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汙染環境需重視起來 adidas海洋紗線利用海洋塑料利用回收

2021-01-07 綠色穿戴產品GTW

微塑料尺寸要比Carpenter發現的塑料顆粒小很多,是長度小於5mm的任何類型的塑料碎片的統稱。當前存在兩種微塑料分類:初級微塑料是指進入自然環境之前尺寸小於5mm的任何塑料碎片或顆粒,包括衣服的微纖維等;次級微塑料是指大型塑料產品通過自然風化過程進入環境後降解而產生的微塑料,來源包括水瓶、塑膠袋等。

研究人員按照世界衛生組織製備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將聚丙烯嬰兒奶瓶消毒、風乾,然後倒入加熱到70℃的水。在搖晃瓶子一分鐘後,他們過濾了液體,並在顯微鏡下進行分析,發現了數以百萬計的微塑料顆粒,無論他們使用真正的嬰兒配方奶粉、去離子水還是自來水,都會發現這些微塑料顆粒。這證實了微塑料產生的即時性。

海洋塑料認證會或多或少地取決於其使用方式。單獨進行認證僅是一項工具,以確保聲稱是PlasticsofOceanBoundPlastic的塑料確實如此,並且管理該塑料的組織也做得很好。但是,如果將該認證工具用作塑料行業將其清潔工作重點放在OBP上的手段,並且認真地擴大這些工作,則可能會產生很大的短期影響。

從中長期來看,我們需要繼續研究關鍵主題,例如重新考慮材料本身,以免對我們的健康或環境造成威脅,並確保所有塑料和包裝都易於回收。我們還必須通過減少一次性塑料和特別是不必要的包裝的消耗來繼續改變我們的生活和購買方式,這將有助於在全球和地方範圍內建立更有效的廢物管理系統。

阿迪達斯用海洋回收垃圾做鞋了!

環境保護專家預測,30年後,海洋中的塑料將會比魚類多。為了保護海洋環境,阿迪達斯將塑料這種海洋垃圾製作成運動鞋和運動服。2019年,阿迪達斯預計將生產1100萬雙再生海洋塑料鞋。

由海洋垃圾回收而製造而成的鞋款,確實在當下的Sneaker圈博得了不少的關注。早在2015年,Adidas就與ParleyfortheOceans攜手打造了一系列海洋環保系列,通過實際行動真真切切改善海洋環境。

這雙鞋子在工藝層面上有著歷史性的革新,將收繳的由偷獵船非法設置的深海漁網製作成了編織材料,並用在了鞋的表面!這些在南太平洋收集的非法深海漁網共有72km長,這些海洋的隱形殺手每年導致超過100,000隻海洋生物死亡,並對生態作成嚴重破壞。

跑鞋採用了阿迪達斯TailoredFibre技術,革命性的製鞋工藝讓任何運動員獨特的設計要求皆能被滿足,用織紡技術重新訂製跑鞋。

品牌使用從海洋中收集到的塑料廢物和漁網並進行加工,設計推出首款運動鞋。這款概念鞋的鞋幫採用循環材料製成。

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辦的一個名為「海洋,氣候,生命」會議期間,Parley和阿迪達斯聯手發布這個合作成果。

相關焦點

  • 海洋廢物料汙染 耐克海洋紗線與OBP認證機構攜手回收垃圾循環利用
    海洋微塑料體積小,但吸附汙染物的能力很強。例如,如果海洋環境中存在多氯聯苯、雙酚A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一旦微塑料和這些汙染物相遇,正好聚集形成一個有機汙染球體。微塑料相當於成為汙染物的坐騎,二者結合起來可以在環境中到處遊蕩。
  • 海洋塑料顆粒稱為PM2.5 NIKE耐克海洋紗線回收材料再生產品
    說到環境裡的汙染物,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一些汙染物,如PM2.5、PM10等空氣顆粒物的危害已被人所熟知。然而,還有一些汙染物同樣對環境和人體影響巨大,但卻少為人知,比如這種海洋汙染物——「微塑料」。那麼,微塑料是什麼?海洋中為何會有微塑料?微塑料會對海洋生態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 海洋塑料認證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OBP認證有助於減少塑料對海洋汙染
    如今,在全世界的各個海域都能檢測到塑料的存在,這不禁令人擔心,海洋還是我們熟悉的那片蔚藍嗎?垃圾的產生,是因為這個物品對你已沒有價值,但是對於人類,它還可能產生其他價值。你也許不知道,在可回收垃圾中,塑料垃圾佔了很大比例,有數據統計,全球90.5%的塑料垃圾從未被回收,其中僅12%的塑料垃圾被焚化,其餘則被送往填埋區或直接留在大自然。
  • 如何防止塑料汙染,確保海洋經濟一個美好的未來?
    按照這種趨勢,到2050年,海洋裡的廢棄塑料將比魚還多!這一危機將對人類活動的許多方面產生深遠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包括食品供應鏈、全球經濟、甚至就業和貿易。具有前瞻性思維的機構和政府已經開始付諸行動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技術創新和政策法規來避免海洋汙染災難。「海洋經濟」的概念將幫助我們理解和解決影響海洋環境的長期問題。
  • 海洋塑料,要分解有多難?
    這裡的「塑料汙染」與「廢塑料回收」,在對「塑料」的定義上有區別,後者不包括廢橡膠。圖源@VCG全球海洋和陸地上的塑料汙染早已不是新聞,至少49億噸的塑料已經成為這顆星球的一部分,參與到地球所有的生態系統裡。
  • 歐盟遏制海洋汙染擬禁用塑料吸管等製品-塑料,歐洲,棉籤,漁具,吸管...
    為遏制日益加劇的海洋汙染,歐盟28日公布一項草案,提議禁用塑料吸管、棉籤等一次性塑料製品。  據歐盟委員會公布的草案,列入「黑名單」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共有10種,包括塑料餐具(含吸管、刀叉等)、棉籤、氣球及託架、塑料餐盒、塑料杯、塑料瓶、菸頭、塑膠袋、薯片袋(含糖紙)及溼紙巾。除此之外,含塑料成分的漁具也「榜上有名」。
  • ...可能隨食物鏈傳遞危害人體,生態環境部:塑料垃圾已佔到海洋垃圾...
    但是,近年來,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等問題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霍傳林稱,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漂浮垃圾平均個數為4027個/平方千米,與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同一水平(低於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
  • 微塑料汙染海洋,貽貝、牡蠣和扇貝汙染最嚴重
    微塑料已被確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程度要看涉入的量有多少,現在科學家仔細在計算每種食物中的微塑料含量,最新研究發現,海洋生物其中的軟體動物,包括貽貝、牡蠣和扇貝,是所有海鮮中微塑料汙染最嚴重的類別。微塑料是由較大的塑料顆粒分解產生,有些是作為清潔劑或美容產品的添加劑直接生產的,最終通過廢水進入水道和海洋。一旦到達海洋,微塑料就時常被野生動物吃下吐,常常讓動物因難以消化而死亡。
  • 限塑|人類該如何應對海洋微塑料汙染?|微塑料|嬰兒配方奶粉|塑料...
    不健康飲食以及環境汙染會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威脅,且這些威脅往往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讓人忽視,但危害嚴重、影響深遠,例如微塑料汙染問題。隨著科學界對微塑料汙染的範圍和影響的日益了解,我們發現,微塑料早已通過汙染水源、農副食品等方式進入人體。微塑料對人類健康的傷害,遲早顯現出來。什麼是微塑料,如何產生?
  • 死亡鯨魚胃中發現40公斤垃圾,塑料海洋汙染比你想像的更嚴重
    2019年,菲律賓一條年幼鯨魚擱淺死亡,在它的胃中發現了40公斤的塑料垃圾。這條新聞很快上了熱搜,雖然海上巨大的垃圾帶已為人們熟知,但這些只是肉眼可見的部分。其實還有很多垃圾已經分解成「微塑料」,通過自然食物鏈循環被海洋生物攝取,甚至進入人體。
  • 駱永明等:重視土壤中微塑料汙染研究 發展源頭管控和環境降解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海洋微塑料汙染作為新型環境問題受到全球重視。相對地,土壤特別是農用地微塑料汙染尚未引起廣泛關切。文章綜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來源、積累、降解、遷移及其生態環境和食物鏈的潛在風險等方面的研究進展,提出了相關的加強研究和監管對策建議。
  • 塑料垃圾流入海洋造成的危害
    在人類長期的海洋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利用的不當行為使得海洋遭受了嚴重的汙染。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放到海中,給海洋的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 上海科技館塑料展:塑料去哪兒了?不只是大陸和海洋,還有人體
    「翱翔精靈」,信天翁為大型海洋性鳥類,主要分布於全球的溫帶海洋。其中,分布於北半球的黑背信天翁和黑腳信天翁屬於近危物種。圖為黑腳信天翁標本。每年都有大量信天翁因誤食海洋裡的塑料垃圾而致死。圖中臺板上放的是在信天翁屍骸中收集的塑料等垃圾。
  • 塑料汙染多嚴重?全球一半的人體內都有微塑料!
    此外,奧地利報告明確指出,大部分塑料微粒都是從海洋中的大型塑料垃圾中分解而來,而海洋生物體內含有塑料微粒早已不是新聞了。最後我們會發現,整個生態環境往往通過食物鏈或者其他方式,反噬作用到我們人類自身。但就在幾年前,研究人員從海鹽中發現了微塑料,這項研究結果發布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研究人員從亞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和歐洲的21個國家,收集39種品牌的食用鹽,其中僅只有3種不含微塑料顆粒。
  • 微塑料的「毒」從何而來
    近年來公眾對於塑料問題的討論愈演愈烈,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如今很多商家已經用紙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塑料為何從「改變世界」的發明變成危害環境的罪魁禍首?當我們在面對無處不在的塑料、微塑料汙染時,應該採取怎樣的行動呢?
  • 圖說海洋中的塑料汙染恐怖真相
    每年有880萬噸塑料廢物傾倒到海洋中,海洋中幾乎已經沒有任何未被汙染的「淨土」。這些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和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嚴重。下面我們就以圖說的形式,了解下海洋塑料汙染的恐怖真相。  海洋保護協會(Ocean Conservancy)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如管理不當的農業徑流和未經處理的汙水)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其中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  2006年,「綠色和平」組織對世界海岸線進行了普查,發現印尼的海洋廢物汙染率最高,每公裡達29100件。在這個國家人口稠密的地區,垃圾覆蓋了90%的海灘。
  • 塑料循環利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塑料再生利用成為首選處理方式
    塑料工業的發展在給人類社會生活、生產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導致生存環境被廢棄塑料汙染。過往,廢棄塑料主要以焚燒和填埋方式被處理,由於塑料難以降解,其對環境、海洋和生物的影響愈加明顯,世界迫切需要重新思考製造、使用和管理塑料的方式。當前世界各國都把塑料的再生利用作為廢棄塑料的首選處理方向。
  •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需追根溯源
    這僅是海洋汙染的冰山一角,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海洋環境保護法實施情況的報告》(2018年12月24日),我國約十分之一的海灣受到嚴重汙染,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不足40%,約42%的海岸帶區域資源環境超載,近岸局部海域汙染較為嚴重,部分地區紅樹林、珊瑚礁
  • 回收海洋塑料製成玻璃杯套 環保從點滴做起
    繼與阿迪達斯多次成功合作之後,parley for the oceans與 soma再次組隊合作,力圖進一步提升人們關於海洋汙染與塑料垃圾的意識。新推出的產品將專門在星巴克發售,顧客可以購買不含BPA的可重複使用玻璃瓶以及用海洋塑料製成的杯套。杯套材質的90%採用與兩個塑料瓶等量的材料製作而成,塑料瓶則從海洋垃圾攔截中得來。
  • TV幫推 | 《塑料海洋》紀錄片展映:清潔我們的海洋
    >《塑料海洋》影片簡介《塑料海洋》由生活在香港的澳大利亞記者Craig Leeson擔任導演和編劇,這部紀實性紀錄片向我們揭露了塑料廢棄物傷害海洋的驚人程度。片中Craig與多位毒理及海洋科學家們展開合作,前往世界各地的二十多個地方,去探索海洋的脆弱狀態,調查各地塑料垃圾的堆放及處理情況,揭開關於塑料的令人震驚的汙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