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了眾多「小蘇格拉底」的學校,用4招培養孩子4種關鍵思維

2020-12-12 騰訊網

  看點:兒童哲學是一種發源於歐洲國家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旨在從小培養孩子以邏輯為基礎的思考習慣,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協和教育集團旗下的海富金太陽幼兒園,是最早一批引入兒童哲學課的幼兒園,培養出了許多「小蘇格拉底」。此次,外灘君採訪了Stephen園長和Cindy老師,與我們分享如何讓孩子具備批判式,創新式,關愛式與合作式這四種成長關鍵思維。

  文丨周瀅瀅    編輯丨張凌鋒

  哲學課在國內中小學教育中很少見,但在歐美地區可不是稀罕事,盛產哲學家的法國甚至已經把哲學課開到幼兒園去了。

  我們可能很難想像,老師如何跟幼兒園的孩子討論「什麼是好壞」,「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愛」這樣的哲學問題?這麼小的孩子真的能上哲學課嗎?

  可是在國際教育圈,兒童哲學(Philosophy for Children,簡稱P4C) 這一發源於歐美國家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在全球風靡。P4C的背後,還有批判式思維、創新式思維、關愛式思維、合作式思維這4種思維培養。

  協和教育集團旗下的海富金太陽幼兒園,是最早一批引入兒童哲學課的幼兒園,園長Cindy是滬上幼兒階段的P4C專家。

  2013年,她第一次接觸到了P4C兒童哲學,至今已有多年關於兒童哲學的教學實踐經驗。

  在海富金太陽幼兒園的牆壁上,也貼滿了這樣的問題,「你可以相信一個你不認識的人嗎?」「我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握未來呢?」「為了生活得更好而傷害動物,這樣是對的嗎?」

  而這些正是兒童哲學課上會討論到的話題。走廊上也是孩子們的哲學塗鴉和思維導圖,彷佛到處是智慧的「小蘇格拉底」。

  在園長Cindy看來,與其說「兒童哲學」是一門課,不如說是一種可以貫穿在幼兒課程中的理念和教學方法。

  它並非帶著孩子們認識柏拉圖、蘇格拉底,也不是去探究深奧的哲學命題,而是從小培養以邏輯為基礎的思考習慣,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那麼,P4C兒童哲學,究竟如何構建一種邏輯思考能力?可供討論的哲學話題是什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有哪些注意的問題?

  帶著疑問,外灘君採訪了Cindy和同樣擁有多年兒童哲學教育經驗的海富東方幼兒園園長Stephen Walshe,請他們結合實際教學,帶我們一窺P4C兒童哲學探究活動的奧秘。

  不可提前預設的課堂內容

  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孩子來說,他需要一個有趣的媒介,幫助它介入思考。兒童哲學課堂上的「刺激物」,正是這樣的媒介。

  所以,課堂開始前,老師往往會出示一個繪本故事,一段視頻,一條新聞等作為「刺激物」,從這些故事和視頻出發,老師會引導孩子們思考,投票對自己最感興趣的話題,進一步討論。

  外灘君親歷的這堂兒童哲學課上,小朋友們正在對一段日本校園視頻展開討論。

  視頻的內容是,一個表演跳馬的日本小男孩,一連幾次都沒能躍過去。

  在眾多目光的注視下,他沮喪地抹起了眼淚。這時候一群小學生在他身邊圍成一圈,在大家的加油聲中,小男孩一躍而過!

  觀看了兩遍視頻後,老師請孩子們閉上眼睛回憶,故事裡都發生了什麼?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自己有什麼想法?

  孩子們以小組的形式,提出想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孩子們居然提出了這樣一些在成人看來都「很有內涵」的問題:「怎樣才能堅持做一件困難的事情?」「為什麼小夥伴加油之後,他就能跳過去了?」「小男孩一直努力,可還是失敗怎怎麼辦?」

  接下來,老師對這些問題進行匯投票,由孩子們選出了最想要探討的問題。

  孩子們共同選出想要探討的問題

  因此,兒童哲學課的討論問題,往往沒有辦法提前預設。老師可以大概判斷孩子們會對哪些問題感興趣,但是課堂內容,只能隨著孩子們的討論一點點生成。

  Cindy舉例說,有一次,計劃以一場電影內容作為討論話題,沒想到孩子們看完電影回來,感受最深的並非電影內容,而是對電影院裡黑暗環境的恐懼。

  老師立刻意識到,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黑暗以及對黑暗的恐懼,才是他們最關注的。

  從這一洞察出發,老師擱置了原本要討論的話題,轉而設置了一個「感受黑暗」的活動,一起討論「為什麼黑暗會讓我害怕?」「這個世界如果沒有黑夜,只有白天好不好?」「如果必須要面對黑暗,我們該怎麼辦?」並將思考過程手繪出來。

  在兒童哲學課堂上,這樣的「不可預見性」還有很多。比如,一本關於勇氣的繪本,孩子感興趣的點可能根本不在勇氣,而在故事中的親情,爸爸媽媽的愛,朋友的友誼等等。

  不過,在Cindy看來,生活中的任何細節,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都是最好的討論話題。

  哲學思考,沒有「年齡門檻」

  就好像蘇格拉底經常通過層層遞進和反問,像助產士一樣推動你的思考。

  在P4C的課堂上,老師們同樣也像這樣,通過一系列反問和對話,鍛鍊學生最基礎的邏輯思考。

  因此,Stephen認為,哲學教育並沒有年齡的門檻,它都是在構建每個人最底層的能力,越早開啟越有利於他的人生。

  這樣的思考鍛鍊,穿插在兒童哲學課堂始終,包括一開始的熱身。採訪的當天,外灘君也參加了這樣一次熱身遊戲。

  課堂熱身遊戲

  只見老師拿來了一個密封的木盒,讓每個孩子搖一搖,規定集體在十個問題之內,猜出裡面是什麼。

  於是,孩子們開始思考並提出「它是硬的嗎?」「它是水果嗎?」「它有皮嗎?」「它的皮能吃嗎?」

  每個問題,老師都會適時地引導孩子們歸類,這是運用了「分類、假設、推理、總結」等哪一種常見的思維本領。

  當孩子們做出一些判斷,比如「水果都是長在樹上的」,老師則會反問「這是真的嗎?有沒有不是這樣的情況呢?」

  就這樣,一場小小的課堂熱身遊戲,讓孩子們的腦細胞活躍起來,掌握一些常見的思維本領,同時,也考驗了大家的合作能力,能否在一定的提問機會之內,集體尋找出答案。

  老師通過孩子們的對話,提煉出孩子們的思考本領

  接下來,孩子們在面對不同意見時的表現,更讓人感到驚訝。

  在小組討論環節,需要一位組員負責配圖。可是,有兩三個孩子都想承擔畫畫的角色,怎麼辦?大家僵持不下。

  這時候,老師並不幹涉,只是微笑著說:「都想畫畫怎麼辦呢?你們要想辦法解決哦。」

  沒想到,孩子們居然主動提出,以民主投票的方式,決定由誰畫畫。就這樣,一場常見的「紛爭」,被幼兒園孩子輕鬆化解。

  面對我的詫異,Cindy笑著說,「他們可不是一開始就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只是因為在兒童哲學課上,我們經常引導孩子,如何傾聽別人的想法,處理不同的意見。」

  兒童哲學課,就像是一場思維碰撞,它鼓勵孩子在對話中,建立自己的思考;面對質疑,可以很從容地說出不同想法的理由,同時,也讓孩子在有規則的對話和活動中,學習如何提問、如何傾聽他人、如何參與合作等「軟實力」。

  鼓勵表達,放棄「對與錯」的執念

  暢所預言,大膽表達觀點,是任何討論的前提。同樣,在哲學討論課上,討論話題的哲學性和思辨性,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能讓孩子們毫無顧忌地說出內心想法。

  可是,幼兒園的孩子已經學會隱藏起自己的內心想法。剛開始上兒童哲學課,他們會揣摩大人想要的是什麼,或者遵循常見的思維定勢,給出一個「安全的答案」。

  比如,當老師引導孩子們討論「分享」這個話題,「是不是一定要分享?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分享?」幾乎所有孩子都表示要分享。

  只有一個孩子,提出了質疑:「有些東西不能分享… …比如我的名字。」Cindy認為,這樣的回答需要倍加珍視,因為在兒童哲學課上,只有鼓勵不同的意見表達,才有越來多的孩子敢於發表真實想法。

  當然,在暢所欲言的環境下,也會有讓你忍不住想要指正的「童言無忌」。這時候,更需要引導者能夠「忍耐」和「放棄說教」,而不是及時指出錯誤。

  比如,一次課堂活動中,老師提供了四張照片:

  在分別是一個西藏小孩,一位年輕媽媽,擁抱著的印度孩子,還有一位老爺爺,讓孩子們選一張最讓你感動的微笑。

  結果,沒有一個孩子投票給微笑的老爺爺。

  問孩子:「為什麼沒有一個人選老爺爺?」

  回答是:「他滿臉皺紋,太醜了」「他跑不動,不能陪我玩」

  老師記錄下孩子們的想法

  這種情況下,老師要忍住「說教」的衝動,順著孩子們的回答提出疑問, 「老人臉上的皺紋,是他們能決定的嗎?」「老人跑不動,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

  可是,如果孩子們對老人的曾經不了解,很難萌發出真正的尊重。基於此,順其自然地策劃了「記憶牆」活動,分享爺爺奶奶年輕時的照片,了解長輩們也曾過光輝燦爛的歲月,並讓孩子對人生的衰老過程,有理性的認識和思考。

  Cindy 感慨:「這比憑空想出一個活動要有意思多了。畢竟,價值觀的建立,不是灌輸給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是通過隱含價值觀的哲學對話,鼓勵孩子們重新思考已有的看法。」

  如何用P4C開啟親子對話?

  都說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但時在日常生活中,面對孩子們的諸多提問,家長要麼答不上來,要麼覺得太幼稚懶得回答。

  Stephen提醒家長,孩子在幼兒階段的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珍視,到了小學階段,他的好奇心很快就泯滅了。

  那麼,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提問熱情?他給家長支了幾招,只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就可以讓看似「很傻」的問題,成為鍛鍊兒童思考的「助推器」。

  海富東方幼兒園園長 Stephen Walshe

  1、思考主動權交給孩子

  這是一個五歲女兒和爸爸之間,關於「有沒有魔鬼」的對話。

  女兒:「爸爸,魔鬼是真的嗎?」

  爸爸:「你覺得呢?」

  女兒:「我覺得它是真的。」

  爸爸:「如果它是真的,為什麼看不見呢?」

  女兒思考:「因為是白天?」

  爸爸:「如果我們能看見它,就一定是真的嗎?」

  對於女兒的每一次提問,爸爸都沒有直接給到答案,而是將問題拋還給女兒,引導她自己去思考。

  在這場對話中,親子從一個看似「荒唐」問題,層層深入,並讓孩子對做出的每一個判斷,都要給出依據,確保思考問題的邏輯。

  此外,多問幾個「為什麼」,也是深化思考的一個方法。

  比如看電影回來孩子說:「我害怕黑,不喜歡看電影」;家長要問的是「你為什麼害怕?」而不是一味地說「你要勇敢」。這些無關痛癢的安慰,並不能打動到孩子的內心。

  2、對問題背後的思考

  Stephen堅信,兒童的每個問題都應該珍視,因為這些問題背後,能揭示更多的內心狀況。

  有一次課上,他給孩子看了一段兒童迷路的視頻,本意是聊聊「安全」方面的話題,沒想到孩子看完視頻後的疑惑卻是「他的媽媽在哪裡?」

  Stephen說,這個問題雖然沒有哲學意義,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孩子這一問題背後,其實隱藏著他的恐懼、焦慮和被拋棄的緊張。

  類似這些簡單的問題,都可能與孩子的生活和內心需求息息相關。在此基礎上,可以和孩子就其背後的心理,做進一步的討論,比如進「什麼是害怕,什麼是緊張?」

  孩子們圍坐一圈進行哲學討論

  3、適當的質疑和反問

  「思考和胡思亂想是兩件事情,真正的思考是痛苦的,就像練習鋼琴一樣。同樣,思考能力的培養過程,也是痛苦的。」

  但是,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奉行鼓勵教育,孩子表達的任何想法,都會給予表揚,生怕會打擊到他的自信。其實,這會導致孩子懶得深入思考,也只受不了一丁點的質疑。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用兒童哲學對話的方式,對孩子的觀點進行追問和質疑,這將有助於孩子更加全面、辯證地思考問題。

  尤其在這個碎片化時代,我們每天都從網絡媒體中吸收大量信息,辨別信息真偽的思辨能力,將尤其重要。

  4、朋友般的親子溝通

  當孩子有了自主意識,開始自主選擇朋友。家長可以和孩子聊聊,「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你的朋友?怎樣界定『朋友』個概念?我為什麼喜歡和她做朋友?」

  與孩子分享自己的交友理念,像朋友般溝通,能夠幫助建立很好的親子關係。

  到了青春期,家長也可以放下「早戀」的恐慌,用這種方式和孩子聊天:「你為什麼喜歡他/她? 對方最吸引你的是什麼?這個時間段你覺得什麼更重要?」通過啟發式的鼓勵,讓孩子自己思考,現在談戀愛對於我來說是不是最重要的。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過。」Stephen相信,這句蘇格拉底名言,在今天依然有時代意義。

  我們可以幫孩子將每一天每一分鐘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滴水不漏;但是,當你問一個孩子「有什麼是能讓他不計一切代價要全身心投入和付出的?」答案往往是:沒有。

  如果一個孩子的人生選擇,都不是經由自己的思考審視後決定,就算努力實現了那些「別人的光榮和夢想」,他會為之欣喜嗎?」

  兒童哲學,所要培養的獨立思考,正是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而活,為什麼而努力,去過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

  延伸視頻:

相關焦點

  • 孩子3-6歲時,這4種思維很重要,家長早培養孩子少走彎路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3~6歲的 孩子正處於所謂「精力旺盛年齡」,身體的一切機能都生氣勃勃地向各方面開始發展。同時,這個時期的孩子已具有整個人格的縮影,他們不再像兩歲時對他人表現出無意識的反抗和敵對情緒,在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而是因為3-6歲是人類思維成長的黃金時期。
  • 如何培養孩子思維的深度?
    之前的四篇分享文章,其中一篇我們著重給大家分享思維的發展原理,即孩子的思維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呢?第二篇跟大家分享了:如何培養思維的精度問題;第三篇跟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培養孩子多角度思考問題?第四篇跟大家分享的是:怎麼培養孩子思維的速度?
  • 培養孩子的思維靈敏度,比只關注成績更有用,家長怎麼培養
    我前面4人後面6個共多少人,孩子答11人,老師卻說錯了!對於普遍大眾來說,讀書可以說是最公平的一個出路,眾多家長都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以後能過得更好,從小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那是緊張萬分。考試多一分少一分,排名前一位,後一位都是扣緊著家長的心弦!
  • 用蘇格拉底提問法訓練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裡面有些內容和案例是從我的書《豐盈心態養孩子》擴展出來的。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當他們發問時,首先肯定他們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接著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他們遠離那些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訓練他們能夠逐漸問出有質量和深度的問題。一旦養成勤於發問的習慣,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鞏固,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 蘇格拉底說:用「問答法」教育孩子,孩子思維能力更強
    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問答法」,「問答法」的應用極其廣泛,它不僅引導我們思考,還能夠訓練批判性思維,尤其是在教育領域,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佔據了重要地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問答法」。
  • 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從2-4歲就需要開始啦
    很多時候,家長們早就意識到數學思維是對孩子智力投資的一筆永恆的財富,比如通過數學學習可以鍛鍊思維能力,反過來思維能力提高了,又能更好地學習數學。但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思維往往不得其法,導致錯過對孩子思維和智力培養的最佳階段。如何培養幼兒的數學思維?這裡推薦大家12種有趣的方式,將您的孩子介紹給數學世界。
  • 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訓練批判性思維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及探索未知事物的欲望。當他們發問時,首先肯定他們「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接著用蘇格拉底式提問法引導他們遠離那些簡單的非黑即白的問題,訓練他們能夠逐漸問出有質量和深度的問題。一旦養成勤於發問的習慣,孩子的自信就能得到鞏固,在未來的生活中才能問出更多好問題。
  • 如何培養出學習有後勁的孩子?側重培養4種能力,孩子學習後勁足
    而這裡所說的蓄力不單單是指刷題、補課,而是要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這其中邏輯思維、學習習慣都有一定的比重。1、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這裡家長們需要知道的是,固定思維與成長型思維是對立的所以家長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以成長型思維對孩子進行鼓勵與引導,這才是我們該做的。當孩子某件事失敗時,不要用言語加大對孩子自信心的傷害,例如:我說什麼了?叫你不聽話?之類的話。
  •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如何培養孩子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從發散思維訓練開始】發散性思維是孩子天生就具備的一種思維,就是根據神經元的特徵就具備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要訓練思考的方法】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對信息重組的思維,需要大量的去探索和尋找。這就需要孩子學會思考的方法,具備思考的能力。被動思考是一定沒有主動思考的效果好的,因此在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一定是培養孩子主動思考的能力。
  • 孩子缺乏創新思維怎麼辦?心理學家:培養孩子「思維韌性」是關鍵
    相信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種情形,面對著孩子眼巴巴的求助,父母總是會於心不忍,說好的幫孩子完成,結果往往都是直接替孩子做好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缺乏創新思維。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培養孩子「思維韌性」是關鍵。
  • 怎樣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
    而在學校裡很少聽到,也不是考試的內容。那麼英語思維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培養英語思維?缺乏母語環境該怎麼培養英語思維呢? 什麼是英語思維? 2、學齡前啟蒙英語 有研究表明,5歲以上的中國人,母語就是一個很強大的語言工具了,佔據著腦子大部分的空間,有種說法叫「母語優勢」。英語在這樣的強勢打壓下簡直在腦中寸步難行,此時,只能用母語認知、理解,翻譯英語,這是個無法抗拒的過程。
  • 孩子升大班,如何應對幼升小?分析3原因,4招培養孩子
    導讀:孩子升大班,如何應對幼升小?父母勿慌,分析3原因,4招培養孩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升大班,如何應對幼升小?父母勿慌,分析3原因,4招培養孩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助力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實踐是關鍵
    有時思維仿佛被套進圈子,頭上有個擺脫不了的緊箍,孫悟空也無可奈何。思維定式的泥潭也就是思維的自閉,思維跳不出來,思想也就見不得陽光,更抓不到問題的關鍵。思維定式的危害: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一個人工作效率如果是1,那麼兩個人的工作效率就一定等於2嗎?不見得,因為社會不是數學模式中那種理想化模型。
  • 助力孩子成長,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實踐是關鍵
    2.對於電吹風,一般人只認為它是吹頭用的,其實它還有多種功能,可以吹衣服、墨跡等的烘乾器。3.磚,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建築,然而我們還可以用它來當武器、坐凳等。思維定式的危害:抓不住問題的關鍵思維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它可以海闊天空超出環宇浮想聯翩,也可以鑽進牛角尖裡窄得身都轉不過來。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孩子事半功倍
    家長用對3招,孩子學習數學能省下一半力氣和時間1.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遠離數學焦慮這套《七田真全腦開發練習冊》主要針對的是孩子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同時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記憶力。、現實應用、數字感知、方向與方位感知、運算、比較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孩子的空間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
  • 鄧鴻吉專訪: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是關鍵
    不少學校提到創新教育,就開始聯想到讓孩子學習編程、智慧機器人、3D印表機、無人機這些類型的課程,並認為安排這些課程就是在搞素質教育,然而這樣的觀念在鄧鴻吉教授看來是比較片面的,「各位老師、家長,你們相信嗎,我用一張白紙,也能做出一個好的創意發明,關鍵是什麼,是用好身邊材料,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 爸媽數學不好,該怎麼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用對3招事半功倍
    家長用對3招,孩子學習數學能省下一半力氣和時間1.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遠離數學焦慮家長們的數學焦慮是學生時代留下的病根,由於數學不好,家長們害怕甚至討厭數學,產生了數學焦慮。這套《七田真全腦開發練習冊》主要針對的是孩子數學邏輯思維的培養,同時還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與記憶力。
  • 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培養直覺思維的關鍵是什麼
    導讀: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培養直覺思維的關鍵是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鮮明個性,培養直覺思維的關鍵是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4招培養孩子愛閱讀
    「讀書破萬卷」,從小養成孩子愛讀書的好習慣不但可以豐富孩子課外知識,一本好書還能教會孩子如何做人,培養孩子正確的德行,那麼如何培養孩子對讀書的興趣暱?最初去書店,可跟著孩子,觀察孩子在看哪些書,必要的時候給予一些引導。以後,家長和孩子—進書店就「分道揚鑣」各看各的書去了。對於孩子選擇的書籍,給他充分的自由度。在孩子還沒真正喜歡上閱讀的時候,首要的任務應是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閱讀興趣,而不是用應該讀什麼、不應該讀什麼、什麼書讀了要沒收,這樣的「禁令」來扼殺他們的閱讀興趣。
  • 教孩子編碼就夠了嗎?不!學校該培養的是計算思維
    自本世紀初以來,「4個C」的21世紀技能——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造力(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和溝通(communication)——已被越來越多的人視為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