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失敗、病毒夾擊:美國家具巨頭 Pier 1宣布破產(下)

2020-12-22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到今年五月,美國官方開始有條件地放寬管制,允許各大門店重新開業。但著名的家具零售商Pier 1(一號碼頭)在重新開業後,卻直接做起了清倉大甩賣。5月末,它已經正式向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去年才加入Pier 1的執行長也未能挽救這一家具零售巨頭的命運。早在疫情之前,Pier 1就因為經營不善而在市場上節節敗退,如今新冠肺炎更是讓它的業務一落千丈。這一切都是如何發生的?Pier 1管理層又做出了那些努力?這個破產的故事可以為我們帶來什麼啟示?本文來自Medium,作者Rob Walker,原文標題「Pier 1 May Be the Saddest Story of This Bankruptcy Boom」。

Pier 1的官網首頁也貼出了大甩賣的廣告|圖片為pier1.com截圖

僱傭新的CEO,希望能化險為夷

到2019年年末,這家連鎖店陷入了嚴重的困境,虧損越來越多,年銷售量下降了14%。裡斯貝克在2019年7月加入Pier 1,並於11月被任命為執行長。此前,他曾擔任過電器零售商Hhgregg的財務長兼執行長,幫助HHGregg度過破產期、迎來重組。他還擔任過FullBeauty的執行長,在他的管理下FullBeauty申請破產的過程也很順利。可以說,他是CEO界處理破產事宜的專家,所以很清楚Pier 1的情況應該如何處理。

最近公司破產的新聞尤其多。在疫情的背景下,很多小公司破產,還有更多公司即將破產。但即使如此,很多公司還在做最後的努力,避免徹底消失的命運。

Kirkland & Ellis律師事務所負責Pier 1的破產案,它的合伙人喬什·薩斯伯格(Josh Sussberg)這樣評價破產法:「破產法的宗旨是支持產業重組並向前發展。」破產的本質是一家企業承認它日後可以償還債務,並且尋求法院的監督和救濟,這是一種重生。

由於槓桿收購和私募股權交易導致出現巨額債務、最終不得不選擇破產,這樣的例子在今年屢見不鮮。一旦失去了現金流,企業無法償還數十億美元的債務,企業的運轉最終會陷入癱瘓。申請破產可以取消部分或者全部債務,以及在合理的範圍內延長還債時間。破產法還提供各種各樣的法律手段:如允許修改繁重的租賃協議,籤訂工會合同等。它的宗旨是幫助企業找到一種可以存活的方法,以產生儘可能多的價值給債權人還債。

破產法催生了「擁有控制權的債務人(debtor in possession)」這個概念。表示在公司重組的過程中,董事會和管理層可以繼續經營,但債務人有權通過自己的律師進行發言。如果債務人認為管理層做了不夠理智的決定,則有權利進行幹預。

因此,破產後的企業狀況不僅取決於管理層本身,還取決於投資者、利益相關者和其他因素。律師薩斯伯格表示:「破產法提供了一個平臺,可以用來檢驗一家公司是否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

在Pier 1的案例中,公司於2月份申請破產,並且和貸方達成一致協議,即通過重組和出售業務還債。多方已經就這個協議達成一致,公司有望重組並恢復。「我當時並不覺得我們潛在的投資者會拋棄我們,沒有人真的想要放棄這個品牌。」

管理層負責設計一系列各方都能接受的管理細則,包括減少開支等。如果債權人對管理層的做法感到不滿,或者認為管理層的決定不能為公司帶來最大的價值,那麼他有權利採取行動,要求獨立的委託人代替管理層行使職權。在那種情況下,委託人基本上就是來清算和「掠奪」公司的。「你可以把委託人條例看作是一次大甩賣。」

圖片來自Unsplash|攝影Jp Valery

在Pier 1的破產聲明中,它寫明自己已經對產品進行改組,以滿足核心顧客的需求,同時建立了自己的電商,線上業務的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27%。這一數據雖然令人鼓舞,但是公司的線下銷售不容樂觀:它關閉了400多家線下門店,只保留了540家,同時進行大規模裁員,員工人數從原來的18000人到現在的11000人。

裡斯貝克回憶道,截至3月初,一切似乎都進展順利。第一季度的運轉良好,充滿希望,董事會也全力支持,並且有希望在重組後加入新的股權持有人。他表示,自從去年秋天加入Pier 1以來,添加新的股權持有人這一方案就納入了討論,「大概有80多個人對此很感興趣。」

接著疫情來了,病毒的蔓延讓Pier 1措手不及。在停工了整整六周後,所有的「對公司感興趣的人」都消失不見了。「之後我就再也沒接到過(他們的)電話了。」回顧這一切時,裡斯貝克還是顯得有些震驚。他說:「在隔離之初,我還以為我們不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以為關店是暫時的。但我沒想到自己會這麼快就失去潛在的投資者,我以為沒有人不想要這個品牌。」

但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他確實沒有能找到願意接手經營的買家。在公司財務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只能在管理層的監督下有序進行清算。換句話說,就是清盤結算。

從本質上講,這就意味著公司放棄重組的想法,給公司安排「後事」:還清辦公室的租金,解僱工人,合同終止,出售所有的庫存,如果公司有自己的辦公室或者其他財產,那麼也會被拿出去拍賣。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家公司很快就會永久消失。

清盤是實現資產最大化的方案

之前有公司採取這種清盤流程,並且實現了資產價值最大化。

比如曾經把門店開到各大商場的玩具反鬥城(Toys R Us)就用這種方法對公司進行清盤。還有人花錢買下了它的專利,更有人去門店搜羅甩賣的庫存。

再說說最近,Barneys百貨也進行了清盤:它曾經是高檔零售店的代表,如今卻把儲物箱、塑料貨架搬出來甩貨。還有鞋子品牌Payless Shoes最後也不得不清盤。在2017年Payless Shoes宣布進入破產程序,並在私募控股公司Alden Global Capital收購後重新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但後來《紐約時報》經過調查發現,新的經理手頭上並沒有發展出業務,在走了很多彎路之後,Payless Shoes成了「一個空殼,在美國沒有門店」,最終不得不清盤。

直言不諱地說,Pier 1現在就在走這條路。如今,大約540家門店正在進行停業甩賣,根據裡斯貝克的說法,產品一直賣得很好,戶外家具、香薰、蠟燭還有藤椅都賣得很好。「Pier 1的一些明星產品簡直賣瘋了。有些人可能會傷感,他們會想到Pier 1活不了多久了,即使現在門店還開著門,有東西賣。」

這些店一邊甩賣一邊計算自己的關門時間。據估計,到10月之前,所有的門店應該都能關閉,配送中心可以在7月和8月空出來。到時候公司會處理場地租金的問題。

Pier 1的所有智慧財產權也要打包存起來。它的所有專利、商標、網站、網店和供應商都要存起來,這些產權都將屬於新的買家。

目前,Pier 1資產的新買家尚未產生。在7月5日的一份法律文件中,Pier 1透露已經與Retail Ecommerce Ventures達成協議,將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Pier 1的線上資產和實體資產。Retail Ecommerce Ventures的所有者是約會網站Zoosk的創始人亞歷克斯·梅爾(Alex Mehr)和網絡媒體投資人泰·洛佩茲(Tai Lopez)。去年,該公司就收購了DressBarn的所有線上資產。

據悉,這個收購項目需要得到法院的批准,最終的決定將在七月中旬公布。

圖片來自Unsplash|攝影David Veksler

以為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現在,Pier 1已經關閉了它在沃斯堡的總部,為數不多的員工都在家裡工作,包括人力資源總監穆雷。穆雷從今年四月起就預感到公司可能撐不下去了。「經過這麼漫長的、沒有收入的隔離期,我們事實上已經破產了。」但破產的過程同樣漫長:「沒有一所商學院教過如何在疫情背景下處理破產。」

公司在停產期間想盡辦法自救,但是「現金流失」終究成了它無法邁過的一道坎。

5月18日星期一,裡斯貝克主持了一次電話會議,向所有員工宣布破產的消息。「那種感覺很糟糕,大家都很艱難。」現在,他和同事穆雷等人已經組成了一個臨時小組,幫助員工在LinkedIn等渠道尋找工作機會。

專門處理破產案的律師斯伯格(Sussberg)對記者說:「這是我工作最繁忙、也最傷感的一段時間了。」除了處理Pier 1的破產,他還負責Macy’s、 JCPenney、and Forever 21等的破產案。如今,零售行業不僅被新科技擠壓,更是被疫情擊垮。業內人士很早就指出,比起餐飲業,這些零售品牌將在疫情中受到更大的打擊。當疫情徹底結束後,「一切都會不一樣了。」

現在,裡斯貝克正在著手進行第三道破產程序。他承認處理破產流程是一件令人不快的工作,但是這一次他的心境更為複雜。「沒有人會費心想要去拯救一個在疫情之下破產的品牌,讓它煥發生機。」Pier 1的領導者已經建立了穩固的線上業務,他說他相信Pier 1本來可以扭轉乾坤的,他去年被僱傭的目的就是來「帶領Pier 1再次出發」。

說到這裡,他乾笑了幾聲:「生活就是這麼出其不意。」

譯者:Michiko

相關焦點

  • 富森美家居成都全部賣場開市;Pier 1申請破產保護丨家居要聞周點評
    10億美元:6億用於回購和減債,4億用於門店改造和供應鏈升級;③英特爾正洽談向MaxLinear出售家居網絡連接業務;④美國家具巨頭Pier 1申請破產保護並尋求出售;⑤Natuzzi宣布在英國成立D2C線上平臺;⑥宜家2020財年首推在線設計業務。
  • 一文讀懂膠捲巨頭柯達轉型:要做什麼藥?為什麼美國選擇了它?
    早已經破產的昔日膠捲巨頭柯達 (NYSE:KODK,簡稱柯達)這兩天「詐屍」了! 周二(7月28日),柯達對外宣布已獲得了7.65億美元的美國政府貸款,用於仿製藥生產。繼富士之後,柯達也要向醫藥領域轉型了。
  • 華人首富王安:憑一人之力挑戰美國巨頭,卻因一念之差失敗破產
    特別是在特殊時期,公司破產變成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僅在2020年,世界上就有許多百年企業宣布倒閉。 華人電腦大王王安,在上世紀70年代,憑藉一人之力曾挑戰美國巨頭IBM,一系列的舉動令IBM措手不及。1986年時王安成為全美國排名第五的富豪,登上財富巔峰,是當時全球最有錢的華人。
  • 英國家居行業陷倒閉潮,一天內兩大家具零售巨頭破產!
    據英國媒體報導,英國零售集團Blue Group旗下的兩家大型家具零售品牌,Bensons for Beds(下文簡稱Bensons)和Harveys,都在6月30日宣布進入破產管理程序,由普華永道作為其破產接管人。 來源:77度
  • 又一個轉型房地產倒下的企業!曾是國內最大家具供應商,今已破產
    浙江女首富周曉光的案例我還歷歷在目,如果不是周曉光向房地產轉型,或許今日的新光控股就不會破產。然而,新光控股破產的悲劇還沒過去,又一個名企因為房地產而消亡了。福建誠豐家具,曾是國內最大的家具供應商,集團總資產高達30億元。卻因為盲目轉型跨足房地產而導致企業破產,如今就連老闆也不知所蹤了。
  • 太慘了 又一巨頭倒下!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中國基金報)   又一家零售巨頭扛不住了!
  • 石英巨頭科維亞(尤尼明)宣布申請破產保護 對單晶會有什麼影響?
    6月29日,礦物功能材料生產商科維亞(Covia)宣布申請破產保護。沒錯,就是2018年,尤尼明UNIMIN和費爾蒙德桑塔FairmountSantrol兩個石英砂巨頭合併成立,非礦巨頭矽比科(Sibelco)集團控股65%的那個科維亞。
  • 美國百年企業倒下,奢侈品巨頭宣告破產,實體店生意真不好做了?
    進入2020年以來,企業申請破產在市場已經不算什麼稀奇事了。大量實體店面對房租、人工成本撐不住,選擇關店,還有不少巨頭企業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可見實體店的生意有多不好做。不過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之一也面臨破產,集團對於庫存服裝直接4折「清倉甩賣」,這種情況確實不常見。
  • 美國巨頭公司GNC破產,中方企業血虧20億,這下該怎麼辦?
    甚至在這些情況的影響下,美國的又一巨頭公司宣布破產。 01 美國最大保健品企業宣告破產 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在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保健品公司已經申請了破產,這家公司就是GNC(中文名"健安喜")
  • 曾限制對華出口奶粉,如今澳洲奶製品巨頭宣布破產
    一方面是澳大利亞跟隨美國,不斷地打壓、污衊中國。還對中國鋼產品徵收反傾銷稅,並且對中國出口商品進行限制,但這都是澳大利亞自討苦吃,據悉近日澳大利亞奶製品巨頭宣布破產。澳洲奶製品巨頭宣布破產據悉,澳大利亞奶製品巨頭之一的ODFA宣告破產,而這也是自疫情以來,澳大利亞破產的第一家大型公司。其主要生產的是有機奶,而主要出口國就是中國。而ODFA破產與中、澳兩國關係惡化有著一定的關係。
  • 太慘了,又一巨頭倒下!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中國市場如何?
    又一家零售巨頭扛不住了!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申請破產!這家美國大型石油巨頭倒下了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這場原本屬於沙特與俄羅斯的油價大戰中,美國頁巖巨頭卻「躺槍」了。4月1日,惠廷石油公司(Whiting Petroleum Corp.)面對逾22億美元到期債務,正式向德克薩斯州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第11章破產保護,成為了今年油價戰中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第一個犧牲品。
  • 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公司宣布破產
    ,於3日早晨宣布破產。    破產原因之一:政策人才雙失  如果「政策」缺失,反託拉斯法案對每一個製片公司都有影響,那麼,在同樣的大環境背景下,米高梅的沒落,現在看來,致命傷應該就是渠道缺失,背後沒有靠山,沒有傳媒集團做後盾,無法打通產業鏈。米高梅的經濟危機顯然非一日之寒。探究米高梅的失敗,不少人認為歸結在了沒有傳媒集團做後盾的原因上。
  • 美國禮品零售商Pier 1將關閉450家門店 被列入破產觀察名單
    原標題:美國禮品零售商Pier 1將關閉450家門店 被列入破產觀察名單   據報導,1月6日,美國家居裝飾品和禮品零售商1號碼頭(Pier 1 Imports
  • 膠捲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製藥業
    當地時間7月29日,柯達美股盤中觸發了20次熔斷。   有消息稱,其中包括抗瘧疾藥物羥氯喹,也包括抗新冠病毒的原料藥。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是美國政府於2019年合併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發展信貸管理局(DCA)而創辦的,這家機構自稱「美國的國家開發銀行」。川普政府今年5月賦予該機構更大權力,以推動美國製造業本土化。
  • 快新聞|美國無印良品負債6400萬美元破產;小米1.34億投東易日盛
    家具出口349.5億,增長18.7%7月14日,國家海關總署公布了今年6月份進出口數據。6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7萬億元,同比增5.1%。其中,出口1.5萬億元,同比增4.3%;進口1.2萬億元,同比增6.2%。
  • 千億PE巨頭棄子,6天內,黑石、凱雷旗下公司接連宣布破產
    2020年4月8日,凱雷集團控股企業Apex Parks Group(下稱APG)宣布破產。 疫情下,曾備受巨頭垂愛的紐西蘭漢堡王及APG遇到了相似的困境。 APG提交給法院的初步文件顯示,目前該公司總資產規模在5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之間,總債務規模在1億美元至5億美元之間。
  • 鑽石公主號全員下船後,另一家郵輪巨頭宣布破產
    2020年3月2日,日本神戶夜光郵輪公司宣布,受疫情影響,自2020年1月以來,一系列訂單被迫取消,公司已提交破產申請,神戶地方法院2020年3月2日接受了該公司的破產保護申請。值得一提的是,這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第一家宣布破產的郵輪企業。「鑽石公主」號母公司同樣處境艱難。
  • 美國勸說失敗,日本退出英國核電站建設,中企正積極準備接手
    【編輯/作者 崑崙軍志欄目 火光/魔魔】前言:據《路透社》報導稱,日本電器大頭日立公司已宣布放棄在英國北威爾斯計劃建造"安格爾西"和"地平線"核電站項目,這是該事件繼去年1月份宣布首次停擺以來最新進展日本籌備兩年的核電計劃宣布"破產"據環球網報導,日本無奈退出英國核電站建設,令兩國都感到頗為遺憾,日立在隨後官方聲明中強調暫停了20個月的項目如今"夭折",背後最大影響因素還是"新冠疫情衝擊",日立稱該項目因為疫情之下並不樂觀投資環境變得搖擺不定,此次取消合作完全是出於無奈。
  • 33所美國大學宣布永久關閉,倒閉潮下的英美高校為何難逃破產命運?
    疫情衝擊下的高校生存危機同樣難逃破產命運還有厄巴納分校,它隸屬的富蘭克林大學擁有百年的創校歷史。這些老校的倒下,讓人在嘆惋之餘,也不禁深思:為何屹立百年,仍要面臨破產的「至暗時刻」?據美國教育委員會政府和公共事務高級副總裁特裡·哈特爾透露,僅春季學期的幾個月時間,全美高校就少了80億美元的收入。「新冠病毒肆虐使美國高等教育系統陷入混亂,每所高校現在都面臨現金流危機。」哈特爾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