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來到蜜蜂科學實驗室,與農業科研人員近距離交流。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16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科研實驗室裡近距離觀察到的蜜蜂是什麼樣的?」「這麼小的蜂蜜真的有600個小眼嗎?」「放大50倍的蜜蜂長什麼樣?……」帶著這些疑問,8月15日下午,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來到蜜蜂科學實驗室,與農業科研人員近距離交流,探尋蜜蜂的生命密碼。南國賣報小行家們不僅見識到蜜蜂是如何生長的,更能體會到生命的偉大和堅韌,「愛護生命、崇尚科學」的種子悄悄發芽。
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來到蜜蜂科學實驗室,與農業科研人員近距離交流。
30多名南國賣報小行家 科研實驗室裡近距離觀察蜜蜂
8月15日,以「讓科技點亮孩子們的眼睛暨『一蜂一世界』」為主題的蜜蜂科普活動在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植所舉辦。下午3時左右,30多名南國賣報小行家與家長孩子陸續到達,與農業科研人員一同開啟探尋「蜜蜂的生命密碼之旅」。
活動現場,小朋友坐著圍成兩個蜂巢的形狀,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環境與植物保護研究所資源昆蟲研究室主任、海南省蜂業學會會長高景林從「蜂巢為什麼是六邊形」提問入手,拉開科普課堂的帷幕,藉助蜜蜂模型,以一問一答的方式,介紹了蜜蜂家庭成員及生活發育史。
小朋友走進環植所實驗室,在超景深顯微鏡下觀察蜜蜂渾身的絨毛和後足上攜帶花粉的「小籃子」。
「我剛剛在顯微鏡下看到了蜜蜂的觸角和眼睛」,「這50倍鏡下的蜜蜂好大,它的翅膀也好漂亮。」,「高教授,蜜蜂為什麼會有『男』有『女』,『男』蜜蜂長什麼樣的呢?」在環植所實驗室裡,南國賣報小行家有的圍在顯微鏡旁觀察小蜜蜂,有的圍著高景林教授請教各種問題,現場氣氛十分熱烈。
隨後, 小朋友們還到戶外蜂箱近距離觀察蜜蜂建造的六邊形巢房和蜜蜂的行為,還觀察蜜蜂之間獨特的打招呼方式。在科學大棚裡了解在智能溫室展示的稻菜輪作技術、設施循環農業。品嘗了海南本土特色的蜂蜜,進一步培養了孩子們的科學素養。
活動中,南國賣報小行家品嘗海南特色蜜、觀看科普視頻、現場科普講座、參觀實驗室和生態農業科技館、近距離觀察蜜蜂、體驗蜜蜂沙畫等多項環節。
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來到蜜蜂科學實驗室,與農業科研人員近距離交流。
賣報小行家拓寬科學視野 家長感慨活動讓我們眼界大開
「這堂課太有趣了,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年7歲的陳梓樂感慨。
「我學到了很多,蜜蜂有一對奇特的複眼,約由6300隻小眼組成,蜜蜂就靠這些小眼感受偏正光導航,感知太陽,準確地「回家。」今年7歲的黃成月說,蜜蜂識途靠的是兩種本領:一是「偏光導航」,二是「香氣走廊」。
在活動後,家長們也感慨頗多。家長王玲玲認為,在零距離接觸感受了蜜蜂后,孩子特別興奮。「活動讓我們大開眼界,我小孩她同學對蜜蜂感興趣,今天來一趟不虛此行,教授講得非常好,孩子科學的了解了蜜蜂和蜂蜜生產的過程。」王玲玲說道。
高景林告訴記者,蜜蜂是一寶,是農業增產之翼,加強科學研究和普及養蜂,可以大大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和獲得多種收益。同時,蜜蜂的生物授粉可有效調節植物的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大幅度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蜂蜜不僅可以吃,還可以敷傷口不留疤痕等很多好處。」高景林說,蜂蜜的成分、顏色和口感可能會有不同,這取決於蜜蜂的種類以及它們所採集的植物花朵品種。蜂蜜的顏色從透明到無色到深琥珀色。
「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將蜂業科技與學生素質教育結合,豐富孩子暑假社會實踐內容,拓寬科學視野,培養他們對科技探索的積極性,激發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高景林說,讓孩子認識蜜蜂、了解蜜蜂從而關愛蜜蜂,探索蜜蜂科技既是為了關愛蜜蜂, 保護人類,更是為了保護孩子們的未來希望。
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走進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來到蜜蜂科學實驗室,與農業科研人員近距離交流。
【活動預告】
8月23日 「新海府親子烘焙」南國賣報小行家研學活動
一、活動時間:2020年8月23日14:30—16:30
二、活動地點:新海府和樂蟹粥紅城湖店總店
三、參加人員:報名成功得30組家庭(報名費用10元/家庭)
四、研學內容:1、由新海府和樂蟹粥,知名糕點師傅現場培訓蛋糕製作和親自動手製作香茅鴿
活動流程:
1、13:30 新海府和樂蟹粥紅城湖總店二樓大廳籤到。
2、14:00 活動開始
3、14:10 30名小朋友同時進行蛋糕烘焙。
4、14:40 分成5組,每組6人,分時段進行煮鴿子粥、香茅椰子鴿的製作,未輪到的小朋友現場遊戲互動
5、15:40 評委品嘗蛋糕和煮鴿子粥,炸香茅椰子鴿,選出前三名味道、色澤最佳的產品。
6、16:00 由新海府和樂蟹粥給獲獎3名小朋友頒發獎品(獎品由新海府和樂蟹粥提供)
沙畫藝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