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博士成武漢「抗疫」志願者:夥伴們就像瘋子 我們一起守護這座城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笛子,因為疫情而不得不暫停在英國的學業。她拉上媽媽給一線運送物資,跑遍了武漢城的角角落落。她從未如此全面地了解到這座城市的骨架脈絡,也從未如此赤裸地表達她與家鄉的情感羈絆。在歐洲,她最愛那不勒斯。在武漢街頭,她戴上印有那不勒斯加油歌的圍巾:「時光荏苒,我從不離開,如同每一個今天,守護這座城。」這是《我和我的城》女人節特輯之笛子的故事。

用足球的力量聲援武漢!國際足壇為中國加油合集

口述/笛子

整理/張蕾

我叫笛子,1993年出生,武漢人,在英國雷丁大學攻讀植物進化博士。今年1月19日回漢過年,遇到因疫情封城,已經跟學校聯繫申請了延期。

1月23日,武漢封城,公共運輸停止運行。大年初一晚上,我在網上看到有人需要運送醫療物資,就小心翼翼地跟我媽說:「那邊有一批防護服,可能需要幾臺車去運一下……我們去吧?」

其實自動擋的車我會開,但我沒有駕照,所以只能拉上我媽跟我一起。本來想著她可能會擔心猶豫,但沒想到她的回答是:「幾點去?」

就這樣,我和我媽,都加入了武漢本地的車隊,用私家車,給需要的人運送物資。我們運送的東西什麼都有,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消毒水、酒精、噴壺,還有生活物資比如各種食品,2月12日起,我還加入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為一線的女醫護運送經期用品。【我和我的城】

設計/王燁 插畫/郭蘭英

01.志願者夥伴們都是一群「瘋子」完全停不下來

車隊志願者的典型一天是這樣的。

如果當天需要配送,我會在早上9點半到10點來到倉庫,那裡距離我家20多公裡,是另一位志願者借給我們用的,包括倉庫、三名倉庫員工和一個大車司機。

到了倉庫,我們會先卸貨,入庫,按照此前整理的需求分好堆,等待車隊的夥伴們來裝貨。分好路線後,大家開始裝車——不管是多麼小的私家車,都最大限度地變成了「貨車」,後排座椅全部放平,儘可能地多塞物品。我們的空間利用能力都提高了。

一般我們出發前會再跟接收方確認一下,他們的需求會隨時變動。

裝車完畢,大家就出發了。我一般是最後走,送需求名單上的最後一家。有的時候車不夠,我們會往返兩趟。最多的時候,我和小夥伴合力,一天送了17家醫院。

笛子和媽媽

這樣,一天就過去了。民間志願者服務,不可能像正規的物流公司那樣,計劃精確。我們的機動性很強,路線和需求隨時都會調整。有時候安排不完美,還是挺耽誤時間的,剛開始我還有點焦慮,後來也就漸漸習慣了。

我身邊的夥伴是來自武漢各行各業的人,有開飾品店的、天貓服裝店的,也有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還有電玩城老闆、包工頭、塗鴉畫師、coser等等。隊伍裡,以1985-1995年生人居多,最小的弟弟是98年的。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疫情,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認識這群人。他們簡直是一群瘋子,比我瘋太多倍了,幹起活來真是完全停不下來。比如跑完一單之後一看表,才晚上七點,時間還早,「我們再去跑兩單。」

志願者服務車隊(圖片來源於網絡)

幹這個活沒有什麼別的,就是身體上會有點疲憊,有時候我頂不住會說等我喘口氣,他們卻是常常一天都不休息。

大家這麼投入地幹,其實沒有別的動力,就是希望武漢快點恢復。這種情況不是常態,我們不希望它繼續下去,只不過是在這種特殊時候,有人需要幫助,而我們又覺得自己可以做到一些,那麼我們就儘量去做。

02.物資組組長提了個問題,他說:衛生巾能不能有一個均碼?

2月12日,我在微博上刷到「姐妹戰疫安心行動」,他們提出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期用品緊缺,一方面衛生巾這種日常用品不是防疫物資,物流中斷的情況下很難購買,另一方面,她們穿著防護服也無法經常更換,所以貴一點的安心褲更適合她們使用。

作為女生,我從來沒想過,衛生巾會成為一個問題,更沒想過這個東西會匱乏,那一瞬間是有點震驚的。被這麼一提醒,我意識到這的確是個日常又緊要的問題,當即就參加了這個行動的第一期捐款,接著私信聯繫組織方,說,我在當地,我可以幫忙做本地運輸。這樣,我就加入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

笛子加入了「姐妹戰疫安心行動」

參加這個行動之後,我發現了很多男生對於生理期完全不了解。我們車隊的小夥伴,以男生居多,他們第一次看到700箱衛生巾的時候,都震驚了,有的會問:為什麼需要那麼多?不是一個月只用一片就可以嗎?

我就跟他們解釋,女性生理期一般是3-7天,正常情況下,經期內每天都是要經常更換的。但一線女醫護穿著防護服,沒有經常更換的條件,這時就要用到安心褲。因為財力有限,我們只能按照每家醫院女醫護的數量,以每天兩條安心褲、每人三天的期限為她們準備。你們算一算,這些箱,還算多嗎?

錢款募集完後,我們曾在群裡討論購買哪個牌子、哪些型號的衛生巾和安心褲的尺寸。這時,我們的物資組組長——他是男生——在群裡問了一個問題:這個,為什麼不能有一個均碼?

所有的姐妹都倒掉了……然後給他科普了一下。

我覺得女生生理期的問題被忽視很久了,可能男性根本不會想這個問題。如果家裡沒有姐妹,媽媽也不會跟他說,未婚或者沒有跟女朋友一起生活的話,恐怕很難了解。之前我看過網上有兩個男生做模擬生理期實驗,他們把水灌在衛生巾上,體會下來就是,「衛生巾好重」。這種體會太表面了,他們感受到的不適感,只是女性生理期裡最輕微的一部分。

男性沒法那麼理解女性,性別差異是一部分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我們主流的教育和社會傳播中,缺乏對生理知識的正視和重視。

不過,通過這次行動,至少我們團隊的男生小夥伴們了解到了。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的行動和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更多的官方機構和醫院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衛生巾是女醫護的必備品。一些援漢醫療隊在出徵的時候,把衛生巾也列在了女醫護的物品清單上。我覺得這一點已經是很大的進步。

對於能夠幫到女醫護,笛子很開心(圖片源於網絡)

我們參與姐妹戰疫的女孩子,都互相稱姐妹。能幫到醫院的姐妹們,我們都很開心。但前兩天發生了一點不愉快,我們發現,我們給姐妹們送的安心褲,被有的男醫護拿去當了紙尿褲。這讓我有點崩潰。我並不認為男醫護的需求不該得到重視和尊重,他們也非常辛苦。但是安心褲不管從價值還是功能的角度,都不適合被當做紙尿褲。如果醫院確實發現紙尿褲是被嚴重需要的,那麼也可以勇敢地說出來——一線的醫護人員,不論男女,因為繁忙也因為要珍惜防護服,都需要紙尿褲。如果有公益組織或者廠家願意捐獻,那當然再好不過。

我想,大概只有在這種特殊時期,「基本需求」這種問題才會被反映出來。人們說,護士都是鐵打的腎,其實他們平時就可能忙得沒什麼時間上廁所。沒有防護服的話,你覺得他們在樓裡跑十個小時是正常上班;但穿著防護服奔波一天,你才會意識到,他們該怎麼上廁所?只不過——用一句大俗話來解釋問題的緊迫程度的話——尿可以憋住,但月經憋不住。

03.以前,我們在享用這座城市;今天,我們行動起來,為它「續命」

因為在歐洲讀書,又是足球迷,所以我很早就成了特約記者。我的精神主隊是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這次疫情期間,出門運物資的時候,我特意挑了一條那不勒斯的圍巾戴著,它上面印著球隊的加油歌:「任時光荏苒,我從不曾離去,就如每一個今天,守衛著這座城」。這恰好能夠體現我當前的心境。

那不勒斯的隊歌正好體現笛子的心境

那不勒斯和武漢很像。兩座城都靠水,都有港口和碼頭文化,歷史上也都是重鎮,市民文化興盛,而且外界風評都不太好,外人都覺得,你們好兇哦,可能是講話很兇的緣故吧。我們有個「喜愛那不勒斯」小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都是我的朋友,那個小組裡的武漢人特別多,雖然他們已經在別的城市生活,但他們到了那不勒斯就會感覺很親切。

我很喜歡那不勒斯,是因為那裡的人,你到那裡就會真實地感到他們發自內心地歡迎你。我們有次去看完球,穿著那不勒斯的球衣想去逛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門票可貴了,看門的大爺讓我們趕緊進,不要錢。餐廳的老闆給我們的分量都比鄰桌大,買單打折,還非要跟我們合影。有個朋友有次穿著球衣在那不勒斯老城區逛,碰到有人結婚,新郎新娘都要拉著她合影留念——是那不勒斯球迷?那就是一家人!

2月22日意甲聯賽布雷西亞對那不勒斯的比賽中,主場極端球迷數次高喊:那不勒斯人,你們就是冠狀病毒!而次輪比賽中,那不勒斯球迷就打出了「在災難中沒有敵人,一起對抗Corvid-19病毒」的標語。看,我們那不勒斯,就是這麼好。

其實那不勒斯遠遠超出一支球隊所能代表的,它是和那座城市、生活在城市裡面的人超級緊密地扣在一起的。

那不勒斯的南看臺打出了橫幅:在悲劇中沒有對立方

我跟武漢的關係更是如此。

從小在黎黃陂路一帶長大,看著老房子都成了街頭博物館,還有很多咖啡廳和小酒吧。看著街邊的奶茶店、小吃店從一個個小推車變成現在有幾層樓的飯店。看著犄角旮旯裡吃麵吃粉、寄託著很多回憶的地方。我奶奶家在長江大橋附近。大橋剛通車那會兒,我們在奶奶家吃完飯,就去江邊散步消食。你看著江灘修起來,那個感情也是一層疊加一層。

對那不勒斯的了解是由外而內,而對武漢則不同。對武漢的了解,是你走的每一步路,是你探索出來的。它們不是一個整體,但零零碎碎的,就拼成了你對這個城市的感情。不管是武漢話也好,還是對食物的依戀也罷,或者是夏天飛機艙門一打開,撲面而來又熱又溼的空氣——那種可以遊泳的溼啊,這些都是家的感覺。

更不要說,我們家就在同濟醫院邊上,小時候念的是同濟附小和附中,這次去送物資,到了同濟醫院,就感覺回家了,在幫助家人的感覺。

這次送物資,也成了一次我對城市前所未有的探索。武漢這些年修了好多高架橋,我上去一走就迷路,每天都在問我媽:這是哪?我媽故意表現出很嫌棄的樣子,叫我「鄉裡人」。

笛子跑遍了武漢城的角角落落

好多醫院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去,也認識了超級多的物流園。以前你只知道它們存在,但你從來不知道它們在哪。這次算是認識了這座城市運行的「骨架」,因為「皮肉」都已經關門了。

說句很肉麻的話,通過這次,我更愛這座城市了。以前我們更多的是在享用這座城市,但是現在,我們跟這座城市,可能羈絆更多了。我們自發地上街做運輸,就是想幫這座城市恢復正常,起碼,你為這個城市的最低限度的運營出了一份力,你就是在為它「續命」。可以幫到別人,就感覺自己有價值,尤其是能幫到一線醫護人員的時候,他們真的特別辛苦,特別危險。人家都已經付出全部了,你至少得付出50%,也幫幫人家吧?

「姐妹戰疫安心行動」的第二期募捐即將上線,不知道未來的工作量會怎樣。第一期行動,截止到3月6日,我們募捐及協調捐贈共計覆蓋162家(支)醫院和醫療隊。希望到第二期,我們可以更多地觸達武漢市區以外的縣市區。(完)

往期回顧:

賽艇世界冠軍的「戰疫」:為救兒子曾經下跪 兒媳妻子母親角色轉換掙扎

因疫情被困武漢兩個月 圍棋六段李喆:數字背後犧牲慘烈

王霜被困武漢42天:錯過奧預賽天台練球 生日沒發蛋糕而是求助

相關焦點

  • 外文出版社《武漢封城》等中英文版抗疫紀實電子書今日上線
    2020年春節,這個本應闔家團聚的喜慶節日,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戛然而止,隨之而來的是從武漢到全國一場不平凡的戰「疫」。為了使疫情不再向外蔓延,近千萬武漢市民落實封城要求,留城堅守。中央果斷決策,舉國上下同舟共濟,為防控疫情付出巨大努力。
  • 抗疫主題兒童劇《非凡守護》
    甜甜的父母都是醫務工作者,在甜甜生日當天前往抗疫一線。睡夢中,甜甜的玩偶神奇復活,帶她來到童話世界森林動物城,與動物城的居民一起建造森林醫院、抗擊病毒……這個「六一」,抗疫主題原創兒童舞臺劇《非凡守護》在北京廣播電視臺卡酷少兒衛視播出,讓大小觀眾們重溫了那段不平凡的日子。
  • 全國首部抗疫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首演
    《那年那時那座城》在上海虹橋藝術中心首演,真實再現武漢戰「疫」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真情再現抗疫實景,原型醫護感動落淚音樂劇《那年那時那座城》取材於瑞金醫院等上海援鄂醫療隊員們的真實抗疫經歷,把醫療隊員們的英勇無畏、攻堅克難以及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經藝術加工後生動再現。
  • 曾參加武漢抗疫的大學生志願者穆不凡,深情講述參軍入伍心路歷程
    曾參加武漢抗疫的大學生志願者穆不凡,深情講述參軍入伍心路歷程——  「今天,我終於成了你」  ■劉會賓 解放軍報記者 賴瑜鴻  5張抗疫勇士的名籤,每一張都認真列印、裁剪……前不久,聽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團要來作報告,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某新兵團新兵穆不凡主動申請擔負會場保障工作。
  • 封城前夕選擇留漢,借住期間主動上一線,管理學博士就地下沉抗疫
    楚天都市報4月12日訊(記者滿達)「封城」前夕,他放棄自駕回老家的計劃,一個人留在武漢;疫情期間各種不便,他只好借住在朋友的一套房內,周圍一切都是陌生的。儘管如此,他克服心中的恐懼,主動到社區報到,加入一線抗疫。安撫居民、發放物資有他的身影,他還利用自己所學的管理學知識,編制科學、高效的疫情工作網格。
  • 武漢大學師生「抗疫日記」(下):守護珞珈山,靜待花開
    在這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的日子裡,武漢大學的師生們紛紛以各自的方式抗擊疫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武漢大學校醫院的醫護人員奮戰在疫情一線,與病毒搏鬥;教師們紛紛變身「主播」在線上授課,網上的熱烈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們化身社區和各類組織的志願者,溫暖和幫助著身邊的人;校園的守衛者一刻也不曾停歇:升級校園管控
  • 「抗疫一線就是我們的課堂」(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受訪者供圖 本版製圖:張丹峰一場阻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戰爭正全面打響,在戰「疫」隊伍中,湧現出一批有責任、敢擔當、講奉獻的大學生志願者。他們辭別親友,勇敢逆行,活躍在物資搬運現場,做最堅定的抗疫青年;他們置身線上,為一線工作者子女輔導功課,用自己的方式守護戰士。他們說,「抗疫一線就是我們的課堂。」
  • 疫情之下,守護一座城的武漢面孔
    他們是這座城市龐大而病弱的軀體上,渺小的個體,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這座驟然減速的龐大城市,能夠儘量維持著運轉。 1月29日,45歲的胡先生在武漢雷神山醫院工地現場又度過了一晚。他的親屬是醫生,此時還戰鬥在抗疫一線。而他則從醫院開工那日開始,就出現在這裡,見證著、參與著這所「受命於危難之中」的醫院拔地而起。
  • 把武漢交給你,我們放心!把孩子交給我們,請你放心
    這些爸爸媽媽們為了武漢這座城,為了祖國這個大家庭,不得不暫時告別年幼的寶貝,衝鋒一線,與病魔爭奪時間,用生命守護生命線。與此同時,麗晶教育還專門為醫護人員直系子女的家庭贈送了價值2899元的定製紀念冊藝術照套餐,感恩他們在抗疫中的艱苦付出。旗下園所共有53組醫護人員家庭報名參與了本次活動,在這特殊的一年,留下了最難忘的影像紀念。
  • 疫情下伸援手的外國人:有人在武漢溫州當志願者,有人逆行送口罩
    他們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用各自的方式支持、守護著家園。 留守 當義大利人莎拉(Sara Platto)前後4次拒絕了回國航班服務,留在武漢時,她遠在家鄉的母親生氣得差點要致電義大利外交部,希望能強制女兒回家。
  • 滯留武漢,他們選擇成為一名青年志願者
    心手相牽,共克時艱武小青了解到一些滯留在漢的外地人員以及返鄉武漢暫時無法赴外地復工的青年都不約而同做出了同一個決定那就是成為一名青年志願者積極投身戰疫一線共同守護大武漢我們一起來看看其中四名志願者的故事陳蘭芳:滯留不停工,
  • 揚州織密基層疫情防控網 志願者,「心心之火」溫暖一座城
    志願者們捧出一顆顆滾燙的心,傳遞光與熱,這團「心心之火」溫暖了一座城。一句熱詞:我是戰疫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曙光路是進入生態科技新城杭集鎮的主要入口。近日,看到一輛外地車輛開過來,志願者李響上前一步,面帶微笑:「您好,歡迎來杭集,請出示健康證和健康二維碼」。
  • 「武漢是我家,一起來守護」
    過馬路時,你也許會看一眼停在路邊等紅燈的貨車,司機劉迎正取過保溫杯,喝一口茶……  武漢這座城市,就是由這樣一個個普通人組成的。平靜的日子裡,人們各幹各的,縱使相逢,亦不相識,直到新冠肺炎疫情來襲。「我的城市病了。我該怎麼辦?」陳衝站出來了,鄧平站出來了,劉迎站出來了……那些平凡普通的武漢人,一個一個站出來了。
  • 青年志願者手拉手:「你守護世界,我們守護你」
    但在他們守護社會時,誰來守護他們身後的家人?一群年輕人挺身而出,堅定地喊出:「你守護世界,我們守護你」。他們就是為一線醫務工作者家庭服務的青年志願者。  集結:放心「逆行」,後方有我  「志願者是孩子的好榜樣,周到貼心的幫助,也讓身在前線的我們放下很多牽掛,戰『疫』必勝,謝謝!」
  • 武漢公布最美志願者名單
    武漢市順豐速運快遞江漢分公司經理、東西湖區常青花園二社區志願者汪勇等一批抗疫志願者 。、青山區白玉山街道北湖社區志願者 肖 壯青山區紅衛路街道八大家花園社區志願者 龍敬怡 洪山區抗疫志願者 王 利 滴滴網約車司機、洪山區社區保障車隊志願者 林友明武漢大學口腔醫院職工、洪山區卓刀泉街學雅芳鄰社區志願者 楊 雪武漢寄給未來傳媒有限公司導演
  • 「90後」逆行志願者葉海蘭:白衣為甲、逆行出徵,用生命守護生命
    來源標題:「90後」逆行志願者葉海蘭:白衣為甲、逆行出徵,用生命守護生命 11月9日20時,《英雄的人民 人民的英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平臺播出。
  • 《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向世界講述中國抗疫故事
    )的新書《堅定——一個外國人的武漢日記》近日由該出版社出版,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講好中國故事的經典傳播範例。阿德漢1988年出生於黎巴嫩,現為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他選擇留在武漢,經歷了武漢封城的全過程。
  • 破「排鄂」刻板印象,武漢多維呈現「英雄之城」
    伴隨著背景音樂《武漢伢》的響起,觀眾們似乎又回到了年初封城時人心惶惶的武漢,「小區集體唱國歌,高喊武漢加油」的熱搜讓人記憶猶新。從春節到國慶,一切事物都在逐漸回到正軌。《在一起》這部劇以致敬那些逆行身影為題材,從9月29日播出再到10月8日收官,屢次登上熱搜,收穫大量關注與討論。該劇不僅用真實故事致敬平凡的抗疫英雄,再現集體記憶,還使武漢「英雄之城」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 關愛抗疫志願者子女成長,星光耀志願者為世界鐵娃送新風機
    12月23日,星光耀志願者攜手湖北緩老院大學,向位於琴臺天下名企匯的世界鐵娃文體互動營,捐贈霍爾新風機和霍爾消毒殺菌淨化機各十臺,以表達對免費為抗疫志願者子女作文培優教室的支持。由著名抗疫扶貧志願者範茂勝、嶽文雯博士發起,總部位於武漢星光大道9號綠城尊藍青年創客匯的星光耀志願者聯盟,堅持以弘揚武漢抗疫精神、賦能青年高尚成長為己任,繼上月聯合江夏區總工會、民政局、文旅局,建成全國首家以採編服務為特色,「志願為志願者服務」的星光耀志願者社交公園後,又與楚天都市報聯合首創「萬名大學生為萬名武漢抗疫志願者口述實錄一對一採編服務徵集」活動。
  • 四個武漢家庭的抗疫故事:武漢人民永不投降
    武漢帶著熟悉的煙火氣復甦了,速度就像當地解放大道上計程車的車速,不過年初的那場沒有硝煙的抗疫之戰留給這座城市的痕跡依然存在,口罩佩戴率可排全國前列,飯館裡一次性餐盤幾乎是標配……2020年即將過去,為了深入探究這場疫情帶給武漢市民怎樣的改變,《環球時報》記者再赴武漢,傾聽親歷那場抗疫戰爭的醫生、康復者和志願者回顧各自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