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後政治體系已終結 民主黨半夜忙組閣(圖)

2020-12-15 搜狐網

  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

  截至31日零時 民主黨獲超半數席位 自民黨將喪失1955年來執政地位

  日本改朝換代-換代

  這意味日本戰後政治體系終結。這是除自民黨外,首次有政黨在眾議院取得多數席位。它標誌一個漫長時代結束,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開始。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日本問題研究專家格裡·柯蒂斯表示。

  自民黨在選戰開始就處於劣勢,各候選人作出了最大努力,但最後是這樣的結果,我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

我未能消除國民對自民黨的不滿,我感到自己必須為此負責。

  ——麻生太郎

  據新華社電 日本第45屆國會眾議院選舉30日舉行。截至當地時間31日零時,由鳩山由紀夫(見右圖)領導的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在30日舉行的眾議院選舉中已獲得284個席位,超過全部480個議席中的半數席位。

  勝利無懸念

  而投票當晚,投票站民調結果則顯示,在野黨民主黨將以壓倒性優勢贏得選舉,取得歷史性勝利,結束自民黨長期執政地位。

  日本私營朝日電視臺出口民調結果則顯示,民主黨將獲得315個席位。

  「這是一場壓倒性勝利,」《朝日新聞》資深記者法示宏說,「選舉極具戲劇性。」

  其他主要媒體出口民調結果類似,與媒體先前預測自民黨將在選舉中敗北的結果一致。這意味自民黨喪失1955年來長期執政地位。這50多年裡,自民黨僅有11個月處於在野黨地位。

  大佬連「落馬」

  出口民調結果顯示,自民黨多名資深人物在這次選舉中紛紛失敗,其中包括前首相海部俊樹、前外相中山太郎和現任財務大臣與謝野馨等。

  日本共同社預測,海部俊樹將在選舉中失去愛知縣9號選區議員席位。海部俊樹現年78歲,1960年首贏眾議院議員席位,1989年出任日本首相,1991年因黨內壓力被迫下臺。除海部俊樹外,現年85歲高齡的中山太郎也難保席位。

  今年2月身陷「醉酒」風波的前財務大臣中川昭一也將成為自民黨「失意大佬」之一。共同社預測,他將失去北海道第11號小選區席位。現任財務大臣與謝野馨也恐敗北。

  半夜忙組閣

  民主黨成員說,這一黨派定於30日夜間召開會議,商討新內閣組成人選。民主黨還將於31日與社會民主黨、國民新黨舉行會談,討論聯合組閣事宜。

  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將與前黨首菅直人、小澤一郎和岡田克也負責處理過渡期間事務。

  民主黨將首先選定幾個關鍵職位人選,而後任命其他內閣職位。如果過渡執行順利,鳩山將於今年9月晚些時候訪問美國,參加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和二十國集團金融峰會。會議期間,他將與美國總統貝拉克·歐巴馬會面。

相關焦點

  • 日本民主黨公布「政權宣言」 誓言終結官僚政治
    2009年7月21日日本民主黨發表選戰宣言直指"政權更迭"7月21日,日本最大的在野黨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在其黨派位於東京的總部舉行的記者會上發表講話。當日,鳩山在記者會上表示,民主黨在大選中的目標就是實現"政權更迭"。
  • 日本官僚政治暴露弊端遭指責 民主黨將向其宣戰
    日本官僚政治由來已久,先前被認為推動日本經濟發展而受到推崇,但近年來因暴露出種種弊端遭到詬病。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眾議院選舉的日本民主黨高級官員1日宣布,將兌現選前終結官僚政治的承諾。  民主黨議員松原仁8月31日參加朝日電視網一檔節目,批評日本決策權由未經選舉的官員掌握,選民選出的政治家手裡卻只握有「橡皮圖章」。按照松原仁的觀點,官僚們專注於他們所在領域的工作和所在部門的利益,往往缺乏造福公眾的意願。  自19世紀晚期日本打開國門開始,至今仍在盛行的「官僚政治」堪稱日本政治的特色。
  • 二戰後日本政治與外交策略演變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日本政治與外交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戰後初期在美國的佔領下,日本舊政治制度面臨被瓦解的趨勢,新政治制度尚未形成;在外交領域,日本外交活動空間極為有限。
  • 戰後史上的「55年體制」,如何塑造了日本?
    文/參商所謂日本「55年體制」,顧名思義,自然就是日本在1955年確立的體制。這個體制在1993年結束,長達38年之久,對於日本來說,它是戰後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二戰結束後的民主化改革中,日本的各派政黨迅速成長起來。上世紀50年代,最為活躍和壯大的三個政黨分別是民主黨、社會黨和自由黨,其中,社會黨主張改革,而民主黨和自由黨則偏向保守。為了集結力量,1955年,同為保守勢力的民主黨和自由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
  • 鳩山上臺欲對決官僚政治 日本官僚心中忐忑不安
    16日上午,麻生內閣宣布總辭職,日本始於1999年的自民黨、公明黨聯合政權落下帷幕。在當天下午的特別國會上,民主黨黨首鳩山由紀夫被推選為日本第93任首相。當晚,在皇宮經天皇的首相任命和閣僚認證儀式後,新內閣正式上任。
  • 當代世界:日本政壇「一黨獨大」及政治右傾化
    尤其是,日本維新會、大家黨和民主黨大有認同自民黨關於修改和平憲法等政治右傾化的傾向,引起亞洲國家及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重組、改編等聲音紛繁雜亂,其中也不乏政治右傾化言論。 第一,民主黨因敗選內訌不斷,失去對執政黨的牽制力。日本民主黨在第23屆參議院選舉中遭遇建黨以來最慘重的失敗。在此次選舉中,民主黨參加改選的44個議席,最終只獲得17個,創下建黨以來最低紀錄。可以說,民主黨的敗選不僅削弱了自身力量,也宣告日本「兩黨制」構想及實踐的終結。
  • 戰後日本社會思潮的變遷
    因此,在此後直到冷戰結束的一段時期內,日本國內雖然也存在擁護和平憲法、反對日本重新軍備的思想和各種群眾運動,但從總體上來講,和平民主主義思潮已經開始衰退。 20世紀60年代以後,逐漸佔據社會思潮主流的是保守主義思潮。日本的政治保守主義也發源於戰後初期。當時,吉田茂作為戰敗國日本的政治代表,在美國佔領期間三次出任首相,長期佔據政權寶座。
  • 日本民主黨曝政治獻金醜聞 黨首指檢方別有用心
    日本最大在野黨曝政治獻金醜聞,下任首相熱門人選稱相關調查有政治動機  小澤拒絕辭職,指檢方別有用心  □綜合晨報記者徐惠芬、新華社報導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首小澤一郎4日說,儘管他的首席秘書大久保隆規因涉嫌非法收受企業政治獻金遭逮捕
  • 義大利組閣或峰迴路轉
    義大利力量黨黨首、前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9日晚同意中右翼夥伴聯盟黨與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談判組閣。  五星運動當天早些時候與聯盟黨尋求「最後一刻」組閣談判。一些國際媒體說,兩黨或將組成義大利迄今最「疑歐」的政府。
  • 康達、高洪:松下政經塾在當代日本政治中的地位與影響
    一方面,「松下軍團」在民主黨裡的確擁有強大實力,早在前原誠司擔任在野的民主黨代表時期,就已經有大量該塾畢業生甚至在校生到民主黨裡工作,積極參與新型保守政黨的政治實踐。民主黨擊敗自民黨上臺後,這種情況愈演愈烈,給大眾留下了松下政經塾與民主黨相輔相成的突出的印象。
  • 戰後日本國家形象的演變與構建(三):「普通國家化」戰略時期日本...
    BBC的國家影響力調查,從2005年調查發起到2014年為止日本一直穩居前六位。文明、乾淨、安全、廉潔等正面、積極的國家形象已成為各國對日本國家形象認知的主流。3.進入21世紀後日本政界保守主義傾向加劇,以小泉、安倍等為代表的政治家一再參拜靖國神社,否定「慰安婦」存在的事實,發表「侵略戰爭未定論」等不負責任的政治言論,使日本與鄰國關係,尤其是與中韓兩國的關係一再陷入低谷。
  • 孔元談意識形態與帝國政治:戰後美國保守主義的演變與危機
    川普資料圖(圖/@東方IC) 一、戰後保守主義反蘇共識的形成 儘管歷史學家承認保守主義一直是塑造美國政治傳統的重要力量也正是這種道德立場,才能揭示為什麼戰後麥卡錫主義能夠在美國獲得廣泛支持。正是因此,亨廷頓認為美國保守主義是一種情境性的意識形態(situational ideology)23,是那些戰後試圖捍衛美國乃至西方文明成果的人,為了應對共產主義的挑戰,而刻意闡述的一套價值體系。
  • 英國組閣懸而未決 布朗同意保守黨「該優先組閣」(組圖)
    新華社/路透  英國議會下院選舉結果7日基本明了,雖然仍有一個議席尚無歸屬,但無多數議會已成定局。  保守黨和工黨均表態,願與第三大黨自由民主黨商討組建聯合政府。  在自由民主黨關心的議會選舉制度改革議題上,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沒有給出任何承諾;工黨領袖、看守政府首相戈登·布朗表示願意在組建聯合政府後展開選制改革。
  • 扶桑談之日本漫畫與政治⑤|大宰相遺產:發達而不獨立的日本
    【編者按】:本文是「日本漫畫與政治」系列的第五篇。戰後擔任日本首相7年之久的吉田茂留下的遺產,至今在日本政壇仍無人能夠撼動,日本從戰後的廢墟中復興,但至今無法擺脫美日安保體系,皆種因於此。觀察今日日本政治與東亞國際格局,吉田茂是一個無法繞過的人物。
  • 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與政治
    本月上旬,被認為是2004年總統的選舉有力候選人的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開批評布希總統外交政策「自以為是」。他認為,布希政府在飛彈防禦構想和《京都議定書》等方面的做法,導致盟國陷入混亂,並導致與俄羅斯和中國等國的關係出現不必要的惡化。  對布希外交投以懷疑目光的不光是華盛頓的政敵。
  • 戰後日本政府的教育改造計劃,為其帶來哪些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天皇宣布無條件向盟軍投降之後,盟軍多個國家的代表就開始商議如何對日本的各個領域進行戰後改造,當務之急是修改日本的政治體制。但是如果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對日本的教育體制進行改革也是重中之重。對於盟軍來說,徹底根除日本國民頭腦中的軍國主義思想是戰後改造計劃的核心。
  • 日本民進黨主席蓮舫公布部分戶籍資料 已放棄「臺灣籍」
    [延伸閱讀]   英媒:日本民進黨主席蓮舫放棄「臺灣籍」 能否挽回民心?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裔日籍的日本民進黨主席蓮舫,這一年多因同時擁有日本和中國臺灣雙重「國籍」問題屢被質疑,如今她正式聲明放棄「臺灣籍」,但日本人是否還會信任她?
  • 日本民主黨選舉新黨首 未來能否撼動安倍政權?
    本月18日,日本民主黨將召開臨時代表大會、選出新黨首。身為當今日本最大的在野黨.面對大選後如願鞏固執政基礎、勢頭正勁的安倍政權,民主黨今後能否在新黨首的領導下打破自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撼動安倍的執政根基,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 美國民主帶來的日本繁榮?《戰後日本經濟史》
    這本野口悠紀雄寫的非日本官方主流歷史《戰後日本經濟史》一定會讓你耳目一新、理解埋藏在背後的力量。作者出生於1940年,趕上了戰爭尾巴的戰後一代,經歷了戰爭創傷、戰後重建、經濟騰飛、失去的十年,可以說是日本戰後歷史的親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