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起源,傳遞的漢武帝的愛情,讓人羨慕

2021-01-08 塵世小詩童

嗨,大家好,這裡是塵世小詩童!今天小編主要跟大家聊聊皮影戲,是不是非常期待呢?進來了就點個關注吧,每天都會有更新。

現在人們生活的條件提高了很多,很多人都喜歡追求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類的東西。其實這些比較「虛」的東西都在我們身邊,只是缺乏細心的觀察而已。很多人感慨:過年或者過節的時候,那些傳承文化的東西都在逐漸變少,呼籲大家努力讓這些快要遺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留下來。

記得在小時候,有大群人圍住一個小舞臺,一個個小人就在布簾背後活蹦亂跳,而大家對著那小身影大聲喝彩——那就是皮影戲。當年網絡科技都還沒有普及,我們想要了解的很多知識也是無從知道,而皮影戲的作者就用自己豐富的語言和自己的手藝,讓我們看到一個生動的表演,所以每一次表演的時候都是裡三層外三層的人都在圍觀。

我們看到的皮影戲就是用一種燈光照射在一個幕布上面,然後表演者用已經製作好的皮影進行表演,通常看到的皮影有獸皮和紙板的。在皮影的製作上面很有特色,這種民間的藝術,展現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歷史的舞臺中,他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我們看到的皮影十分的有講究,很多都是在獸皮上面進行製作和繪畫。在表演的時候,有的時候是一個人操作兩個皮影,有的是兩個人各自的操作一個皮影,其中有很多的鄉村的故事和曲調,讓心中感覺到十分的懷舊。

今天小編和大家講述一下它的來源,裡面還有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呢!講述的是漢武帝和自己一位夫人故事。在西漢時期,漢武帝有一個特別寵愛的女人,她善於跳各種的舞蹈,再配合她那張傾城傾國的臉,在很多人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她紅顏薄命,致使漢武帝每每再想起李夫人的時候都感覺到很惋惜。經常對著李夫人的畫像暗自憂傷著,大臣們雖然很是著急,但是卻是沒有辦法為聖上分憂。

還好有一位賢士,他知道了漢武帝的情況,他就想著能不能為皇帝解憂,當他閉目養神,躺在椅子上的時候,這個時間是晚上,而是侍女的影子若隱若現的十分的美麗,於是他心裏面就有了主意,他想如果皇帝也有一個影子陪伴著你,是不是就能夠減少思念?有一天他正在看一個藝人在路邊賣藝,賣藝的人在控制著一個布偶,每一個動作都惟妙惟肖。在藝人的巧手之下,猴子的各種動作都十分的靈活,他把和那天看到的是侍女的影子結合到了一起,於是就有了主意。當時他就把把李夫人製作成布偶,再配上一些故事,在布面前再放置一張白紙,呈現出來的影像視覺效果還是挺不錯的,給人感覺好像有一個真人就在幕布上面表演。

他把自己製作的皮影告訴了漢武帝,漢武帝看到這樣的一個表演很開心,在樂師們的努力之下,李夫人惟妙惟肖的舞姿不停的出現在他的面前,就好像真人就在自己眼前,皇帝感到特別的開心,好幾次他都以為後面的影子就是李夫人本人。若不是大臣的勸阻,估計他都要衝過去揭開布簾看一看了。這件事就在民間廣為的流傳,大家給他取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就叫做皮影戲。

後來人們就用各種各樣的材料來製作好看的布偶,最理想就是可以找到一種價格低廉且樣子好看的製作原料,攜帶時候方便,保存的時間長一些。最後他們就把獸皮作為了製作木偶的一個選擇,後來聰慧的勞動人民就把一些戲曲的融入到皮影裡面中去了,演繹出很多的精彩的內容,接著各個地方都在用皮影演繹出各種美麗的故事。就這樣,皮影戲就開始廣為的流傳了。後來還被列入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品類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到皮影戲的魅力。

可想而知,當時的漢武帝還是很在乎李夫人的,這種思念在和我們現代人一樣,不過這位大帝也是非同尋常,一個念想一不小心就給我們留下了這種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真的不愧是大帝。皮影戲適用很多喜慶的場合,可以增添喜慶的氣氛。同時傳承歷史和文化,在我們和其他的人交流的時候,讓別人也感覺到我們的歷史是源遠流長的。

小編覺得,雖然剛開始皮影戲的來源和漢武帝的愛情有關係,讓人很是羨慕。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後人都在上面注入了一些元素上去,皮影戲已經不僅僅只是對戀人的思念,更多的是表現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它表演的都是一些大家常見的、歌頌正能量的故事,傳遞給人一種簡單的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態度,讓我們也深深的喜歡上這種藝術,讓我們從故事中了解了戲曲,了解剪紙,這種藉助皮影戲表現出來的故事,真不愧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焦點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皮影戲
    皮影戲其流行範圍極為廣泛,並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有些皮影藝人是專業的,有些是業餘的,只在農閒時節表演。皮影戲的相關技藝通過家庭、戲班或師徒進行傳承。中國皮影戲傳遞文化歷史、社會信仰、口頭傳統和當地風俗等信息。在過去還沒有電影、電視的年代,皮影戲曾是十分受歡迎的民間娛樂活動之一。皮影戲是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人都叫它「驢皮影」。
  •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對策研究——以復州皮影戲為例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殊表現形式,是各種文化形式發展的基礎,任何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應該得以珍視、保護、傳承。復州皮影戲距今已有近400年歷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復州皮影戲的保護和發展現狀卻不容樂觀。筆者在調研走訪的基礎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復州皮影戲的傳承和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 非物質文化遺產:應城皮影戲裡的刀光劍影~
    應城pi ying皮影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年豬祭祀、石膏、年貨12月29號上午各種精彩的應城特色>都在應城龍池山莊上演最吸引小編的還是咱們中國傳統文化——「皮影戲」據表演皮影的夏想德師傅講,他所表演的並非傳統的皮影戲,而是光電皮影。
  • 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美麗的賀蘭夫人和唐高宗戲耍皮影戲的橋段,讓無數人印象深刻。  11月27日,總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正在峇里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6屆會議,已正式決定把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音樂和唱腔表演故事的戲劇形式。
  •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皮影戲」詳解
    中國皮影戲與傳統社會的生產、生活、宗教信仰等緊密相連,是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民俗活動是皮影戲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皮影藝術根植於民間,生動地表現了多彩民俗生活。皮影戲演出以及相關的包括祭祀、節慶、婚喪嫁娶等民俗惠東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諸如酬神還願、驅邪避疫、祈福祭祀、歲時節慶、堂會廟會、紅白喜事等,常有皮影戲表演。皮影戲既是人們的一種娛樂方式,也是民間宗教活動的重要儀式,承載著一定的倫理教化與宗教傳播功能。
  • 電影起源,中國最古老的電影,皮影戲
    在講述電影之前,我想先講一下皮影戲,雖然國外的電影要比咱們中國發展的早,但是咱們中國早在西漢就有了類似於電影的產物,就是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皮影戲。這可是咱們中國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2006年,皮影戲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世界上最早的動畫片「皮影戲」你有看過嗎?那是童年最美記憶之一
    皮影戲你看過嗎?還記得兒時趕廟會的時候,在集市上看過。後來到了北京學習與工作,在前門大柵欄有看過,北京人叫它「驢皮影」。時過境遷,如今的皮影戲在都市越來越少見了,早在2006年,皮影戲即入選我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常德市七中:戲曲進校園 經典共傳承|皮影戲|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保護、傳承與發展「湖南皮影戲」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12月11日,受常德市委宣傳部等有關部門委派,來自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保護傳承中心的皮影展演團走進市七中校園,為師生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皮影戲視聽盛宴。
  • 皮影戲--什麼?竟然有小豬佩奇!
    2011年皮影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電影界世界級大師卓別林也曾給予皮影戲高度評價。是人類最早的運用燈、光、影展現藝術的表達手法,可被認為是電視和電影的鼻祖!傳統皮影起源據史料記載,皮影出現於西漢,《漢書》中有一個關於皮影的故事,漢武帝的一個愛妃因病離世,漢武帝便整日鬱鬱寡歡
  • 南嶽衡山皮影戲,時代與歷史碰撞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到南嶽衡山,另外一個需要去欣賞的節目就是皮影戲,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節目之一,皮影戲在歷史上有過很重要的一段記載,是現實唱腔戲曲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也承載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明。這裡就是衡山的三星樓,在這裡,我們將要看到的就是這一次的衡山皮影戲。
  • 皮影戲:中國古代最風靡的幕影文化,如今卻人去藝絕、後繼無人
    皮影戲是中國最早的幕影文化娛樂形式,在幾千年的民族文化傳承當中,佔有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在沒有電視機的時代,皮影戲也曾風靡全球,並且重金難求,千年來極受民眾推崇。然而傳承至今,皮影戲卻已光環褪去,生存艱難,這項精湛的民間傳統藝術即將面臨失傳。人去藝絕、後繼無人,皮影戲的尷尬窘境急需後人打破。
  • 唐山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場演出精彩紛呈
    據了解,本次演出由樂亭縣新春文化活動辦公室主辦,演出劇目涵蓋樂亭大鼓、樂亭皮影戲、樂亭地秧歌、樂亭民歌等,在給群眾帶來一場鄉土文化盛宴之餘,也展示了樂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保護成果。主持人在精彩節目輪番上演的同時,向現場觀眾介紹樂亭的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讓更多了解家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
  • 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城喇叭戲與蓋州皮影戲,有何文化內涵與價值?
    2006年,海城喇叭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發展中,喇叭戲吸收了弋陽腔、山東柳腔等外來聲腔,形成了諸腔雜陳的民間喇叭戲聲腔體系。這種聲腔聲音活潑、歡快明亮,很適合載歌載舞。在高蹺的影像中,喇叭戲形成了蹺戲結合的表演方式,所以極具有鄉村氣息。
  • 借燈取影 戲若人生—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巴林左旗皮影戲
    2011年,巴林左旗皮影戲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一種根植於沃土的藝術形式,巴林左旗皮影正日益散發出草原文化的獨特魅力。小朋友體驗非物質文化 遺產巴林左旗皮影戲走進草原皮影戲在巴林左旗,真正意義上的皮影傳承人並不算多,47歲的李國華是其中比較年輕的一位,今年剛被評為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巴林左旗皮影戲國家級傳承人。
  • 皮影戲是一件國寶,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
    人們以前最喜愛看的皮影戲,現在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它卻像一件文物被一群考古工作者挖掘。人們發現原來它是一件國寶,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國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或者稱「燈影子」,是中國漢族民間古老的傳統藝術。據史料記載,皮影起源於西漢,興於唐宋,元代流傳至西亞和歐洲,明清時期達到鼎盛,毀於文化大革命。皮影戲真可謂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小小皮影戲,人間大故事,那些被人們遺忘的皮影戲
    其實遠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就已經有一種「電影」出現了,這就是皮影戲。皮影戲在古代稱為「影子戲」或者是「燈影戲」,這是一種用光源照射剪影來表達故事的民間藝術。皮影戲是中國的文化遺產,被國外的學者公認為是「近代發明電影的先行」,而在國外,皮影戲被稱為「中國影燈」。
  • 襄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民間瑰寶「活」起來
    有趣的湖北大越調皮影戲、熱鬧的襄陽火炮、精巧的程河柳編、細膩的襄陽曹氏陶器燒制技藝……這些襄州人耳熟能詳的藝術,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處漢水中遊,北與河南相接,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勤勞善良的襄州人民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化。
  • ...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
    三代人80年接力 推動皮影「破窘」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白銀日報記者 李豔 梁進贇 李倩皮影戲戲臺既巧又簡,通常用長不足兩米、高不過一米的白紙糊成長方形亮子,即影幕,置於桌案之上,以此隔開演員與觀眾。表演時,一人在亮子後捉線子表演動作並唱白,另幾人在後臺伴奏助演。沒有電力的時代,皮影戲主要以油燈、蠟燭等為光源用以映射影人、表演動作。演員一般為五到七人或更多,演唱樂器有大鼓、幹鼓、牙子、鑼、鈸、磬、二胡、板胡、中胡、三弦、嗩吶、笛吶、笛子等。
  • 真假難辨,光影之間——非遺項目:孝義皮影戲
    坦白來說,作為一名零零後,我第一次聽說皮影戲還是在以前看《小兵張嘎》的時候,電視劇裡胖墩他爹以演唱皮影戲的方式養家餬口構成了我對這種藝術形式的最初印象。雖然現在我早已對皮影戲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但還是會為自己沒有更早接觸皮影戲而感到些許的遺憾。
  • 菏澤麵塑(曹州面人)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附:山東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9民間文學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2諸城市文化館20民間文學嶗山民間故事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2青島市嶗山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21民間文學舜的傳說山東省諸城市3諸城市文化館22民間文學莊子傳說山東省東明縣3山東省東明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