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麼讀書?
時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曬書單時說「我這一年讀了多少本書」。但事後,你有問過自己,看了這麼多書,書裡的知識你都吸收了嗎?你都運用了嗎?通過讀這些書,你是否真的比以前進步了? 比以前好多了? 比以前更有洞察力?或者,只是要經過市場的閱讀?我們時常會抱怨說,為什麼我看了很多書,卻感覺合上書之後,我完全不記得這本書裡究竟講了哪些內容,有一種白看了的感覺!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叫《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卻依然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我也對自己過往以來的讀書經歷進行了回顧和梳理,發現了一些自己在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相信,大部分人讀書時,肯定一開始都會帶著問題去讀這本書。或者說在讀書的過程管理中常著疑問,我自然也不為外,但有很多時候,我會不斷發現學生自己讀完一本書後,吸收學習效果並不是可以很好,也沒有我們看到他們自己在生活環境中有了多大的改變和進步,而不好的原因究竟出現在哪裡呢?事實上,有知識之間未建立連接。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場景,就是書中講到一個新的理論知識的時候,比如,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囚徒困境,書上也專門對這個混念進行了聞述和解釋,你當時好像也理解了這些闡述和解釋,當你看完整本書後,你本以為收穫滿滿。哪知合上書的那一刻,你卻完全忘記了一個囚徒生活困境的意思。我們究竟怎麼了! 這說明我們沒有真正吸收書中的知識。
當我們讀到一個有用的理論知識時,其實我們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書裡的信息解釋,而應該融會貫通,去回想自己曾經遇到過的哪些現象可以被這個理論知識所解釋。因為只有這樣,不僅再一次加深了自己對這個知識的理解,也更加固了這個知識點在我們頭腦中的紮根。除了回顧過去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著眼於未來。意思就是說,對於書中的知識,我們還應該問問自己,「我的哪些行為是可以被這個知識所改進?將來我們自己會怎麼用它?」,在生活中,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帶著疑問,你可以看到你讀這本書,是以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帶著問題看書,去尋求解答,最終又多收穫到了一些,多成長和進步一些!我覺的將我們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中,這樣才是真正的將知識融會貫通了,也才算沒有白讀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