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在上小學時會特別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我鄰居的母親就是這種情況。
與她聊天時,她總是提到兒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比如今天在學校的表現怎麼樣,今天老師在課堂上講了什麼,並且「警告」兒子,他不只是在學校玩,又不會的問題一定要問問老師。
教育孩子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許多父母從小就很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
但這對孩子的成長真的有好處嗎?
一位30歲的小學老師說:「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和二年級,父母必須首先了培養孩子的習慣,再提升孩子們的成績。」
為什麼這麼說呢?
孩子們所學的知識是非常基礎和非常簡單的,與將來將要學習的「深度」知識無關。 另外,此時的孩子們剛剛進入義務教育階段,老師也不太在意他們的表現。
其實在二年級以前老師們需要教給孩子們的是學習習慣。
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極大地有益於他們的未來生活和研究。
在此期間,孩子需要養成五個主要習慣:
上課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的習慣
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學生仍然很頑皮,很難坐下來聽老師講課。在課堂上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例如,人們在教室外面的走廊裡走走,其他學生扔紙飛機或自娛自樂,這都會引起孩子們的注意。
除了傳播知識外,在此期間,教師的更重要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們養成認真聽講的習慣。
今日事今日畢、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
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孩子更難做到自律。如果父母或老師不提醒孩子,他們就不記得自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當適時養成完成任務的習慣時,他們會伴隨著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孩子也內而外的自我驅動,自願地被約束並且更加自律。
整理錯題、提高自己的習慣
「失敗是成功之母。」 此時的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都會犯錯誤。
如果研究發現您無法做或做錯的事情有問題,您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加以解決,但再次犯同樣的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及時鞏固複習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了日常知識後,只有及時整合知識,我們才能更加牢固地學習知識。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孩子經常完成學業,如果不及時回顧知識,過幾天甚至會忘記自己學過的知識。
讀書的習慣
「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書開闊了孩子的視野,使孩子從書本上了解了外界,提高了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閱讀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
閱讀時,您必須注意孩子的興趣。想像一下,您的父母向您的孩子展示了一個厚厚的《西遊記》,並告訴他這是唐僧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孩子們會有興趣嗎?
顯然,即使故事在生動,孩子們也不願讀這本厚厚的書。
在選擇兒童讀物時,要特別注意兒童的「興趣」,並用精美的照片抓住他們的「眼球」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以吸引他們。
看著這本書,它非常適合幼兒。這本書的故事不僅激發了人們的好奇心,而且故事中還包含拼音,孩子們可以自己閱讀。當父母遇到他們不知道的詞時,父母要耐心講解,這也會增加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的。
一本書印刷清晰,字體大小合適。如果您有興趣,請單擊下面的連結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