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華TLR7/8小分子拮抗劑的發現及優化

2021-01-17 藥物化學前沿

背景

Toll樣受體(Toll-like Receptors, TLRs)是一類分子模式識別受體,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他們識別出各種與感染相關的特定分子並啟動有效的免疫反應。TLR7和TLR8都位於內質膜,並能識別內體中富含胍/尿苷的單鏈RNA(ssRNA)。

TLRs的激活失調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發生,特別是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因為機體自身的RNA可以通過與自身抗體的複合物進入核內體。

TLR7主要在血漿樹突細胞、B細胞中表達,而TLR8主要在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中表達。而自身免疫性疾病涉及到體內多種免疫細胞。

過去,TLR7/8拮抗劑的發現和優化主要依賴於表型細胞實驗。

然而,TLR7和8的配體結合結構域(或胞外域,ECD)均位於核內體腔內,因此,表型細胞實驗僅僅有利於鑑定在核內體腔內局部富集的化合物。因此,一些核內體TLRs拮抗劑的作用模式被認為是依賴於核內體局部高濃度拮抗劑與TLR配體寡核苷酸的結合,而不是直接與受體相互作用。儘管這樣的化合物顯示出細胞功效,但這種作用方式所需的幾個基本基團會對理化性質、脫靶效應和藥物累計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可以檢測與TLR受體ECD直接相互作用的小分子的生化測試。由此發現並優化了系列高活性、高選擇性的TLR7/8小分子拮抗劑。

TLR8拮抗劑競爭性測試

為了設計能用於高通量篩選的測試系統,研究者利用螢光素標記的拮抗劑建立起了一個配體競爭性測試系統。基於他們之前發現的化合物1,研究者將螢光示蹤劑引入末端伯胺,得到探針分子2。

從苗頭到先導

研究人員從諾華分子庫大約50000個化合物中篩選出了苗頭化合物3,將化合物3與TLR8 ECD進行對接發現(TLR7和8顯示了高度的序列同源性,兩者可能在結構和功能上均緊密相關。因此,基於已報導的TLR8晶體結構,研究者對其進行同源重組並作為參考),兩個拮抗劑分子結合在兩個TLR8 ECDs界面的兩個對稱的口袋上,形成一個同型二聚體。吡啶酮的羰基與Gly351的NH形成氫鍵相互作用,哌嗪的NH+與Glu427形成一個鹽橋,喹唑啉母核位於結合口袋的疏水部分,與Phe495和Phe494形成面對邊相互作用。同時,對接結果顯示,Phe346、Tyr348、Val378形成的疏水口袋可以通過喹唑啉8位伸入。

在8位引入甲基,TLR8拮抗活性得到提高,然而TLR7的拮抗作用大大減弱,這一現象和原來的猜測(TLR7和8結構和功能類似)相駁,仔細對比TLR7和8序列發現,TLR7中有區別於TLR8的非保守胺基酸殘基(紫色字體)直接與配體形成相互作用。

基於以上分析,研究者將喹唑啉替換為吲唑,以此避免分子的雙環系統與胺基酸的空間碰撞,以及改變哌嗪的指向,避免其與Glu427(TLR8)的直接相互作用。

由於缺失了與TLR8中Glu427的直接相互作用,化合物5明顯降低了與TLR8的親和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小分子對TLR7和8的效力。然而對TLR4和9的選擇性依然不足。

在吡啶酮環上不同位置引入甲基,其中化合物8顯示了較好的TLR7/8活性以及對TLR4/9的傑出選擇性。被選為進一步優化的先導化合物。

先導優化

TLR8受體結合效力及滲透性是優化的關鍵參數。

研究者從三個位置(R,R',R'')進行優化,首先是吡啶酮部分。對接顯示吡啶酮6位延伸方向僅僅狹小的空間可以進入。因此在6位引入一些小的取代基。此外,研究人員也將吡啶酮環化為5元並6元融合環,活性得到一定程度提高。

R'處的結構修飾顯示,該位置的取代對活性尤其重要,稍微大的取代基可以增強其活性。

對接顯示哌啶部分(R'')處於結合口袋的「出口」。因此該位置的修飾對活性影響不大,然而會通過鹼性的改變來影響細胞活性。基於該位置的SAR,研究者保留了4-哌啶取代以便進一步優化。

化合物11與TLR8 ECD共晶

化合物11與TLR8 ECD的共晶顯示,吡啶酮的羰基與Gly351的NH形成氫鍵相互作用,與Gln529*形成水分子介導的氫鍵,此外,吲唑N也與Tyr576*形成氫鍵。吲唑7位的甲基嵌入了胺基酸疏水口袋,而哌啶延伸至溶劑區,並未直接與Glu427發生相互作用。

組合優化

基於R,R',R''三部分獨立的SAR,研究者繼續探索組合兩部分最優取代的修飾。得到的化合物25細胞活性大大提高,然而滲透性有所減弱,可能是吡啶酮部分的環化增加了化合物的極性從而限制了滲透性。

因此研究者在哌啶上引入F,通過輕微降低pKa來改善滲透性,同時確保不會對細胞活性產生消極影響。得到的反式3-氟哌啶衍生物活性優於順式結構。其中又以化合物27在各種性質之間達到最佳平衡。

化合物27選擇性及PK

化合物27顯示了優良的選擇性、體外理化和ADME性質及較好的體內PK,包括適中的清除率,傑出的口服生物利用度等。

體內功效

化合物27能劑量依賴性抑制小鼠內IFNα的釋放,是一個有效的TLR通路抑制劑,有治療TLR7/8驅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潛力。

總結

區別於傳統的基於細胞表型的測試,諾華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配體競爭性測試方法,到目前為止,這是關於TLR配體結合測定法的首次報導,並且該測定法用作篩選工具能夠實現TLR8拮抗劑的快速優化。

該系列優化的關鍵在於: 1.由TLR7序列比對引導的母核替換實現了雙重TLR7/8拮抗作用;2.哌啶環上F的引入降低其鹼性,得到了更好的PK性質及TLR8親和力。

參考文獻

ThomasKnoepfel, et al. Target-Based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5-Indazol-5-ylPyridones as Toll-like Receptor 7 and 8 Antagonists Using a Biochemical TLR8Antagonist Competition Assay. J. Med. Chem. 2020. DOI:10.1021/acs.jmedchem.0c00130.

相關焦點

  • 諾華TLR7/8小分子拮抗劑的發現及優化|TLR7|TLR8|拮抗劑|吡啶酮|喹...
    過去,TLR7/8拮抗劑的發現和優化主要依賴於表型細胞實驗。因此研究者開發了一種可以檢測與TLR受體ECD直接相互作用的小分子的生化測試。由此發現並優化了系列高活性、高選擇性的TLR7/8小分子拮抗劑。
  • 偏頭痛新藥 艾爾建口服小分子Ubrelvy今日獲批
    今日,美國FDA宣布,批准艾爾建(Allergan)公司開發的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Ubrelvy(ubrogepant)上市,用於急性治療偏頭痛。CGRP從最初被發現到成為治療偏頭痛的熱門靶點,經歷了漫長的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發過程。上世紀90年代,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彼得·戈德比(Peter Goadsby)教授首次發現,在偏頭痛發作時,患者血液中CGRP的水平升高,並且發現三叉神經系統釋放的CGRP是觸發偏頭痛發作的「開關」。這一發現找出了偏頭痛的神經源頭,也讓CGRP信號通路成為治療偏頭痛的熱門靶點。
  • JMC|基於結構的exportin-1小分子共價拮抗劑的發現
    磺胺噻吩(LFS-01)是CRM1的天然拮抗劑,LFS-01的異氰酸酯基團可以通過共價鍵與CRM1結合。通過口服LFS-01可以逆轉模型小鼠的結腸炎。本文通過基於結構的藥物設計,發現了一種新的基於LFS-01的有效拮抗劑LFS-829,並評估其在結腸炎模型中的功效。
  • 第二代雄激素受體拮抗劑—恩雜魯胺發現史
    圖2 恩雜魯胺作用機制(來源:Drugs Future.2011,36,371-376)恩雜魯胺發現歷程第一代非甾體AR拮抗劑類藥物(圖3 AR拮抗劑結構優化(來源:J.圖5 AR拮抗劑結構優化(來源:J. Med.
  • 蛋白降解、別構抑制:小分子藥物改頭換面
    藥源解析理性蛋白降解和別構抑制劑都是現在小分子新藥研發的前藥技術。其實這兩個都不是完全新的技術,只是現在更加可控、更加理性。雌激素和雄激素對部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增長有重要作用,傳統的拮抗劑也同時誘導受體降解。比如氟維司群也能降解~50%的ER,比ARV-471的62%也不是白天黑夜的區別。同樣AR拮抗劑藥物也降解AR。
  • 諾華收購IFM Tre,獲得3款靶向先天免疫系統的首創NLRP...
    近日,該公司宣布已與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達成一項最終協議。根據協議,諾華將收購IFM子公司IFM Tre所有已發行股本。該筆交易已獲得IFM董事會和股東的批准。雙方預計交易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完成。
  • 速讀社丨諾華fevipiprant兩項III期臨床研究失敗
    鹽酸安羅替尼是正大天晴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是一種新型小分子多靶點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能有效抑制VEGFR、PDGFR、FGFR、c-Kit等激酶,具有抗腫瘤血管生成和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AXS-05有潛力成為治療抑鬱症的首款,也是唯一一款具有多重作用機制的口服NMDA受體拮抗劑。(藥明康德) 諾華DP2受體拮抗劑fevipiprant兩項III期臨床研究失敗 諾華近日公布了哮喘新藥fevipiprant關鍵性全球III期LUSTER-1和LUSTER-2研究的最新結果。
  • 諾華哮喘新藥fevipiprant 3期臨床失敗!
    編譯丨範東東日前,諾華宣布旗下哮喘緩解劑fevipiprant在兩項3期臨床(ZEAL 1和ZEAL 2)中,與安慰劑相比,fevipiprant均未能改善患者肺功能。至於該藥物有沒有在試驗中達到次要終點,諾華並沒有做出說明,包括跟蹤患者白天哮喘症狀評分和生活質量在內的指標。
  • 生物製藥企業Pliant美國上市:市值超6億美元 諾華是股東
    剛獲諾華領投1億美元2020年3月,Pliant剛宣布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諾華(Novartis)領投,Redmile Group、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Surveyor Capital和Logos Capital等跟投。
  • 科學家發現TLR7/8激動劑R848能夠誘導抗腫瘤反應並減弱惡病質
    近日,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The TLR7/8 agonist R848 remodels tumor and host
  • 禮來製藥宣布收購諾華動物保健業務
    在完成此次收購之後,就總體收入而言,Elanco 將成為全球第二大動物保健公司,這將鞏固該公司在美國排名第二的地位,並優化公司在歐洲和全球其他地區的地位。 諾華動物保健業務目前已經涉足約40個國家和地區,2013年營收達到約11億美元,諾華動物保健聚焦於針對寵物、食品動物類和水產品類的疾病開發優化的防治方法。
  • 醫保談判贏家來了:楊森、諾華、羅氏、恆瑞...
    諾華(7個品種)此次,諾華加上成功續約的兩個品種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依維莫司片,共7個品種被納入2019年醫保談判藥品名單。首次進入醫保的5個品種為:抗癌藥蘆可替尼片、抗哮喘藥注射用奧馬珠單抗、慢阻肺藥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吸入粉霧劑用膠囊、心衰藥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鐵過載藥地拉羅司分散片。
  • CGRP受體拮抗劑rimegepant口腔崩解片治療急性偏...
    在19個次要終點(p<0.05),rimegepant ODT優於安慰劑,包括60分鐘時疼痛緩解(36.8% vs 31.2%)、60分鐘時功能正常(22.3% vs 15.8%)、90分鐘時無疼痛(15.1% vs 7.3%)、90分鐘時無最煩人症狀(27.4% vs 21.5%)、24小時內未使用任何搶救性藥物(85.8% vs 70.8%)、2-48小時持續無疼痛(13.5% vs 5.4%)
  • 炎症性腸病——處於臨床前的小分子藥物研究進展
    研究表明用VPR-7(一種由Visionary發現特異的小分子ROR-γT反向激動劑)治療可改善TNBS誘導的結腸炎。此外,VPR-7也可阻斷可能參與IBD發病機制的的促炎性受體(IL-23R)、細胞因子(IL-17 和 IL-21)和趨化因子(CCL20)的轉錄。
  • ESC 2019:諾華Entresto治療射血分數保留心力衰竭(HFpEF)在亞組中...
    2019年09月02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諾華(Novartis)近日公布了心衰藥物Entresto(中文商品名:諾欣妥,sacubitril/valsartan)全球性III期臨床研究PARAGON-HF的全部結果。
  • 治療濾泡淋巴瘤 諾華Kymriah被授予再生醫學先進療法資格
    諾華(Novartis)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其CD19 CAR-T細胞療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再生醫學先進療法(RMAT)資格,用於治療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R/R FL)患者。
  • 可作為人類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受體的強效和選擇性拮抗劑的口服的...
    子宮肌瘤相關疼痛的對症治療(止痛藥)和主要控制(嚴重)出血症狀的藥物通常為口服避孕藥或hGnRH-R I功能性拮抗劑,而後者被廣泛用於控制雌激素依賴性惡性卵巢癌和乳腺癌的生長。但是,考慮到更年期症狀的誘發和對骨礦化的影響,目前使用的hGnRH-R阻滯劑還不完全適合長期治療。
  • 諾華製藥明星藥擇泰退出中國市場
    原標題:諾華製藥明星藥擇泰退出中國市場  8月7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註銷注射用唑來膦酸等8個藥品批准證明文件的公告(2018年第51號)》。
  • EMBO Mol Med|劉明耀組開發靶向GPCR新型免疫微環境小分子調節劑
    近年來,劉明耀團隊重點關注GPCR在調控腫瘤免疫微環境中的功能及機理研究,並積極開發創新受體靶向藥物,開展臨床轉化研究【7,8】。該研究團隊利用成熟的髓源細胞分化模型和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EP4受體在TAMCs中高表達,是免疫抑制分子PGE2介導TAMCs分化和免疫抑制的關鍵功能受體。
  • 密西根大學王少萌課題組發現EED小分子抑制劑EEDi-5285
    抑制PRC2活性的其中一個方式是發展EZH2小分子抑制劑,如處於臨床研究的化合物1-3,其中化合物2(Tazemetostat)於2020年被FDA批准用於上皮樣肉瘤的治療(該小分子在20200502推文中有更加詳細的介紹)。但由於EZH2的繼發突變致使耐藥性的發生,因此靶向EED的變構位點提供了可替換的PRC2活性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