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朱光潛 | 繪畫:丁融
1. 美是什麼
有的人相信美是事物所固有的。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事物的美醜是與生俱來的,與觀者的看法無關。
所以曾經有很多科學家,會去研究最美的顏色是紅色還是藍色;最美的形體是曲線還是直線;最美的音調是 G 調還是 F 調。
輞川穗境之一(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但是關於「美」的各種判斷,各種定義,都會存在爭議,因為「美」沒有像「高」、「矮」或「長」、「短」那樣,有一個公認的評判標準,所以這樣的說法欠妥。
一些哲學家認為,美是心的產物。康德認為人心的構造是相似的,所以美的判斷,是主觀而又普遍的;黑格爾認為美是在個別事物上,見出「概念」或理想;託爾斯泰以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訓……
映山紅遍|之二 (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哲學家們在同一種觀點的指引下,也是會出現不同的答案,這其中的問題在於,他們都太過於理性。藝術的欣賞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我們憑的是直覺,而不是理性地下判斷。
依我看,美是物與心的融合。美感起於形象的直覺。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當外物原來是散漫混亂的時候,經過知覺的綜合作用,才能現出形象來。
彩穗方華|之一(局部) 宣紙設色 丁融
2. 美與自然
人們常常說的「自然美」有兩種意義。
一是常態美。自然萬物本無真偽。真與偽是科學家們定義出來的概念,以便於思考的;自然也本無善惡,善與惡是倫理學家所分別出來,以規範人類生活的。同理,自然也本無美醜,美醜是觀賞者憑自己的情趣判斷出來的。
彩穗方華|之三(局部) 宣紙設色 丁融
自然界唯一固有的分別,是常態與變態的分別。通常「自然美」就是指事物的常態,「自然醜」就是指事物的變態。自然美的難,難在件件都合適。高低合適的,大小不合適;大小合適的,肥瘦或不合適。
自然美是許多最普遍的性質之總和,就每個獨立的性質說,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總和說,它卻不可多得,所以成為人們的追求與理想,為人稱之為美。
彩穗方華|之一(局部) 宣紙設色 丁融
二是藝術美。藝術的美醜和自然的美醜是兩件事,自然美可以轉化為藝術意義上的醜。
比如,靈魂畫手可以把很美山水風景,臨摹成靈魂畫作;當然自然醜也可以變成藝術美,一個自然界生長的畸形的葫蘆,經過藝術家的點金之手,也許能變成傑出的畫作,所以藝術的美不是僅僅從摹仿自然美得來的。
映山·紅紫(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藝術的美,是事物現形象於直覺的一個特點,它的外形和實質融化成一氣,它的姿態與人的情趣交感共鳴。這種「美」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而不是俯拾即是的,它是「抒情的表現」。
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說:「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書。」 每個人手中都有一部字典,但最後用裡面的字編寫成書或詩詞歌賦,靠的是個人的才華和情趣。
輞川穗境|之一(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3. 美的欣賞
除了上文所說的兩種意義,從美學的觀點看,「自然美」其實是個矛盾的名詞,能稱之為「美」的就不「自然」,稱之為「自然」的就還沒有成為「美」。如果你覺得「自然」美,「自然」就經過藝術化了,成為你的作品。
美的欣賞也是如此,它也是把自然加以藝術化。所謂藝術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映山紅遍|之二(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康德認為,審美判斷的第一契機,是審美主體放棄對於對象的功利性要求。一朵花,無論是開在別人家的院子裡,還是插在你家的花瓶裡,只要能欣賞,它都是一樣美。
我們這裡討論的欣賞,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對於所愛者也只是無所為而為的欣賞,不帶佔有欲。
彩穗方華|之三(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4. 美的創造
一方面,現實世界是有限制的,不容任意地自由行動。人不安於此,於是有種種苦悶厭倦。要消遣這種苦悶厭倦,人於是自架起空中樓閣。
苦悶起於人生對於「有限」的不滿,幻想就是人生對於「無限」的尋求,藝術就是幻想的結果。
輞川穗境|之一(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藝術的功用,都在幫助人擺脫現實的羈絆與束縛,跳出到可能的世界中,去避風息涼。人愈到閒散時,愈覺單調生活不可耐,愈想在呆板平凡的世界中,尋出一點出乎常軌的偶然的波浪,來排憂解悶。所以藝術的需要在閒散時,愈顯緊迫。
而另一方面,倘若沒有自然無意與人類有意的創造,欣賞也不知道從何談起。
彩穗方華|之一(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5. 關於藝術創造的方法
一是想像。藝術創造需要想像,與哲學不同,它最忌諱抽象。抽象的概念在藝術家的腦裡,都要先翻譯成具體的意象,然後才表現於作品。具體的意象才能引起深切的情感。
二是情感。藝術的任務是在創造意象,但是這種意象必定是受情感飽和的。情感或出於己,或出於人,藝術家對於出於己者,須跳出來視察,對於出於人者,須鑽進去體驗。
輕風·曼舞(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三是格律。在藝術方面,受情感飽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種格律裡面,是一種規範。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道德家的極境,也是藝術家的極境。藝術的創造活動中,「從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從心所欲」。凡是藝術家都要能打破這個矛盾。
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時候,才做到這種境界,可見循格律而能脫化格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輞川穗境|之一(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四是摹仿。藝術上的摹仿,最重要的是傳達和媒介這兩個技巧。傳達需要手能從心,使筋肉所變的動作,恰能把意象畫在紙上或是刻在石上。這種筋肉活動不是天生自在的,需要刻意練習。例如寫字、作畫、彈琴等等,要有手腕筋肉的技巧。
媒介是藝術傳達所用的工具。比如金石是雕刻的媒介,文字語言是文學的媒介。學一門藝術,就要學該門藝術所特有的學問和技巧。這種學習就是利用過去經驗,吸收已有文化,作為自己創造的基礎。
映山·紅紫(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6. 關於靈感
一個藝術家能否偉大,是受遺傳和環境影響的,但這些都是與生俱來的機會。常人努力的方向,在於靈感的發掘,那是最容易顯出才華的地方。
但靈感似乎讓人捉摸不透,希望它來時它偏不來,不希望它來時它卻驀然出現,有時苦心搜索而不能得的,偶然在無意之中湧上心頭。
彩穗方華|之二 (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靈感是潛意識中的工作,在意識中的收穫。它雖是突如其來,卻不是毫無準備。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你為創造所做的努力不會白費,在你沒有意識到的時候,靈感就自己跑上門了。
映山·紅紫(局部)宣紙設色 丁融
7. 美與人生
美是藝術的,藝術雖與實際人生有距離,卻與整個人生無隔閡,因為藝術是情趣的表現,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
反之,離開藝術也便無所謂人生。因為凡是創造和欣賞,都是藝術的活動。
畫家丁融,中國籍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
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
原標題:《朱光潛:談什麼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