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智珠寺改造,是「高檔會所」還是文物修繕典範?

2020-12-24 澎湃新聞

       日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一篇名為《故宮旁寺廟變會所,可坐龍椅》的高調文章,將傳說中的「智珠寺」再次推上了批鬥的風口浪尖。幾天後,一篇《智珠寺憑啥不能開高檔餐廳》的文章又橫空出世,力撐智珠寺的文物保護和開放利用方式,並對其建築修繕給予極高評價。

       高門緊鎖、能坐龍椅、天價法餐、高檔會所?文保典範、聯合國獲獎、智慧經營、對外開放?——到底哪個才是智珠寺的真相?

       無圖無真相!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篇圖文並茂的文章,全文由清華大學博士、北京工業大學老師張帆供稿,帶大家走進智珠寺的歷史與今天,相信澎湃讀者讀完自有判斷。

       一、緣起

       我國的文物保護法中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16字方針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但幾十年來的文保工作中,一直存在片面強調「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對於「合理利用」則缺乏必要的考慮,導致許多文保單位經過保護、修繕之後的使用功能單調(博物館、展示館),與現代生活無關,展示內容缺乏吸引力,漸漸便無人問津,其保護、修繕、管理經費長期依賴向上級主管部門「等、靠、要」,真正做到保護與展示雙贏、經濟上自負盈虧的「合理利用」者寥寥無幾,優秀案例乏善可陳。

荷蘭馬斯垂克的「天堂書店」

       相比之下,歐洲文物古蹟「活化」、「再利用」的例子則顯得靈活多樣,荷蘭馬斯垂克的「天堂書店」就是其中之一。書店前身是擁有800年歷史的多米尼加教堂,由荷蘭建築師莫克斯與基洛德共同修繕、改造設計完成。整個書店將現代元素與哥德式建築風格相結合,而教堂莊嚴凝重的氛圍與書局的主題氣氛不謀而合,不僅保持了多米尼加教堂的歷史古貌,也給現代人帶來了一個恬靜的購物休憩場所。書店裡有一個三層樓高的黑色鋼製書架,它從地面一直延伸到教堂頂部的石拱處,通過梯子或書架旁的樓梯可上到最高層。站在上面俯視教堂四周,讀者便會有種坐擁書城的感覺。

比利時漫畫博物館 

       比利時漫畫博物館位於布魯塞爾商業區,前身是一家百貨商店。這個由維克多·霍塔於1906年設計的金碧輝煌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購物商場在當時費了工匠很大的力氣。但好景不長,隨著城市、商業的不斷發展,這座建築也漸漸人去樓空,甚至曾經面臨拆毀的境地。1989年該建築被完整地保護並改造為比利時漫畫博物館,目前作為獨特的「國家名片」是展示比利時漫畫魅力的最佳去處,每天吸引著比利時國內外絡繹不絕的參觀者來這裡尋找童趣。

       對比歐洲的文物建築保護和利用,在管理、操作層面上要麼死板地執行文物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要麼缺乏對實際情況及未來運營的切實考慮,保護工作流於表面和形式的例子屢見不鮮。有人認為中、歐文物建築在利用方式、與現代生活結合等層面的差異與建築結構、材料、尺度甚至建築觀的不同密不可分,筆者亦不否定。但是否因為我們的文物建築主要採用木結構梁柱體系、強調水平延展而非垂直高聳、重視群體組合而非單體彰顯等特徵,在其「合理利用」方面便應該如此「固步自封」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多年來筆者一直在尋找,直到今年在智珠寺修繕及利用項目中方覓得答案。

       二、始建年代闢謬:智珠寺建於乾隆十四年至三十九年

       關於智珠寺的始建年代,坊間大都以訛傳訛,認為其「建於明成祖永樂七年,曾作為皇家御用印經廠」。本人在拙文《嵩祝寺測繪及始建年代研究》(《古建園林技術》,2008年第4期,P22)曾對此進行過考證。乾隆京城全圖(見圖01)中嵩祝寺西側建築格局較為凌亂,尚無具有一定規模的多重合院建築群出現,可見智珠寺此時尚未建造。最早提及智珠寺的文獻是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由此可初步認為智珠寺應建造於乾隆京城全圖完成之後至乾隆三十九年之間。關於乾隆京城全圖的完成時間,有學者曾經做過專門的考證,認為其自乾隆十四、五年起,陸續繪製,當在乾隆二十六年以前全部完成。由此, 智珠寺的建造應在乾隆十四年至三十九年之間,具體建造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

       此外需要再次指明是智珠寺與明代番、漢經廠的關係。通過對清代奏效檔的研究,筆者同樣在拙文《嵩祝寺測繪及始建年代研究》中考證出「真正建在番、漢經廠舊址的唯有法淵寺」(2008年第4期,P23)的結論,《法淵寺碑記》等文獻中所載嵩祝、智珠、法淵三寺「皆前明經廠舊址」的描述不夠精確。

圖01:「加摹乾隆京城全圖」中,智珠寺尚未出現,最早提及智珠寺的文獻是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由此可初步認為智珠寺應建造於乾隆京城全圖完成之後至乾隆三十九年之間。關於乾隆京城全圖的完成時間,有學者曾經做過專門的考證,認為其自乾隆十四、五年起,陸續繪製,當在乾隆二十六年以前全部完成。

       三、智珠寺平面格局之演變:乾隆—民國—修繕前—修繕後        圖02:「民國測繪圖」——嵩祝、智珠、法淵三寺平面合圖(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提供)。民國二十年十一月十五日國立北平研究院測繪。圖03:根據「民國測繪圖」(嵩祝、智珠、法淵三寺平面合圖)改繪CAAD矢量線條圖。圖中顏色區域為筆者2007-2008年測繪的嵩祝寺建築群。圖中左側即為智珠寺。我們可以看到非常完整的四進院落格局,位於中軸線上的主體建築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悲殿、長壽殿和後殿,鍾、鼓樓和東西配殿、群房、住房一應俱全,是典型的清代北京佛教寺廟建築之布局。        圖04:嵩祝、智珠寺建築群鳥瞰(來源:網際網路,拍攝時間:2002年)。

       
修繕前的智珠寺多棟建築被改建,院落中也由加建的各類廠房和臨時居住建築填充,從2002年拍攝的這張鳥瞰照片中我們看到,之前的四進大院幾乎被填滿,基本上沒有較為開敞的內部庭院空間。除加建之外,部分位於東西兩側的配殿、群房、住房等建築已被拆改——屋頂形式、材料發生變化(內部主體結構情況由於缺乏相關資料,目前無法判斷)。圖05:2014年現狀衛星影像圖(來源:百度地圖)。從這張2014年的衛星影像圖上我們看到,修繕後的智珠寺平面格局更為清爽,原有的第二進院落被清理出來,對後期加建、改建的建築也並未採取一刀切的拆除做法,而是在通過結構安全評估後儘可能地利用。圖06:結合圖03、04、05的分析圖。圖片來源:筆者手繪。

       右圖為修繕前平面,根據上圖04繪製,可清晰地從屋頂辨別原有歷史建築和改建、加建建築;左圖為2012年修繕後的平面功能示意圖,根據上圖05和筆者親赴現場兩次調研的照片繪製,可見智珠寺原有的歷史建築絕大多數的功能置換為展陳,且免費對公眾開放,用作餐廳和酒店客房的則大多為加建、改建建築。

       毫無疑問,在保護利用方案制定的整體策略上是符合文物管理的相關規定的。

     

       四、智珠寺歷史建築修繕細節品鑑及評價

       2013年05月31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在京揭曉。北京智珠寺古建築群榮獲該項大獎,成為2012年度中國地區唯一榮獲此獎項的保護項目。項目評委會給智珠寺的獲獎評語寫道:「智珠寺,這座公元17世紀晚期北京的宏偉寺廟建築群,經全面修繕,愈發顯示出其豐富的歷史積澱,令世人傳頌景仰。修繕前,院內古建破敗不堪,淹沒在與其格格不入的新建築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由私人部門發起的浩大工程始終堅持尊重古建本身各方面的歷史價值與建築成就。參與其中的工匠和畫師以其專業技能高質量地完成了180塊木製彩繪天花板的修復工作。如今,修繕後的寺廟建築群以全新面貌回歸公眾視野,並有了一項新功能,就是舉辦各類文化盛事和活動。」

       以下展示智珠寺文物建築修繕的局部和細節,照片均為筆者現場拍攝,圖片來源不再贅述。

圖07:由加建建築改造成的西餐廳,對外開放,成為皇城內充滿文化氣息的絕佳去處。

圖08:酒店客房室內。功能的轉換並未對歷史建築本體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圖09:利用加建建築改成二層酒店套房,何罪之有?圖10:大悲殿外觀(多功能展廳)。「整舊如舊」而非「煥然一新」 。圖11:大悲殿室內。甚至保留了當年牆上的標語。圖12:藻井彩畫修復:「延年益壽」而非「返老還童」。圖13:東面的僧人宿舍如今被改成畫廊,圖中所示攝影展免費對外界開放。圖14:為了保護歷史建築的原有門窗(現狀即為脆弱、無法正常開啟、關閉),在內層嵌套新的門窗,以滿足展廳的日常使用需求。圖15:加建房改造成展廳(多功能廳)圖16:智珠寺「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都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不過這次洋和尚的經念得真的好,反倒是國內某些媒體卻對這外來的好經大加撻伐,到底是什麼原因?圖17:圍牆之後煥然一新的長壽殿。對比就在眼前,不同的保護理念,不同的修繕方式,不同的遺產觀。我們到底有沒有鑑別的能力?國際遺產保護之風多年來是否真正深入人心?

       綜上所述,智珠寺歷史建築的保護修繕完全符合國內外主流的文化遺產保護理念,修繕工程精益求精,修繕後的利用採用多功能複合方式(藝術展陳、餐飲、酒店、會議等),在全面保護智珠寺歷史建築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文物價值,切實有效地經營管理,其文化和經濟效益顯著,知名度高,在此基礎上同時堅守大部分空間對普通公眾開放更顯得難能可貴。筆者認為,智珠寺是目前北京文物建築「合理利用」的最佳典範,不失為我國文物建築保護利用雙贏的優秀榜樣,在保護原則、修繕技術、利用策略、管理模式等方面皆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

       

作者簡介:

張帆,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專業博士、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講師、北京工業大學世界遺產保護中心研究員、北京歷史建築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舊城吃喝玩樂地圖授權刊發,原題《「高檔會所」還是文物修繕典範?——探秘北京智珠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文物寺院變餐廳 京城古廟內售賣肉食引網友吐槽
    然而記者卻發現,就在北京,便有兩座緊挨著的數百年古寺廟被改建為一中一西兩家高檔餐飲會所。昔日與雍和宮齊名的活佛行宮、如今的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正在成為一些「上流人士」享用美食、舉辦聚會的商業場地。「吐槽」:網友關注文保單位成會所記者的「發現」緣起於微博上熱心人士圍繞此事的「吐槽」。
  • 故宮附近寺廟變會所 內部裝修豪華
    資料圖GgM瀟湘晨報網  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聯合出臺的《關於嚴禁在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私人會所的暫行規定》開始施行。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該項規定出臺後,位於故宮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仍然內設豪華餐飲、住宿服務,部分區域甚至成為只對少部分人開放,可以燒香、「坐龍椅」的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
  • 寺廟改造有多牛?智珠寺被改造後,入圍全球最頂尖25間餐廳名單
    智珠寺始建於乾隆21年。坐落於北京城區景山后街。智珠寺在2012年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在北京的所有建築中,智珠寺是第一個獲得這個殊榮的。智珠寺改造讓這個古剎一炮而紅,一舉成為亞太地區文化古蹟保護的典範。2019年,智珠寺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 京城秘境 | 故宮東北角不遠處600多年歷史的智珠寺
    智珠寺,位於景山后街嵩祝院23號,嵩祝寺之西側,與嵩祝寺共同公布為一個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 故宮附近古剎內會所西餐廳仍在營業 曾被多次曝光
    記者上午來到藏身嵩祝寺寺內的會所大門外 攝/法制晚報記者劉暢法制晚報訊(記者 劉汨)在住建部等十部委聯合出臺施行《關於嚴禁在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私人會所的暫行規定》600年古剎嵩祝寺及智珠寺內藏身高級會所餐廳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然而屢次見諸報端之後,記者上午再次探訪卻發現,其內的高檔場所仍在正常營業中。
  • 智珠寺曾是皇家御用印經地和活佛居住地,如今重生變身文藝空間
    在離故宮東北角樓不到一千米的胡同深處,藏著一座明清時期重要的佛教寺廟——智珠寺。智珠寺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但此地從明成祖永樂七年就已用作皇家印製經文之地,至此已有600多年歷史了。資料圖 孔繁綱 攝雖曾是皇家御用印經地和活佛居住地,近代以來,智珠寺的光芒淡去了許多,寺廟一度被工廠佔用,還曾起過一場大火……歷經滄桑,智珠寺破敗不堪。近年,一個比利時人帶領團隊,花了5年時間將此處徹底修繕改造,2013年起供遊客免費參觀。
  • 探訪北京公園內「高檔」會所餐廳 餐廳、培訓啥都有(組圖)
    見記者詢問,一名男工作人員急忙要求記者離去,「我們這不是會所,不對外,是公園(管理處)的。」  大悲寺一名僧人稱,寺東院落也是大悲寺的一部分,歷史悠久,屬文物保護單位,「但我們是2010年前後掌管大悲寺的,在此之前院落就已被那家公司使用,所以一直不歸我們管理。」
  • 暗訪北京藏於公園高檔會所
    原標題:暗訪北京「貓」在公園的高檔會所 可為特殊客人擋號牌「最低消費15000元」,暗訪北京「貓」在公園的高檔會所「這富麗堂皇的宮殿,一看就不屬於咱老百姓!」公園裡開高檔餐館,建私密會所,在北京的不少公園已是公開的秘密。
  • 北京市屬公園內14家會所、高檔餐飲場所整改完成一年 菜價更親民
    2014年中國之聲曾推出系列調查報導《會所轉型記》,派出多路記者奔赴熱門景區明察暗訪,發現各地在進行排查整頓的同時,部分藏匿在景區公園內的高檔餐飲場所和私人會所仍然頂風經營。三年過去了,今年國慶中秋兩節期間我們再次選擇了北京和杭州等地進行回訪,今天我們就把目光投向北京。
  • 探訪北京公園內「高檔」會所餐廳
    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本周完成整改,增設二三十元菜品、4人桌,方便普通遊客就餐新京報訊市園林綠化局副巡視員廉國釗昨天表示,目前對24家公園內的私人會所、高檔餐飲的處理結果是,北海公園內的乙十六等兩家關停整改,22家本周內完成整改,增設部分二三十元菜品,取消最低消費、包間費,多設四人桌。
  • 汕頭首次在市委全會部署歷史文物修繕
    南方日報記者注意到,在這次政府主導的修繕工作中,未定級的文物也被納入修繕範圍,更注重保護體系的全面性。  這十處歷史文物的修繕將力爭在春節前完工。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還會有一批條件成熟的歷史文物即將啟動修繕。
  • 部分縣市文保單位成私人會所 產權複雜投入不足
    朱慧卿繪北京、杭州、山西等地名人故居和文化遺址內的高檔會館,由於把公共資源「私人化」,引發群眾強烈不滿,正相繼被關停。記者日前調查發現,由於產權複雜、投入不足、監管不力,「文保」變「會所」現象,在市、縣、區級文物中尤為嚴重。亂象市級文保單位變成高端私家菜館,菜單上不乏名貴菜品位於山西太原市迎澤區帽兒巷27號的太原市文物保護單位「晉綏鐵路銀行舊址」,是民國時期山西的重要銀行。
  • 北京磚塔胡同啟動修繕 魯迅曾在此居住(圖)
    磚塔胡同位於西四丁字路口以西,是北京歷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也是迄今為止唯一自元大都時代即有文字記載並沿用至今的胡同,被譽為「北京胡同之根」。今年9月,磚塔胡同將「返老還童」。對於此次修繕整治,不少住戶均稱早就應該修了,但也有住戶擔心,修繕整治會不會將這條胡同「翻新」,而失去了古建的風味,失去了胡同承載的歷史意義。  整治 修舊如舊 復原舊貌古韻  為了使老胡同復原舊貌,此次整治施工內容包括拆砌牆體、翻建房屋、下水改造及地面硬化、屋面整修、制安鐵藝護窗欄、門樓改造等。
  • 北京劉老根會所關門內幕 菜品高檔價格昂貴
    北京「劉老根會所」  北京「劉老根會所」  北京「劉老根會所」  近些年,趙本山將目光投向京城,在前門商業區斥巨資創辦了一家高檔特色餐飲會館,並將之命名為「劉老根會館」。8月10日,知名博主北京冬雨曝光了趙本山「劉老根會館」的實景圖,據悉,該會所的四合院「趙家大院」最低消費18萬元每天。  據北京冬雨介紹,「劉老根會館」位於北京前門商業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總佔地面積一萬餘平方米,坐北朝南,比鄰「劉老根大舞臺」。會館主要由一間兩層的餐廳和六個四合院構成,主營劉老根私房菜。此外會館還可以辦理入會,最低額度為5萬元。
  • 北京十大高端主題會所
    在擁有傳統皇城文化的神秘氣質和現代國際化會獎資源的北京城,在古宅深巷和斑駁的城牆後面,有多少獨具一格的主題會所?它們又是以哪些或鮮明、或深沉的主題彰顯著自己獨特的魅力?1.這裡不僅是一個綜合會館,同時還是一個文化產業的平臺,聚合了禪文化、琴文化、玉文化、茶文化的會館,是鬧市中一處安靜所在。5. 老舍茶館老舍茶館是以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劇命名的茶館,始建於1988年。在這古色古香、京味十足的環境裡,客人每天都可以欣賞到曲藝、戲劇等各界名流的精彩表演,同時可以品用各類名茶、宮廷細點和應季北京風味小吃。6.
  • 北京擬啟動修繕573歲八裡橋 未來將建紀念館
    作為北京現存三大古石橋之一,這座俗稱「八裡橋」的573歲古橋目前仍服務於市政交通,這也為它積存了不少傷病。為延長文物壽命,文物部門計劃今年啟動對八裡橋的修繕工程。而在老橋西側,作為「接班人」的八裡橋新橋建設工程已近尾聲,預計今年5月可正式通車。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朝陽區文委了解到,目前八裡橋的修繕方案已報國家文物局進行審批。
  • 修復修繕工程 讓武威歷史文物溢彩
    > 為助推我市文化旅遊名市建設,我市多舉措多投入,對歷史文物進行修繕保護。
  • 揭秘北京十大高端會所 古宅深巷貴氣逼人
    原標題:揭秘北京十大高端會所 古宅深巷貴氣逼人   七葉香山位於玉泉山和香山之間,純正的歐式建築與幽雅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會所內優美的花園依地勢和植被自然分割成了丘比特山、香水花園、林下餐廳、圓形廣場等多個特色功能區域,是舉辦高級派對、夢幻婚禮及商務活動的理想場所。
  • 高檔會所隱身公園變身「搖錢樹」
    會所內大、中、小包間一應俱全,最多可容納二十人就餐。包間內臺布、椅套、窗簾均為明黃色,桌上放著裝飾物。據服務員介紹,十人以上包間最低消費3000元,包間不能自由點餐,有人均298元、388元、488元、588元四種套餐可供選擇,「菜單分中國人和外國人兩種不同的套餐,外賓的話相對野味少一點」,服務員說。
  • 百年清華圖書館老館外簷修繕完成 開始內部修繕
    寬敞明亮的大廳,深邃寧靜的書庫,仿照歐美新式避火法建造,百年之後回看這座已屬文物保護建築的「知識殿堂」,仍不失時尚和前衛。去年,清華大學校方宣布,出於文物保護和使用的需要,決定對圖書館老館啟動修繕,這也是近20年來老館的第一次「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