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80後特別懷舊,其實90後也懷舊。我就特別懷念兒時的小吃,有些童年的美食味道那是經典,是不可磨滅的記憶。我10歲以前的童年,每年六一兒童節,幾乎都要向媽媽嚷著吃碗糕。媽媽不會做好看的麵食,但是碗糕做得特別好,酸酸甜甜,鬆軟好吃,每一口都吃得很開心。現在我也有孩子,我也會時常給孩子做碗糕,孩子吃了消化好,吃的開心也放心。
碗糕其實和市場賣的糕點有所區別,傳統的中式糕點是粗糙的米粉做成,有甜、口感粗、噎人的特點。而碗糕是用細膩的粘米漿子,混少許的麵粉蒸成。傳統糕點容易吃膩,不敢吃多,碗糕怎麼吃都不怕,它口感細膩,鬆軟香甜,和蓬鬆的蛋糕一樣好吃,且特別容易被腸道消化吸收。碗糕不僅是小吃,它還可以當養胃早餐,熱乎的時候吃最好,冷卻了也不會變硬,任何時候都是鬆軟香甜的口感。
孩子喜歡吃顏色豔麗的、可愛卡通的碗糕,所以我有時在碗糕裡面擺上紅棗、芝麻,有時是蔓越莓。今天做的碗糕,我放的是紅枸杞和葡萄乾,味道酸甜,顏色好看。剛揭蓋的瞬間,看到蒸開花的碗糕,像一張孩子的笑臉,可愛極了。希望你的孩子也會喜歡碗糕,食譜僅供參考,一次就能做成。
【開花碗糕】
食材:粳米200克,麵粉30克,葡萄乾少量,紅枸杞適量,酵母粉10克,白砂糖20克。
碗糕做法:
粳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浸泡12小時以上。
泡好的粳米,控幹水分,把米倒在破壁機,倒10毫升開水,打成細膩的米漿,大約打1分鐘。一定要細膩,不是捏著還有細沙感那種。
打好的米漿倒在盆中,10克酵母粉和20克白砂糖倒在小碗中,倒20毫升溫水融化。然後把酵母水倒在米漿中攪拌均勻。
倒30克麵粉在米漿中,用打蛋器順著一個方向攪拌,直到麵粉沒有疙瘩,攪拌成均勻的米糊。
把米糊放在常溫的地方,蓋上薄膜,靜置2小時。
2小時後,把米糊舀在小碗中,每一碗裝三分之二,把葡萄乾一顆一顆擺成一圈,放3顆枸杞在碗中心。
鍋中燒水,水開以後,放蒸屜,把碗放在蒸屜上,蓋鍋蓋,蒸20分鐘。20分鐘後,碗糕會蒸開花,把鍋蓋揭開一條縫,再靜置3分鐘,注意別把水蒸氣滴到碗中。
不知有沒有80、90年代的人吃過碗糕?你覺得開花碗糕怎麼樣?我們這邊的碗糕大街小巷都有做,做法也各有所愛。不過唯一不變的就是口感,酸甜鬆軟,易下咽,易消化,是老人孩子都愛吃的一種美食。做碗糕只需要掌握好食材用量,米漿不能太稀,基本第一次也能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