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被錯殺,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來授何軍銜

2020-12-16 小春說歷史

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被錯殺,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後來授何軍銜

新四軍第四支隊是有名的抗日勁旅,它從1938年春東進皖中到1939年6月,共進行了90多次戰鬥,斃傷敵2300餘人,繳獲槍枝1400多支,軍馬20多匹,擊毀敵汽車156輛汽船兩艘,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開創了皖中、皖東敵後抗戰的新局面。

同時,四支隊還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幫助地方發展黨的組織,組建地方抗日武裝,部隊由3100多人發展到1萬多人,從而擴大了新四軍的影響,增強了廣大軍民抗戰的必勝信心。

1939年6月,四支隊全部東進至皖東敵後,7月擴編為第四、第五兩個支隊,重組後的第四支隊又開創了以定遠藕塘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根據地。

1941年重建軍部後的2月,四支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師第四旅,繼續戰鬥在抗日前線,直到抗日戰爭勝利。

在八年抗戰中,四支隊共進行大小戰鬥300餘次,殲敵三萬餘人,為創建和鞏固淮南抗日根據地、爭取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司令員高敬亭

高敬亭是傑出的紅軍指揮員,四支隊這支英雄部隊和他的名字是分不開的。

鄂豫皖邊區,在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徵後,他臨危受命,迅速重建了紅二十八軍,並發展了地方遊擊隊和便衣隊,從1935年初到1937年秋,堅持了三年艱苦卓絕的遊擊戰,牽制了國民黨正規軍17萬餘人,粉碎了敵人的反覆清剿,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紅軍的戰略轉移,鍛鍊了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紅軍部隊,為後來組建新四軍保留了一支重要力量。

四支隊是新四軍四個支隊中人數最多、唯一有三個團建制的一支部隊,主席曾稱讚說:「高敬亭他們與敵人鬥爭很有成績,很了不起」、「高敬亭同志在紅二十五軍長徵後收集分散人員成立紅二十八軍,經過艱苦奮鬥,保留了這麼一支紅軍隊伍,很不容易」。

不幸的是,高敬亭於1939年6月被錯殺於四支隊東進抗日的徵途中,年僅32歲,給黨和軍隊的事業造成了巨大的、無法挽回的損失!

1975年11月10日,高敬亭的女兒高鳳英給中央寫信要求為其父昭雪。1977年4月27日,高敬亭將軍重新恢復名譽,他的光輝業績將千秋照人,他的英名將永垂青史。

參謀長林維先

林維先將軍是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紅軍連指導員、團政委、新四軍四支隊參謀長、支隊司令員、第七師參謀長、上海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浙江軍區司令、南京軍區副司令兼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38年2月中旬,林維先和支隊司令高敬亭到武漢中共長江局開會時,長江局副書記特意介紹:「這兩位是大別山蘇區赫赫有名的遊擊專家!」

1955年春節前夕,主席到浙江省視察,聽到了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的林維先匯報民兵工作後,又說:「你不但是遊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呢!」

1985年,林維先將軍因病在武漢去世,享年73歲,聶帥在其墓地前懸刻的一塊石匾上,親筆題寫了「遊擊大師」四個大字。

政治部主任蕭望東

蕭望東是我軍卓越的政工領導人,具有豐富的政治工作經驗,戎馬一生,為軍隊政治工作貢獻了畢生精力,自1929年7月參加革命開始,曾任連政委、團政委、新四軍第四支隊政治部主任,師、軍教導大隊政委、師政委、縱隊副政委,兵團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第二政委,濟南軍區政委、國家文化部代部長等職。

他先後參加中央蘇區反「圍剿」鬥爭、長徵、豫東抗日遊擊戰、萊蕪、泰安、沙土集、宛西、豫東、濟南等戰役。

蕭望東軍政兼優,抗戰時期率領的「蕭大隊」馳騁豫東敵後戰場,威震敵膽,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1988年,蕭望東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之後在次年5月不幸病逝,享年79歲。

相關焦點

  • 新四軍首任軍長葉挺是中將,為啥到陳毅當軍長時差點授上將軍銜?
    八路軍、新四軍改編之初幹部曾有過軍銜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根據國共兩黨達成的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納入國民革命軍序列,部隊編制、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服裝等,基本都與國民黨軍隊相同。並且,按照國民革命軍的軍銜等級,給各級幹部都授了軍銜。
  • 紅一方面軍參加長徵的24位師級將領,後來分別授予啥軍銜
    後來又分別授予什麼軍銜呢?且聽本人一一道來。 五個軍團分別是紅一軍團、紅三軍團、紅五軍團、紅八軍團、紅九軍團,分別由林帥、彭老總、董振堂、周昆、羅炳輝擔任軍團長,共下轄1、2、3、4、5、6、13、15、21、22、23、34共12個師。
  • 1985年合併後的七大軍區,司令員分別是誰?後來授何軍銜?
    1951年,劉精鬆參軍入伍,後來經歷過抗美援越戰爭,擊落擊傷美軍飛機12架,功勳卓著。1985年,劉精鬆由陸軍軍長調任瀋陽軍區司令員,後來還擔任過蘭州軍區司令員。1988年恢復軍銜,他被授予中將軍銜。1988年恢復軍銜,他又被授予上將軍銜。濟南軍區,司令員李九龍1985年,武漢軍區部分合併於濟南軍區,司令員是李九龍。他出生於1929年,河北豐潤人。李九龍16歲參加八路軍,經歷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作戰英勇,榮立大功四次。建國後,李九龍擔任副團長,55年授少將軍銜。
  • 新四軍重建時有18個旅,旅長們在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
    第四旅旅長梁從學,原紅二十八軍二四四團團長,高敬亭麾下一員猛將,在大別山打遊擊時曾以一個營擊潰國軍一個旅,並活捉旅長。抗戰時期帶第四旅奇襲來根據地挑釁的桂系第七軍,全殲主力營一千多人。1955年授中將軍銜。
  • 漲知識|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擬實行軍銜制度,但未能實現
    如一二○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均為中將;一二○師參謀長周士第,三五八旅旅長盧冬生、副旅長張宗遜,三五九旅旅長陳伯鈞、副旅長王震等均為少將;一二○師參謀處處長彭紹輝、三五九旅參謀長郭鵬、七一五團團長王尚榮、七一六團團長賀炳炎、一二○師雁北遊擊支隊支隊長宋時輪等均為上校。
  • 延安保衛戰中西北野戰軍有幾個旅參戰,旅長是誰後來的軍銜是什麼
    抗戰時期羅元發歷任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等職務,延安保衛戰的時候擔任教導旅旅長,指揮部隊給胡宗南以痛擊,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 五大野戰軍縱隊司令員,為什麼有5人建國後僅為少將?
    後來主席在審閱授銜名單時,認為賀晉年這種老資格紅軍幹部授予大校太低,才授少將軍銜。再說說另一個爭議較大的人物——東野十二縱司令員鍾偉。一說到鍾偉大家就很熟悉了,有人稱其為解放軍中的巴頓。其實鍾偉在紅軍時期長期幹的是政工,先後當過宣傳員、宣傳隊長、師特務連指導員、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等職。抗戰時期奉調鄂豫挺進隊,也是幹團政委。
  • 派到新四軍的10位名將,有一位嫌職務低出走,結果很悲劇
    他長期擔任紅一方面軍副總參謀長,1937年3月,任紅軍後方司令部代理司令員。他參加了新四軍組建,並出任參謀長兼第3支隊司令員。他率部北上,在皖中組建江北遊擊縱隊,1939年擔任江北指揮部指揮,統一領導江北地區四支隊和地方遊擊隊抗戰。1941年,擔任副軍長,曾主持新四軍軍事工作。
  • 他們搭檔的兵團司令員是誰?
    在全面抗戰爆發後,羅瑞卿率領抗大總校和抗大學員,進入華北抗日根據地辦學,一方面為我軍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政幹部,另一方面又不斷發展壯大抗日武裝,他還曾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參加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有很大的功績。抗日戰爭期間,羅瑞卿曾任晉察冀野戰軍政委,曾參加過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的指揮。
  • 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最後授銜的時候都是什麼軍銜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當時被授予軍銜的有10大元帥10大將和55位上將(後來補授兩位共57位),175位中將(後來補授兩位共177位),8798位少將(後來補授和晉升一共1360位),這些將軍來各個軍中,如果按照解放後期的編制算,基本算是來自於四大野戰軍,那麼四大野戰軍的參謀長被授予了什麼軍銜呢?
  • 志願軍兩位空軍司令員,回國後擔任什麼職務?各自授何軍銜?
    志願軍空軍先後有兩位司令員,那麼他們都是誰?回國後軍銜和職務如何?我們接著往下看。 皖南事變後,他率部來到新四軍,後來歷任新四軍第四師第10旅旅長、新四軍第三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劉震來到東北,先後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四野第39軍軍長,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和廣西戰役等。 抗美援朝爆發後,劉震擔任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他兩次指揮空三師與先進的美軍戰鬥,戰績斐然。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3千日軍包圍旅指揮部,旅長政委掩護突圍犧牲,帶隊衝出2人授少將
    根據情報人員獲悉日軍近來集結兵力,有偷襲、「掃蕩」行動跡象的情報,新四軍六師參謀長兼十六旅旅長羅忠毅,旅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旅參謀長王勝、旅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王直等旅領導召開機關科以上幹部及部隊營以上的幹部會議,研究分析敵情。
  • 分別被授予了什麼軍銜
    第二師師長羅華生 軍銜:開國少將 湖南湘潭人,20歲加入紅軍隊伍,曾任紅1軍團2師4團政委。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五旅政委、新四軍獨立旅政委,山東濱海軍區第二軍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中先後擔任松江軍區第一軍分區司令員和四野39軍152師師長等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 授銜時,一野司令部八位高級將領,分別授予什麼軍銜
    徹底看透了老蔣的反動面目後,趙壽山參加了人民軍隊,成為西野副司令員。授銜時,因為已經不再擔任軍職,趙壽山未參加授銜。一野政治部主任甘泗淇,畢業於莫斯科中山大學,是人民軍隊政工幹部中的傑出人才。他擔任過紅二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八路軍120師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出了不俗的貢獻,1955年,甘泗淇被授予上將軍銜。一野參謀長閻揆要,在西北軍中搞兵運期間參加了革命,進入紅軍隊伍後表現極為突出,成長為人民軍隊的一員高級將領。
  • 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劉亞樓第2位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中將吳法憲(1915年-2004年10月17日),江西省永豐縣人。曾擔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政委,第十四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建國後擔任第十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空軍政委。1965年5月至1971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
  • 不瞞你說:12位空軍司令員名單及軍銜一覽
    劉亞樓 第2位空軍司令員吳法憲中將 吳法憲(1915年-2004年10月17日),江西省永豐縣人。曾擔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政委,第十四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建國後擔任第十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空軍政委。1965年5月至1971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
  • 新四軍剛整編的時候,28個營的營長,都是誰?都授予什麼軍銜?
    新四軍下轄四個支隊(10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其中有一個屬於第4支隊的手槍團,名義上是手槍團,但是實際兵力相當於一個營,這樣算下來,新四軍一共是28營(第九團只有2個營)。新四軍的這28個營長,建國後有多少人被授銜呢?
  • 新中國成立後,12位空軍司令員都是誰?分別是什麼軍銜?
    曾擔任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政委,第十四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遼瀋、平津等戰役。建國後擔任第十三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吳法憲被授予中將軍銜。1957年任空軍政委。1965年5月至1971年9月任空軍司令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