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關注我們,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只有他人有意成為他自身,我才能成為我自身;除非他自由我才能自由;除非我確信他我才能確信我自己。只有相互的認識才能使得我們倆都成為我們自己。只有在一起我們才能達到每個人所要達到的目標。沒有自由的權利,真理就會始終隱匿;沒有思維方式的自由,真理就會言不由衷!
我們不能避免經驗世界中的「實存交往」,但我們更嚮往具有完善人類精神本性價值的,以「愛的鬥爭」為內容的「存在交往」!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高級中學
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作為教育現代化重要標誌的多媒體教學已普遍應用到各類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將原先僅靠教師言傳學生意會的聽覺效果訴諸更直觀的視覺效果,課堂教學容量的空前超大、知識呈現方式的多元化均相應超越傳統教學。多媒體介入教學,為教學開創了新的天地。當然計算機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並不能取代師生間的交流,不能取代教師對學生諸方面影響。從多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應看,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設備和環境因素影響教學效果
要想達到使用多媒體教學的理想效果,設備的好壞以及教室的環境也至關重要。因為多媒體設備是由計算機、投影機、音響系統和網絡系統等多種高科技設備組合起來的,而在教學中,設備處於無專業人員監控、維護狀態中。如果使用不當或保養不到位,就會造成教學工作的中斷,減少教學時間,有時甚至會造成教學秩序的混亂,影響到整個教學效果。
二、課堂教學內容的投放量與學生的接受量並不是等價或成正比轉換
談到這一弊端產生的根源,我們對「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終是為了誰」的認識應該澄清:是方便教師教學還是方便學生學習?答案顯然是傾向後者。但從多媒體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看,二者恰好是錯位關係。再者很多教師還是信奉「多教多學」這一主觀教條,在未使用多媒體時常遺憾有好多內容未能在單位時間的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現在終於可以通過多媒體盡情投放給學生。無奈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認知主體,而非是被動接受的客體。課後座談發現這種有悖認知規律的做法使好多學生連閱讀都不能完成,更談不上通過學習接受形成習得終至實際能力了。
三、線性的使用方式導致學生直接關注問題結果,弱化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訓練過程
多媒體教學能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設計者可以隨機或無序的方式使用,甚至可以按照學習者的願望交互使用。但多數教師在實際運用上多是線性呈現方式,順序播放教學內容。這種定向、模式化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嚴重束縛著學生發散思維的拓展。尤其是問題與答案平面的展示,使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作用失去了常態化,學生本應主動與教師同步思考、主動探索的積極作為變為直接關注問題結果的消極等待,這就弱化了學生在求知中訓練聯想、邏輯思維等綜合能力的過程,也與新課改倡導的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教學理念相悖。
四、教學中存在濫用多媒體技術的現象,忽略其與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效對接
有效性是這次課程改革突出的主題。而現在有些教師過分強調多媒體技術的功能,不考慮多媒體技術運用得是否合適,所提供的音像與教學內容的情境能否相統一,能否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在一次優質課大賽上,某位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鑑賞《登高》,每張幻燈片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有一枝綻放的紅梅,枝頭上並立一對喜鵲,這與詩人「悲秋作客他鄉,暮年抱病登高」的苦悶心情極不協調。究其原因是製作課件前沒有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進而與教學內容有效對接。
五、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削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和示範作用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事實上運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大都成為多媒體課件的實際操作者,而不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和師生情感交流的參與者,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教師控制課件運作、學生閱讀屏幕內容的雙向分離活動,造成師生相互對話、與文本對話形態消失。再者,使用多媒體教學,音像、文字交互呈現,教師示範性的朗讀被名家朗讀的錄音取代。然而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抑揚頓挫的現場朗讀,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將是潛移默化的。課件的運用還使得教師嚴謹美觀的書寫也相對減少,難以發揮身教的示範作用。總之,教師多方面的才藝在多媒體教學控制的課堂上也漸失展示平臺。
多媒體教學的實施,要結合學科的特點創造性地使用。我們並不否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學科教學有些方面的巨大功用,我們需要的是在實際應用中規避弊端,更好地發揮其對教學的輔助作用。
關心中國教育 關注你的學刊
見證師道心路 分享人人智慧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中國教育學刊》移動閱讀平臺徵稿函
您好!感謝您對《中國教育學刊》的關愛,為更方便您和您學校的教職員工閱讀和學習學刊,我社已於2014年5月20日啟動了基於微信的
「《中國教育學刊》移動閱讀平臺」
我社所屬刊物《中國教育學刊》、《中國教育學刊》增刊、《教育管理與藝術》、《教育科學與藝術》以及其他我社組織出版的各類圖書中發表的部分文章將陸續在該微信公眾平臺刊載,您們可以通過手機微信,隨時隨地閱讀學習。
使用學刊微信閱讀平臺完全免費,步驟是:用您的微信搜索微信號zgjyxk,或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學刊封面左下角的二維碼(如下圖),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都能收到由我社發布的大量學習資料了。
我社微信閱讀平臺同時接受微信投稿,體裁不限,寫教育教學心得,經驗,感悟,體現「真人,真事,真情,真悟」的宗旨。所投稿件經我刊編輯部篩選編輯後刊載,讓您隨時隨地可以和數萬教育同行交流。
獲得較大閱讀量的作者和文章,將有機會入選《中國教育學刊》爭鳴欄目。期待您的關注和參與。希望能經常收到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投稿微信號:feizi2127414
投稿郵箱:zgjyxkweixin@163.com
投稿要求:作者真實姓名,真實工作單位,作者微信號或二維碼,手機號,通信地址,郵政編碼。
請您在方便的時候,將此信的內容轉達給您的朋友、同事們!請更多教育工作者參與到學刊的共建活動中。再次真誠地感謝您關注《中國教育學刊》!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
關於開展「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活動的啟事
各相關學校:
隨著網際網路,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給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學校信息化進入一個「跨越式」發展的階段。教育信息化建設已經開始逐漸緊密圍繞「智慧」的理念,打造資訊時代的「智慧校園」。為推進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展示教育信息技術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成果;總結與交流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先進經驗,中國教育學會研究決定委託《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結合「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開展「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活動。
此次活動旨在為教育管理部門、教育科研部門、各級各類中小學校搭建互動溝通平臺,進一步促進教育信息化事業的發展,打造智慧教育品牌。匯集學界、商界、政界的精英,圍繞教育信息化與教育發展進行前瞻性探討,探索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下我國教育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動信息產業界與教育界交流與合作,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我國教育現代化的跨越式發展。
本次活動將以智慧教育展覽和論壇等多種學習交流形式開展,以各省、市、區縣教委相關部門及各相關學校配合參與為主,從數位化校園、教育信息化的角度,反映本區域信息技術發展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新應用、實驗、創新和成果。在展會期間與會後整體對各省、市、區縣智慧教育成功案例進行重點推廣和宣傳,及時總結、報導。
一、活動時間
2014年12月1-3日
二、活動範圍
全國各省、市、區縣及相關學校
三、活動內容
1、「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 智慧校園成功經驗展示活動;《中國教育學刊》彩版連載刊登「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優秀學校成果;
2、「首屆全國智慧教育成果巡禮」,「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會刊展示教育系統獨立成冊;
3、參與「2014年中國國際智慧教育展覽會」開幕式及全國智慧教育高峰論壇,交流分享校園信息化應用的經驗,以案例帶動,分析未來教育信息化發展思路;
5、「校園好方案」評選活動,傳遞教育信息化企業最強音,評選出全國教育信息化實用策略研發的「最強大腦」;
6、系統集成商聯合大會,校企面對面分享智慧校園信息化解決方案,學校與信息化企業直接對話,直擊校企最想了解的話題,完善校企雙贏的最佳方案。
四、聯繫方式
地 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大街56號教師大廈9層901
聯繫人:郭老師(13501285855)、李老師(13911460650)
電 話:(010) 64261310;64267630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中國教育學刊》雜誌社關注我們,或掃描上圖二維碼點擊關注,把您認可的觀點分享到您的朋友圈,傳播教育工作者的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