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秘境 | 故宮東北角不遠處600多年歷史的智珠寺

2021-01-15 北京四合院營造


智珠寺,位於景山后街嵩祝院23號,嵩祝寺之西側,與嵩祝寺共同公布為一個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據清宮內務府檔案記載為乾隆21年(公元 1756年)所建。

2012年,作為亞太地區古蹟保護的典範,智珠寺古建築群保護工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這也是北京建築首獲此殊榮。

智珠寺騰退前

騰退前片區樣子

智珠寺區位圖

智珠寺外部區域

智珠寺山門

智珠寺山門內

智珠寺一進區域望天王殿

智珠寺一進區域

一進區域

二進區域

回望一進區域

回望一進天王殿區域

二進區域主殿

二進區域配殿前

二進區域

二進區域後加建建築小門

二進區域

二進主殿前區域

二進區域後面以隔開的原建築群殿宇

三進區域後加建的現代建築

二進區域主殿

主殿簷頭

三進區域

三進區域

三進區域

主殿東側區域

主殿前簷區域

主殿前東側配殿位置

主殿前

天王殿前東側區域,以上為2012年春天記錄智珠寺現場。

走出智珠寺望嵩祝寺西側

嵩祝寺西側外部區域

往期寺觀建築文章

京城秘境 | 神秘古剎~嵩祝寺測繪及年代考

京城寺觀 | 攝政王載灃的家廟,大藏龍華寺

‎京城寺觀丨昔日著名的金代皇家祖廟-聖安寺

京城寺觀 | 北京有一個垃圾分類的寺院嗎?

北京寺觀丨門頭溝大悲巖觀音寺

京城寺觀丨西城菸袋斜街廣福觀

京城寺觀 | 記錄西四北三條隆長寺變遷

‎京城寺觀丨昔日蓮花胡同蓮花寺

‎京城寺觀丨昔日北京同名寺廟-臥佛寺

北京寺觀丨昔日皇家佛寺圓明園-正覺寺

北京寺觀丨昔日老北京南城最大的古剎隆安寺

北京寺觀丨什剎海邊胡同內的古剎廣化寺

京城寺觀丨昔日的夕照寺與今天金臺書院

北京寺觀丨記錄鐘樓邊宏恩觀這些年的變遷

‎京城寺觀丨大柵欄護國觀音寺修繕進行中

京城寺觀丨前門三裡河蘆草園胡同內一座並不起眼的雷音禪林


北京四合院營造

傳承京城地域文化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其他平臺轉載需後臺留言授權。

長摁上面的二維碼 自動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智珠寺曾是皇家御用印經地和活佛居住地,如今重生變身文藝空間
    在離故宮東北角樓不到一千米的胡同深處,藏著一座明清時期重要的佛教寺廟——智珠寺。智珠寺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但此地從明成祖永樂七年就已用作皇家印製經文之地,至此已有600多年歷史了。資料圖 孔繁綱 攝雖曾是皇家御用印經地和活佛居住地,近代以來,智珠寺的光芒淡去了許多,寺廟一度被工廠佔用,還曾起過一場大火……歷經滄桑,智珠寺破敗不堪。近年,一個比利時人帶領團隊,花了5年時間將此處徹底修繕改造,2013年起供遊客免費參觀。
  • 北京智珠寺改造,是「高檔會所」還是文物修繕典範?
    日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一篇名為《故宮旁寺廟變會所,可坐龍椅》的高調文章,將傳說中的「智珠寺」再次推上了批鬥的風口浪尖。幾天後,一篇《智珠寺憑啥不能開高檔餐廳》的文章又橫空出世,力撐智珠寺的文物保護和開放利用方式,並對其建築修繕給予極高評價。
  • 故宮附近寺廟變會所 內部裝修豪華
    故宮附近寺廟變會所 內部裝修豪華 2014-12-16來源:新華網 故宮附近寺廟變會所,被曝光兩年後藏身於600年古剎的會所依然在營業。 資料圖GgM瀟湘晨報網  11月1日,住建部等十部委聯合出臺的《關於嚴禁在歷史建築、公園等公共資源中設立私人會所的暫行規定》開始施行。但記者近日調查發現,該項規定出臺後,位於故宮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仍然內設豪華餐飲、住宿服務,部分區域甚至成為只對少部分人開放,可以燒香、「坐龍椅」的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
  • 故宮附近古剎內會所西餐廳仍在營業 曾被多次曝光
    後,位於故宮附近的嵩祝寺及智珠寺,被曝光仍然內設可以燒香、「坐龍椅」的私人化高檔消費場所。600年古剎嵩祝寺及智珠寺內藏身高級會所餐廳早已不是什麼新聞,然而屢次見諸報端之後,記者上午再次探訪卻發現,其內的高檔場所仍在正常營業中。
  • 文物寺院變餐廳 京城古廟內售賣肉食引網友吐槽
    「去年嵩祝寺及智珠寺進行了徹底的修繕,原以為修繕後會對外開放,沒想到年底開放時,寺廟成為會所式的高級餐館。出於對寺廟的好奇,進去看過並拿到一張簡介,餐館用寺廟的輝煌歷史為其招攬生意。歷史:古剎曾與雍和宮齊名有關資料介紹,嵩祝寺及智珠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嵩祝院北巷,原為並排的3座大寺廟,從東至西依次為法淵寺(已毀)、嵩祝寺、智珠寺,其間最早的建築當為永樂年間的「敕建智珠寺」(1403年至1424年),曾是明代的漢經廠和番經廠遺址。
  • 探店TRB Hutong:在一家有600年歷史的古寺裡吃法餐
    北京古寺餐廳TRB Hutong,京城有名的法餐廳,從餐廳到食物再到服務生都顏值穩穩在線。真心推薦大家來這家,離南鑼鼓巷挺近噠,是由有600年歷史的古寺智珠寺改造的餐廳哦,裡面有時有音樂會和藝術展!
  • 古代風水學的絕妙設計,守護故宮600多年,形似長蛇蜿蜒曲折
    就在今年過年期間,故宮首次開放了跨年旅遊項目,一時之間成為許多旅遊愛好者最熱門的跨年地,而且預計明年故宮當中一處從未向世人展示過的景點乾隆花園也將正式開門迎客,屆時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這座明清兩代帝王起居的宮殿經歷了600多年的洗禮仍然展現出非比尋常的光芒,那紅色的城牆和金色的琉璃瓦似乎向人們訴說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那些動人故事。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
  • 智珠寺被改造後,入圍全球最頂尖25間餐廳名單
    智珠寺始建於乾隆21年。坐落於北京城區景山后街。智珠寺在2012年獲得「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在北京的所有建築中,智珠寺是第一個獲得這個殊榮的。智珠寺改造讓這個古剎一炮而紅,一舉成為亞太地區文化古蹟保護的典範。2019年,智珠寺入選全國第八批重點文化保護單位。
  • 故宮600年大展即將落下帷幕,珍寶館更值得,10元看無價之寶
    今年來北京,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去故宮為它600年生日「祝壽」啦!「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出,此次大展由3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該展展期為2020年9月10日-11月15日,今天凌晨開票的11月15日故宮門票不到5分鐘已經售罄了,可見大家對它的期待。
  • 600歲故宮如何防火?
    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曾經多次遭受火災。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裡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
  • 轎車撞上東華門,故宮600年的歷史,肇事司機已被警方控制
    一輛轎車撞上了故宮的東華門,而肇事司機也很快離開了事故現場。目前的最新消息是他已經被警方控制,說起故宮大家都知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國的象徵。在這600年的歷史裡,象徵著中國的文化傳承,解放以後故宮成為了博物館,代表著中國的一段歷史。消息一出,立即佔據了頭條,也有很多網友對此事進行了評論。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故宮看看」「有時間,我一定要再去細緻看看故宮」……故宮,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是每個中國人都想去打卡的地方。
  • 瀋陽城已有2300多年歷史 曾是契丹皇族的私城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9月7日,瀋陽晚報公眾考古志願者們饒有興致地聆聽了瀋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一隊隊長付永平關於瀋陽城市歷史與考古綜述的講座,從一件件考古發現和一樁樁奇妙故事中了解瀋陽城的「前世今生」。  震驚  瀋陽人類活動史距今11萬年  瀋陽的人類活動史最早該追溯到哪裡?
  • 李少白推出典藏《四時故宮》他用詩意的鏡頭為故宮600年四季作畫
    那麼,他的《四時 故宮》按春夏秋冬四個章節,用四時變幻的不同景別與光影,展現出600年故宮光陰。故宮是一本大書,融合著中國很古老很智慧很精彩的建築與歷史,一磚一瓦一礫仿佛都在傾訴著清明兩朝帝王的奢華生活,記憶著一幕幕明清朝政與宮廷生活的圖畫。李少白老師眼中的故宮四季晨昏都在他的鏡頭裡。
  • 故宮地下隱藏著一座600多年的元朝皇宮殿,探索紫禁城的前世
    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說起故宮,相信每個人都不陌生,故宮是這些歷史最好的見證者。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每天去旅遊的人不在少數,最出名的兩個景點應該就是萬裡長城和故宮了,如果你來北京不來這兩個地方看一下那就相當於白來了。
  • 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晉宏逵:故宮600年營建往事
    目前擔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先後出版《清乾隆內府繪製京城全圖》(主編)、《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參編)以及系列工具書《明代宮廷建築大事史料長編》(主編)等。今年是故宮營建600周年,600年前故宮是怎樣營建起來的,是如何保存至今的,又將如何保存下去,是大家關心的問題。我歸納了五個方面,嘗試粗線條地描述這些問題。北京城中軸線的歷史沿革城市中軸線是現代人對城市一種布局形態的總結。明清北京城有一條貫穿南北的中軸線。
  • 工匠翻修故宮,意外發現「地下宮殿」,六百年前的傳言果然是真的
    熟悉我國朝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國的著名景點北京故宮其實就是明清時期的皇家宮殿紫禁城。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城,將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拉下皇位自己登基當上了皇帝。1644年李自成攻陷明朝京城時放火焚燒了紫禁城,昔日偌大的紫禁城便只剩下了武英殿、英華殿等四殿外加四周的炮臺角樓和皇極門。順治帝將清朝京城定在北京之後,便開始派遣工匠重新修繕紫禁城,這項修補工程耗時50餘年,在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在康熙之後紫禁城也一直在不斷地擴建整修,這才變成了現在恢弘大氣的故宮。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紀念故宮600年,跟大家隆重推薦這一套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包括《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可以「把整座故宮搬回家」!!
  • 600件珍寶上線「暢遊多寶閣」,故宮數位化為何如此成功?
    故宮數位化已經做了二十多年,在數字資源採集、管理和應用等方面已經擁有豐富的經驗。將科技與文化結合,故宮博物院這些年已經在網絡飄紅,吸引了不少年輕受眾了解中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