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又到了「神獸回籠」的開學季,不少爸爸媽媽在大呼解脫的同時,卻又不得不擔心——不少小朋友,尤其是年紀稍微小一點的,在家的時候身體倍兒棒,一旦回歸集體生活,沒幾天就感冒了。
尤其是現在夏去秋來,秋冬本身就是流感的高發季節,再加上很多小朋友可能是第一次去幼兒園or小學,面對陌生的環境和生活節奏情緒不穩定,免疫系統也沒發育成熟,妥妥是病毒眼中的好獵物。
對此,電筒麻麻想說的是,大家其實不必過於擔心。2歲以前,大多數幼兒會有8~10次感冒。孩子一年感冒五六次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在氣候和環境變化時——氣溫驟變、溼熱天氣、低溫寒流,大風暴雨天氣等等,呼吸道黏膜局部抵抗力下降,流感病毒就趁虛而入了。
流感病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鼻涕和痰液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地在人群中發起攻勢,讓寶寶咳嗽、發熱、咽痛、鼻塞鼻涕、頭痛、肌肉酸痛、腹瀉等等。
如果寶寶出現這些症狀了,家長們也不必著急給孩子吃藥或看醫生,應當讓寶寶多休息,針對發熱的孩子採取物理降溫手段。畢竟,我們也要給孩子的免疫系統和病毒「作戰」的機會,把免疫力訓練得更強大。
當然,能從源頭上預防,讓孩子少遭罪,肯定是上策。
要知道,流感疫情是有潛伏期的,所以當一個班上有一兩個孩子出現流感症狀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們就應該引起重視,互通有無,該回家治療隔離的就回家休息幾天,從源頭阻斷病毒的傳播。
就拿另一種幼兒園內常見的傳染病,手足口病來說,因為目前缺乏有效的對症藥,所以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法規,要求強制上報,必要的時候會對班級進行停課處理。
不過,讓很多家長意想不到的是,在幼兒園或學校,教師更有可能成為「流感傳播放大器」——今年的一項新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對病毒的傳播能力遠高於兒童。
一項針對蘇州市某幼兒園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教師在幼兒園流感疫情蔓延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疫情共持續7日,累計發病21例,教師罹患率為20.59%,學生罹患率為3.90%。
那麼在流感高發的季節,送孩子去幼兒園後,要做好哪些工作避免病毒人傳人?接下來我們就和大家說說靠譜家長必須知道的防護指南。
下面這張防護清單上的內容,想必家長們都比較清楚,接下來電筒麻麻就針對家長們可能會忽視的幾個部分展開說一說。
在秋天,幼兒飲食應以防燥潤肝為主, 應多吃一些芝麻、核桃、蜂蜜、甘蔗等, 這裡電筒麻麻要給大家強烈安利梨子,清火又潤肺。
冬季, 氣候寒冷, 又是蔬菜的淡季, 為保證幼兒必需營養素的充足, 提高幼兒的機體免疫功能,應適當多攝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 如瘦肉、雞蛋、魚類、乳類、豆類及其製品等。
一是隨時添減衣服, 應遵循&34;的原則。
二是勤曬被褥, 人體新陳代謝會排出不少汗水和油脂, 久而久之,被褥就變成細菌和病毒的根據地了。常曬被褥, 可殺死蟎蟲,細菌等有害微生物。
尤其是秋季天氣乾燥容易上火, 容易出現嗓子幹癢、咳嗽等症狀, 多喝水能有利於促進體內毒素的順利排出和體溫的恆定, 並且還能促進腸胃的蠕動, 防止便秘的發生。
感冒發病率與前期天氣變化密切相關,一次明顯的天氣變化,往往會引發一個持續的高發病階段。
氣象環境對不同人群感冒發病率有不同影響:成人對寒冷、炎熱等天氣適應能力強,但在秋冬之交和夏秋之交發病率較高;嬰幼兒對季節和氣候變化適應差,受寒冷、炎熱天氣影響顯著,盛夏和寒冬季節感冒發病高。
關於兒童流感防護知識,你還有哪些想了解的?歡迎給電筒麻麻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