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炸!上海這個小區改造後,無障礙通道竟還沒輪椅寬?

2020-12-12 騰訊網

近日,微博上有網友發布了一段記錄上海無障礙體驗的短視頻,引發了網絡對大城市無障礙設施的關注和熱議。不少市民也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身邊無障礙設施的缺失和不良體驗。

對於申城眾多老小區來說,無障礙設施先天存在不足。而眼下各區大力推進的「美麗家園」和舊改項目,是居民們改善無障礙設施的希望所在。但一些小區的居民反映,「美麗家園」工程的確是給每個門幢修葺了無障礙通道,可完工的通道不僅實現不了「無障礙」,走不了輪椅;有的坡陡路窄,連正常的老人走起來都費勁。

如此「奇葩」的無障礙通道,是怎麼被「改造」出來的?

60釐米寬的通道,還沒輪椅寬

靜安區汶水路649弄永和一村居民徐女士反映,上月初,小區的「美麗家園」工程開始對各個門幢入口處的無障礙坡道進行改造和美化。徐女士家裡有位80多歲的老人,行動不便,出門依賴輪椅,這對她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她說,永和一村是老公房小區,建造之初沒有任何無障礙設施,早些年居委會組織給每個門幢入口處臺階前加了一段斜坡,就是小區僅有的無障礙設施了。但由於原有臺階十分狹窄,即便加了坡道,輪椅上下仍然費勁,改造是樓內居民們的迫切願望。

△永和一村58號樓門口的臺階和坡道尚未改造。由於臺階十分狹窄,即便加了坡道,輪椅上下仍然費勁,改造是樓內居民們的迫切願望。

隨著改造的推進,一些門幢的無障礙通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臺階大幅加寬,足夠輪椅推行轉身;斜坡拉長,坡度放緩,一側還加上了扶手。個別條件好的門幢甚至額外鋪設了一長段斜坡。可輪到徐女士所在的34號樓改造時,施工方竟然只給原有臺階和坡道貼上石磚,就算是改造完了。改造後,臺階的寬度依舊那麼窄,離「無障礙」相距甚遠。

9月2日,記者前往永和一村實地體驗。34號樓位於小區的最西北角,只見樓道入口分左右兩部分,右側是底樓居民的入口,左側進入後則直接是樓梯向上,前往樓上樓層;左右兩側的入口均有鐵門,鐵門前設有一級臺階,右半部分臺階前鋪設了短短的一條無障礙坡道。因而,坡道加上臺階,組合成了所謂的「無障礙通道」。徐女士拿來捲尺測量得知,整條臺階寬度僅有60釐米,高約15釐米,無障礙坡道則更短,僅約半米左右,踩在上面確實感覺坡度不小。正如居民所說:現場能看到的改造僅限於原有臺階和坡道上新貼上了一層3釐米厚的石材面磚。

△34號樓門口的「改造」,僅限於原有臺階和坡道上新貼上了一層3釐米厚的石材面磚。

△整條臺階寬度僅有60釐米。

對於住在3樓的徐女士一家來說,她們通常需要把老人背下來,隨後在樓道入口處再將老人抱上輪椅推走。記者從徐女士家中搬下輪椅嘗試,不管記者從哪個角度將輪椅從坡道推上去,均會被卡牢,無法在臺階上完成轉身;將空輪椅搬上臺階後發現,輪椅的一邊懸空在外,十分危險。再用捲尺一量,徐女士家中的摺疊輪椅展開後,寬度近70公分。臺階還沒有輪椅寬,難怪無法轉身推行。

△由於臺階寬度還不及輪椅寬,將空輪椅搬上臺階後發現,輪椅的一邊懸空在外。

△徐女士家中的摺疊輪椅展開後,寬度近70公分。

比原先還差,那還改造什麼?

記者在永和一村34號樓門口的試驗,吸引了底樓幾位居民的圍觀。102室的一位老伯88歲了,他雖然走路沒有年輕人那麼利索,但基本可以踱著小步出門走動。他告訴記者,改造後,由於覆蓋了石磚後的臺階更高、坡道更陡,他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藉助斜坡爬上臺階,只能一隻手倚著鐵門,隨後將兩隻腳先後抬上臺階。他邊演示邊不滿地對記者說:你看比原先還差,那還改造什麼?

△102室的88歲老伯正在給記者演示改造後的臺階如何給他帶來不便。

記者在小區內看到,大多數門幢口的無障礙設施改造後均十分寬敞,基本達到了申城目前商品房小區的水準。相比之下,34號樓的改造著實敷衍了。但34號樓的情況也並非個案,小區裡最北側一排的10個門幢均是如此。居民們不解,為何不將無障礙設施一步改造到位?

△永和一村小區大多數門幢口的無障礙設施改造後均十分寬敞。

徐女士告訴記者,發現問題後他們也第一時間找到了居委會,居委會建議居民直接找「美麗家園」的施工方溝通。施工方在小區裡設立了一個項目部,9月2日,記者也來到項目部一問究竟。一位劉姓負責人接待了記者,他解釋稱,小區最後一排的無障礙通道之所以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原因在於「地方不夠」。據稱,按照消防的要求,小區內的消防通道不能窄於4米,而小區最後一排房子距離小區圍牆,也恰好就只有4米餘寬。見記者不信服,負責人帶著記者實地測量,從圍牆邊到斜坡底端,距離的確僅有4.05米。如果要將臺階拓寬、坡道拉長,勢必要向外拓,那就侵佔了消防通道的空間,「這樣工程也通過不了消防的驗收。」

△小區最後一排房子無障礙通道之所以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原因在於「地方不夠」,要給消防通道留足4米的空間。

至於覆蓋石材面磚後帶來的臺階加高、坡道變陡的問題,項目部負責人稱後期路面鋪設瀝青後會有所緩解。「不能將坡道改到臺階兩側?這樣既解決了坡道過短過陡的問題,也給臺階拓寬騰出了地方」,見記者不依不饒,負責人反問記者:「樓裡有電梯嗎?反正都是將人往上背,多背一格臺階有什麼區別?」

老小區無障礙通道改造難題不少

隨著申城「美麗家園」改造力度的推進,類似矛盾已出現不少。普陀區新村路285弄是上世紀80年代建造的老小區,5月以來,小區緊鑼密鼓地進行「美麗家園」改造工程。隨著工程進入尾聲,有居民發現,樓幢門口原本配備的無障礙通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兩截高差較大的臺階。

9月2日,記者也來到小區實地了解施工情況。原來,小區總共9棟樓,其中3棟沿街,因配備地下空間,出入口與地面落差較高,形成了多級臺階,其餘6棟樓入口與道路基本打平。問題正出在這沿街的3棟居民樓上:窄窄的樓棟門口已經砌好了臺階的完整結構——兩級約120釐米寬、19釐米高的臺階,上接一個不到2平方米的平臺,隨後才能進入樓道;臺階兩側設有擋牆,但唯獨沒有無障礙坡道。眼下,由於地面還未鋪設瀝青,最外一側的臺階高差過大,施工方用一塊板磚作為臨時鋪墊。在1號樓,兩根不鏽鋼扶手已經安裝在臺階兩側。

△普陀區新村路285弄小區部分樓幢前的多級臺階。

△1號樓已提前安裝樓梯扶手。

有居民告訴記者,原本小區的無障礙坡道是沿著樓棟一側設計,長度達5米。儘管經常被電瓶車、自行車堵住,但聊勝於無,「如今怎麼把無障礙通道改沒了?」記者在一處「居民接待室」找到了施工現場的姚姓負責人。對方表示,施工方案中並沒有忽略無障礙通道,而是保留了一側坡道的設計,但必須要等到瀝青鋪設完畢後才能將臺階再改造成坡道。具體而言,整個120釐米寬的通行區域,70釐米寬的部分改成無障礙坡道,坡長大致在120釐米,剩餘50釐米寬的部分仍保留臺階樣式,「這是居委會徵詢後與我們反覆溝通的結果。」這樣的設計將統一應用在8個樓幢入口中。

不過,記者搜索某電商平臺銷量前幾位的輪椅品牌,輪椅寬度均在64至70釐米,想要通過70釐米的無障礙坡道可能面臨「障礙」。對此,姚負責人也坦言這個設計「有點勉強」,然而想要拓寬,牽涉到很多因素。臺階的一側緊鄰汙水管網的檢修口,拓寬勢必要將水泥覆蓋在管網之上,要想改動得向相關部門申請;臺階的另一側是剛剛鋪設好的新水管,改動意味著重新施工。坡道長度限制在120釐米也是礙於汙水窨井蓋位於樓幢入口前方。

△臺階和坡道拓寬拓長受到排水管道、汙水檢修口以及窨井蓋的限制。

老小區更需要尊重殘障人士的需求

針對新村路285弄出現的無障礙通道改造的「障礙」,有居民建議:臺階兩側的擋牆寬度約有26釐米,是否能拆除將空間留給坡道?姚姓負責人表示,檔牆確實沒有特別大的實用性,如此設計僅僅是為了保留原有的臺階樣式。如改動,則需徵詢居民的意見。「能得到多少支持,是否會引起其他居民的反對,才是決定施工方案的主要因素。」眼下的設計保留了原有大部分居民的出行習慣,是一種相對「不麻煩」的方案。現場施工銘牌上寫明新村路285弄目前實施的屋面及相關設施改造工程得到了92%業主的同意。

在老小區「美麗家園」改造中,居民意見分歧多,一分一釐的變動都會產生多個回合的「拉鋸」。由於老小區普遍沒有足夠的空間為無障礙通道做出周全的設計,往往讓位於主流居民的利益訴求。不少施工單位存在畏難情緒,設計上就會傾向於保守;此外,也確實存在部分居民對於無障礙出行缺乏「共情」,難以設身處地地去考慮別人出行的難處。採訪中,住在3號樓的張大伯就直言不諱:無障礙通道本身利用率小,「有坡道就行了」「用的人畢竟少,推輪椅時候小心一點就好。」

新村路285弄所在的長新社區居委會主任金瑋向記者表示,小區裡居住的老年人約佔46%,肯定會考慮到輪椅出行的需求建造無障礙通道。針對坡道過窄的問題,居委將和施工隊再做協商討論,確保無障礙通道的順暢通行,同時做好設計方案的充分公示,把惠民工程做實辦好。

在網友發布的上海無障礙設施體驗短視頻中,也指出上海雖然無障礙設施建設已較為完善,但實際使用率低。究其原因,申城在設施進一步完善和相關服務提升上,仍有著很大的空間。不管是在小區內還是公共場所,無障礙通道應該擺在哪個優先級,賦予多少空間,高度、角度又是否科學,側面印證了這個城市對殘障群體和出行不便的老人們的關注程度。建議居委、物業和施工隊伍能夠平衡各方訴求,不妨在「美麗家園」改造中邀請專業人士進行設計,妥善考慮,保障殘障人士、老年群體的出行便利。

題圖:記者嘗試將輪椅從坡道推上去,多個角度均會被卡牢,無法在臺階上完成轉身。

相關焦點

  • 小區適老化改造參差不齊,無障礙坡道成了「障礙」坡道
    東城區民安小區的一處無障礙坡道,坡面為石子路,扶手已鏽跡斑斑。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無障礙適老化改造是「規定動作」。不過,記者近日走訪東城、朝陽、豐臺、石景山等部分已改造老舊小區時發現,作為無障礙設施的關鍵一環——無障礙坡道改造水平參差不齊,有些讓老年人乘坐輪椅出行時心有忐忑。
  • 門前臺階擋住了輪椅,營業廳增設無障礙通道獲點讚
    近日,一位市民在市網群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上留言,對中國電信吳家山營業廳新增無障礙通道,方便殘疾人士的舉措點讚。營業廳門前的無障礙通道。電信吳家山營業廳供圖市民陳先生家住東西湖區吳家山,是一名雙腿殘疾人士,靠輪椅出行。
  • 可讓輪椅直接「出入」車站 無障礙升降平臺關愛殘障人士
    圖說:無障礙升降平臺 來源/軌交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記者 徐馳 通訊員 翟曉龍)經常在1號線錦江樂園站乘坐地鐵的乘客,有時會在往市區方向的樓梯處看到工作人員拿著遙控器在操作一個新奇的裝置,幫助有需要的乘客在站廳和站臺間往返。
  • 從南京西路到五角場 滬四大商圈無障礙設施有哪些「障礙」?
    杜晨薇攝  升降梯設置不足,個別輔助攀爬機形同虛設  這四個大型商圈都處於上海重要的交通樞紐,尤其五角場和徐家匯,周邊交通情況錯綜複雜,行人過街往往要通過地下通道或地上天橋等輔助設施。因此,方便輪椅使用者上下的升降梯是記者走訪調查的重點。  在五角場商圈,下沉式廣場是到達周邊商場的關鍵性通道。
  • 濟寧冠魯明德華府小區無障礙通道坡度大 老人出行遇難題
    「我母親今年90多歲了,在我姐姐的小區都很好,甚至自己就能坐著輪椅進出。只有在我這裡,我給母親推著輪椅,出入也很難。」高先生無奈地說。記者來到位於濟寧市太白湖新區的冠魯明德華府小區,發現現實情況讓高先生很「堵心」。
  • 這個小區即將啟動微空間改造提升
    小區內部公共空間由住宅建築東、西、南三面圍合而成,北側為北新橋派出所,空間整體呈「凹」字形。 民安小區現狀走進小區,由於最初建設時缺少公共空間設計,車行道與停車位佔去了小區內的大部分空間,除原規劃的停車位之外,部分居民將機動車停在過道、人行道甚至是消防通道、人防入口周邊,可供居民活動的公共空間變得所剩無幾。
  • 這個無障礙坡道將覆蓋潭柘新區所有樓門
    門頭溝區潭柘寺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李巋然一句話道出了無障礙環境改造的迫切。去年11月底,本市發布《北京市進一步促進無障礙環境建設2019-2021年行動方案》,無障礙環境升級按下快進鍵。門頭溝區潭柘寺鎮潭柘新區社區的214個單元的無障礙坡道改造也加快了建設速度。
  • 無障礙通道「障礙」何其多
    探訪無障礙通道形同虛設有的甚至沒有設置2日中午,記者來到城區東風東街與文化路交叉口處一家工商銀行網點,該銀行位置較高,必須上七八級臺階才能進入,周圍未設置無障礙通道。除了未設無障礙通道的情況,還存在無障礙通道不能正常使用的現象。
  • 探訪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每處都有無障礙通道,輪椅直上主席臺
    探訪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每處都有無障礙通道,輪椅直上主席臺 原付川/河北日報客戶端 2018-04-25 09:50
  • 坡度太陡不敢走,「搓板」坡面輪椅難行,無障礙坡道名不副實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為方便老人和殘疾人出行而鋪設的坡道,要麼太陡,要麼是「搓板」路,沒人敢走,形同虛設。「這坡道太陡,一般我一個人還真不敢走。」家住朝陽區磨房北裡207號樓的居民李大爺告訴記者,早上和傍晚,他一般坐輪椅、由家人推著出來在小區遛彎兒乘涼。
  • 維護不當、意識不到位、改造難度大造成無障礙衛生間「障礙重重」
    維護管理不到位無障礙衛生間堆雜物燈光昏暗,地面骯髒不堪;空間逼仄,僅能容下一個輪椅;洗手盆下堆滿雜物,殘疾人難以靠近……這是之前探訪時記者在槐蔭區和諧廣場四樓的一無障礙衛生間裡看到的情況,不難想像那些殘障人士進來後的糟糕心情。
  • 大路寬了,管網通了,小區更靚了
    作為葛洲壩城區三供一業改造啟動較早的小區,這裡的面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謝虹說,現在路好走了,小區道路刷黑了。一進小區就舒心。下水道原來經常堵,經常險象環生,現在不堵了,生活也安心了。居民郭遠新說,這次改造,小區很多地方變寬了。原來大門比較窄,現在換了新,還修了人行通道。
  • 北京截癱者之家創辦人墜亡 無障礙通道管理方是否擔責
    該網友在微博上寫道,「7月7日晚,他回酒店路上,因無障礙路口被私家車佔用,他不得不另尋他路,但不幸開著輪椅掉進了停車場的坑裡,當時停車場沒有任何的警戒標識。直到他被保安發現,最終經搶救無效死亡。」  在該微博視頻中,一輛商務艙轎車擋在某酒店門前的無障礙通道下坡處,在無障礙通道左側不遠處就是文軍遇難的位置,目前已經被錐筒和繩索攔住。
  • 坐輪椅的小夥,心存希望,致力於無障礙通道的建設!
    坐輪椅的小夥,心存希望,致力於無障礙通道的建設!每天清晨的五點鐘,二十一歲的小趙總是準時的來到當地的火車站,一般來說人們在注意到他的第一眼,可能是他單薄身軀下的輪椅,但是人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年輕的小夥子正在自己公益的道路上堅定著前行著。
  • 「奇葩」無障礙廁所大賞
    ▼萬萬沒想到,無障礙廁所裡竟住了人袁先生,來自浙江,肢體障礙,使用單拐想曝光的廁所:包頭市「蒙古大營」景點的無障礙廁所、杭州市江幹區某無障礙廁所。我平時喜歡和一些輪友一起自駕遊。某天,我們在著名的「蒙古大營」景點遊玩時,幾個輪友突然想去廁所,就詢問無障礙廁所在哪裡,景區人員告訴了位置後,一行人坐著輪椅匆匆趕了過去。我們起初還挺高興的,因為遠遠地就看到了無障礙廁所的標誌,但等我們衝進廁所後一看,頓時目瞪口呆:所謂的「無障礙廁所」裡面,其實只有一個類似鐵皮水桶的馬桶!壓根就無法使用。
  • 除了霍金同款輪椅,還有這個
    設計團隊的包加桐老師介紹,這個輪椅相對於普通電動輪椅更加智能。它有手推、電動駕駛以及自動跟隨三種模式,其中自動跟隨系統能夠指定跟隨人員,只需要葉冠辰父親在他的前面,就能自動識別和定位,實現準確快速穩定的跟隨。
  • 貝家邊、孔雀小區,寧波的老舊小區改造登上了人民日報
    新年伊始,家住浙江省寧波市白沙街道大慶社區貝家邊小區的崔文娟就盤算起了今年家中的「大事」。以前小區的老舊車棚裡滿是雜物,也沒有電源,給電動車充電還要從家裡私拉電線,雜亂不說,還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去年小區改造後,車棚被清理粉刷一新,家家戶戶都劃定了停車區域,還配上了智能充電裝置。
  • 百城無障礙設施普及率僅40% 無障礙衛生間得分最低
    在各類場所中,醫療衛生單位、交通運輸和政府服務消費者窗口三類場所無障礙設施普及率相對較高,電商自提網點、餐飲住宿、商業中心普及率排名後三位。  無障礙衛生間滿意度得分最低  此外,本次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國內無障礙設施整體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下的水平,實地體驗調查滿意度為70.8分。
  • 維護不到位、設計有問題……無障礙設施面臨哪些障礙?
    有的門前臺階就有20多釐米;有的裡面堆著橫七豎八的清潔工具;有的門只有五十幾釐米寬,比輪椅整整短了一大截。幾釐米之差,意味著行程的截斷。「人家望梅止渴,我們望廁所興嘆。」他無奈地笑。此外,一些司機公共意識不強,佔用了無障礙通道。這些車輛停在無障礙通道處,並未得到監管與處罰。
  • 泰安一幼兒園為開園竟砸牆改門、改無障礙通道?
    拆除小區無障礙通道、在一樓東側的牆上開一扇門、建室外樓梯……幼兒園開始籌辦兩個月,就進行了多項改建,這些改建讓業主們很擔憂:如果已經改變建築原有的規劃,是否取得規劃部門的審批?把原來的牆砸開改成門,是否對建築主體存在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