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是孩子的唯一,比起成績習慣更重要,抓住小學就抓住了關鍵

2020-09-18 C媽學堂

文丨C媽學堂

在很多家長的眼中,大人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工作,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支撐這個家庭,讓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幸福的生活。

而孩子的主要任務,則是好好學習,掌握全面的科學知識,獲得良好的成績,考上名牌學校。

原本家長們的這種觀點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有些家長卻將學習任務當成了孩子的唯一任務,這就不對了。

因為對於孩子來說,主要的任務並不僅僅是學習這一項,身體的健康發育,個人習慣的培養等等,都是重要的任務,這些任務之間本身就是平等的,不存在孰重孰輕的說法,甚至有些時候,孩子們的習慣培養相比成績來說會更重要一點。

那麼,孩子在小學時期,都應該養成什麼樣的好習慣呢? 抓住小學黃金六年就抓住了關鍵。

小學一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孩子在剛上一年級的時候,本身初次接受正式的知識教育,所以家長不必對孩子要求過嚴,孩子在學習上,能夠養成一個正確的讀書寫字的姿勢,能夠按時完成作業,以及適當閱讀的習慣就很好了。

在生活方面,孩子應該做到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懂得愛護物品,能夠自己穿衣、穿鞋等,做到飯前便後要洗手,早晚刷牙。與人交流方面,要懂得友好相處,以及避免和陌生的大人說話。

在禮貌方面,要懂得向別人打招呼,主動向長輩問好,在公共場合要遵守秩序,維護個人衛生。

小學二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到了二年級,孩子已經開始適應學校的生活了,並且一年級的時候,一些基本的好習慣已經養成,現在就需要孩子掌握一些進階的習慣了。

在學習方面,應該讓孩子養成預習的習慣,這對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要讓孩子養成獨立完成作業、遵守課堂紀律以及學會主動閱讀的習慣。

而生活方面,要讓孩子掌握一定的自理能力,從心理上不過分依賴家長,懂得一定的節約知識,比如隨手關水龍頭等等。

由於現在孩子已經二年級了,所以再遇到一年級小朋友的時候,也得讓孩子學會不欺凌弱小。

小學三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可以說已經完全適應學校生活,本身的基本知識儲備,以及對社會的認識等等,也比較完善了,這時候就需要讓孩子養成一些責任性習慣了,就比如說要尊重父母、孝順父母等等,並且要承擔一定的家務,學會洗一些簡單的衣服等等。

在學習方面,也要養成整潔乾淨的習慣,並且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從而能夠讓孩子進一步的學好知識。

小學四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四年級的孩子,個人能力提升較大,主觀性較強,思想比較活躍,可能會出現比較盲目的自信等。

所以,這階段的孩子,要養成一種客觀看待事物的習慣,並且需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熟悉公共秩序,知道什麼是文明等等。

在學習上,要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且懂得複習學過的知識,這樣才會讓學習成績更加的牢靠。

小學五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拓寬孩子看書的習慣,這時候的孩子已經可以看一些較為高層的文學作品以及科普類作品了,同時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不少。

所以,要孩子養成一些良好的社會習慣,比如不要去網吧、酒吧,不要打架等等。

在學習上,也要讓孩子延續以前的好習慣,並且養成一種對知識產生獨立見解的習慣,這樣的話,孩子才能夠真正的了解知識,才會去更好的探索知識。

小學六年級應該養成的習慣

六年級,是孩子小學的最後一年,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主要養成的習慣就是持之以恆,維護自身的好習慣,學會進行自我剖析,學會取長補短,能夠主動的採用其他方式來彌補自身的不足等等。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是一套專注於孩子小學六年成長發展的書,是為小學生家長量身定做的家教指導書。

它通過豐富的經典案例,向家長們展現了很多關於孩子好習慣養成的技巧,而且裡面闡述了很多關於好習慣培養重要性的內容,充分的證明了習慣對於孩子成長影響是非常大的。

並且給家長提供了一些幫助孩子培養好習慣的方式和建議,是家長在家教環節中的一大助力,幫助家長一步步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一路過關斬將披荊斬棘成為更好的自己。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原價49.9元,現在活動價只需29.9元,一頓飯錢,讓孩子養成終身受益的好習慣,簡直太划算了,[文末下單]

相關焦點

  • 小學學科對初中的成績有影響,小學生學好語數英,要抓住學科特點
    小學學科對初中的成績有影響,小學生學好語數英,要抓住學科特點學霸級別學生大部分都是從小學開始就很優秀的,他們的優秀不僅僅體現在成績上,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上。孩子小學階段成績屬於中等水平,到了初中,成績下滑很厲害,主要是因為小學落下了太多的功課。
  • 生活習慣養成不是小事,抓住這6個關鍵點,幫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具體來說,自我服務意識是指孩子要具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意識。當孩子有自我服務意識,便會更自覺地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不是一味地依賴於別人。這種自我服務意識需要從小培養,尤其是在進入小學階段後家長更要重視。這是因為一旦錯過小學這一重要培養期,便意味著以後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得到彌補。
  • 雙胞胎學霸被北大和清華錄取,父親坦言:抓住小學就抓住了關鍵
    同時,在年級的交替階段,提前已讓他們自學完下年級的所有課程(更小的時候,是在家長輔導下完成的)。孩童時代,是開發智力的重要階段。所以說,小學階段,才是培養良好習慣和各方面能力的黃金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
  • 孩子數學成績差?抓住孩子數學敏感期,幫孩子贏在起跑線
    有的孩子成績還不錯,但是數學成績太差,嚴重拖了後腿,其餘科目考的都不錯,就是這個數學成績遲遲上不去,孩子數學成績太差怎麼辦呢?想要孩子數學成績好,最好抓住孩子字的數學敏感期。什麼是數學敏感期呢?這一時期到底有多重要呢?1、錯過了數學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數學,一提數學就頭疼。心理學家發現一個孩子對數學是喜歡、厭惡還是恐懼,大多數是在幼兒階段造成的。2、抓住孩子的數學敏感期,使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還能對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而好的學習效果,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一生受益。
  • 中考倒計時,衝刺階段想提升數學成績,需抓住備考關鍵點
    學生備戰中考,怎樣才能提升數學成績,需要抓住哪些備考關鍵點?1、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對於學習來講,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所以才會通過自己的愛好程度慢慢的實踐它,滿足它。學生只有達到樂在其中,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 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習慣比關注孩子成績重要千百倍
    好的習慣,孩子受益終生!父母必須明白: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習慣比關注孩子學習成績重要千百倍。小學階段,家長們應該重點培養孩子的以下習慣:1.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 2.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 3.獨立閱讀及思考的習慣。這些學習習慣的養成比你單純關注孩子成績更重要。
  • 小學階段,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習慣,不要忽視孩子的黃金六年
    小學階段是孩子為學之初,孩子學習成績和能力的高低可以說取決於小學六年養成的習慣,很多高中生的好習慣都是在小學期間的黃金六年養成的。父母做好科學陪伴,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至關重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孩子學得輕鬆,走得更遠。
  •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任務是什麼?不是成績,不是分數,只有這2個字
    其實家長們大可不必過於擔心,更不要在小學階段就急於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強制性的灌輸某一項技能你必須掌握,甚至是將你未完成的夢想強加的孩子身上,忽略了孩子自身的興趣,這種被動養成的習慣,都是對孩子的成長不利的行為。
  •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成績,而是習慣(1-6年級習慣養成表)
    不知道大家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小學時期成績經常考雙百,然而到了初中,高中時期開始「銷聲匿跡」,沒有了昔日的輝煌,有的連高中都沒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規律?因為習慣,小學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就有好的習慣,沒有好習慣,後勁不足,自然就跟不上了。
  • 關於初中英語學習的心得:抓住關鍵詞和關鍵句子
    從小學升入初中是一個孩子人生中的關鍵時刻,是一個孩子學習習慣需要改變的時刻。初中不像小學的時候,小學的知識大多都是很淺顯的內容,只要跟著老師的步驟走,相信大多數學習認真的孩子都會考取很高的分數。在小學的時候,可能有時候孩子考個90分家長都不會很滿意,有些家長會要求自己的孩子能考到95分以上。但是,那些過高的成績背後往往也會忽視一些問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需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喜歡讀書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或黃金期,將有助於科學認識兒童閱讀的不同階段,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階段,應當將重點放在閱讀書目選擇、閱讀習慣優化和閱讀技巧學習上,找到一套適合孩子自主閱讀的模式,幫助其開啟自主流暢閱讀的大門。這個階段能否建立起自主閱讀的習慣非常關鍵,因此又被成為黃金閱讀期。
  • 了解孩子成績不好的三大原因,比補習更重要!
    了解孩子成績不好的三大原因,比補習更重要!By:Uncle戴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後,成績一直下滑,參加各種補習班卻總是見效頗微!其實我們只要搞清楚孩子成績不好的三大原因,並針對性地花精力、找方法去解決它們,這比起不停地給孩子送去各種補習班,精挑細選各種教輔資料有效得多。那麼我們來說說導致孩子成績一直下滑的三大原因:一、不注重每天上課效果和家庭作業的鞏固、查漏作用。
  • 小學這六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擁有的孩子未來前途才會更光明
    好的習慣決定的不僅僅是成績,而且是一生的發展,而培養習慣最重要的時期是在十二歲之前,可以說,對於小學生來說,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比學習知識都重要,那都有哪些習慣需要重點培養呢?本文總結了一下,供大家參考。對於家長來說,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關鍵的是不要打擾孩子,比如孩子在玩遊戲,不要用餓不餓、累不累等各種理由去打擾孩子,除非受到孩子的邀請;其次不要給孩子購買過多的玩具或者書籍,這些也是分散孩子專注力的重要因素;再次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不是靠講道理,而是利用孩子的興趣,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比如讓孩子玩積木拼圖遊戲、玩玩具組裝、在固定輪廓裡塗畫且不能超出輪廓等等。
  • 「硬核媽媽」走紅,6個孩子全是博士:最重要是抓住這個學習階段
    "硬核媽媽"全惠星的培養秘訣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習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在培養孩子方面花費了很多的精力和財力。當全惠星說到自己的培養秘訣時,她表示自己只是抓住了培養孩子的關鍵時期
  • 初中三年,哪一年最重要?居然是這一年,抓住它就抓住了中考
    初中三年,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學習的轉折期。在這樣一個學習由簡入難的轉折期,家長們能適時地參與其中對孩子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對學校來說,家長們的做法也是很難能可貴的。初一是夯實基礎,做好小學初中銜接的一個階段。初中和小學的學習難度略有不同,小學時期,學習科目較少,知識較為淺顯。然而,上了初中之後,學習科目相應增加,學習難度也相應增大。孩子剛剛升入初中,一時難適應很正常,家長在這時要做的就是及時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孩子建立信心,及時轉變孩子的學習方法,從而讓孩子能儘快地適應初中生活和學習,為後面的初二、初三打下堅實的基礎。
  • 孩子上小學一、二年級,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尤其這幾個習慣
    每個人的一生都由無數行為組成,行為的優秀不是優秀,習慣的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學生階段是好習慣的關鍵期,是人的成長的開始階段,也是人基礎素質形成的開始階段。 特別是新入學的孩子,應該重視習慣培養,為後續的學習奠定基礎,給孩子的發展做好鋪墊。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可以決定人一生的命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習慣。 近年來,有一個很受家庭教育歡迎的說法: 父母應該給孩子愛和自由,給孩子空間和權利父母對孩子的最好教育方式,應該和孩子成為朋友。
  • 孩子數學成績不好?奧數老師:抓住培養邏輯能力的「窗口期」
    文|全文共1578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朋友為了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3年級時在校外給兒子報了奧數班。結果一個月下來,孩子哭鬧著表示不想去上課。任憑朋友怎麼溝通,孩子都堅決不去。朋友去跟老師了解情況,老師表示:「簡單的題目孩子沒有問題,但遇上邏輯性稍微強一點題目,孩子總是出錯。並不是孩子不夠聰明,而是邏輯能力比較弱,需要多培養孩子的邏輯能力。」很多家長總是認為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便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結果學到的內容孩子消化不了,主要原因還是找錯了方法。
  • 先抓習慣再談成績,孩子上小學之前,最好要養成這幾個習慣
    許多父母在上小學時會特別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我鄰居的母親就是這種情況。與她聊天時,她總是提到兒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比如今天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今天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什麼,並且「警告」兒子,他不只是在學校玩,又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問問老師。
  • 五步法培養好習慣,抓住孩子習慣敏感期
    想讓寶寶以後學習好,就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生活習慣不拖學習習慣的後腿,好的生活習慣就要從小開始培養,因為一個習慣的建立需要很長時間,而兩到三歲正是孩子習慣建立的敏感期,所以寶媽們要抓住這個機會,好好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鄭老師教給大家一個「五步法」,我覺得很不錯。
  • 強化定律:習慣比成績更重要,擁有好習慣才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分數成績並不能完全作為評價孩子的標準,成績是他們課業掌握程度的反映,學習成績會因為考試難易程度等原因發生起伏和波動,是階段性的反饋。習慣卻能貫穿人的一生,習慣比成績更重要,好的習慣能使孩子終身獲益。樂樂的媽媽從小就十分重視引導樂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