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好處很多,它能豐富教學內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加課堂信息量,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環境,免除教師板書勞累。因此,多媒體教學受到越來越多學校和老師的重視和青睞,有的學校明確規定多媒體教學必須佔到常規教學的70%以上,並將多媒體使用情況作為評價教師優劣的一個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多媒體只是一種教學輔助手段,用與不用,要看具體情況,不能一概而論。即使必須應用多媒體教學,也應該做到恰切、適度、高效,應力爭做到「四不要」:
一是不要忘了學生。應牢記以人為本的理念,課堂教學的所有活動都應圍繞著學生順暢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轉,決不能由教師唱主角,學生淪為配角。具體到課件製作,從材料的選取、情境設置,到問題提出、材料解讀,都要首先考慮學情。課件的使用更要根據課堂生成,及時跟進,破除那種教師預設好的「一問一答」「答案唯一」模式,將材料的解讀權歸還給學生,讓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去辨析,去總結。
二是不要忘了板書。板書是一種思維的再現,既是一堂課知識的凝練和濃縮,又是師生交流互動的平臺。板書教學具有製作與呈現同步的特點,符合學生從文字符號中獲取有效信息的心理規律,可以起到學生如何記筆記的示範作用,也可以調節課堂節奏讓學生有時間思考消化。多媒體教學缺少傳統板書對課堂知識的規劃性、整體性功能,會影響學生的整體認知能力。同時,由於多媒體教學是分屏顯示,相互關聯的內容處於隔離狀態,打亂了學生獲取信息的心理規律,學生難以掌握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小學生、初中生由於年齡較小,更多的將注意力放在畫面、聲音、動畫以及機器上,從而忽略授課內容,這就更需要教師板書來集中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三是不要設置太多情境。多媒體課件若情境太多,信息龐雜,不僅無法順暢完成教學任務,更會擾亂學生的思維,衝淡重點探討的內容,不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我曾經聽過一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遷」的歷史課,教師選用的圖片、影視資料、文字材料四五十幅、段,一節課從頭至尾都是播放課件和教師解讀,到下課鈴響,還有四分之一的內容沒有完成。我以為多媒體課件材料的選用必須少而精,要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情進行必要的取捨,圖片、視頻資料控制在15幅之內,留出時間讓學生回味、消化、互動,堅決避免信息過剩和「灌、趕」現象。
四是不要把精美混淆為高質。多媒體課件製作應該以適用為基準,使用目的在於利用此情此景加強師生互動,激發課堂生成,激活學生思維,更好地實現優質高效課堂目標。但在實踐中,有些老師片面追求課件製作精美,畫面逼真,大量色彩鮮明的圖片和優美動聽的音樂介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思維,影響了課堂效果,也降低了課堂效率。還有些課件過多地運用動畫,忽視了它對學生注意力產生的的負面影響。教學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師生互動的雙向配合,在多媒體教學中,應該堅持適度、實用、實效原則,力避花裡胡哨的熱熱鬧鬧,絕不能讓多媒體阻礙師生情感的交流,影響課堂教學的高效。
來源: 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