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赫章縣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張榮升,2020年4月11日到赫章縣可樂鄉參加駐村工作,任長坪村駐村幹部。把村民當作親人2020年4月12日陰雨綿綿,但可樂鄉長坪村梁梁組山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路急彎多、坡度大且窄,同事王老師開車經過一個又一個急彎,我的心跳也隨著車速與海拔的提升而加速。快接近山頂時,我們勉強找了一個能會車的路段把車停在路旁,然後步行到吳正德老人家中。記得初次見面時,吳大伯正在自家小房子旁邊的地裡忙活著。見我們來了,他放下手中的活,熱情地邀請我們進屋。「吳大伯,我因為工作調整,現在由我同事小張接替我的幫扶工作,小張就是你新的幫扶人。」
同事向他介紹我。我微笑著站在旁邊,心裡忐忑,一邊伸出手和他握手,一邊說道,「吳大伯,您以後就叫我小張就可以了,以後我會經常來看望你們夫婦的。您記一下我的電話,有什麼困難可以打電話或者我來你家的時候跟我說,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們」。
吳伯伯先是驚訝,然後搓了搓手上的泥,不好意思地伸出手,說道:「我剛在地裡忙活,手裡都是泥啊。」
為了消除他的顧慮,我連忙說:「我也是農村出來的娃娃,與泥巴打交道的時間也不短了,和泥巴還算老朋友呢。」
老人笑了笑,才放心地和我握了手,這一刻,我們打破了初次見面的生澀尷尬。
他開始坐下來給我介紹他們家的情況。
交談中我了解到他們夫婦的收入來源、吃穿住用的困難、生產生活情況等。
從他臉上始終掛著笑容,我知道,今天的初次見面是很成功的,我和吳大叔的初次見面在真誠的交談中陌生感已逐漸消除。
走訪吳正德老人做值得群眾信任的村幹部 家住可樂鄉長坪村梁梁組的吳正榮老人一直很擔心自己孫子的上戶口問題。
得知此情況後,我一邊查驗這個1999年出生的男生是否真的沒有戶口,一邊積極聯繫相關人員想辦法儘快核實並幫他孫子上戶口。
最後經過多方面多次的努力與核對後,在2020年4月將他孫子的戶口問題成功解決。
吳正榮老人是一名老黨員,他兒子、孫子在5月份的時候全部出門務工去了,家裡就他們夫妻兩人。
有一次施工隊施工挖斷了他們接山泉水的水管,他兒子很焦急地給我打電話說家裡水管斷了,父母又都上了年紀,腿腳都不方便。
我得知此事後立即驅車前往他家,半小時到達後才發現水管已經被施工隊幫忙接好了,雖然沒能幫上什麼忙,但是兩個老人還是很感激。在他們的心裡,我是一個值得信任的村幹部。
走訪退伍軍人吳正榮老人
駐村工作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彭成訓老人。4月13日,同事說要給我一個驚喜,一個拿著一把鐮刀的老人蹦蹦跳跳地出現了,他就是我最特殊的幫扶對象彭成訓老人。
他是一名聾啞人,家住可樂鄉長坪村塘邊組,離長坪村委會就一分鐘的路程,所以幾乎每一天都能遇見他來村裡面,雖然不能說話也聽不到,但是他看得見也特別想學習。
自從我教會他用手指比數字之後,他每次來村裡面都要比給我看,雖然每次都會錯幾個但絲毫不會影響他的開心。除了喜歡用手指比數字外,他還特別喜歡別人用手機給他拍照,甚至於你只是手機對著他,他也會突然變得乖巧起來。
上天雖然剝奪了他對聲音的感知,但我們可以給他目之所及的溫暖,他可是一個很可愛的老人啊!
「溫柔以待,融化族別隔閡」村裡的幫扶對象中,安啟宣是最後接納我的。去他家的路上有一段沒有硬化,下雨天的時候泥濘,一不小心就會狠狠摔一跤。
考慮到他母親年紀已大,走這種路特別不安全,於是我申請補短板資金給他修通了連戶路。知道他是做牛生意的後,我出於好心給他介紹了一個經常買牛的朋友。
通過一系列的交流後,他改變了對我的看法,去他家他會特別熱情的叫我進屋喝水。
他說他們一個寨子裡都是苗族,習慣了這一種生活模式,之前突然來一些漢族幹部走訪的確會覺得有一點不習慣,但是現在不會了,覺得我們這些走訪幹部是真心實意的想幫助他們。
走訪安啟宣之母朱顯英
我被村民的樸實善良感動「叮咚叮咚~」正在開車的我接到了楊富才的電話,我趕緊將車停在路邊打開雙閃,然後接通了他的電話。楊富才當時在廣東打工,聽到母親說想把家裡未粉刷的內牆都刷一下,但是不會測量怕買粉刷的東西買多了,於是打電話給我想請我幫忙。
由於他家家庭條件困難,他出門打工掙錢,一家人開銷下來也沒有多少結餘,我答應幫他打探一下,看有沒有什麼政府項目資金能幫助他。
後來剛趕上補短板連戶路及室內粉刷,我立刻通知他這個好消息,他知道了後也很激動和高興,馬上打電話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母親。
後面施工隊進駐的時候,他們全家都非常配合工作,給施工人員準備開水,有時候還會叫施工人員一起吃飯。
對於我來說,幫助他們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每次走訪時遇到他母親,她都會對我道謝,這讓我十分感動。駐村的日子一晃就過去半年,感受到了長坪村村民的樸實與善良,更是收穫了無數的感動。
無論是作為駐村幹部,還是教師,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應該帶著責任、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帶著情感真正深入基層、紮根基層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好。加強與群眾的交流,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妲
編輯 章虹
編審 閔捷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