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平日裡普通餐廳的人聲鼎沸,你可曾知道,深圳有這樣一家門店,顧客和店員不會發生口角,沒有廣播的循環叫號,沒有無微不至的推介。
在這裡,微笑就是大家的共同語言,手語成了最受歡迎的溝通方式。
深圳最「安靜」的餐廳
在地鐵4號線的盡頭,有一家「特殊」的餐廳。店員們都是聾啞人士。
剛走進店裡,優優姐發現並沒有什麼不一樣。但2分鐘後就發現,店員都不說話,只是靠「手勢」來溝通。店裡特別安靜,只聽見杯碟摩擦,就連周遭客人的聲音也會降低幾個分貝。
一直都會看到店員臉上常掛笑容。大家都嘗試用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傳達自己的善意。
無聲餐廳裡,一切都在安靜地進行。有序而溫暖。
有愛的互動點餐
在這裡就餐並沒有你想像中的複雜,店員會走過來示意你掃碼點餐,自行掃碼下單即可。如果要找服務員,揮揮手,再有問題的話還可以寫字、打字交流。
點餐完畢後,店員小姐姐上菜時會跟你做出「請慢慢吃」的手語,如果你也去了,這個時候不要忘記回應,那就是「舉起大拇指彎曲兩下,以示感謝」。
用心做粉,無需言語
店內主營湖南常德津市米粉,不是把聾啞人士當噱頭,是真的有在用心做粉。憑真才實學徵服大家的味蕾。
招牌牛肉粉,牛肉燉得軟爛香糯,搭配酸菜和青菜。湯很濃鬱入味。吃完粉都想把湯都喝光。番茄肥牛燉鍋,肥牛、金針菇、番茄、花菜...配菜就是滿滿的一大鍋。新鮮的肥牛搭配番茄湯,看起來很有食慾。
還有超多的特色湖南小吃,臭豆腐、紅糖餈粑、長沙大香腸、麻圓坨,都讓人回味無窮。
店員還會親切地遞上紙條,告知自助小吃區的位置,提醒客人自助添加小吃(酸辣豆角、豌豆、老壇酸菜等)。
處處暖心,微笑面對一切
就餐結束後,每個人都可以在便籤上寫下關於對餐廳的一些建議或者鼓勵。有人說在這裡品嘗到了正宗的家鄉味,有人說在這裡收穫到了溫暖的力量。滿滿的便利貼最後融匯成一個心字。
店內還有滿屏的手語動作指示牌,如果你想學的話,也可以向店員們請教哦。
(和小姐姐學手語:謝謝)
店員們中最大的是88年,最小的是00年。店長是位95年的小姐姐,她說她的夢想是希望可以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小小的餐廳讓他們有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贏得社會的理解和尊重。
這讓優優姐想起了一個電影臺詞:愛情跟夢想都是很奇妙的事情,不用聽,不用說,也不用被翻譯,就能感受到它。
在聾奶奶無聲牛肉米粉店,就能讓來到的人感受到,用微笑和努力去工作生活的力量。
而在深圳,類似這樣溫暖的小店,還有很多...
由喜憨兒組成的特殊洗車行
就在深圳福田,有一個由16個心智不足7歲的喜憨兒組成的特殊洗車行。
相比視障、聽障患者,他們更加難以融入社會,他們一生只能通過漫長的康復訓練,掌握一些最基本生活能力。
一個簡單的拭擦洗車動作,這裡的員工都需要合力才能完成,有些拿捏毛巾的手指都是不自然地蜷縮、摳緊,不像我們普通人那樣收縮自如。
雖然教會他們一個動作,一個技能都無比艱難,但是擁有健全四肢的喜憨兒完全可以自力更生,而且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努力。囑咐他們擦3遍車身,絕對不會少擦1遍。車上頑固死角即便身體上不夠便利,也會努力鑽進去擦拭乾淨。
曾經那些因為憐憫前來的人,最終因為認可,成為了長期顧客。對於這些人喜憨兒們也懂得心懷感激,會對他們微笑,會對他們說一聲「謝謝」。
如果你路過這裡可以去洗車,讓喜憨兒更有尊嚴地接受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愛。
(動圖來源更深圳)
「芳陀利華互助餐廳」
4年來不收食客1分錢
羅湖鶴圍村這家店開了4年的芳陀利華互助餐廳,4年期間,專門為生活比較困苦的人提供免費的午餐,未曾停歇。
來這裡就餐的老人,很多都是孤寡老人,或者是自己的兒女老伴不在身邊,形影相弔的人。
誰都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住在哪裡,就知道他們無依無靠。
每一位來到這裡的人,所有的義工都把他們當作」家人「一般看待。每次舉辦完飯前禱告的時候,店內義工都會親切地說:有請下一位家人就餐。
這裡的每個人都心懷善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在深圳,有這樣的一個餐廳幫助了這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一份無私,真的很溫暖。
有人說深圳是一座極具包容性的城市,無論你是剛來的深漂,還是在這裡生活已久的本地人,總能感受到一股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和溫暖有愛的氛圍。
有人覺得這個城市冷漠,但其實有很多溫暖的事情正在發生。願每一個人都能被歲月和世界溫柔以待,也願這樣的溫暖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