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怎麼讀才好?

2020-12-10 淇蘭舒

讀書,除了在學校要讀書,出了校門更要讀書,怎麼讀呢?

出了校門,書本就是老師,《論語》中有,「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叢書本中汲取營養,多讀書才能更好的適應,可是有人感嘆,為什麼讀了很多,過後就忘了,為什麼,讀了以後沒有覺得有什麼用處。

沒錯,用處很重要,出了校門後讀的書,實用性是首先考慮的,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找相應的書,從書中找答案。

這時候的讀,不一定要逐句讀。可以先想想自己想知道什麼,自己的問題又是什麼,有的時候之所以覺得讀書收穫不大,就是問題太少,或者根本就沒有問題,那樣,讀書就成了為讀書而讀書了。就像散步,沒有目標,走哪算哪了。而有目標,知道往哪走的,能快速找出合適的路線,能很快到達,效率不言而喻,讀書也是一樣。

讀書沒有用,收穫少,根本的原因就在這。

《論語》裡,也曾提到學習要求本務實,學以致用,可見,儒家歷來對學習就很重視「用」。

如今我們也要用起來,多實踐!

相關焦點

  • 應該怎麼讀書才是沒有白讀?
    應該怎麼讀書? 時常看到朋友圈有人曬書單時說「我這一年讀了多少本書」。但事後,你有問過自己,看了這麼多書,書裡的知識你都吸收了嗎?你都運用了嗎?通過讀這些書,你是否真的比以前進步了?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叫《為什麼你看了很多書,卻依然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我也對自己過往以來的讀書經歷進行了回顧和梳理,發現了一些自己在讀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 讀書應該怎樣讀才好?
    讀書,是非常普遍的事情。可是如何讀好,記憶好,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那麼如何讀書才更加科學有效呢?通讀一遍。對於讀書來說,最好能首先通讀一遍,不要求一字不漏地全部看完,你完全可以採取一目十行的方式,大體瀏覽一下書的主要梗概。
  • 好讀書 讀好書 讀書好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來教育學生,要求他們從小養成愛讀書的良好習慣,通過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奠定人生的基礎,走向成功的人生。好讀書,喜好讀書,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手不釋卷,愛不釋手;讀好書,讀適合自己的書,讀有益的書,開卷有益,獲益匪淺;讀書好,嘗到讀書的甜頭,讀書可以豐富知識,充實人生。在書這一良師益友的教導下,沿著書籍的階梯,攀登人生和事業的高峰。
  • 讀書,怎麼痛快怎麼讀吧
    讀書,怎麼痛快怎麼讀吧明偉方小時候,母親對我的家教極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記得有一次,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餐,僅僅因為我沒將放在桌上的碗扶好,母親便一巴掌打在我臉上,厲聲訓斥道:「連吃飯都懶得掌碗,將來肯定是個討飯的命!」儘管母親對我的坐相、站相、吃相等要求十分嚴格,但對我的讀書相卻分外寬容。不管是睡在竹床上看書,還是騎在牛背上、躺在草地上看書,母親都非但不生氣,還滿臉高興地說:「我的伢真是塊讀書的料呢!」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好多了,不僅有人「引讀」,還有各種「拆書稿」,現在的讀書的人也多了,能讀到的書就更多了。甚至除了讀書,還可以看電視劇,通過書籍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通過書稿改編而來的紀錄片,又或是「聽書」等等,在讀書的形式上越來越多元化了。所以,「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我想關心的這個問題的還是大有人在。
  • 讀屏本是「零食」 讀書才是「正餐」
    打個比方說,讀屏原本是日常生活的「零食」,讀書才是日常生活的「正餐」。面對移動網際網路滲透至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今天,藉助新媒介發達便利的技術東風,「忙時讀屏、閒時讀書」原本是人們日常閱讀行為的應有常態,因為這關係到人的兩種思維——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的訓練與培養。
  • 好讀書 讀好書 書讀好
    高 昌關於讀書,古人留下很多名言,更留下了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等等許多千古流傳的典故。那種苦讀書、好讀書的精神令人感動,可是書海茫茫,如果不重視讀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哪怕讀書破萬卷,也未必都能夠達到開卷有益的目的。
  • 精典書店|讀好書 好讀書 讀書好
    慢慢長大,讀的書範圍廣了,涉及的內容多了,才知道爺爺真的沒有騙我。我在一本一本的書裡讀人、讀事,讀世界。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為了生存,為了更好地生活,或者說,是為了學會和這個世界相處。所以——先讀書,後浪,如何?對了,如果你是精典書店的會員,還有讓你相當滿意的折扣。
  • 讀書的2個步驟:讀什麼、怎麼讀?
    從此滋味,有如大汗淋漓之後的酣暢、有如久別以後的重逢、有如千裡之行後的擁被入眠、有如破執後的頓悟……經過這幾年的所讀 亦使我對讀書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體悟。也更想把自己的親身體會與心得分享出來,讓有緣人一起品茗,一起進步。第一、讀什麼書?
  • 很吵才讀得好:大聲讀書法(猶太人讀書秘訣)
    猶太人用全身來讀書,用眼看,用口讀,用耳聽。而且只用口朗讀很單調,他們會再加上音調。猶太人使用聲音來讀書,可以把所讀的內容印刻在心靈中。
  • 為什麼要讀書|怎麼有效地去讀好書
    我們在小時候經常都會聽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學習標語,想要我們每個人都好好讀書,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堂哥的孩子已經讀四年級了,卻非常不喜歡學習,作業都不寫,回家就是盯著電視看動畫片。他爺爺問了一句:你還要不要讀書呢?突然這句話讓我想起了一個很多人都會思考的問題:為什麼要讀書呢?
  • 多讀書,讀好書,讀書好——《憶讀書》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
    「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的情感,以及「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的讀書感悟。本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為:「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同時結合本課的課後第一題:「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冰心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歷,她認為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思考題與第二單元的閱讀訓練要素「提高閱讀速度」相承接,同時在實際閱讀時需要做到一邊讀一邊想,抓住關鍵詞句把握文章的內容要點。
  • 書應該怎麼讀(家長鬚知)丨有卷讀書
    讀書大家都會讀,關鍵是讀什麼書,書應該怎麼讀。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一書未完,不看他書做事最好不要一心二用,讀書亦如此,讀書切忌急讀。如果書中內容興趣缺缺,則可以略讀,跳過不合適的地方即可,千萬不可囫圇吞棗的亂讀下去。而且書不讀完,就不要開始一本新的,最好不要幾本書一起讀,可以用不同的書互相借鑑,但是混搭的方式並不可取。正所謂一心不二用,讀書需專注。讀書講方法和讀書最搭的並非一杯咖啡,而是一支筆。
  •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閱讀教學中,應特別注重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開展閱讀活動,營造「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親身的閱讀體驗中,發展閱讀興趣,端正閱讀態度,培養閱讀習慣。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知名人,讀名著」活動,通過學生收集交流名人讀書名言,讓學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樹立「讀書好」的意識,感悟課外閱讀的真諦在於:開闊視野,培養閱讀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滋養良好的品德,發展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 怎麼讀大學,才是大問題
    近段時間武漢晨報導師團QQ群和微信號內,不少家長和準大學生最熱衷討論並嚮導師提出的問題是,哪個專業最好,感覺錄取的專業不如意,到學校怎麼換專業等等問題。 這種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個人秉性、興趣不一,很難有唯一答案;專業本無好壞之分,學好便好。但坦率講,對專業基本不了解,還未入學就想換專業,不是一種理性選擇。
  • 書不是這麼讀的,到底哪種讀書方法才是最好的?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培根讀書確實對人大有益處,所謂開卷有益嘛。
  • 冰心: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別錯過孩子們的閱讀黃金期
    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六次被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倡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理念。書中有一條尤其與眾不同引起我們關注的是:建議學生在家期間,即課外,不要再讀課內書,提倡多讀課外書。望家長給予配合與支持。再把「閱讀」的視角轉向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與武漢大學資深教授陶德麟針對當前語文教育現狀,呼籲:青少年趁小的時候,記憶力好的時候,多讀一些經典名著。
  • 努力讀書2年寫出百萬筆記,才發現這樣讀書才是對的
    讀書好這事誰都知道,人人都在喊努力成長,經常看到有人宣傳一年讀200本書,也有人非常努力的學習各種讀書方法。很努力,卻沒有換來想要的成長和收穫,這是為什麼?我想你在閱讀的時候,一起思考讀書更本質的問題:為什麼讀書?
  • 葉倩老師談:如何讀「好」書——《你的讀書方法價值百萬》
    在逐一回復各類問題的時候,會發現,大多數人都很喜歡讀書,但又同時擁有不知道怎麼把一本書讀「好」的苦惱,我深深知道,每個苦惱背後的知識焦慮是什麼。。大多數人都很喜歡讀書,但又同時擁有不知道怎麼把一本書讀「好」的苦惱,我深深知道,每個苦惱背後的知識焦慮是什麼......
  • 古代牛人教我們如何讀書,書沒讀好,可能是沒這樣做
    為什麼自己或小孩讀書總是讀不好呢?可能方法出了問題。我們老祖宗也常常分享他們讀書的方法,不過這類內容可能比較偏門,一般人並沒注意到。他們的這些方法到今天其實仍然很實用或有啟發性。今天就聊聊兩位古代牛人是怎麼看待讀書這件事情,應該怎麼去做才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