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都在過清明,你知道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嗎?不只是祭祀那麼簡單

2020-12-20 小佛說史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是又不是一個個簡簡單單的節氣,更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清明節之所以成為節日,和寒食節有很大的關係。

寒食節是古人們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義士介子推設立,相傳晉文公為了迫介子推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被火焚而死。在介子推死難的那一天,人們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在漢朝山西地區的百姓為了祭祀介子推,一個月都不使用火。

寒食節禁火的習俗則比寒食節的歷史更加悠久,遠古時期的人們在使用火的過程中見識到火帶來的好處,自然也看到大火燒毀家園的事情,便認為是火中有神明的存在,祭祀火便成了一個很重要的事,人們固定在春季的一天歇火,然後再進行祭祀活動重新點燃。介子推被火燒死之後,慢慢的晉國地區將禁火的日子和祭祀介子推放在一起,到了司馬建晉朝,寒食節便在全國推廣起來。到了唐朝,官方乾脆將寒食節和清明聯繫在一起,規定寒食節熄火,清明節點火,「自今以後,寒食並禁火三日」,「寒食清明,四日為假」,「大致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合而為一」。

既然清明節是清明和寒食節合二為一的節日,那麼清明節的習俗自然是以兩者各有的習俗相結合。在眾多習俗之中,分量最重的自然要數祭祀。

寒食節前往墓前拜祭祖先的活動早就在民間流行,不過真正被官方頒布詔令,承認寒食節祭祀則是在唐朝,「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世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用拜掃禮……食餘於他所,不得作樂,仍編入禮典,永為常式」。北宋時期,人們將老墳和新墳的祭祀分開,寒食節第一天祭祀老墳,第三天祭祀新墳,「寒食第三節,即清明日矣。凡新墳皆用此日拜掃」。慢慢往後發展,一些地區都是在清明當天進行祭祀,不過就小佛了解,四川東部地區二月二到清明節都是可以上墳祭祀,不過小佛家還是習慣於清明節當天祭祀。

很多人都知道中元節是我國的鬼節,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清明節也是鬼節之一?據說受佛教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驅鬼,畢竟觀音大士的淨瓶中插的就是柳枝。既然柳枝可以驅鬼,那麼在清明節這個鬼節正是柳條發芽扽時候,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一來為闢邪,二來希望將柳樹的勃勃生機轉到自己身上。

既然清明節吸收了寒食節禁火的習俗,那麼為了防止吃冷東西傷身,古人在清明節會有各種文娛活動。

北宋詞人張揮就曾寫了一首《訴衷情·寒食》描寫西湖寒食遊覽之盛況:湧金門外小瀛州,寒食更風流。紅船滿湖歌吹,花外有高樓。晴日暖,淡煙浮,恣嬉遊。三千粉黛,十二闌幹,一片雲頭。人們乘船出遊,享受春色,滿湖都是遊船和絲竹之聲,然而這都是富人們的節目,普通百姓溫飽尚且艱難,難能有錢乘船聽曲。

普通百姓更愛的則是放風箏、鬥草等幾乎不用花錢的活動。我們現在一個風箏可以放多年,而古人放風箏的時候會故意剪短風箏線,他們認為放風箏可以放走穢氣,風箏放上天后,故意剪斷風箏線就能消災祛難,故而清明祭掃墓時,大人帶小孩在野外放風箏。

清明節已經接近暮春,這個時候草木茂盛,小佛讀宋詞的時候有注意到寫清明節的詞中,有不少「鬥草」的身影:「西園鬥草歸遲…… 寒食清明都過了」,「……梨花落後清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贏,笑從雙臉生」。鬥草分文鬥和武鬥,文鬥是比試誰採摘的花草多,誰採摘的花草更新奇;武鬥小佛以前都玩過,幾個人分別採同一種一定韌性的草,然後相互交叉成「十」字狀並各自用勁拉扯,草沒有被扯斷的人為贏家。

除了以上小佛提到的之外,清明節還有這些習俗,譬如:蹴鞠(踢足球)、蕩鞦韆、植樹、鬥雞、吃清明蛋、吃青團、吃清明饃饃(小佛最喜歡吃了,加上艾草和棉花草,正是這個季節上天最好的饋贈)……

清明節有了那麼多豐富的習俗,儼然成了一個風格快活的節日,好不愜意。

參考資料:《全宋詞》,《清明時節話「清明」》

相關焦點

  • 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清明祭祖有什麼講究 清明詩歌賞析
    清明節習俗掃墓祭祖掃墓,原是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或前三天)的習俗,至唐代逐漸合併於清明,成為清明節的重要習俗。剷除雜草,放上供品,於墳前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寄託對先人的懷念。清明踏青時編織柳環戴在頭上,以闢邪除災,祈福迎祥。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後變黃狗」之說。
  • 《清明上河圖》畫的是清明節嗎? 清明節掃墓有哪些禁忌
    ­  清明節來了!­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也是民間極為重視的以親情為主題的民俗節日。但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清明只是一個用來掃墓的日子,就連它的英文名字都是「Tomb-Sweeping Day」(掃墓日)……­  對於清明節,其實我們有很深的誤解。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時間:2017-04-01 23:1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 你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是什麼嗎?清明節都祭祀什麼食物?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祭祀祖先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每逢到了清明節前後就會下起雨來,感覺老天也感受到我們對逝去親人的念想,用雨滴來表達我們的心情。那麼你們知不知道清明節祭祀的來源嗎?祭祀的時候是需要準備什麼食物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時間:2020-04-03 06:54   來源:今日頭條 窮哥在重慶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禁忌和習俗,你都知道哪些?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清明節的起源和文化習俗
    詩中寫清明時節春雨中所見景象,色彩比較清淡,心境卻十分悽冷。前兩句寓情於景,情景相融,借景抒情,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後兩句首先提出了如何擺脫這種心境的辦法;然後寫答話帶行動,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詩運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餘韻悠長,耐人尋味。提到清明節,我們都知道是一個祭祖掃墓的節日,那到底它起源是怎麼樣的呢?有哪些風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農村習俗:老人去世前三年祭祀口訣,不滿三年清明不上墳不立碑
    不滿三年,新墳祭祀口訣很多地方都有這個習俗,就是不滿三年的新墳,前三年的清明是不能隨意祭拜的,也不能立碑,那麼啥時候去祭祀比較合適呢?這裡有個口訣!「新山第一年不過社,第二年不過清,第三年正清」,這個口訣怎麼理解呢?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中國古代社會不同時期形成的眾多傳統節日,不僅充滿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神秘意韻,同時也體現出了不同社會思想契機下的獨特人文關懷。寒食節與清明節都是古代社會中比較重要的祭祀節日,寒食節誕生主要是沿襲了遠古時期的「改火」舊習;而清明節則是上古時代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從這個角度來看寒食」與「清明」兩個傳統節日,雖然節日性質與起源時代基本類似但卻並非同一個節日。
  • 家鄉清明節祭祀祖先不僅要插柳,還要吃蛋饃和棗饃,你知道寓意嗎
    清明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炎黃子孫不僅要祭祀祖先,還藉機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俗話說: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清明節祭祀各地都有獨有的習俗延續,今天螞蟻就說下家鄉的習俗。祭祀完,用柳枝編個草帽戴在頭上,用柳樹皮做個哨子,吹起來別提多帶勁了。小時候就知道吃和玩,長大後,才知道這些延續下來的習俗都有自己特有的寓意。蒸饃獨食子清明節取代的是寒食節,寒食節的起源跟介子推有關。
  • 清明節的傳統習俗20字50字簡短介紹 10個清明祭掃風俗習慣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
  •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時間:2020-04-03 06: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是什麼時候?放幾天假?清明節有哪些習俗?
  • 清明節上墳燒紙的禁忌你都了解嗎?2018年清明節祭祀有哪些注意的
    2018年的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作為一年一度的祭祖,很多人還都是非常看重的,很多人都是攜全家好小,長途跋涉的回老家祭祖,中國人都非常重視清明節祭祖。尤其是在傳統觀念裡,如果不參加祭祖,常常被視為不孝,那麼2018年清明節祭祀上墳燒紙有哪些禁忌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呢?
  • 2018年4月5日4時13分清明節 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清明節氣節日的風俗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 清明節各地飲食文化習俗,你知道哪些呢?
    清明節要吃饊子,是一種傳統習俗。老北京人過清明,則喜歡吃炸饊子。炸饊子是一種油炸類的麵食,用麵粉、糯米粉加鹽或蜜、糖,搓成細條,油煎而成。後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後來寒食和清明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陝北一直流傳至今 6.雞蛋
  • 閩南清明節習俗 閩南清明有什麼風俗習慣?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 清明祭祖始於哪個朝代?有哪些祭祀方式
    清明祭祖是中國人的傳統民俗,人們通過掃墓祭祖的方式,不僅可以表達對先祖的追思和悼念,還可以通過祈禱的方式,讓先祖庇佑子孫身體安康。那麼清明祭祖究竟從哪個朝代開始的呢?且聽小編一一為你道來。【清明祭祖的緣由】清明祭祖的傳統習俗,跟人們的信仰、祭祀、曆法、節氣等人文與自然文化相關。中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思遠的傳統觀念。古時農業是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人們為了有個好收成,除了祈求大自然風調雨順外,還會請求先祖保佑,能有個五穀豐登的好年景。
  • 清明祭祀有哪些禁忌與講究?
    ,清明祭奠先人越早越好,可以在清明前一周、甚至兩周都可以進行,不要全趕到清明節這一天。  掃墓之前需禁食嗎  掃墓之前不一定要禁食:當你動身開始掃墓,最好吃飽食物別餓著肚子,衣著整齊,以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  掃墓時可不可開心嘻笑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掃墓外,還有踏青等一系列風俗活動。既有肅穆掃墓活動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