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在顛沛流離、生死存亡之際,朱光潛為什麼要推廣美學?

2020-12-20 夕茜de簡慢人生

我討厭吃胡蘿蔔和小蔥,吃之前,總要費勁地把它們一一撥開。有一次,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加這些無用的東西,媽媽說,這樣才好看呀,「難道你不覺得美嗎?」

美倒是美,就是麻煩。我一直腹誹媽媽:「搞這些沒用的東西幹嘛,還不如多做一個菜有用呢。」

如今,回想起往日,滋味全不記得了,只記住了小菜上的胡蘿蔔和蔥花之美。人到中年,吃飽穿暖,也開始講究這些無用的東西了。這時候才意識到,美——只有在無欲望中才能產生。

中國的美學大師有兩位被稱為「美學雙峰」,一位是宗白華,一位是朱光潛。宗白華留學德國,精通西方美學,卻對東方美學造詣深厚。朱光潛則中國功底紮實,對西方美學興趣盎然。兩人可謂中西合璧,對於美學愛好者是不可缺少的領路人。

宗白華的《美學散步》更偏重對中國美學藝術的感悟,朱光潛的《談美》則更側重與讀者的交流談心。

對於初涉美學的讀者,先讀朱光潛的《談美》,無疑能更快地入門。或者你只是想了解「什麼是美」,從《談美》開始,也是不錯的選擇。

一、什麼才是美呢?

我們看到一片秀麗的山水,會感嘆:「好美!」

我們看到一副油畫《蒙娜麗莎》,會感動:「好美!」

我們看到一個青春豔麗的少女,血脈蓬勃,會激動地稱讚:「好美!」

我們看到一道精心烹製地佳餚,味蕾全開,會迫不及待地誇獎:「好美!」

這種種的美,是一樣的嗎?

英國學者羅斯金曾很坦白地說:「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一座希臘女神雕像,有一位血色鮮麗的英國姑娘的一半美。」而我們也常常稱讚一位姑娘,身材漂亮得就像一座雕像。那麼是活生生的姑娘美,還是希臘女神雕像美?

朱光潛說,端看你在欣賞姑娘和女神雕像時所用到的感官了。如果姑娘讓你想去戀愛,或秀色可餐,那麼希臘女神雕像更美。因為,真正的美,是脫離了現實欲望的單獨存在。

因此,山水是美,油畫是美,少女和佳餚則是你的欲望,是快感。

在《談美》中,朱光潛把抽象的「美」的定義,用簡單的例子輕鬆講解,「美」也就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飛入了尋常人家」。

所謂「真善美」都是人自己定下的價值,不是事物所本來就有的特質。「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善,解決人的生存問題;真,解決人的發展問題;美,解決人的精神問題。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吃飽穿暖已不成問題,科技的發展也是月新日益,然而精神方面出問題的人卻越來越多。這是在美感上有了缺失。

人為了生存而做的活動,叫有所為,比如打工賺錢,寫文賣錢,製作跨年演講吸引粉絲用知識賺錢,這些活動是有目的的,在這些為了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境的奴隸,是不自由的,因此會對人的心靈產生壓力,造成人在精神上的睏乏。

而美,就是人類為自己找到的一片精神淨土,在這個世界裡,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可以什麼都不做,也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比如靜靜地欣賞一片落葉的凋零,或者把它拍下來做成屏保,又或者把它收集起來堆成一座落葉山,再或者拿一片落葉做成書籤。這些活動,是無所為而為,也是對生活毫無價值的行為,也只有在這樣的活動中,美才體現出它最有價值的一面。

美感的經驗是人生中最有價值的一面。

二、美從何而來?

有人會問:落葉為什麼是美的,我怎麼沒有發現呢?

閒置院落裡的落葉,遠方的遊客看著很美,想要把它拍入畫中;在住家看來或需要不停清掃,或可堆肥種花養草,但那就是實用主義,和美不沾邊了。

那麼,你離落葉有多遠呢?有句話叫:住慣的地方沒有風景。美,需要距離,只有脫離了自己的實際生活,沒有利益之爭,你才能發現美,感受美。

所以高曉松的「詩與遠方」皆是美的,是人們嚮往的未來。做一行,怨一行,則是因為人們常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別人的境遇。所謂「家花不如野花香」,說的就是距離太近產生不了美。

距離產生美,我們耳熟能詳,但這個距離究竟多遠合適呢?太近、太貼近生活,固然不好;那麼太遠呢,又容易無法讓人欣賞和了解。

有很多人欣賞不了西方的文學作品,或者認為古代文學已經脫離實際不值得一讀,就是因為距離太遠,人們對不了解的東西,往往也是不欣賞的。

讓一個歡快的年輕人,去欣賞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必然是無果的。只有久經風霜的中年人才能體會「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蒼涼之美,再讀到「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不禁潸然淚下。

借景生情,由己思景,內心的悲涼轉移到了眼中的風光,這就是移情作用,把自己的感情投入到眼中的事物中,再從眼中的事物中吸收其中的意蘊深淺,達到物我一體、天人合一之境。

因此,美既是主觀的,也是客觀的。

回到開頭的落葉,一片落葉不是美,當你開始欣賞它,它就有了美,落葉之美是欣賞之人賦予它的。

美的欣賞,就是把自然加以藝術化,朱光潛說這種美的欣賞,就像「柏拉圖式的戀愛」——欣賞卻不佔有。

換句話說,你欣賞的是落葉的靈魂,而不是落葉的軀殼。歸根結底,美來自人們的內心,是脫離了現實生活的無用之活動創造出來的;但它可以豐富人們的靈魂,所以有趣之人,常玩無用之事,藝術之欣賞便是給了人們在生存的壓力下,小憩片刻的自由自在。

學會了欣賞美,也就學會了創造美的藝術。

三、如何創造美?

然而世間處處有落葉,能欣賞落葉的人卻很少。想要創造落葉之美,就要運用你的想像力來創造。

李白有詩云:

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落葉被擬人化,比喻朋友的相聚和別離。

唐代孔紹安則云:

早秋驚落葉,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不願離家的人,被託物成落葉,隨命運飄零,儘管不願,卻萬般無奈的宿命。

詩人們把自己的情感也代入了詩詞,此情此景,觸人心弦。

而普通人往往創造不了美,創造不了藝術,因為「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經驗放在一種距離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儘管深刻,經驗儘管豐富,終不能創造藝術。」

加入了想像和情感,文學便不再是幾張破紙,音樂便不再是幾段長短音律,繪畫便不再是幾根濃淡不一的線條和色塊,雕塑也不再是一堆形狀不一的工業材料。

經常出門旅行的人知道,在千奇百怪的山峰前,需要我們用想像把山峰和山名一一配對,筆架山、猴子觀海、犀牛峰等等,如果沒有想像,山就是山,峰就是峰,並沒有什麼區別。有了想像,有了各自的名字,山峰便活了起來,成為了有情趣的藝術之美。

學會欣賞美,其實就是創造自己的情趣生活。從大的方面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具有藝術之美,端看我們自己怎麼去創造。

如果你覺得你的人生有趣味,你就已經學會了如何欣賞美;那麼想要創造美,你只需要把你的生活過的有趣味即可。

寫一首詩詞,聽一場評彈,唱一段小曲,看一部電影,這也是生活的情趣。

窗臺上插一隻花,牆上掛一幅畫,或者僅僅是選一個顏色好看的飯碗,這種種的趣味,如果你能感受到,這就是美的創造。

朱光潛說人生即是藝術,藝術也貫穿於人生。在人類的歷史中,也只有藝術能夠長存。

「許多轟轟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過去了,許多轟轟烈烈的成功和失敗也都過去了,只有藝術作品真正是不朽的。」

一百年前國破家亡,朱光潛們在生死存亡之際,仍堅持追求美,著書立傳,敦促後世子孫。因為他們認為只有「怡情養性」,才能洗刷人心;只有這世上的人懂得不帶功利地欣賞美,才能創造出清明平和的盛世嘉年。

「社會上多一個講政治經濟的人,便是多一個借黨忙官的人,這種人愈多,社會愈趨於腐濁。」

因此理想,魯迅放下了手術刀拿起了筆,朱光潛則寫下《談美》開始他的美學啟蒙課。

一百年後盛世繁華,「談錢」之風壓過「談美」,「美」成為可以用金錢衡量的商品。喜愛金錢的人,可以赤裸裸地宣傳他是功利小人;而喜愛藝術的人,卻不得不頂著「有錢不掙神經病」的汙名,偷偷地玩藝術。

如果我們相信美是無所為而為的產物,那麼在功利社會中,我們還擁有發現美的眼睛嗎?

借用朱光潛在《談美》中的一段話,結束本文。我相信,美一直潛伏在人心,從未離去,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它!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朋友,讓我們珍重這幾點星光!讓我們也努力散布幾點星光去照耀那和過去一般漆黑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經典閱讀|《看花聽雨吹風》:美學大師朱光潛傾心談美
    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看美學大師為你一一解答。《看花聽雨吹風》作者:朱光潛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談美》是朱光潛先生建立其早期美學理論體系的重要著作之一。全書從「談美」「免俗」,「人心淨化」的目標出發,順著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及美的特點這一脈絡層層展開,娓娓道來。
  • 朱光潛和他的《談美書簡》:關鍵時刻有擔當者方為一代大師
    朱光潛先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美學大師,他知識淵博,學貫中西,著有《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談美》、《談美書簡》等作品,被譽中國美學史上一座橫跨古今、溝通中外的"橋梁"。
  • 朱光潛美學的風雅異韻:人生跌宕 進退有常
    新中國成立後,朱光潛一直是北京大學教授,歷任第二、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華美學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等職。朱光潛是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和翻譯家。他的《悲劇心理學》《文藝心理學》《談美》《美學批判論文集》《西方美學史》《美學拾穗集》等著作,以文筆優美暢達、見解獨到精闢而蜚聲於海內外,為中國美學和文藝理論發展做出開拓性的重大貢獻。
  • 朱光潛、宗白華的《雙美集》,美學理論與現實的完美結合
    文/歐陽欣《雙美集》以獲得國家圖書獎的《宗白華全集》和《朱光潛全集》為底本,精選《美學散步》《談美》《談修養》《給青年的12封信》《欣慨室隨筆集》等36篇文章,為中國讀者獻上這場美學盛宴。這本書分為兩個部分,朱光潛卷和宗白華卷,卷首均以西方名畫為引導,帶我們走進美學的博大世界。
  • 朱光潛《談美》
    好高興呀,這周收到了朱光潛朱老《談美》的信。在信的開場中他寫到 「 從寫十二封信給你之後,我已經歇三年沒有和你通消息了。在那十二封裡這位闊愛的老友寫信和我們「談讀書、談修生、談作文、談社會運動、談愛戀、談哲理、談多元宇宙」這次從1932年開始郵寄的《談美》,朱老則用「無所為而為」的美學精神和我們聊了 「 美從哪裡來、美是什麼、如何擁有美,以及美學研究的理想目標人生的藝術化。」
  • 此身,此時,此地——探訪朱光潛的美學歷程
    朱光潛早年曾出版過《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是當時最流行的書籍之一。過了不久,1936年初,朱光潛在寫《文藝心理學》等專著之餘,又寫出一部親切自然的《談美》小冊子。書店在出版時,將《談美》封面附註上「給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樣。書出版之後,立即受到廣泛歡迎。
  • 朱光潛經典「四書」
    朱光潛(1897—1986),安徽桐城人,筆名孟實、盟石,中國現代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翻譯家。朱光潛先生的主要著作包括《談美》《談文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詩論》《文藝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等,並有多種版本的《朱光潛全集》行世。
  • 讀《朱光潛:談美與修養》有感
    朱光潛先生是現當代我國著名美學家、文藝理論家、教育家,他的書——《朱光潛:談美與修養》,是一本不厚的小冊子,內容卻很豐富。全書共分五輯,分別從人生、處世、生活、文學、美感等方面闡述了他的人生哲理與美學修養思想,是他學術成就和人生觀的代表。尤其是其中談到「美」的部分,文筆酣暢、說理透徹、耐人尋味,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三輯「生活的藝術」和第五輯「美感與靈感」。
  • 朱光潛《談美》:精於審美之人,往往有獨立的人格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認為「美起於形象的直覺」,有意思的是他在《談美》裡也曾談到「好看」與「不好看」:藝術的創造之中都必寓有欣賞,生活也是如此。一般人對於一種言行常歡喜說它「好看」「不好看」,這已有幾分是拿藝術欣賞的標準去估量它。但是一般人大半不能徹底,不能拿一言一笑一舉一動納在全部生命史裡去看,他們的「人格」觀念太淡薄,所謂「好看」「不好看」往往只是「敷衍面子」。
  • 朱光潛:談什麼是「美」
    本文作者:朱光潛 | 繪畫:丁融1. 美是什麼有的人相信美是事物所固有的。持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事物的美醜是與生俱來的,與觀者的看法無關。依我看,美是物與心的融合。美感起於形象的直覺。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見出美。當外物原來是散漫混亂的時候,經過知覺的綜合作用,才能現出形象來。彩穗方華|之一(局部) 宣紙設色 丁融2. 美與自然人們常常說的「自然美」有兩種意義。一是常態美。
  • 朱光潛:談美
    他知道要一個國家的政治合於理想,先要使它的教育合於理想,所以他費了大半篇幅談理想國的統治階級應該受什麼樣一種訓練。他所定的課程異常簡單:一個人在二十歲以前只消有兩種教育工具,一是體操,一是音樂。至於我們現在的學校裡許多功課,像史地、理化、數學、社會科學、哲學、外國文學之類,他或是完全不講,或是擺在二十歲以後的課程裡。他的教育主張,在現代人看來,像很奇怪。
  • 閱讀《文藝心理學》給自己五分鐘,跟朱光潛一起進入「美學」大門
    美學是什麼?其實理論上大家很容易查到,它就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與世界審美關係的一門學科。但這樣的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其實也可以這樣進行簡單地理解,美學就是如何使自己有一顆發現美的心靈,這就是我們閱讀美學的最基本目的和意義。
  • 談美、悟美——高二年級學生讀書成果匯報
    所以朱光潛的美學著作《談美》被列入了高二年級的必讀書單裡面,學生不僅僅閱讀書籍,還會定期開讀書分享會,撰寫閱讀心得,舉行手抄報比賽。在閱讀這本書前,美在我的心中只是一個模糊概念,是我的意識形態中無法觸摸的部分。我想對於美我也是略知一二的,但也僅僅停留在品鑑的表層部分,沒有滲透入我的心中。
  • 生死存亡之際,TikTok國內員工正在「被遺忘的角落」
    來源:PingWest品玩原標題 :生死存亡之際,TikTok 的國內員工正在 「被遺忘的角落」作者丨玄寧自美國政府考慮以「國家安全」為由封禁短視頻社交應用TikTok
  • 有關朱光潛《談美書簡》
    要解決問題,就要從具體情況出發,而審美活動的具體情況是極其複雜的。前信已談到從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關於「勞動」的分析看,就可以看出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都有審美問題,既涉及複雜的心理活動,又涉及複雜的生理活動。這兩種活動本來是分不開的,為著說明的方便,姑且把它們分開來說。在第三封信《談人》裡我們已約略談了一點心理學常識,現在再就節奏感、移情作用和內摹仿這三項來談一點生理學常識。2.
  • 愛讀書 愛分享——知名媒體人冷啟迪、吳娟共賞朱光潛《談美》
    為配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的2020年「綠書籤行動」系列宣傳行動,推動「護苗2020」專項行動在南朗鎮的開展,日前,南朗鎮宣傳辦、鎮宣傳文體服務中心以及鎮文聯主辦的讀書分享會——「朱光潛《談美》」,在左步歷史人文展館舉辦。
  • 朱光潛《談修養》,堪稱經典
    有些書,要等到合適的時間才能看懂。朱光潛的書,早已被列入大學必看書單裡,到現在,隔了四五年才終於拾起這本《談修養》。相見雖遲,卻並不恨晚。我知道,裡面的很多內容當時的我一定是看不懂的,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感同身受。頭一次,看書有了作者在與自己對話之感,特別是看到很多相關議題的談論,1942年寫下的話放在當下亦是成立的。
  • 朱光潛的著述和譯筆
    此外,至少1937年1月刊出的作品也大都應完成於1936年,該月朱光潛還發表了《捨不得分手》《詩與畫:評萊森的「拉阿孔」》《給〈申報周刊〉的青年讀者(六)——談敬》《談選本》《眼淚文學》(從內容上看此文撰於1937年1月)《中國詩中四聲的分析》以及譯文《哥德與白蒂娜》等數篇文章。
  • 生死存亡之際,川普只會在一旁說風涼話
    也難怪加州人想獨立,都到了生死存亡之際,川普不幫忙,只會在一旁說風涼話。 要知道,加州是美國經濟第一大州,每年的GDP佔到了美國的15%,好萊塢、洛杉磯、矽谷都在加州,一旦獨立出美國,將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國!
  • 落單雄獅慘遭二十多隻鬣狗追捕,生死存亡之際,它卻出現了
    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驚心動魄的劇情,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動物們為了捕獲到獵物往往不擇手段,但是這是沒有選擇的,這的確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如果動物們不這樣做的話那就意味著要餓肚子。棕鬣狗的體毛主要是棕色的,相對比頭部,背後又或者是肩部的毛色比較淺,體毛特別蓬鬆,看起來亂亂的,非常邋遢,而跟狗不一樣的是,鬣狗的尾巴要比狗稍微短一些。鬣狗的視覺聽覺嗅覺非常好,捕獲起獵物也是非常的靈敏,鬣狗一般過著群體生活,大的群體有幾十隻,而小的群體有幾隻,在群體中往往有一個體格比較健壯的雌性鬣狗。在鬣狗的群體生活中,一旦得到獵物,首領總是能夠優先的得到一塊好的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