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除了在學校要讀書,出了校門更要讀書,怎麼讀呢?
出了校門,書本就是老師,《論語》中有,「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叢書本中汲取營養,多讀書才能更好的適應,可是有人感嘆,為什麼讀了很多,過後就忘了,為什麼,讀了以後沒有覺得有什麼用處。
沒錯,用處很重要,出了校門後讀的書,實用性是首先考慮的,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找相應的書,從書中找答案。
這時候的讀,不一定要逐句讀。可以先想想自己想知道什麼,自己的問題又是什麼,有的時候之所以覺得讀書收穫不大,就是問題太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問題,那樣,讀書就成了為讀書而讀書了。就像散步,沒有目標,走哪算哪了。而有目標,知道往哪走的,能快速找出合適的路線,能很快到達,效率不言而喻,讀書也是一樣。
讀書沒有用,收穫少,根本的原因就在這。
《論語》裡,也曾提到學習要求本務實,學以致用,可見,儒家歷來對學習就很重視「用」。
如今我們也要用起來,多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