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寶寶變黃了,如何治療?

2020-10-20 兒科醫生隋靜


可愛嬰兒腳

當新生寶寶皮膚發黃,很多新手爸媽有這樣的疑問「我家寶寶雖然膽紅素值很高、皮膚黃,吃奶好,睡覺好,一切都好,為什麼非要照藍光呢?」

病理性黃疸除了皮膚黃染,對新生兒所造成的損害主要有兩個方面:

(1)原發疾病:引起黃疸上升的那些「病理性因素」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如溶血、感染等,這些都需要治療;

(2)膽紅素腦病:當重度黃疸時,大量的游離膽紅素進入中樞系統,這些膽紅素對腦細胞是有毒性作用的,它可以損傷中樞神經系統細胞,進而引起了神經系統的永久功能障礙(如運動、聽力、學習等障礙),這就叫膽紅素腦病。該病對寶寶造成損害極大,必須積極預防治療。

高膽紅素血症的幹預:目的是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預防重度高膽紅素血症和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光療是最常用的有效又安全的方法。

幹預方法:包括光照療法、藥物治療、換血治療。

一.光照療法

光療標準:很難用單一的數值來界定,不同胎齡、不同日齡的新生兒都有不同的光療指徵,另外還需考慮是否存在膽紅素腦病的高危因素,需要醫生綜合分析。建議家長遵醫囑進行光療。

光療的原理:通過一連串複雜的光化學反應,使脂溶性的膽紅素轉換為水溶性的膽紅素,不需要經過肝臟代謝,直接通過尿液排出體外,加快了膽紅素的清除速度。

最常用的光源是藍光,這主要是因為膽紅素能吸收的光線中,以波長 450~460nm 的光線作用最強,而藍光的波長則在 425~475nm,最符合要求。

光療的效果與暴露的皮膚面積、光照的強度以及持續的時間都呈正相關。對於一般的高膽紅素血症患者,光照時間達到 24~48 小時即可獲得滿意的效果。當膽紅素小於220umol/l (12.9mg/dl)就可以停止光療。

光療過程中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的變化,一般 6-12 h 監測一次。當光療結束後 12-18 h 應監測膽紅素水平,以防黃疸反跳。

藍光治療的安全性非常高,很少有什麼不良反應。但要注意光療時應用遮光眼罩遮住雙眼,用尿布遮蓋會陰部,儘量暴露其他部位的皮膚。

二.藥物治療:

白蛋白:主要用於結合游離的膽紅素,減少血液中的游離膽紅素,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

靜注免疫球蛋白:主要用於溶血的患者,用於阻斷溶血過程。

三.換血治療:可以換出血液中的膽紅素、抗體及致敏紅細胞,一般用於光療失敗、溶血症或已出現早期膽紅腦病臨床表現者。

我國目前大部分產科,陰道分娩新生兒在出生後 48 至 72 h 出院,剖宮產在 96 至 120h 出院,所以剛回家幾天黃疸監測越要積極,有問題及時就診。

家長初步評估寶寶黃疸的程度:爸媽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皮膚黃染的程度。

輕度黃疸—黃疸最早出現在頭面部,膽紅素值大概是 5 - 6 mg/dL,可以繼續觀察;

中度黃疸—皮膚黃染波及軀幹、四肢近段,膽紅素10 mg/dL以上。如生後不足 3 天,寶寶需要醫院就診;

重度黃疸—皮膚黃染已經達到四肢遠端、手心、腳心,鞏膜等均黃染(即全身黃染),膽紅素值超過17 mg/dL以上,需要帶寶寶醫院測膽紅素值了。

對於早期新生兒黃疸,家長如何幫助寶寶退黃:就是加強餵養,促進排便。

通俗地說,讓寶寶「多吃多拉」,促進排便,減少腸肝循環,減緩膽紅素上升速度。

不靠譜的退黃方法/偏方:

1.口服茵梔黃:2016年8月3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公告,要求茵梔黃注射液修改說明書,標註「新生兒、嬰幼兒禁用」。茵梔黃口服液或顆粒在臨床上被大量使用,是治療新生兒黃疸僅有的一種中成藥。茵梔黃口服液是否也應該禁用呢?業內尚存爭議。從我一個西醫角度來看,茵梔黃主要用於病理性肝炎的退黃治療,對於大部分新生兒黃疸病因沒有治療作用。而且茵梔黃會影響寶寶消化道功能,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噁心、嘔吐、腹瀉,同時導致腸道微生態平衡失調。茵梔黃口服液中有金銀花提取物,金銀花可以誘發G6PD缺乏症(蠶豆病)者發病。2014 版的「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治療部分都沒有提及用茵梔黃退黃。

2.曬太陽退黃疸:在家曬太陽基本沒有任何作用,弊大於利

太陽光包含了各種不同波長的光,其中也有藍光,所以曬太陽對降黃疸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陽光中的藍光量微乎其微,而且藍光透不過玻璃,透不過衣物,這就是為什麼照藍光時需要儘可能多裸露皮膚。對於需要積極降黃疸的患兒來說在家曬太陽退黃是杯水車薪。而且6個月以下的寶寶需要避免陽光直射,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寶寶眼睛、皮膚有損害。

3. 喝葡萄糖水:

葡萄糖水對黃疸沒有任何幫助,反而會佔據新生兒本來就不大的胃容量,從而造成吃奶減少、排便減少,膽紅素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增加腸道重吸收膽紅素,反而不利於退黃。

4.在家自測膽紅素,在家光療:

現在有些家長從網上租經皮測膽紅素儀在家監測寶寶膽紅素。可以,但只是一個粗篩方法。醫院的測量儀器是定期校對的,而網上租的測量儀估計不會有定期校對,很可能有測量誤差。而且在家操作時要注意測量時保護好寶寶眼睛,而且需要多次測量取平均值。如果膽紅素持續增高超過15以上,或寶寶全身皮膚黃染,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測膽紅素,並根據寶寶日齡及出生前後情況決定治療方案。

有的家長不捨得寶寶住院,甚至租藍光設備在家自我光療。這種操作是不推薦的。

藍光治療需要專業培訓。在藍光治療中寶寶需要全身裸露,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眼睛、外陰。同時需要保持恆定溫度溼度,注意觀察寶寶有無脫水、發熱等表現。

同時藍光毯、藍光燈等藍光設施,需要定期清洗,定期校對,更換藍光管等。

這些在家都不能保證,寶寶這些小,操作需謹慎。藍光治療需要去醫院進行。

綜上所述,生理性黃疸是不用治療就消退的黃疸,病理性黃疸是需要治療的黃疸。生理性或病理性黃疸不是簡單地靠數值來區分的。事實上,生理性黃疸的膽紅素範圍受遺傳、種族、餵養方式等多種因素影響,很難得出一個統一適用的標準。判斷是否病理性黃疸,醫生要根據黃疸的發生時間、進展快慢、圍產史以及合併症等多種因素來綜合判斷,以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醫療幹預。家長在寶寶回家後要充分重視皮膚黃染變化,有情況及時就診。

新生寶寶變黃了,是怎麼回事?https://www.toutiao.com/i6881548510571790859/

相關焦點

  • 新生寶寶變黃了,是怎麼回事?
    可是沒過幾天,寶寶越變越黃,成了「香蕉人」,甚至被要求去兒科住院照藍光。家長就有很多疑問:「我聽說有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我家寶寶屬於哪種情況?」,「自己在家有什麼措施可以幫助寶寶退黃」,「寶寶吃奶等等都挺好,就是皮膚黃了,可不可以不住院治療啊」……此篇文章先解釋一下剛出生寶寶黃疸的原因。
  • 吃母乳寶寶變黃怎麼辦?
    導語:新生兒一般在出生24小時後出現變黃的情況,這應該是出黃疸了,關於黃疸要細分的話會有三種情況,一起來了解下。很多陪產的家人和新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看到自己粉嫩的小寶寶開心的不得了,但是剛過了2天,突然發現寶寶成了「小黃人」,真是好難看呀。但是過陣子又恢復了原樣,這是怎麼回事呢?
  • 新生寶寶黃疸,你需要知道的一些知識
    對於大多數的新生寶寶來說都會不同程度地患上黃疸,而罪魁禍首就是一種叫做膽紅素的黃色色素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由於氧氣不夠,所以就生產出了更多的紅細胞,用來攜帶氧氣,保證寶寶的需求,出生後寶寶開始獨立呼吸,意味著他體內那些多餘的紅細胞完成了使命,紅細胞退休後會釋放大量的膽紅素,而此時寶寶的肝臟功能還不完善
  • 新生寶寶的小肚臍,該如何護理呢?
    新生寶寶的小肚臍,該如何護理呢?該如何處理寶寶臍帶異常?有部分嬰兒的臍帶根部比較粗,2周後仍未脫落。如果臍部沒有紅腫或化膿、沒有大量液體從臍窩中滲出,可以繼續觀察,進行常規臍部護理。(圖片來源於網絡)除此之外,如果出現以下臍帶異常,可有相應的處理方式。
  • 衣領變黃怎麼辦 衣領發黃如何清洗
    衣領變黃怎麼辦 衣領發黃如何清洗 2018-05-04 15:51:21 來源:全球紡織網 衣領變黃怎麼辦?衣領發黃如何清洗?
  • 新生寶寶黃疸如何護理?病理性黃疸可能對寶寶腦部造成永久傷害
    最近,有寶媽問我們寶寶黃疸如何護理的問題,寶媽覺得寶寶黃疸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過度重視。我們想說的是這個問題需要父母引起重視,切不可大意,因為病理性黃疸可能對寶寶腦部造成永久傷害。新生寶寶黃疸是很常見的,半數以上的足月寶寶都會有黃疸,正常足月兒一般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通常在出生後5~7天黃疸會達到峰值,然後逐漸消退。正常情況下出生後不超過2周,黃疸就消退了。而大多數寶寶的黃疸都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是疾病引起的,這叫做生理性黃疸。
  • 寶寶護膚小竅門,為了你的寶寶一定要看
    尿布包的太嚴實或更換不及時,以及使用不合適的洗衣液、尿布和毛巾容易引起寶寶「尿布疹」。一般為了不妨礙嬰兒的腹式呼吸,尿片的松度應該可以容納得下二三根手指的寬度,也為了讓嬰兒的大腿活動自如,所以不可包得過緊,但也不要太松,否則容易掉下。若是寶寶拉了臭臭,必須及時更換且必須洗屁屁;新生寶寶一般一天要換尿布14-20次,若是只有尿沒有粑粑,可2小時換一次,這。
  • 【醫療科普】新生寶寶出現黃疸,如何做好家庭護理?
    黃疸主要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生理性黃疸可自行消退,只需動態觀察,不需特別治療;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從而帶來神經系統及視聽損害,也有些黃疸可能提示肝膽系統疾病,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診斷治療。因此,在疫情時期,家長們學會新生兒黃疸的居家觀察與護理尤為重要!
  • 寶寶便秘出血怎麼辦 如何治療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便秘出血,不要驚慌,因為導致寶寶便秘出血的原因有很多,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講講。  寶寶便秘出血是什麼原因?非新生兒童,則可能與敗血症、傷寒、吞入牙齦出血有關。  寶寶便秘出血怎麼辦?  1、不用治療  如果兒童便血情況的發生與兒童免疫系統的成熟有關,則無需進行治療,只需順其自然。
  • 冬天出生的新生寶寶,該如何護理?
    天氣越來越冷, 離冬天越來越近 ,冬天也會有很多新生寶寶出生,那麼在冬天我們應該如何照顧寶寶?今天跟大家分享冬天照顧新生兒注意事項。細節①:堅持母乳餵養冬天是呼吸道感染等各種疾病的多發病時期,而母乳中含有抗體以及大量營養物質,能夠增強寶寶身體抵抗力,減少生病的可能。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一定要堅持給寶寶哺餵母乳。
  • 指甲變黃、變厚了,怎麼回事?
    本期答題醫生: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皮膚科醫師 陳奇權患者提問陳醫生你好,本人女,30 歲,約一年前右腳大腳指和左腳小指的指甲變黃、變厚了,腳趾有時擠壓覺得痛,而且現在腳趾甲已全部變厚,這是什麼病?應如何治療?(附照片,僅患者本人和醫生可見)陳奇權皮膚科 醫師「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 新生寶寶肚子脹如何應對?
    作者:寶寶知道 夏夜微良630新生寶寶肚子脹鼓鼓的,算不算是病呢?需不需要治療?原則上要以寶寶的臨床症狀為判斷標準。如果寶寶能吃、能拉、沒有嘔吐的現象、肚子摸起來軟軟的、活動力良好、排氣正常、體重正常增加,那麼這一類的腹脹大多屬於功能性腹脹,無須特別治療。
  • 當新生寶寶遭遇黃疸
    寶寶出生時的喜悅尤掛在新手父母的臉上,卻突然被醫生告之:寶寶有些黃疸!父母立刻慌了手腳。寶寶順利出生看起來很健康,怎麼會患上黃疸?這算是很嚴重的病嗎?究竟應該如何治療?小寶寶會覺得痛苦嗎……?為了避免新手父母在聽到此症時的手忙腳亂、忐忑不安,先和我們一起補上新生兒黃疸這一課吧,如此才能心中有數、從容應對。
  • 如何讀懂新生寶寶的健康密碼?
    一個可愛的小生命來到這個世界, 「新手上路」的爸爸媽媽們,對於如何照顧這個不會用語言來表達的小寶寶往往心裡沒底,出現問題時會手足無措甚至陷入焦慮中,最擔心寶寶的身體狀況出差錯,如何讀懂寶寶身體健康狀況的信息,做寶寶健康安全的守護者,初為人父人母的你可以跟新生兒科專家一起學習到讀懂小寶寶身體健康信息的方法。
  • 珍珠為什麼會變黃、變暗、脫皮?該如何讓處理?
    最近有粉絲給我私信,說剛買不久的珍珠變黃、變暗,還脫皮,是不是買假了?我想大家也可能遇到類似的問題,憑藉對珠寶知識的了解,為大家解答一下這個問題。珍珠發生變黃、變暗、脫皮的現象,未必是買假了,貨真價實的珍珠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 白衣服又又又變黃了,很難受,怎麼辦?
    要說夏天我們最愛穿的單品,肯定非白T莫屬了,但是,穿白T的小夥伴都知道,白T真的是太太太容易變黃了,那麼它為什麼會變黃呢?變黃了,又該怎麼辦呢?有沒有什麼補救的方法?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白色衣服為什麼會變黃。
  • 寶寶「黃疸」別忽視 新生兒科來護航
    湘航醫第1991期推送 近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很多新手爸媽出於安全考慮不敢帶寶寶出門,造成了寶寶黃疸監測不及時,湖南航天醫院新生兒科連續收治多名重度黃疸的寶寶,甚至有些黃疸的寶寶一度達到換血指徵。
  • 寶寶就變成小黃人了?這種情況下,新生兒黃疸要治療
    很多新手爸爸爸媽在寶寶出生幾天後,發現自家寶寶怎麼一天比一天變黃了,最後後變成「小黃人」兒了,醜不拉嘰的,有的甚至像「小老頭」一樣,看看別的寶寶白白胖胖的,他們就會擔心,寶寶這是怎麼了,是不是得了什麼特別嚴重的病。
  • 新生寶寶口吐泡泡 警惕肺炎
    來源:廣州日報口吐泡泡,在新生寶寶中很常見。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提醒,如果小寶寶口吐泡泡的同時,還伴有嗆奶、口周發青、胃口變差、精神變差、呼吸困難等現象,則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是肺炎發出的信號。
  • 寶寶黃疸很可怕?老實說:滿足這2種情況,才需要治療
    十個寶寶八個黃,黃疸是許多新生兒都會經歷的問題。對此,新手媽媽不免很緊張,那麼黃疸指數多少算正常?黃疸對於寶寶的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黃疸超標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