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全國多地進入複課開學季,學生陸續返校上課,孩子們大都盼望開學,但是面對學習和疫情的雙重壓力,難免也會有一些緊張和不安的情緒。
· 該如何從容適應開學後的學習節奏呢?一個關鍵就在於能否堅持學習生活的好習慣,做好自我管理。
·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堅持養成下面這10個自我管理的好習慣,你的新學期一定會有所收穫!
|本文共2800字,閱讀需6分鐘|
一、難以找回好狀態?
居家學習時
學習狀態相對比較自由
難免有一些學生想要:
邊上課邊「玩耍」——
邊「上課」邊睡覺——
還有,邊寫作業邊「鍛鍊」的——
正式開學後回到學校
也難免會得一些「網課綜合症」:
老師是誰?
老師姓啥,不小心給忘掉了。
我在哪兒??
開學第一天,忘記教室在哪的小學生。
現在幾點了???
有些人是調整作息,還有些人是倒時差。
長期的「宅家」學習生活
孩子很累
家長也非常疲憊
希望孩子你不要真的武功全廢
朱廣權神總結開學心情
如今開學了
本學期教學時間已經過去2/3
咱們也該認識到:
時間緊迫、機會寶貴
珍惜時光、不進則退
下面這10個自我管理好習慣,堅持住
新學期一定不會心累、有所作為!
二、堅持好的學習習慣
1、今日事,今日畢
一場疫情打亂了這學期的教學節奏,開學推遲、高考延期,這些變化讓不少學生感覺緊張、焦慮。
加上這個假期格外長,個別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學校生活,心裡著急但是學習上卻拖拉散漫,缺乏計劃性和目的性。
其實,拖延症是很多人存在的通病。
但是如果每天都有事情拖到第二天再去解決,總有一天會堆積出問題,從而變得焦慮。
因此,對待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先要有一個具體的計劃,做事按計劃行事。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只有養成了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才會懂得珍惜時光。
2、保持閱讀
閱讀是獲取知識、開闊眼界的良好途徑,新學期,我們也要多讀書、讀好書。
從書中,我們能了解和認識很多有趣的事物,還可以鍛鍊耐心,提高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因為這學期的時間緊、學習任務重就忽視閱讀,大量閱讀書籍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學習一些好的句子、段落、表達方式。
畢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嘛!
閱讀之後,還可以主動和家長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僅有益於親子間交流感情,還能增強自己的思考、溝通和表達能力。
3、預習和複習
俗話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預習。
提前預習,是求知過程的一個良好開端,是對一個新的認識對象預先進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動求知過程。
同時,預習還是激發我們學生的求知慾、學習興趣,培養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
而課後複習,對於掌握新的知識同樣重要,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有句話說得好,每天課後用半小時複習,效果要勝過做兩個小時習題。
寫作業是為了檢查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但是缺少了複習這個環節,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就會大打折扣。
所以,當天學的知識要及時複習好,不要拖拉哦。
4、敢於提問和質疑
大量的事實證明,所有的事物都有一個「為什麼」。
孩子們遇到問題時,可以向老師、家長或同伴提問,大膽地談論自己的觀點、看法、見解和意見。
不懂裝懂最後害的是自己,我們要敢於質疑問難,並逐步形成習慣。
5、整理錯題集
很多學生都有錯題本,但是做錯題本的目的是什麼,你知道嗎?
我們不能只是單純服從老師家長的要求,僅僅是抄錄錯題,抄完了就放在一邊不管了。
其實,中小學階段每個學期需要掌握的知識,都是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精心設計的,而我們遇到的知識點、題型和解題方法也是有限的。
錯題本做了要善於利用,如果能藉助它將容易犯錯的知識內容掌握紮實,並避免重複犯錯。
同時,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水平、解題經驗和技巧,學習效率也會成倍提升,學習效果自然會好。
三、堅持好的生活習慣
1、學會微笑
雖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很艱苦,但是疫情中卻常見白衣戰士的笑容,這些笑臉治癒人們內心的傷痛,給人向上的力量。
微笑是生活中最真實的語言,可以使饑寒交迫的人感到溫暖,可以使孤苦無依的人獲得慰藉,也可以使走入絕境的人重新看到希望。
學會微笑,是一種笑對人生的心境。
不管遇到什麼樣的挫折和困境,我們都能夠以從容的氣度和寬廣的胸襟來度過難關。
2、積極看待事物
這個學期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充滿挑戰的,學校在正常開展教學的同時,還承擔巨大的防疫壓力。
對於身處其中的每個人來說,都承擔著學習和防疫雙重任務,學習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不乏有些人怨天尤人。
請告訴自己,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
少點抱怨,抱怨是一種心理暗示,越抱怨運氣越差。
遇事看開點,好心態會得到更好的成全。
3、早睡早起
上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在被問到治療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藥物是什麼的時候,回應稱:「最有效的藥物是人的免疫力」。
眾所周知,規律作息、不熬夜,對提高免疫力來說至關重要。
受疫情影響,這個新學期開學時間一再延遲,對於有些地區的高三學生來說,剛開學就進入緊張的備考階段,有的學生早早做好熬夜、不眠不休學習的打算,這種想法要不得。
不管是主動熬夜,還是拖拖拉拉導致的「被動」熬夜,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徹底消除,部分地區仍存在感染風險,提高免疫力、保持好的身體狀態才是一切的本錢,才是學習的根本。
從現在開始,養成早睡早起習慣,做一個不熬夜、擁有健康身體的人。
4、堅持運動
新學期一開始,畢業年級的同學就馬上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加上疫情原因,有的學校取消了室外活動。
高強度的學習需要適當鍛鍊來調節,這在疫情期間顯得更為重要,我們可以根據老師和家長的建議,選擇合理的運動方式和運動時間。
經常保持運動習慣,不僅會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學習效率也提高。
特殊時期,為了確保運動安全有效,運動強度必須適宜,應該因人而異、循序漸進。
另外,因為戴口罩運動會影響氧氣供應,嚴重缺氧易對人體造成損傷,所以不建議戴口罩做劇烈運動,尤其是N95口罩。
5、注意衛生
疫情還未結束,為預防新冠肺炎,我們要注意養成好的衛生習慣。
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排隊時自覺保持距離,咳嗽、打噴嚏時用紙巾或肘部掩住口鼻,外出就餐使用公筷公勺……
這些必要的防疫舉措,已日漸成為我們的防護習慣。
複課後,學生回歸到集體生活中,一定要認真了解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聽從學校、老師的防疫安排。
進校時要有序接受體溫測量等健康檢測,前後間隔一定距離,如有咽痛等身體不適要主動告知。
在校期間加強手衛生,佩戴口罩前、摘脫口罩前後、飯前便後、使用體育器材、學校電腦等公用物品後等情況下要洗手。
上學途中,學生應儘量採取步行或乘坐私家車上下學,如需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應全程戴口罩,保持手衛生。
要留意周圍人員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症狀人員近距離接觸。
習慣成就未來,
從小培養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閱讀、睡眠、衛生、運動...
好像都是小事,
但如果肯記在心裡、堅持下去,
一定會有奇妙的改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