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欲曉 | 教學策略+案例,手把手教您設計英語文學閱讀教學

2020-08-27 英語學習教師版
■ 摘要:《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創新之舉是將思維品質列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學生能夠得到有效思維訓練並使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交際是閱讀教學的研究重點。本文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結合實際教學案例,對文學閱讀教學中比較和對比訓練展開研究,旨在為教師設計比較和對比訓練提供可借鑑的途徑和方法。

■ 關鍵詞:思維品質;閱讀教學;比較和對比

文學閱讀教學與思維品質培養

語言同思維有著特別密切的關係。語言和文化學習是社會認知的過程,這個過程的主要推動力是思維。同時,學習和使用語言又能進一步促進思維的發展(程曉堂、趙思奇,2016)。

作為英語教學中一項重要的語言輸入方式,閱讀是語言和思維互為促進的過程。英語閱讀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掌握高效的閱讀策略,還可以通過語言輸入、文化薰陶和思維訓練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英語文學閱讀因其豐富的教育文化內涵體現了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學習者思維培育方面具有其他任何閱讀無可比擬的優勢(蘭春壽,2015)。

英語文學類文本包括小說、詩歌、傳記等。在文學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系統訓練,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理、歸納、建構、評價、創新等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新性,提高思維能力。

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

比較和對比訓練策略

比較和對比是判斷兩個對象之間共同點與不同點的方法。Silver(2010)在研究中總結了比較和對比訓練對學生思維發展的作用:

  • 比較和對比訓練能加強學生記憶關鍵信息的能力。

  • 比較和對比能推進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

  • 比較和對比聚焦重要細節,使抽象的想法變得更具體,減少相關概念之間的混淆,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力。

  • 在課堂上使用比較和對比有助於學生養成以下思維習慣:靈活思考、批判思考、縝密思考、聯想、遷移創新和交流反思。

比較和對比的有效運用取決於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取決於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語言和思維方面的知識,還要考慮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交際能力和對工具的運用能力,達到對學科思維啟迪和培養的目的。

1. 提供真實語言環境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在語言習得和思維訓練的過程中,真實語境促使學生去思考「真實的問題」,為學生使用所學語言進行思維訓練和真實交際提供機會。

真實語境的建立需要更為經典和規範的語言材料,除課本的語言素材外,教師可以適當補充語料資源,如小說、傳記、報刊文章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和思維訓練的參與度,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積極思考的狀態,這樣才能有敏銳的觀察、豐富的聯想,才會出現主動探究、創造性運用等思維過程。

2. 引導學生換位思考

思維訓練的主體是學生在文學閱讀中,只有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真正的觸發,思維訓練才會真正產生實效。

教師引導學生置身於文本中,感悟文本中的背景、事件、人物、氣氛等,以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他們嘗試從不同視角去思考問題和理解人物,觀察、判斷人物的情感和態度,分析語篇所承載的觀點和意圖。只有讀懂字裡行間的意思,學生才能進行正確的分析與判斷,才能運用語言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與表達。

3. 構建信息結構圖

信息結構圖是促進思維發展的有效工具之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結構圖幫助學生獲取、整理和歸納信息,並將所有信息交匯整合,轉換成一個邏輯清晰、結構合理的圖表。信息結構圖架設了文本與學生、語言與思維的橋梁(胡欲曉,2018),有助於教師了解學生閱讀中的思維過程以及理解程度;引導教師和學生關注目標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及其之間的關係,利於學生提取、整合信息,發展審辯式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徐國輝,2017)。

運用比較和對比訓練提高學生

思維品質的閱讀教學實踐

1. 文本簡介

小說Freak the Mighty曾被美國圖書館協會評為最佳青少年讀物,改編自小說的電影在1998年上映。小說講述了兩個美國初中學生Kevin和Max之間的真摯友誼,貼近學生生活,容易觸動學生心靈,故事代入感強。小說對人物的刻畫栩栩如生,語言生動有趣,情節跌宕起伏,讀到最後令人潸然淚下。

主人公Kevin被稱為「怪胎」,有一個嚴重殘疾的身體和一個天才的大腦;而Max身體健碩卻有學習障礙(learning disability),外號「傻大個」。Max把Kevin扛在自己肩膀上,給了他一個健全的身體;Kevin為Max帶來了智慧和信心。他們的組合所向披靡。

Kevin和Max看似有天壤之別,卻成為患難中的好朋友。為什麼Kevin和Max會成為好朋友?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追問:好朋友應該具備哪些品質?如何交友?如何學會包容?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進行文本比較和對比,啟發學生從錯綜複雜的信息中識別關鍵問題;綜合分析各種信息之間的內在聯繫,從而推理出其邏輯關係;通過歸納和概括讓學生建構新的概念或新的認知,並在實踐中用於處理、解決新問題,形成獨立的判斷與思考。

2. 教學實例——人物比較和對比

Step 1

提出核心問題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 Kevin as a friend.

[設計意圖]

提問是激活學生思維的引擎。課堂導入環節的三個問題使學生快速進入角色。隨著課堂活動的展開,學生將在不同的環節生成回應。三個問題環環相扣,構成了遞進的問題鏈。學生在閱讀文本時,認真體會人物描寫,一邊比較和對比,提取有效信息,一邊分析、歸納,這既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思考的過程。

Step 2

演示維恩圖(Venn diagram)的使用

[設計意圖]

教師用PPT向學生演示維恩圖的使用方法和效果。維恩圖是由兩個或多個重疊的圓構成的信息結構圖。維恩圖使用重疊的圓對兩個或多個不同人物、事物、背景或事件等之間的相似和差異進行可視化描述。相似的描述表現在圓的重疊部分,而差異的描述表現在圓的非重疊部分(見圖1和圖2)。

圖1. 維恩圖

圖2. 維恩圖效果示例

教師選擇維恩圖引導學生對Kevin和Max進行比較和對比,利於學生換位思考、推敲細節、理解人物,形成更為客觀的分析與推斷。

Step 3

確定比較類別(category)

[設計意圖]

教師指導學生確定可以用來比較和對比兩個主題的類別(見表1)。

例如,考慮Max和Kevin的年齡、性格和愛好等。

表1. 比較類別

點擊放大看得更清晰哦~

同時,根據導入環節的三個問題,學生頭腦風暴與其相關的類別,把相關程度高的類別保留下來。

如:兩個人的外貌、家庭環境、智力、品行等,把無關的淘汰。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聚焦問題來確定類別,使學生的思考有主線、有方向、有深度,強化比較和對比中的邏輯概念。

Step 4

熟悉標誌詞(signal words)

Brainstorm some signal words that show differences (e.g. however, different from) and similarities (e.g. both, similar to).

[設計意圖]

教師為學生搭建語言和思維的支架。不同語言的不同結構體系造成思維方式的差異。英語是一門從屬結構的語言,連詞使用頻率高,以邏輯思維為主;而漢語是一門並列結構的語言,連詞出現頻率低,人們更習慣形象、直觀的思維。

梳理比較和對比中的標誌詞(見表2),也就是承接比較和對比的連詞,可為學生後續的口頭交際和寫作提供必要的語言輸入,引導學生用英語思維學習、使用語言。

表2. 比較和對比的標誌詞

點擊放大看得更清晰哦~

Step 5

構建維恩圖

[設計意圖]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製作維恩圖的思維過程是先對比(發現不同點),然後比較(找出相同點),最後依據對比和比較的信息,進行歸納、分析和判斷(圖3和圖4)。

圖3. 學生課堂筆記原圖

圖4. 學生課堂筆記原圖

教師讓學生依據比較類別關注Max和Kevin的不同之處和相同之處,完成維恩圖中對比和比較的內容。學生在使用維恩圖對比和比較人物時,將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相融合。他們細讀文本,通過觀察、記憶、歸納、分析,一步步走向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人物情感,調動心智,實現對人物的深層理解和評價性理解。

Step 6

開展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

三個核心問題和學生的回答如下:

① Why do Kevin and Max become good friends?

  • S1: When Max is with Kevin, he』ll become smart and confident; when Kevin is with Max, he can see more and go wherever he wants to go. They help each other and respect each other. As a result, they become best friends.


  • S2: Each boy has the quality the other lacks. When they team up,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t is the difference that makes them best friends.


  • S3: Max and Kevin are quite different in many ways, but they can make a difference to each other: Max can read with Kevin’s help and Kevin becomes the knight in shining armor, so good friends make each other complete.

② How can we make friends with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 S4: We’re supposed to accept differences and respect people who are different from us.


  • S5: We should consider things from their points of view so that we can really understand them. I think understanding is a basic part of friendship.

③ Imagine you’re Kevin / Max, tell us how you feel about having Max / Kevin as a friend.

  • S6: Having Max as a friend is amazing. Max looks huge. He lives alone in his basement. I think he must be very lonely. He is nice to me like my big brother. The first time I talked with him, I didn’t think he was smart, which didn’t prevent us from becoming best friends. I’m disabled. Max is kind enough to let me sit on his shoulders. As a team, we beat Tony D., the bad guy. We did a good job together, didn’t we? In my free time, I help Max with his reading, hoping that one day he can join me in my gifted class.


  • S7: I never thought I would become friends with Kevin. We have nothing in common. He’s short while I’m strong. He’s intelligent and imaginative while I’m struggling in school. When I’m with Kevin, he helps me find my confidence by showing me how to read. He doesn’t think it’s a big deal that we have little in common. Actually, he never looks down upon me. Because of him, I know what a friend is and how to be a friend.

[設計意圖]

維恩圖幫助學生在比較和對比中清晰地看到自己思考的軌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斷整合信息、更新想法,獲取新的認知與發現。在頭腦風暴中,學生積極活躍,主動聯想,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同時,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也在學習做人。學生通過自身的理解與感悟去領會文本中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力量,並能主動思考身邊的人與事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將文本中尊重、理解、包容的價值觀融入日常生活。

通過比較和對比訓練策略培養學生

思維品質需要關注的問題

1. 閱讀文本的適切性

閱讀文本是實現思維品質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文本材料難度之間的匹配。

教師選取小說等文學類文本時要考慮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發展需要,要分析材料相對應的思維訓練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活動設計應遵循由淺入深、由低階思維(觀察、記憶、理解等)向高階思維(歸納、比較、推理等)漸次提升的原則。教師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文本建構思維能力,為學生思維品質搭建發展的平臺。

2. 思維品質培養的系統性

思維品質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長期過程在設計思維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依據 Fisher和Frey(2014)的「責任逐步釋放教學指導框架」(the Gradual Release of Responsibility Instructional Framework)(見圖5),系統地實施活動步驟,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循環互動中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圖5. 責任逐步釋放教學指導框架

框架中兩個三角形代表了師生在不同階段的責任含義。教學起始,教師的責任包括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介紹相關工具,如信息結構圖,這是「I do」階段;進入到「We do」階段,指導學生實踐是教師的主要責任。通過提問、示範等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語言支架、思維支架和策略支架,使學生在實踐中為「You do」階段作準備。「You do」階段包括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兩部分。教師要學會放手,確保學生思維訓練的必要時間與空間。

3. 思維訓練活動的開放性

教師作為思維訓練中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積極因素,要為學生營造獨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思維環境。

首先,教師應適時增加開放式問題,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生成更有意義的思考。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有層級的思維訓練活動,滿足學生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和發展需要,確保全體學生認知水平的共同提高。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如「閱讀圈」),教師將比較和對比的選擇權交給學生,學生在自主閱讀和主動交流中內化語言、深化思考,集思廣益解決問題。這個過程鍛鍊了學生的理解力、思辨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見圖6)。

圖6. 學生通過「閱讀圈」展示小說Freak the Mighty和電影The Mighty的比較和對比原圖

4. 學生參與評價的主體性

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為教師引導學生全程參與評價的過程。首先, 教師與學生共同創建思維訓練的評價標準,目的是讓學生在訓練之前理解要求,而理解評價標準最好的方法是創建評價標準。在創建評價標準的過程中,學生的關注點不再是分數,而是如何做才能達到相應的標準。然後,學生在活動中繼續開展自評和互評;主動尋求教師和同伴的反饋信息;依據反饋和自我反思為自己設定新的學習目標,確定下一步的學習行為。

參與評價使學生明確了思維訓練的目的,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力。通過「真做評價、做真評價」,學生的評價意識和思維能力共同提高。

結語

英語文學閱讀教學的內在核心是學科思維的培養和啟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創設用英語思維的真實情景,關注他們的思維過程,通過搭建思維訓練的平臺,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師要想切實落實核心素養,應從自身做起,用科學的方法啟發學生心智,在不斷實踐與創新中使學生的思維活動貫穿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用英語理解、用英語表達,用正確的思維做正確的事,思維的發展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簡介

胡欲曉,北京市第四中學英語教師。

以上內容節選自《英語學習》2020年第6期「熱點·觀點」欄目,原題為《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英語文學閱讀比較和對比訓練策略》。文章版權歸《英語學習》所有,歡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如需轉載請回復「轉載」。

參考文獻

  • Fisher, D. & Frey, N. 2014. Better Learning Through Structured Teaching[M]. Virginia: ASCD product.

  • Rodman, P. 1993. Freak the Mighty[M]. New York: the Blue Sky Press.

  • Silver, H. F. 2010. Compare & Contrast[M]. Virginia: ASCD product.

  • 車文博. 2001. 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 長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 程曉堂, 趙思奇. 2016.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 課程·教程·教法,(5): 79—86

  • 胡欲曉. 2018. 信息思維結構圖在初中英語原版小說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 英語學習(下半月刊), (8): 21—24

  • 蘭春壽. 2015. 基於思維過程的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思維型課堂教學架構[J]. 課程·教程·教法, (12): 82—89

  • 劉道義. 2018. 談英語學科素養——思維品質[J]. 課程·教程·教法, (8): 80—85

  • 徐國輝. 2017. 例析圖形組織器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 中小學外語教學, (11): 13—1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年7月刊

劉道義 | 加強英語教師專業培養,提高教材使用能力

邱耀德 | 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張宏麗 | 小學英語「主題叢」單元課程的構建與實踐

蔣炎富等 | 基於學科素養的英語詞典使用調查與探究

陳亞君 | 激發、梳理、模仿與創作——基於自主學習的高中英語讀後續寫教學策略實踐

王偉濱 | 看那經年累月的塵埃:埃裡克·拉森的《光輝與卑劣》與非虛構小說

《英語學習》雜誌訂閱方式

一、郵局訂閱

郵發代號:82-523

國內統一刊號:CN11-1254/H

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2-5553

  1. 各地郵局期刊徵訂處

  2. 訂閱撥打中國郵政官方電話11185訂閱

  3. 中國郵政微商城在線訂閱(包郵)http://mall.11185.cn/wx/#/bkGoodsDetails?spuId=112979&businessId=BK&openId=oAjSbjmTKfeg1idEQ913riF1mJX8&shareFlag=false

二、外研書店官方微店(推薦)

  • 2020年各期新刊:

    https://k.ruyu.com/LEa7T7j3

三、天貓訂閱

  • 複製下方網址到瀏覽器立即訂閱:

    https://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220m.1000858.1000725.6.709c22aeZ3woxo&id=538588660526&user_id=2631547670&cat_id=2&is_b=1&rn=318bd287f0e2da7c522c04101be71e59

《英語學習》雜誌唯一投稿方式

http://yyxi.cbpt.cnki.net/

《英語學習》雜誌「教學前沿」欄目誠徵稿件,本欄目著重關注具有創新性的教學設計、教學難點突破方式及教學策略集錦等,呈現形式為教學課例或教學研究等。

想了解更詳細的

投稿須知及投稿步驟?

!特別提示!

我刊不以任何方式收取版面費、審稿費

相關焦點

  • 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及問題分析
    分析高中英語教學目標設計案例,發現目標設計存在機械套用、概念含混、定位失當、主體錯位、倚重知識、目標鬆散等問題,在分析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教學目標設計參考案例。    本案例四項目標之間毫無關聯性,(1)是了解英國和英國人民,(2)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3)是掌握單詞和詞組,(4)是學習寫信,這些目標之間缺乏連貫性和邏輯性,教師很難設計和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也無從評價教學效果。設計教學目標應圍繞一個總體目標,由此展開描述分項目標,使各項目標形成一個整體。
  • IB探究課堂和英語分層閱讀的實用教學策略
    IB探究課堂和英語分層閱讀的實用教學策略李媛媛,英國愛丁堡大學TESOL碩士研究生,IB英語教師,MYP持證培訓教師,Cambridge English Panelist,劍橋Dedicated Teacher Award候選人。
  • 課堂教學支撐英文小說閱讀的活動設計策略探析
    關鍵詞:英文小說閱讀;課外閱讀;教學活動設計策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除了課堂教學和教材所包括的語篇外,教師還應注意指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外聽讀活動,廣泛閱讀可以讓學生體驗更豐富的語篇文體,如小說、傳記等,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發展閱讀能力,通過閱讀學習語言和人文、
  • 【教】教學設計的模式和教學策略的分類
    教學設計過程的模式則是在教學設計的實踐當中逐漸形成的,運用系統方法進行教學開發、設計的理論的簡化形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式是適合於多種設計類型的教學模式,需要找到教學設計的基本組成部分。教學設計者在教學設計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教學設計過程的基本要素,如圖1-1所示。
  • 第四屆全國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學術研討會即將召開!
    為響應並落實國家對教育向「核心素養時代」轉向的發展要求,持續推動我國中小學英語閱讀學術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發展,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定於2018年11月16日-17日在北京共同舉辦第四屆全國中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學術研討會。
  • 英語教學丨基於群文閱讀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
    在新的學科目標要求下,英語閱讀對於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特別是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幾個方面將會起到關鍵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對閱讀策略指導能力欠缺,對教材文本解讀能力不足,沒有很好地利用教材的文本特質設計出適合該文本的閱讀任務,甚至試圖用一個固定模式來應對風格迥異的篇章;學困生數量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不足,英語學習氛圍欠缺,英語讀物少。
  • 別再糾結在您的課堂使用哪種教學策略
    不僅裝修豪華,師資強大,有趣的活動和課程設計更是使得京師成為太原知名度和影響力都非常高的英語培訓機構。從國際金融知識、國外生活、西方教育、風俗節日、自然天文等板塊,教學涵蓋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在全國設置了近百場的實景參與英文教學。閱讀是積累漸進的過程。
  • 教學案例、案例教學設計和教案撰寫
    二、案例教學設計案例教學設計是教師在上課前備課時,根據特定的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分析案例教學目標和學生特徵,並依據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對案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具體有序、最優化地組合設計,以達到課堂最優化的編制案例教學預案
  • 提升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教學策略與方法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手段,也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技能之一。雖然教師們注重閱讀教學,但是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最終似乎並不能滿足他們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這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測試評價的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閱讀教學的原因。
  • 關注英語閱讀中的「悅」,聚焦教學設計中的「育」
    2020年12月2日,閔行區第五期初中英語骨幹教師培養基地學員齊聚文來中學,開展以「關注英語閱讀中的『悅』,聚焦教學設計中的『育』」為主題的培訓活動。莘松中學的宋怡怡老師代表學校英語教研組與大家分享主題為「激發學生思維,轉變學習方式,提升自主閱讀能力」的自主閱讀路徑探索。
  • 創造趣味盎然的課堂——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
    教學大觀創造趣味盎然的課堂——以初中英語教學為例  ● 胡欲曉  學好語言不易,教好語言更難;母語如此,英語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學得法,也可事半功倍。  拿初中英語教學來說,教學必須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
  • 英語教學 | 英語課堂活動設計失當案例分析,你中招了嗎?
    然而,小學英語課堂中出現了很多低效活動,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本文將列舉小學英語教學活動設計失當的幾種現象,分析活動失當的原因,探討有效策略,並提出改進方法。在英語課堂上,教學活動應該是語言的載體,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應該指向目標語言,強調用英語做事情。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僅追求活動趣味性是不夠的,還應以獲得學生語言知識和形成語言技能為前提。可將案例 1 中的 TPR 活動改為記憶遊戲,做法如下:學生四人一組,保留原有活動形式,但傳遞的不只是動作,而是語言和動作。
  • 讀懂《K-12英語閱讀行業報告》:提升教學實踐的六本好書,pick一本給自己充充電!
    所有課例均由「課堂理念」「課例背景」「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思路」「課堂實錄」「教學反思」和「總體書評」七個部分組成,其中課例的核心部分採用實際課堂的轉錄,隨書還配有二維碼視頻,以供讀者觀看、研討。綜合視野下的中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的價值在於,學生通過這樣的課堂獲得語言的體驗、文化的感悟、策略的運用、思維的發展,最終達到閱讀素養的提升。
  • 報名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設計線上研訓課程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英語學科的重要教學方式。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也是英語課程的基本要求之一。隨著廣大教育工作者越來越意識到閱讀對提高少年兒童英語能力和興趣的重要性以及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深遠影響,針對閱讀教學方面的研究探索也成為了近些年很多一線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的重要課題之一。
  • 手把手教你寫教學設計+案例分析,這2篇老師看見眼睛亮了!
    設計要求如下:     1)所給單詞可選擇使用,活動設計要能體現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2)活動設計要體現單詞和句型教學的多樣性(至少有3種方法);     3)請註明不同教學活動的設計意圖。
  • 彩虹閱讀課堂教學策略:交互教學
    交互教學策略是一種指導性課堂活動,該教學策略讓學生在閱讀小組中扮演老師的角色。老師需要首先為同學們演示如何開展活動,比如如何扮演老師的角色。然後,幫助學生學習使用四種策略開展小組閱讀活動,這四種策略為:總結、提出問題、解釋說明和預測(summarizing, question generating, clarifying, and predicting)。
  • 體育新課程教學設計與案例教學
    一、基本概念題1、體育教學設計: 體育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體育教學的問題,確定體育教學目標,建立解決體育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法,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化體育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體育教育學為理論基礎。
  •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的問題及案例研究
    教學目標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一環,不僅能夠引領教學方向,還能夠指導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處於教學過程的核心位置(皮連生等, 2009;崔允漷,2013;晉素芳,2018)。在現階段的中國小學英語課堂,多數教師缺乏對教學目標的系統化梳理與思考,阻礙了教學目標發揮應有的作用,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朱春萍,2018)。國內關於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專門研究相對較少,更是缺乏結合實際案例的深度研究。
  • 共讀書,強素質 讀書筆記(八)——小學英語教學策略【276期】
    今年寒假,我認真研讀了王篤勤教授編著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一書,這本書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構建英語教學策略體系;從教學規劃、教學設計、教學實施三方面系統介紹教學策略;從兒童的認知、圖式、需求出發,根據兒童學習的特點介紹教學方法;從理論到實際操作,從案例分析到理論反思,系統剖析教學策略,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總結如下:一、要做好小學英語教學整體規劃
  • 【英語教學】兒童英語繪本閱讀學習策略建構
    三、兒童英文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建構如何選擇繪本,拓展廣闊的學習資源?如何將繪本與現行小學英語教材相結合,發展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如何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如何針對各年級段的兒童進行繪本教學,建立有梯度的繪本閱讀系統?英文繪本閱讀作為兒童英語學習的一種新形式,在納入與展開的過程中如要真正獲取質量尚須一定的策略。1.優質:繪本資源的選擇策略一個好的繪本材料是推動兒童英文閱讀高質高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