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是一款手機上的新聞客戶端,成立近6年的時間,按照這家公司自己的說法,用戶活躍數高達2.4億。但是在2017年12月,北京網信辦嚴肅要求「今日頭條」進行整改,原因是今日頭條存在持續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提供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以及標題黨等問題。
整頓還不到兩個月,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3月29日稱,欄目不斷接到觀眾的舉報,舉報的內容是「今日頭條」在發布虛假廣告,嚴重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並且坑害了同仁堂這家百年老店。
「今日頭條」虛假廣告專攻二三線城市 「智能」欺騙消費者
2018年3月8日,不斷接到觀眾舉報的線索之後,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在北京登錄了「今日頭條」客戶端,瀏覽了大概20分鐘左右,並沒有發現異常情況,也沒有看到觀眾所舉報的虛假廣告。但舉報信息的觀眾告訴記者,「今日頭條」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幾個大城市發布的廣告信息和其他地區並不相同,大城市管得嚴,只有在二三線管得松的城市,今日頭條才會大量刊登違法廣告,觀眾舉報的是否是真的呢?
3月10日,記者首先來到了廣西南寧,剛剛到達機場,記者就打開了手機上的「今日頭條」客戶端,隨著記者所處城市的變化,今日頭條上的廣告果然也在精準變化,在南寧地區的今日頭條首頁推薦欄內,「補氣血」三個字赫然出現在手機屏幕上。
隨後,記者點擊了「補氣血」這三個字,頁面上迅速跳轉成一個名為「芪冬養血膠囊」的非處方藥品廣告,並註明了產品成分、規格、治療功能。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這個非處方藥品的批准編號、廣告審批編號都被標註一清。但這個頁面上沒有購買,銷售的任何信息,只是一個簡單的介紹,如果你想了解具體信息,這個廣告的內容指引會讓觀看者再點擊進入下一個頁面,果然,令人不解的一幕就出現了。
原來的介紹頁面消失後,取而代之的是一位被稱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醫學專家」的信息,赫然被附在了這篇文章當中,並且配有多張資歷證書的圖片,講述其在女性疾病上的觀點和意見。記者將網頁下拉繼續瀏覽,看到的是幾名患者以現身說法的形式講述治療過程,每個患者都對藥品以及治療非常滿意,而且刊登了治療後的患者對比圖。隨後,除了醫生、患者的現身說法,在這個被稱為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床醫學專家的畫面上,反覆出現了「專家微信號」,還推薦添加進行一對一的指導。
根據我國《廣告法》第十六條規定,醫療、藥品、醫療器械廣告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作推薦、證明;而其中的廣告代言人則包括了在廣告中以自己的名義或者形象對商品、服務作推薦、證明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很顯然,「今日頭條」上這樣的廣告嚴重違反了廣告法的規定,一般都是首頁完全正規合法,但只要點擊進入實質性內容的第二層頁面,違規廣告就隨即開始,完全以分層的方式展開。
在南寧的幾天時間裡,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記者手機的「今日頭條」客戶端上,廣告是鋪天蓋地,治療失眠、鼻炎、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秘方」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儘管廣告內容不一樣,但是點擊進入之後,表現形式都大同小異,一位醫學界的「知名」人士進行講解代言,而後便是幾位患者治癒後的親身經歷。
明著合法,暗中「二跳」 「今日頭條」枉顧監管約談
2017年12月29日,今日頭條因傳播色情低俗信息、違規提供網際網路新聞信息服務等問題被北京網信辦約談之後,首頁從29日18點至30日18點24小時停止更新,並被迫全面整頓清查已經發布的信息。但是更多的新問題,也被消費者端出了水面,不斷接到觀眾反應今日頭條發布虛假廣告的舉報,很多都集中在一種藥品身上。
和眾多觀眾舉報的線索一樣,記者在南寧的幾天時間裡,手機上的「今日頭條」客戶端,不斷發布一條北京同仁堂「同仁堂牌葛根山藥膠囊」的廣告並聲稱有降血糖奇效,在「今日頭條」發布的這則廣告中,被醫學界公認為一大難題的糖尿病被輕鬆化解,甚至還貼出了治癒患者的身份證照片。
全國聞名的老字號,產品具有降糖功效,還有老專家講解,這樣的違規廣告確實很容易讓患者深信不疑。但在「今日頭條」發布的廣告上,如果你要購買的話,必須要通過一個微信號,才能買到這款產品。
然而宣稱效果如此之好的一款降糖藥,同仁堂藥店卻買不到,只能在網上這個微信號上購買。北京同仁堂官方客服人員再三告訴記者:第一、北京同仁堂公司從未在「今日頭條」上發布任何廣告;第二、北京同仁堂公司生產的「同仁堂牌葛根山藥膠囊」是保健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的功效。並一再提醒記者,這是個人行為,跟北京同仁堂沒有任何關係,他們已經在今日頭條刊登聲明,沒有通過這些微信號來推銷同仁堂牌的這個保健品,奉勸大家不要被今日頭條的廣告欺騙。
「今日頭條」上的這條廣告又是誰發布的呢?按照《廣告法》的規定,沒有北京同仁堂公司提供任何備案文件,「今日頭條」作為廣告發布者,又是怎麼來登記、審核的呢?
為了弄清假冒北京同仁堂廣告發布的真相,在南寧,記者以刊登一款沒有資質的保健品廣告為由,通過電話聯繫了今日頭條廣西南寧分公司的業務員,當得知我們有廣告業務時,「今日頭條」的業務員非常爽快地答應與我們見面。
一見面,「今日頭條」的兩名工作人員顯得非常謹慎,先是向記者普及了國家的法律法規,然後說「今日頭條」總部對廣告發布審查很嚴,涉嫌違規的一律不予刊登。但是一番熟聊試探之後,兩人的說法離奇地開始了180度的大轉彎。原來3.15期間,公司通知他們廣告經營要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