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長春一個四歲零七個月小姑娘於璨伊,在全國少兒跳繩俱樂部杯賽網絡視頻大賽中,拿下了七個項目、五周歲以下組的第一名,最好成績更是達到 30秒130次。
看著小姑娘小馬達似的噠噠噠噠跳,閨蜜酸了:你說同樣是4歲多的孩子,怎麼我家兒子每天就知道抱著手機、平板?
有朋友曾經給自家5歲的兒子帶了運動手環,結果一天下來,孩子的運動步數達到了一萬一千多步,接連幾天的測試,5歲孩子的平均運動步數達到了九千多步。
你會發現大多數孩子只要醒著,時時刻刻都會在動,各種跑跑跳跳,各種爬爬走走。
孩子好動,大部分跟大腦發育有關係。小孩的大腦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造成他們很難保持一個動作或者行為,所以就會會出現小孩子好動的表現;另一方面,孩子好動也是生理髮育需求,通過孩子不斷地運動,手腳不斷接觸新事物,就會刺激孩子各種感覺器官的發育。
孩子好動,天性使然。
婆婆經常說:讓孩子多蹦蹦跳跳,孩子不愛生病,更健康。
確實,孩子常運動,好處可真不少:
增強抵抗力,孩子更健康
經常運動的孩子,能夠改善血液循環,同時增強呼吸、消化系統機能,骨骼肌肉生長會更好,心肺等功能發育也會更棒,孩子對外界環境適應能力也會更強,從而大大提高孩子身體抵抗力,讓孩子更健康。
促進孩子智力發育
經常運動的孩子,身體與周圍環境或者其他事物頻繁接觸,會促進身體各種感官能力發育,從而刺激大腦和神經發育,讓孩子更聰明。
促進孩子心態健康發育
經常運動的孩子,通過運動,可以舒緩內心的負面情緒,更加積極樂觀。通過運動中與其他人的接觸、配合,孩子能更好地理解團結、協作的精髓。
上面我們說的連奪7冠的小姑娘於璨伊,她家裡開了一家訓練館,父親是中國跳繩國家隊的教練兼隊員,在這些外界條件影響下,小姑娘從小就對跳繩特別感興趣。父母也根據孩子的情況,對針對的對孩子進行訓練。
家庭環境的影響,會讓孩子愛運動,反之亦然,孩子不愛運動,與家庭也脫不開關係。閨蜜平時上班比較忙,孩子大多交給婆婆帶,婆婆對小孫子是各種疼愛,出去玩怕磕了摔了,所以大多數時候孩子都被禁錮在家裡,小小的空間根本就無法讓孩子「大展手腳」放開了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每天摟著手機、平板玩的習慣。
生活當中,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讓孩子失去對運動的興趣。
家長的榜樣力量不容忽視
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快,很多人工作一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躺床上,然後刷手機。小孩子的模仿能力可是很強的,家長不愛運動,孩子最終也會學著家長玩手機,不愛動。反之,像小姑娘於璨伊,因為有了父母的榜樣,小姑娘才會把自己的興趣做得那麼棒。
給予孩子更多的「放縱」
小孩子跑跑跳跳,磕磕碰碰會很容易出現,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傷,或者是運動環境「太髒」,而禁止孩子運動,結果孩子被束縛住,失去了對運動的興趣,很容易讓家長和孩子「得不償失」。
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放縱」,孩子想出去玩,就讓他們出去玩,家長判斷好可能會出現的危險,提前採取一些措施,比如給孩子戴上護膝等防護,然後讓孩子自由自在的運動。
給予孩子更多的陪伴
現在很多家庭只有一個孩子,讓孩子自己運動,很容易失去興趣,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有了家長的陪伴和鼓勵,孩子更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也更容易愛上運動。
孩子愛運動,天性使然,但也離不開家長的陪伴。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在家裡看電視、玩電子產品,不妨帶著孩子出去做做運動。