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比成績更重要!開學在即,各年齡段孩子習慣養成秘籍來啦!

2020-12-13 閃電新聞

暑假馬上過完啦

新的學期即將到來

又是一年開學時

學生和家長都準備好迎接新的學期了嗎

孩子在暑假也許處於一個比較放鬆的狀態,新學期開始,作為家長,應該先努力培養孩子的習慣。

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範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

新學期來了,家長快把這些好習慣給孩子收藏吧。

好習慣要從小養成

有人說,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

抓好習慣,再談成績,這些習慣,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

01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學生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小適應老師,長大了適應社會。不會稍有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02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03專心上課的習慣

暑假剛過完,孩子可能比較容易分心,因此,家長要提醒孩子在課堂上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04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05善於提問的習慣

家長要積極鼓勵孩子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06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

07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有的孩子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地影響了學習效果。所以家長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告訴孩子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方法。

08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學生要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09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他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種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吃一塹,長一智」,不斷完善自己。

10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的過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複習是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

每天儘量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都複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複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複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覆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11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學生平時要把有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記下,經常看看,也可以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12客觀評價的習慣

孩子應該從小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只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

好習慣要逐步養成

讓好習慣伴隨終生,讓壞習慣儘快與孩子告別。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按下列步驟進行:

第一步:耐心發動,逐漸加速

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一步就要說到做到,堅定不移。

計劃每天要記10個英語單詞,就一天不落地去記;

意識到了不良學習習慣的危害,就自動自覺地克服;

制訂了學習計劃,就定時定量地去完成;

決心使自己的學習成績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

第二步:控制時空,學會約束

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孩子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孩子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在時間上,從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寢,都安排滿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和活動內容,不讓一日虛度,不讓一時空耗。

在空間上,在日常學習的空間內少放置與學習無關的事物,比如遊戲機、電腦、手機……

第三步:偶有偏離,及時調整

學生自制力比較差,在習慣形成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偏離的情況,要立即作出調整。

比如,發現孩子的字寫得不規整了,發現孩子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發現孩子躺著看書、看電視了……立即作出調整。

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就踩出來了。

對於孩子來說,養成一個好習慣是特別重要的事。那麼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我們做家長和老師的具體應該做些什麼呢?

這裡總結了一些不同年齡段孩子培養習慣的方法,孩子老師爸媽可以參考。

針對小學1-2年級的孩子們

1.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

升降國旗脫帽、肅立,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初步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外出、回家主動與家人打招呼

外出與回家時主動與家人打招呼;見到師長同學,使用文明禮貌用語主動問好;不說謊。

3. 按時上學

按時上學,積極學習遵守校規、班規和家規;公共場合能夠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購物、乘車自覺排隊。

4. 養成讀書習慣

上課認真聽講,大膽發言,努力按時、按要求完成作業;樂於探索求知,養成讀書習慣。

5.早睡早起

初步養成早睡早起習慣,講究衛生,衣著乾淨整潔,學會把自己的物品收放整齊。

6. 樂觀向上

讀、寫、坐、立、行姿勢正確;飲食衛生,認真學做課間操和眼保健操;樂觀向上;有一定的安全自護意識。

7.用餐不剩飯和菜

學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愛惜學習和生活用品;水龍頭隨手關緊,不用燈時隨手熄滅,用餐不剩飯和菜。

8. 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

初步了解社會;學會承擔必要的班級勞動;嘗試體驗公益勞動,了解志願者和志願精神的內容。

針對小學3-4年級的孩子們

1.會唱國歌

升降國旗奏國歌時脫帽、肅立,少先隊員行隊禮,會唱國歌,聲音宏亮,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

2. 說話和氣、耐心傾聽

關心父母健康,聽從父母教導;禮貌回答老師的問題;與同學互相幫助,文明交往;答應別人的事努力做好;說話和氣、耐心傾聽,衣著得體,舉止文明。

3. 遵守交通規則

學會用班規、校規解決小糾紛;遵守規則,活動有秩序;遵守交通標誌、標線和信號燈。

4. 獨立完成作業

課前做好準備,上課認真聽講,細心觀察,勇於提問,按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有一定自主閱讀能力。

5.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按時作息,合理飲食;愛惜、保護環境衛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6. 懂得生命的寶貴

有生活安全常識,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具有初步的安全自護能力,懂得生命的寶貴。

7. 學會垃圾分類

主動學習勞動技能;合理使用零花錢,節約用水、用電,愛惜糧食;保護環境,學會垃圾分類,善待動物、愛護植物。

8. 樂於助人

關心學校、社會,積極承擔班級勞動;了解志願者服務內容,熱情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樂於助人,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針對小學5-6年級的孩子們

1. 崇敬英雄模範

尊重國旗、國徽、國歌等國家標誌,了解國家安全基礎知識,喜歡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物,崇敬英雄模範,學習榜樣。

2. 主動與父母交流

主動與父母交流,禮貌回答問話;理解和正確對待師長的教誨,知錯就改;尊重同學,與同學真誠合作、互助;對待客人友善得體,熱情大方。

3. 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

遵守交通法規,在公共場所不擁擠;參觀、出遊守規則、講秩序,文明觀賽;根據師長要求,合理控制使用手機及上網時間,健康使用網際網路。

4.樂於科學探索

學習目標明確,態度端正,計劃性強;能夠獨立思考,善於提問;愛好廣泛,樂於科學探索,積極發表見解。

5. 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飲食起居有良好習慣,注重個人和公共衛生;做事有計劃、講效率;具備生活自理能力。

6. 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合理飲食;養成鍛鍊習慣,培養運動興趣;珍愛生命,遇到困難和挫折積極面對,自信、有毅力;具有一定的自護、自救能力。

7.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

積極承擔家務勞動,珍惜勞動成果;自覺節約資源,倡導綠色健康生活,熱愛和尊重大自然。

8. 熱心公益

熱心公益,初步具有擔當意識和勞動能力;積極參與孝親、尊師、敬老、愛幼、助殘等志願服務,樂於承擔班級、校園、家庭、社區義務勞動任務,具有社會責任感。

針對升入初中的孩子們

1. 關心時事政治

了解黨史國情,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華傳統美德,關心時事政治。

2. 尊重他人隱私

體諒父母辛苦,主動與父母溝通;與人交往熱情大方得體,平等寬容,尊重他人隱私。

3. 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自覺遵守維護社會道德規範、公共秩序和法規;愛護公共設施;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守時守信;文明上網。

4. 學用結合

學會學習,講究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不斷提高學習效率;有興趣特長;樂於實踐,嘗試運用科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做到學用結合。

5. 穿戴得體

合理飲食,科學安排作息,注意勞逸結合;穿戴整潔、得體;保持居住環境整潔;能夠管理好個人生活,掌握基本的勞動、生活技能。

6.拒絕菸酒,遠離毒品

客觀認識自己,懂得接納、欣賞他人; 形成自主鍛鍊身體的習慣,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重視安全防範;拒絕菸酒,遠離毒品。

7. 生活不攀比

消費適度,生活不攀比;節約資源,綠色出行;愛護公共財物,維護環境衛生;具有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8. 掌握一定勞動技能

勇於擔當,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良好勞動習慣;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學會誠實勞動;主動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

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學走路,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紮實,未來的路才能走得更加穩健,孩子成長的路上,良好的習慣就像助力成功的加速器,使孩子受益終身。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有耐心,陪孩子堅持下去,就會有意外的收穫。

(來源:中國教育報 山東教育發布)

相關焦點

  • 深圳楓葉開學在即 | 習慣比成績更重要,送給家長們一份初小學生習慣養成秘籍!
    孩子在暑假也許處於一個比較放鬆的狀態,新學期開始,作為家長,應該先努力培養孩子的習慣。習慣能夠塑造一個人,從小養成好的行為規範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新學期來了,家長快把這些好習慣給孩子收藏吧。有人說,從小養成良好習慣,優良素質便猶如天性一樣堅不可摧。抓好習慣,再談成績,這些習慣,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培養。
  • 開學在即,好習慣造就好的成績,建議收藏
    開學在即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一些省份的高校學生陸續返校,全國所有省(區、市)均已明確中小學部分學段開學時間。5月,我國預計將集中迎來開學複課。隨著全國疫情持續積極向好,各地陸續復學,面對學習和疫情的雙重壓力,學生們難免會產生緊張和不安的情緒。而這種緊張和不安多數來源於假期中所養成的不良習慣。巴金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開始。
  • 同文學堂 新學期提醒 | part1 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好習慣養成秘籍
    ——預習的習慣提前預習,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和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門戶」和打開智慧的「天窗」。每一個孩子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 老師寫給家長:新學期開始,請幫孩子養成這4點習慣,比成績重要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因為,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這裡的根,有一點比較重要的就是「習慣」的養成。 新學期開始,作為家長請一定幫助孩子養成這些學習習慣,比孩子的成績更重要!
  • 開學啦!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習慣養成秘籍來啦
    開學啦!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孩子應養成哪些好習慣?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好習慣養成要點一覽表,快和孩子一起學起來吧!
  • 新學期養成這10個好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 目前全國多地進入複課開學季,學生陸續返校上課,孩子們大都盼望開學,但是面對學習和疫情的雙重壓力,難免也會有一些緊張和不安的情緒。 · 該如何從容適應開學後的學習節奏呢?一個關鍵就在於能否堅持學習生活的好習慣,做好自我管理。 ·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
  • 開學第一個月,習慣養成最重要
    從九月一號開學到今天,近一周的時間,從孩子每天回家後講述的班級生活,發現老師在本周將各種習慣的培養做為了重心,知識的講授倒是次要的了。開學第一天家長會,其實老師也在強調:家長要配合學校讓孩子在低年級階段養成各類好習慣,低年級小學生好習慣的養成至關重要。首先有好習慣,才會有好成績!低年級養成的好習慣會讓孩子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事半功倍,否則遺患無窮,家長孩子都受累!
  • 1-6年級習慣養成一覽表,習慣決定孩子未來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尤其是新入學的孩子,更應該重視習慣培養,以利於為後繼學習打好基礎,為孩子的發展打好基礎。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下面的這份1-6年級的小學生習慣養成一覽表非常實用,值得家長收藏!
  • 小學開學在即,孩子需要養成哪些好的學習習慣呢?家長看過來
    每年的9月1日將迎來開學季,今年的小學入學來的格外漫長,孩子要正式成為一名小學生了,也有了全新的社會定位。都說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新的環境、新的老師及同學,孩子的開學需要一個儀式感。那麼一、二年級的孩子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 又是一年開學季!新學期先養習慣再談成績,1至9年級習慣養成大全
    又逢一年開學季,中小學生又將迎來新的一學期。新學期新開始,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先養成好習慣,有了好習慣,學習成績自然就提上去了,這是老師和家長們的普遍共識。如何養成好習慣呢?其實孩子在不同的階段,需要養成的習慣也是不一樣的,是各有側重點的。那麼,一至九年級學生,每個階段都應該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 閱讀的習慣究竟有多重要?這3點習慣,建議高中生們要儘早養成
    而我們在許多學生身上也發現——學習好的同學大多也都有著很多相似的共同點,主要來說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而學習差的同學,則是各有各的毛病。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聖陶曾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來說,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學習好的同學普遍擁有的幾點習慣,以及這些習慣為什麼如此重要。
  • 新學期,1-6年級孩子習慣養成一覽表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份小學階段好習慣養成指南,推薦老師們和家長們看看。相信每一個老師和家長只要有愛心和恆心,一定能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 「好習慣」一覽表來了!開學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學浪計劃」
    總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不要操心,可以自主學習,優秀出色。其實,這是忽視了習慣培養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每個人的一生都是由無數的行為所構成的,行為優秀不是優秀,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學習更是如此,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孩子提高效率,取得更多成果。今天,這篇文章,就很好的總結了孩子小學和初中階段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
  • 暑假讓孩子養成這些習慣,這就是一個豐收的假期
    有的孩子經過一個長假,成績突飛猛進,在各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而有的孩子長假過後學習狀態很糟糕,成績大幅下降,而且還染上一身的壞毛病。其實這種差別的根源就在於習慣。假期裡督促孩子養成好習慣,開學後孩子的狀態自然會更好,假期裡放縱孩子的惡習,開學後只會讓孩子被遠遠甩在身後。
  • 成績不是孩子的唯一,比起成績習慣更重要,抓住小學就抓住了關鍵
    文丨C媽學堂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大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工作,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支撐這個家庭,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幸福的生活。而孩子的主要任務,則是好好學習,掌握全面的科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成績,考上名牌學校。
  • 小一家長別焦慮:閱讀識字有準備 養成習慣最重要
    果果爸發了個朋友圈吐槽道,稱自己的寶貝兒子今年即將進入一年級,眼看著開學在即,自己比孩子還緊張,擔心孩子不適應小學的生活,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連著幾日「吃不下睡不著」。   「這咋整啊。」果果爸一籌莫展地問記者,小學擔心的比幼兒園還多,成績、健康、心理等等一雙手都數不過來。面對這些「焦慮的家長們」,名校長名教師們給出這些乾貨。
  • 教育孩子養成這幾個好習慣,很重要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說過:「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你能不能擔重任,會不會辦事,能力如何……這些都跟你的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但是習慣並不是靠一天兩天養成的。它來自於對理想的堅定追求,來自於長期嚴格的自律。
  • 開學初期,您認為學生最需要養成的習慣是什麼?
    好習慣讓人受益終生,培養良好習慣也是老師教育教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開學初期,老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種習慣,助力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使學生變得越來越優秀。看看各位老師的做法。
  • 小學各年級「好習慣一覽表」,習慣決定孩子未來
    好習慣決定好未來!一直以來,老師都在強調習慣的重要性,但卻很少有家長重視。在家長眼中,好成績才是教育的重點,才是孩子的未來,但是沒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怎麼要求孩子學習成績優秀,品格素質無憂呢?好習慣的養成是艱難的,甚至比提高學習成績更為困難。
  • 媽媽輔導作業氣到崩潰:新入學的孩子,養成這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據我觀察,身邊很多孩子寫作業拖拉、坐不住,或者排斥寫作業,大多數都是因為在低年級的時候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多家長在孩子一上小學,就開始緊張,生怕孩子成績不好,跟不上,於是焦慮中給孩子報許多補習班。其實對於剛入學的孩子來說,適應和習慣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