氣勢雄偉,是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珍品。但今年國慶期間,一位網友在尋訪南朝陵墓石刻時卻發現,一群人正在三處石刻前拓印。
  • 廣州發現南朝買地券(圖)
    廣州發現南朝買地券(圖) 點擊進入>>>   另有今人未能識讀的道符,兩墓將完整保存在地下  本報訊 記者張演欽,通訊員馬建國、丁巍報導:廣州新近發掘的兩座南朝磚室墓,近日首次出土了南朝劉宋時期的滑石買地券、道符。兩座南朝磚室墓將被完整地保存在地下。
  • 宋書專題︱姚樂:略說《宋書》八志的編修與得失
    再者,記錄劉宋歷史的著作,南朝另有多部問世,包括沈約曾重點參考的徐爰《宋書》,但今天它們都已亡佚,斷簡殘篇皆不足觀,《宋書》是研究劉宋歷史唯一完整的一手史料,這點亦勝於《後漢書》。《宋志》約四十萬字,體量竟佔《宋書》(約八十一萬字)一半,字數比《三國志》《南齊書》《梁書》《陳書》等正史全書都要多。因此儘管存在諸多不足,《宋志》仍不失為六朝第一志。在此,且對《宋志》諸篇作一概述。《志序》之後緊接的《律曆志》三卷。上卷記載西漢至劉宋的音律發展史與相關理論,特別詳細記錄了各類笛子的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