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幫推 | 《塑料海洋》紀錄片展映:清潔我們的海洋

2020-12-27 相思湖夜話

2018世界海洋日宣傳

全國郭海洋宣傳日活動

清潔我們的海洋

▼▼▼▼▼

《塑料海洋》

影片簡介

《塑料海洋》由生活在香港的澳大利亞記者Craig Leeson擔任導演和編劇,這部紀實性紀錄片向我們揭露了塑料廢棄物傷害海洋的驚人程度。片中Craig與多位毒理及海洋科學家們展開合作,前往世界各地的二十多個地方,去探索海洋的脆弱狀態,調查各地塑料垃圾的堆放及處理情況,揭開關於塑料的令人震驚的汙染真相。

海鳥因進食塑料蓋而死亡、海豚體內充斥塑料化學物、海洋生物被廢棄的塑膠容器和漁網纏身扽等。除此之外,Craig和Tanya發現海洋裡塑料過濾出來的化學物和其他吸附在塑料碎片的有毒化學物,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影響,這些化學物經食物鏈傳遞至人體,身體吸收後將可帶來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包括癌症。

《塑料海洋》提出該如何解決這個全球性的危機,而更重要的是各國政府和企業需要履行更多廢物管理及資源利用效率的承諾,人們應細心挑選購買的產品,知曉回收循環的方法,以及以個人身份如何作出明智抉擇。

假如不能立即採取行動,

未來世代將面臨無法解決的環境災難。

面對塑料海洋汙染,我們能做些什麼?

歡迎參加觀影活動,一起來尋找答案!

場次信息

時間:2018年6月8日 晚上 19:30 星期五

地點:廣西民族大學東校區燈光球場

最後要說的:

相關焦點

  • 我們需要這部9.9分的海洋紀錄片淨化心靈
    近年來,觀眾對紀錄片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去年BBC出品的紀錄片《地球脈動2》就掀起了一場觀看紀錄片的熱潮。但是當時不少人都認為這個系列有個遺憾——沒有談及海洋。佔了地球表面70%的海洋註定不可能被遺忘,其實BBC為了海洋專門製作了一個系列的專題紀錄片——《藍色星球》16年前播出的第一季《藍色星球》,至今仍然在豆瓣保持9.5的高分。
  • 世界海洋日|別讓我們的孩子繼續吃海洋垃圾了!
    紀錄片《塑料海洋》則赤裸裸地揭露了塑料廢棄物對海洋和人的傷害。塑料海洋紀錄片中接連出現的數據讓人不寒而慄——地球平均每人/每年使用丟棄的塑料製品達136公斤,絕大部分只使用過1次;海洋中塑料碎片的數量多達5萬億枚;塑料與浮遊生物比例為1:2,照此速度增長,2050年海洋中塑料重量將超過魚類……這些數字聽上去很多,但你可能不了解具體有多少?還是血淋淋的事例更有衝擊力。
  • 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在搖晃瓶子一分鐘後,他們過濾了液體,並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發現了數以百萬計的微塑料顆粒,無論他們使用真正的嬰兒配方奶粉、去離子水還是自來水,都會發現這些微塑料顆粒。這證實了微塑料產生的即時性。海洋塑料認證會或多或少地取決於其使用方式。單獨進行認證僅是一項工具,以確保聲稱是PlasticsofOceanBoundPlastic的塑料確實如此,並且管理該塑料的組織也做得很好。
  • 海洋塑料認證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OBP認證有助於減少塑料對海洋汙染
    海洋塑料認證在自然界中,沒有什麼地方能夠比海洋更令人心馳神往了。海洋的神秘和深邃讓世人著迷。但隨著人類改造自然的範圍慢慢擴大,我們熟悉的海洋也在慢慢的發生變化。如今,在全世界的各個海域都能檢測到塑料的存在,這不禁令人擔心,海洋還是我們熟悉的那片蔚藍嗎?垃圾的產生,是因為這個物品對你已沒有價值,但是對於人類,它還可能產生其他價值。你也許不知道,在可回收垃圾中,塑料垃圾佔了很大比例,有數據統計,全球90.5%的塑料垃圾從未被回收,其中僅12%的塑料垃圾被焚化,其餘則被送往填埋區或直接留在大自然。
  • 塑料怪獸的形象該貼在我們腦海裡,提醒我們不要汙染海洋
    隨著我們的海洋日益受到汙染,我們的海岸線充斥著塑料製品,海洋生物迅速消耗殆盡,這場危機是目前歐洲衝浪者基金會(Surfrider Foundation Europe)的主要需求。這個全球非政府組織自1984年以來一直在努力保護我們的海洋和海岸線。為了支持這個理由,他們與社會煽動者蘭金合作。
  • 走向海洋大型海洋文化紀錄片解說(八)經略海洋
    中國網12月20日訊 據國家海洋局官網消息,由國家海洋局、海軍政治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的紀錄片《走向海洋》,以其高度的文化自覺,調控了當下電視藝術生態,為廣大觀眾展示了一部具有豐富歷史知識、深邃歷史洞察力的優秀紀錄片,極大地提升了民族海洋意識。今天,讓我們重溫這部充滿文化底蘊和歷史厚重感的電視紀錄片。
  • 藍絲帶·海洋環保大型紀錄片《海洋》傳播活動
    12月9日19:30,在國家海洋局宣傳教育中心、中國電影集團北京中評國影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共青團海南省委、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等有關行政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籌備了一個月之久的藍絲帶·海洋環保大型紀錄片《海洋》傳播活動終於在三亞大東海廣場隆重舉行。
  • 【Blue Friend】我們的海洋,我們來守護:藍譽潛水7月工作簡報
    2019.7月丨工作報告無境深藍丨藍譽潛水無境深藍志願者攜手寶馬車友會一起舉辦了海洋環保知識科普講座。通過志願者的宣講,讓大家認識到目前海洋岌岌可危的現狀。大家共同探討,我們從自身角度能為海洋環保做點什麼?如何用實際行動帶動周圍一起關注海洋環保事業。
  • 海洋超半數垃圾為泡沫塑料 陸地是最大來源
    在這一天,全球都會舉行大規模的海岸清潔活動(ICC活動)。今年,我國有99家機構和團體聯合參與此次活動,5541名志願者在18個城市進行了海岸垃圾清潔,清理海岸線長達37460米,各種各樣想像不到的海洋垃圾讓人震驚。對此,《生命時報》進行了獨家報導。
  • 專訪BBC巨幕影片《海洋》製片人 揭秘自然類紀錄片製作的幕後故事
    中國日報網4月19日電 4月15日,英國廣播公司(BBC)製作拍攝的巨幕影片《海洋》在中國科技館舉行了首映。作為名副其實的生態大片,BBC自然類紀錄片一直廣受關注和讚譽。自然類紀錄片是BBC的一塊金字招牌。這部由季冠霖(曾在《甄嬛傳》中為甄嬛配音)獻聲旁白的紀錄片是BBC推出的第六部巨幕影片。
  • 海洋之殤 如何拯救正被塑料破壞的海洋生態系統?
    21世紀經濟報導 師琰 倫敦報導導讀由英國環境部首席科學家博伊德主持推出的「前瞻性海洋未來報告」預計,海洋塑料垃圾在2015年至2025年之間會增加三倍。而如何去除海洋中現存的塑料垃圾,則仍是科學界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 我們的天空、海洋、島嶼,都已被塑料佔據
    上世紀50年代以來,人類的需求使得塑料產量呈指數式翻倍。到了今天,即使已經意識到塑料無孔不入,人類依然對其無限依賴。目前每年世界範圍內依然有5000億個塑膠袋的消耗,每分鐘全球範圍內仍然有100萬個塑料瓶的銷量……這些塑料消失很容易,流入大海,很快就淡出我們的視野。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 保護海洋,比樂蒂一直在行動
    研究表明,地球上90%的海鳥和52%的烏龜都會受到塑料垃圾的困擾。此外,每年有100萬隻海鳥和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因誤食塑料廢物而死亡。面對全球海洋塑料汙染的嚴峻形勢,世界各地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自發或有組織地進行海洋環保的志願活動,為保護海洋出一己之力。
  • 海水可降解的塑料來了! - 國家海洋預報臺官方
    什麼是海水可降解塑料?為什麼要研發它?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工程塑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季君暉。紀錄片《塑料海洋》揭露塑料垃圾帶給海洋的災難。(資料圖片)海水可降解塑料製品,外觀與普通塑料無明顯差別。在海水裡浸泡3個月的海水可降解塑料樣品(上)和良好保存的樣品(下)對比。
  • 塑料對海洋危害有多嚴重?汙染最終或回到我們體內
    ,並正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海洋生物正面臨著巨大威脅。聯合國海洋問題主管麗莎·斯文森(Lisa Svensson)表示:「這是一場全球性危機,我們正在破壞海洋生態系統。」但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呢?哪裡受到的威脅最大?這些塑料垃圾又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我們可以從下面七張圖表中了解問題有多嚴重:
  • 「世界地球日·業界聲音」臺達首支海洋環境8K紀錄片《鯨碳之歌...
    世界地球日讓我們每個人審視人與地球的關係。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珍愛美麗地球、守護自然資源,就是在保護我們的家園。對於企業來說,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只有秉持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才能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保護海洋紀錄片《海龜奇援》發布
    近日,中國海龜保護聯盟、野生救援、優酷在上海聯合發布保護海洋系列紀錄片《海龜奇援》。該片是一部以海龜保護為主題的系列科普紀錄片,旨在幫助公眾了解海龜,提升海洋保護意識。海龜被稱為「海洋活化石」,是海洋生態系統中重要的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
  • 海洋塑料,要分解有多難?
    這裡的「塑料汙染」與「廢塑料回收」,在對「塑料」的定義上有區別,後者不包括廢橡膠。圖源@VCG全球海洋和陸地上的塑料汙染早已不是新聞,至少49億噸的塑料已經成為這顆星球的一部分,參與到地球所有的生態系統裡。
  • 041-雅思口語筆記05:紀錄片,塑料與海洋
    confidential agreement 保密協定run with it = start disastrous = catastrophic= devastating 災難性的spoiler alert 劇透預警premiere 首映streaming services 流媒體shot 鏡頭marine life 海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