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老泉州人蒸碗糕賀新春 吃著碗糕滿滿的兒時記憶

2020-12-22 閩南網

  「吃著有些燙嘴的碗糕,腦海中滿滿都是兒時的記憶,特別開心。」昨天上午,鯉城金龍街道辦事處、金峰社區居委會聯合舉辦新老泉州人蒸碗糕賀新春活動,現場教做碗糕、包鹼粽,慰問社區老人。

社區居民一起做碗糕

  製作碗糕多年的林阿姨說,碗糕是閩南最有代表性的年糕之一,製作過程需經過發酵,人們取其「發」之寓意,寄託心中美好的祝願,老人們都說碗糕會「笑」,指的是發酵的碗糕蒸後裂開的形狀。在閩南,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前夕,許多家庭便會開始「蒸糕做粿」,小時候她常跟著奶奶把提前一天發酵好的米漿取出,為全家人蒸出香甜可口的碗糕。

  昨天上午10點,經過近兩個小時的等待,飽含祝福的「笑臉」出爐,圍觀的老人們都迫不及待地吃起來。(海都記者 楊江參 文/圖)

相關焦點

  • 做碗糕,發大財——閩南碗糕/發糕
    碗糕,是閩南人打小就愛吃的一種美食,逢年過節,特別是在春節和清明節,它是供桌上的佳品,寓意發家致富、幸福安康;每日清晨,它是人們口中美味的早點,吃起來軟潤香甜,彈性十足。因它的形態,人們給它取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碗糕。
  • 兒時最愛吃開花碗糕,酸甜鬆軟,特別容易消化,忘不掉的童年味道
    我就特別懷念兒時的小吃,有些童年的美食味道那是經典,是不可磨滅的記憶。我10歲以前的童年,每年六一兒童節,幾乎都要向媽媽嚷著吃碗糕。媽媽不會做好看的麵食,但是碗糕做得特別好,酸酸甜甜,鬆軟好吃,每一口都吃得很開心。現在我也有孩子,我也會時常給孩子做碗糕,孩子吃了消化好,吃的開心也放心。
  • 莆田碗糕做法:濃濃的莆田「古早味」 展現獨有魅力
    碗糕碗糕匠人許建新「明目碗糕強足筍,舊蟶買煮鍋邊糊。」清代詩人對福建碗糕的描寫說明了碗糕的歷史悠久。在我市很多地方,尤其是鬧元宵、端午節或喬遷時,碗糕更是傳統祭祀的必備供品,因碗糕的本地話有寓發財、家族發達之意,故很多莆田人對碗糕青睞有加。
  • 莆田碗糕色雪白味香甜 記者現場探訪製作手法
    閩南網10月27日訊碗糕,是一種普通食品,節日祭祀時也會用到,廣泛存在於莆田、潮汕和閩南等地。因為碗糕製作工序繁雜,耗費體力大,如今製作者已在大量減少。  昨日,記者現場探訪了碗糕製作手法,為讀者找尋童年時那股淳樸的米香味。
  • 糯玉米碗糕,沒有加糖,就吃本味
    糯玉米碗糕玉米季節的必做食品。每年都會搞上那麼幾回。有什麼料用什麼料。這一次,是白色糯玉米。糯玉米極其軟糯,好似糯米粉,蒸好後軟塌塌的。終究還是奢望它能有少許蓬髮,加入了一捏捏小蘇打,即便不起作用,就用來釋放煙酸。
  • 一款碗糕變換無窮,吃到十歲也不膩
    大家好,首先我聲明我不是育兒專家,也不是營養學家,是地地道道的看了三年寶寶的姥姥一枚,從外孫添加輔食開始,就一直忙在給外孫做飯的路上,外孫每頓飯都吃的開心、滿足,正在健康地成長看我外孫吃的多開心,蒸了4個小碗糕,瞬間3個就下肚了。
  • 泉州十二道年味:阿母的潤餅菜 除夕的團圓飯
    前天恰逢尾牙,泉州鯉城區金魚巷,吳建川老伯家中,一群親朋好友圍桌,吃著潤餅菜,再就著熱辣水煮魚,有說有笑。「兒時,那是母親最拿手的菜,也是一家人最開心的年夜飯。」吳老伯記憶中的年味,從這道美味的潤餅菜中升騰……
  • 信杯餅,逐漸被遺忘的泉州傳統美食
    首先給外地朋友普及一下,在泉州,一年當中土地公有多少個生日。 二月初二做頭牙,何謂頭牙?就是土地公一年當中的頭一個生日,那一般都得三牲祭祀,從此開始,每月初二、十六都是土地公的生日,直到臘月十六,舉行隆重的尾牙儀式。
  • 這些福建人回憶中魂牽夢繞的美食,有你吃過的嗎
    雖然都想吃新鮮出爐的,可是那些金黃酥脆的油角卻一個都不準動,要高高地擱起來,等到節後再吃。 碗糕 碗糕是泉州著名傳統糕點之一,逢年過節供桌上的C位擔當。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就算不蒸其他的,碗糕也是一定得蒸的。
  • 記憶中的僑鄉「古早味」:美味在口中 家鄉在心間
    中國僑網11月25日電 題:記憶中的僑鄉「古早味」:美味在口中 家鄉在心間  「古早味」,是閩南人用來形容古舊的味道的詞,也可以理解為「懷念的味道」。  早年間福建臺灣等地的化工食品產業不發達,料理做法比較單純,以手工料理食物為主,料好實在,就是早期的「古早味美食」。位於福建泉州的古早味美食店鋪。
  • 海都十二道年味 吳家阿母拿手潤餅菜 記憶中的古厝大餐
    前天恰逢尾牙,泉州鯉城區金魚巷,吳建川老伯家中,一群親朋好友圍桌,吃著潤餅菜,再就著熱辣水煮魚,有說有笑。「兒時,那是母親最拿手的菜,也是一家人最開心的年夜飯。」吳老伯記憶中的年味,從這道美味的潤餅菜中升騰……
  • 走進福建,泉州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泉州早在唐代就已是我國四大商港之一到宋元時期已成為「東方第一大港」。繁榮的商業往來也促進了中外飲食文化在這裡交匯,從而創製了品種繁多的風味小吃,如鴨仔粥、肉粽、滷麵、蚵仔煎、花生仁湯、深滬魚丸、清真牛肉鍋貼、碗糕、芋果、綠豆餅等,數不勝數。
  • 濃情香山灣,尋找閩南人的「年味」
    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蒸碗糕,越發越好碗糕就是發糕,在閩南語裡,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
  • 整整37款懷舊「零食」,出了泉州就吃不到這個味道
    雲片糕兒時記憶裡溫柔的味道一整塊雪白雪白的,卻可以揭開好多層,淡淡的甜味,還有一股糯米的香味。一片一片撕下來吃,可以吃好久。信杯餅有著百年歷史的一塊餅信杯餅也叫做豬腰餅,古時候趕路的人都會隨身攜帶,它不容易壞,而且特別扛餓。摸起來軟軟的,吃起來清甜可口,特別適合老人小孩當零食吃。
  • 不看不知道,原來這些美食都出自一個地方,來看看你吃過幾種?
    泉州肉粽 吃肉粽的地方有很多,但估計大部分人都想不到肉粽居然也是起源於泉州的。泉州的肉粽,選料講究,配料多樣,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慄子、豬肉(或雞肉)、糯米等為原料,製作繁瑣,需要將各色原料先行處理過,最後才用竹葉包好煮爛,吃的額時候配上沙茶醬蒜茸、紅辣醬等調料,美味可口。
  • 漲知識|臺灣選舉中的凍蒜、蝦米碗糕、査某在花是什麼意思?
    漲知識|臺灣選舉中的凍蒜、蝦米碗糕、査某在花是什麼意思? 2014-11-25 16:46 來源:澎湃新聞        臺灣每逢選舉時,
  •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閩南語發音做「炸錮」(ji ko)油酥炸是惠安、泉港、南安一帶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小吃。裡面包裹著拌有白糖、蒜泥、蔥頭的花生粉末。口感香甜,外皮層層疊疊,酥脆可口。個頭不大,近看像個小月牙,遠看又像是一個個金元寶!
  • 古城泉州裡有這麼多的美食,這40道經典美食全吃過的才真叫厲害
    7西街亞佛潤餅閩南人在清明節有吃潤餅的習俗,用亞佛潤餅皮做潤餅是泉州人的首選。清明節要到了,這裡又得排上兩小時隊才買得到哦。11鳳池烘豬蹄泉州古城鳳池烘豬蹄腳,幾百年間讓人過食難忘,吃後還想吃。這燒出來的豬蹄,肥而不膩,甜嫩爽滑,油香撲鼻,讓人胃口大開,是配飯的好佐料。
  • 天冷,孩子最愛吃它,一次能吃4個,鬆軟香甜易吸收,比蛋糕好吃
    但是這次見面時,悅我發現他瘦了很多,小肚子也消下不少了,原來他除了健身之外,另外還在堅持吃玉米面做的食物。看來玉米面食物不僅是老人家的養生食物,更是減肥者的心頭好。悅悅家裡的也是非常的愛吃玉米面食物,所以我們家裡的玉米面比麵粉還下得快,這不昨天又讓孩子他爸爸買了10斤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